评论 > 存照 > 正文

雷雨:中共为何要把张学良捧上天?

作者:
以上段落笔者已经表明中共并不热心“抗日”,张学良也不值得大肆吹捧;那么中共多年来不厌其烦地对“张”吹来捧去,其内心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应该从“西安事变”之前中共艰难险阻的处境说起。

笔者纵横驰骋互联网却对身边现实社会的变化反应迟钝;很少外出,前几日经由一路边小广场看到一尊戎装健步者的塑像,基座上有五个金字:“张学良将军”。回到家中“上网”搜索,才知道从2005年冬天开始张学良将军大型塑像就已经矗立在张氏帅府博物馆广场了。

看到此雕像又使我回想起一两年前想到过的问题,就是本文的标题:中共为何要把张学良捧上天?在张学良逝世,江泽民发给其遗属的电唁(2001年10月15日)中有两句话:“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65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尽管张学良活了101岁,但是他“主政”的时间很短;即从1928年6月其父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至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其失去自由为止,共计8年多的时间。中共控制的主流媒体对张学良的歌功颂德主要集中在两件事上:一是在其“主政”初期,不顾日本和“亲日派”阻挠,毅然宣布东北易帜,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南京政府;因此被任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二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西安事变”。尤其因“西安事变”中共对张学良大肆吹捧,令人怀疑中共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依照中共一贯的说法和江泽民的“电唁”,中共似乎非常热心“抗日”;那么中共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与日本人的谈话又使“抗日”的说法不攻自破。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日,日本社会党委员长佐佐木更三偕委员黑田寿男去北平,与毛泽东有下面一段对话:

毛:我曾经跟日本朋友谈过。他们说,很对不起,日本皇军侵略了中国。我说:不!没有你们皇军侵略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就不能团结起来对付你们,中国共产党就夺取不了政权。所以,日本皇军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教员,也是你们的教员。结果日本的命运怎麽样呢?还不是被美帝控制吗?

佐佐木:今天听了毛主席非常宽宏大量的说话。过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你们带来了很大的损害,我们大家感到很抱歉。

毛:没有什麽抱歉。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使中国人民夺取了政权。没有你们的皇军,我们不可能夺取政权。这一点,我和你们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两个人有矛盾。(众笑,会场活跃)。

佐佐木:谢谢。

毛:不要讲过去那一套了。过去的一套也可以说是好事,帮了我们的忙。请看,中国人民夺取了政权,同时,你们的垄断资本、军国主义也帮了我们的忙。日本人民成百万、成千万地醒觉起来。包括在中国打仗的一部份将军,他们现在变成我们的朋友了。”

(摘自《毛泽东思想万岁》,五三三至五三四页。)

在前一两年最初看到上述毛泽东的谈话和相似的内容时,简直令笔者难以置信!不过以中共自私的观点看,此话对极了。显然此汉奸言论触犯众怒;因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是笔者等小民说出此言,准会被人揍“扁”;可是毛泽东自称:“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谁又能奈何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思想如此,在其麾下的军队岂能不三心二意地“抗日”;否则就会中了蒋介石的诡计:借刀杀人。

再说张学良;世人对张学良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事实上张学良是一位好色、吸毒的纨绔子弟;因为张作霖被害而东北军群龙无首,是张大帅众哥们的“愚忠”把张少帅捧成了接班人——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本不堪此重任,他若全力“抗日”会导致东北军崩溃的命运,这是其避免恶战而保存实力的原因;可是不“抗日”又天理难容!除了众所周知的张作霖被害,还有一案少为人知:张学良的三子(9岁,于凤至所生)于1929年冬天在沈阳日本医生开办的医院就诊时被炸身亡。张学良极力回避日医,但为日本医院的先进设备所吸引而难逃此一劫;当时“谋杀”征兆已很明显,只是没有证据。张学良历经长达半个世纪的幽禁,恢复自由以后才彻底搞明白同样是害其父的日本关东军所为;因此对于张学良而言日本军人既有杀父之仇、又有害子之恨。即使不考虑民族大义,张学良也该借“九.一八” 之机“谋私”而痛击日本人一回,出出怨气而已;况且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战场又不需要张少帅去拼命。不“抗日”张学良配做“总司令”吗?愧做军人吗?还算血性男儿吗?

有一项事实在此值得强调:就是多年以来中共控制的媒体一直宣称,“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战而逃是蒋介石的命令,为张学良开脱罪责。但是在张学良晚年获得自由之后,申明当初“不抵抗”的命令来自于他自己;因为对日军侵略整个东北三省的企图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为日本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小打小闹”而忍让避战。张学良实事求是、勇于承担责任的说法值得称道!

