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攻心为上攻城次之-- 四面楚歌围北京

公元前三世纪末,楚汉相争中国进入最后一战--垓下之战。项羽所率领的楚军被刘邦率领的汉军围困于垓下。虽然汉军可以发动总攻来消灭楚军,但这样汉军自己也难免会有伤亡。于是汉军的谋士张良想出了一个“四面楚歌”丛士气上瓦解楚军的办法。

就在一个夜晚,楚军营地的四面八方都响起了楚国当地的民歌(这是张良找到会唱楚歌的人在唱),而且声音越来越大。跟随项羽四处征战的士兵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这些熟悉的民歌勾起他们对家人的思恋,于是他们也没有心思作战了。项羽的妻子自杀项羽本人逃到乌江边,也觉的“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楚军败亡,汉朝建立。

2008年8月的北京城将是一个“垓下”。不要看它固若金汤,用数百万近千万军力和人力杀气腾腾地保护奥运不受冲击。但它是处于全中国13亿人民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这13亿人民中的多数并不反对甚至支持(我本人也是)北京申办奥运的,但他们也有关于自己权利的诉求。于是北京城与全国之间就会形成一种集中反映中共一党专政和广大人民主诉求之间对立的场景。民主一方将如何将自已的诉求鲜明地表达给全世界呢?这就需要利用“楚歌”了。

其实许多年来,在民间已经出现了大量讽刺中共官员贪污腐化,作威作福,横行霸道的顺口溜。许多顺口溜甚至被编辑成书出版了。这种顺口溜在民间广为流传。它们能点起弱势民众心中的乐观情绪,鼓舞他们的斗志,长民主之志气,灭中共一党专政制度的威风。但可惜,这些顺口溜的作用并未受到民主一方的重视。

应该指出:海内外民运队伍的结构有一个缺陷,就是它主要是由一些社会科学家组成。社会科学家们长于论证,而这些论证都是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才能读懂的。但是这种知识分子在13亿人民中占百分之几呢?即将到来的民主与专政之间的决战要求的是鼓舞全体13亿人民起来向中共提出自己的民主诉求。当前民运队伍的结构却大大不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民运队伍中最欠缺的部分是文艺工作者,尤其是基层民间的文艺工作者,或“李有才们”。

中共的文联,作家协会等团体网罗了几乎全国的文艺工作者。他们都是拿工资,根据中共的“订单”而创作或演出的。但从他们的内心和人品说,也可以用毛泽东的语言来形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御用文人(小郭沫若们)和有正义感的文艺工作者都是极少数,而随波逐流者则是大多数。“小郭沫若们”即使在文艺工作者群中也是受不齿的,把他们孤立起来就行了。而少数有正义感的文艺工作者(主要是一些写长篇小说的作家)现在作的事也跟不上即将到来的民主与专制决战的迫切要求。至于那大多数随波逐流者,则还沉迷于描写风花雪月,康乾盛世,为自己挣稿费或演出费,客观上起了麻痹人民的作用。但他们良知未泯,只要肯拿出一点精力为民主事业工作,就是功德无量了。

在即将到来的民主与专政决战中,民主一方希望文艺工作者们作出什麽呢?不是长篇小说,不是电视连续剧,而是一些短小精悍,辛辣,一针见血,生动揭露中共丑恶,深入人心而又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山歌,民歌,儿歌,拉洋片,言子,二人转,相声和活报剧等“楚歌”。这些“楚歌”一旦包围了北京城,就会产生类似当年汉军包围楚军于垓下时楚歌的效应。

因此,文艺工作者是中国人民争取民主斗争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军。民主方面的一切团体和个人,现在就应该特别注意争取一切有良心的文艺工作者站到民主一方面来并作出贡献。例如,从现在起就可以掀起一个针对中共各级官僚的嘲笑运动,编出各样的“楚歌”,形象地显露出他们贪污腐化,荒淫无耻,不学无术,低级无能,蛮横霸道,作威作福等等的丑态的“楚歌”,让弱势人民快畅一下心脾。这种“楚歌”只要能深入人心,就能迅速广为流传。其中的一部分就会传入奥运时期的北京城。

防守北京的千万大军可以阻挡维权上访的人群拥入北京(其实维权上访者的确没有必要消耗自己的体力和血汗钱去硬闯北京城),但是他们阻挡得了那怕只是几十首顺口溜和儿歌飞入北京城吗?这些顺口溜和儿歌进入人们(包括小孩)的心中和嘴上,连一张纸片都不用,就进入北京城了。普通的北京市民(更不用说北京四周乃至全国了)不用上大街,只要在家里,院子里或胡同里哼哼这些“楚歌”,就会引起反应。如果军警连小儿唱“儿歌”也要抓,那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楚歌”的第一批听众将就是防守北京的那千万大军。不要看他们军服笔挺,弓上弦,刀出销鞘,涨了工资,拿了补助,红光满面,他们的心仍然是肉长的。从2007年召开17大到奥运会,他们对人民大众“紧张备战”已近一年了。他们心理上已经疲惫了。他们会自问他们干的事正义吗?得人心吗?人民对他们不用枪,不用炮,不用刀,不用剑,用“楚歌”就可以丛精神上把他们“缴械”了。

“楚歌”的第二批听众将是外国游客和运动员了。他们会对北京市民(还有去外地游览遇见外地人唱“楚歌”的)的“楚歌”感到不懂而好奇。但是只要有极少数“楚歌“被他们听懂(总有一些外国人是懂得汉语的),那就增加了他们对于中国人民民主诉求的同情。中国人民的民主诉求也就和世界历史大势“接轨”了。

“楚歌”的第三批(或最后一批)听众就应是中南海的“项羽”们了。当他们听见“楚歌”四处响起,子弟兵厌战,外国人对他们敬而远之,心理上是什麽滋味儿呢?于是奥运会结束了,人们见到的整个过程是: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搂塌了!”(自“桃花扇余韵”)。

“项羽”们是否会去乌江边自刎,那就让人们拭目以待了。

2008年4月于美国宾州

--------------------------
原载《博客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419/8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