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郭泉:中国新民党告全世界各国政府政党人民书

— (暨2008年新年贺词)

中国新民党是一个无国界的政党。任何支持中国人民有权选择执政党并提倡中国建立“全民福利条件下的多党竞选的民主政体”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可以自愿加入中国新民党。

即将到来的2008年,将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端。

在这个开端的一边,我们将告别专制,另一边,我们将迎接民主的光临!

中国新民党祝愿中国人民早日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社会里。

中国新民党祝愿全世界各国安定和谐,祝愿全世界各国人民安康幸福,在各自的国度享受自由民主制度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中国新民党还祝愿全世界各国人民能充分享受到勤劳勇敢正直善良的中国人民带给全世界的丰硕的物质和文化产品。

2008年,中国新民党将在全世界一切有华裔居住的地方建立各国党部。并将在此基础上,与全世界一切支持民主制度的国家和人民一同缔造一个“世界民主同盟”。

2007年12月17日,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民主知识分子与中国劳工大众结盟,成立“中国新民党”。中国新民党,名称涵义其一为区别于中国目前之旧(伪)“民主党”;名称涵义其二为启蒙民主思想,使国民思维日新月异。语出中国经典《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无非两种,一是自由民主政体,一是专制集权政体。

20世纪以来,多党民主竞选政体的国家在20世纪以来风起云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口都生活在自由民主制政权之下。目前自由民主制的国家数量是有史以来的最高点,而且仍继续增长。

中国新民党认为,自由民主制(多党竞选的民主政体)是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标准,并是整个人类历史的思维核心和历史终点。自由民主制,正是《大学》首句里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的“至善思维”和“至善行动”。

中国新民党认为,只有在这样的至善体制下,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世界才能和平安全。
专制集权政体的国家因为不符合人民的内心要求和世界民主化浪潮而越来越少。 

中国新民党愿意与全世界一切自由民主政体国家里的所有反对一党专制、支持中国民主的政党做政治盟友,接受一切来自民主国家的帮助,共同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中国新民党愿意与目前还处在专制集权体制下的国家里的一切反对专制、要求民主的政党做政治盟友,帮助他们终结他们国家的专制统治。

中国新民党是民主党。民主党是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党。

中国新民党愿意和中国人民一起,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实现民族和睦、生活幸福、主权在民
中国新民党在民族、民生、民权三方面的指导思想是:

民族方面,在反对专制、反对迫害的伟大旗帜下,努力实现中华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捍卫民族文化,推进国学教育。倡导并逐步实行国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教育思想。

民生方面,努力使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如果没有民主体制即人民不能选择执政党,人民的生活是无法得到根本保证的。专制主义和专制权贵者,无时无刻不在压榨人民和侵吞国家财产。

民权方面,中国新民党捍卫天赋人权、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民权理念。民权是民生得以发生的基础。没有民权,民生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而民众只能嗷嗷待哺,等待专制政府拯救,而不是自己栽种生命的花园。民主制度的内在理念是“主权在民”,政府的权力是民众通过选举过程,按照宪法赋予政府的。民众手里的选票,一人一票,是制度层面上民众对政府权力的最根本制约。

中国新民党承诺与中国人民一起,奋力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

中国新民党誓言在人民的选举和监督下,与世界人民一道,惩治一切危害人权的犯罪行为,取缔一切反对人权的专制罪恶思维。

中国新民党的宗旨为:社会总财富除用于国防、国民公共建设外,必须按劳分配给全体中国人民,实行“全民福利”的经济政策。人民有权选择执政党,并尽一切可能帮助人民实现这一天赋权利,实行“多党竞选”的政党政策。

中国新民党愿意接受人民的选择,始终与中国人民一道,捍卫自由民主这一普世的社会价值和社会理想。全力倡导并建设“全民福利条件下的多党竞选的民主政体”中国。

2008年,中国新民党将奋力传播民主思想,促使中共政府解除报禁,开放党禁。


2008年,中国新民党将奋力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揭露中国“鸠占鹊巢”的情景。人民才应该是中国的主人,可是现在,仆人却对主人任意欺凌。

2008年中国新民党将让中国人民清晰地认识到,只有民主制才能救中国;

2008年中国新民党将让中国人民深刻知道,只有“实现人民可以自由组党并实施多党竞选的民主政治”才能使中国国泰民安、世界和谐安全。

2008年,中国新民党将让全世界看到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的诞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美丽的也是艰辛的。

欢迎光临革命现场!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来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101/69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