“九.一八”之后张学良身负“张不抗”将军之骂名,国难家仇系于一身。同时蒋介石令张学良指挥出逃入关的东北军前去陕北剿灭红军,战役并不顺利而损兵折将;再加上中共不断地宣传、策反……大起大落的变故令张学良痛定思痛,“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思想逐渐形成;但是“张”屡次苦谏蒋介石,均遭“蒋”严厉斥责而且他要去西安“督战”。因此把张学良等逼上梁山,于是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应该说“西安事变”是张学良痛改前非、将功折罪、被逼无奈的偏激行为;所以“张”可以被理解,但是并不值得特别称颂。

以上段落笔者已经表明中共并不热心“抗日”,张学良也不值得大肆吹捧;那么中共多年来不厌其烦地对“张”吹来捧去,其内心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应该从“西安事变”之前中共艰难险阻的处境说起。中共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据守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根据地,在第五次反“围剿”(1933-1934年)失败之后而被迫长征——与陕北红军会合;其后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从湘(湖南)西出发开始长征;红四方面军1935年5月上旬撤离川陕根据地,向西策应中央红军而长征。到1936年10月(“西安事变”之前两个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陕甘苏区胜利会师;参与长征的红军当初共计二十万人左右,而到达目的地的只剩五万多人。依据红军人数锐减的事实,蒋介石对其“围追堵截”的战果卓有成效。走过长征路而到达目的地的“五万多人”应该是红军中的精英。但是因为他们食不果腹、疲惫不堪再加上战伤累累,还有武器装备丧失殆尽;所以元气大伤从而需要休养生息。另外陕北当地还有红军一万人,这样“壮大”之后红军的总数也就六万多;而张学良1935年4月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10月任西北“剿共”副司令,指挥三十万政府军围剿红军。显然长征过后中共仍然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达到了“停止内战、逼‘蒋’抗日”的目的,从此中共“解放”了。中共借此良机得以喘息而逐渐发展壮大,以武力消灭中华民国,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直到今日的专治政权;这一切才是中共念念不忘张学良、把他捧上天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张学良策动的“西安事变”,当初中共就可能被“蒋、张”灭掉了;后来中共自诩的一切“丰功伟绩”也就化为乌有了。

事实上免死于“政府军”的中共仍然可能被更强大的日军消灭,蒋介石把由红军改编成的“八路军”(四万多人)派往“抗日”前线即可,岂不一举两得!但是中共领袖毛泽东要“独立自主”地抵抗,就是不接受“民国”的军事统一调遣;结果得不到任何军事装备的补给。因此中共在“西安事变”获得解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自由”了。中共对外的说辞是“游击战”,国民党回敬的话是“游而不击”;不论“击”或“不击”笔者坚信游击战不足以大规模地消灭日寇的有生力量。“百团大战”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 ;导致日本鬼子的疯狂扫荡,“三光政策”让人生不如死。根本原因是无力灭敌,把鬼子惹“毛”了而使自身更难活;中国人“抗日”的悲剧: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国、共”双方均没有在“抗日”中被打垮反而发展壮大;到1945年抗战结束,中共军队已发展到一百二十七万人,为最终打败“民国”政府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张学良对中共的狂热吹捧有何反应呢?张学良被解除管制、移居美国之后从未“回家(大陆)看看”,他也不表明真实心迹,令人费解。中共特派高官、前东北军张学良的部下吕正操前去美国正式邀请他,结果“张”不为所动。令人猜测有几点原因:一、身体不适。年高体弱,经不起旅途劳累;但是能从台赴美而不能回家吗?此理由太牵强。二、无脸见江东父老。张学良因“不抵抗”心存惭愧,并不认为“西安事变”可以使其翻身,也就是说不认可中共对他的歌功颂德。这个原因说得过去。三、不想做中共的宣传工具。“西安事变”如鹬蚌相争,渔翁(中共)得利;当初世事难料,张学良被逼无奈、铤而走险。如今明摆着张学良没有动机做中共对台(湾)政治攻势的筹码。笔者认为此说法最接近实际……总而言之,因“西安事变”中共对张学良的吹捧出自中共内心“得利”的真实感激而且也是中共的“单相思”;就是说不是“张”希望得到的(吹捧),也不被其认可……

中共借“西安事变”鼓吹张学良,表面上以“民族大义”为目的,实则掩饰其自身得到起死回生的机遇;同时也是在自吹自擂(“抗日”)!显然这是一则深藏不露的“高级”谎言。中共利用其控制的大陆媒体,言不由衷,似是而非,不断地编造谎言而愚弄民众;而且不断重复的谎言就是真理!因此我们有必要擦亮眼睛、勤于思考和掌握知识(当然不是中共灌输的),戳穿更多中共的谎言。

2007-7-2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自由圣火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7/0705/46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