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密件预报不获理会 地震专家耿庆国震后痛哭

 


自四川“5·12”地震以来,青川余震不断,累计有133万间房屋受损。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最早提出旱震关系的地震专家耿庆国曾多次上书中国国家地震局,预报四川将有大地震,但不获理会,他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为汶川灾民忧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没能拯救人命而悲痛,在地震后痛哭好几回。

曾任地震局研究员的耿庆国所提出的旱震理论指,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央区,往往在1至3年半前有旱灾。《now宽频电视》根据耿庆国的预报资料指,他早在2006年11月便上书地震局局长陈健民,根据汶川县附近马尔康2002年发生大旱,发出7.3级地震预报。他在今年1月,上书总理温家宝,预报四川有7.7级地震。报道指,有关预报经地震局预报员签收。

耿庆国表示,在今年4月底就预测今年5月至明年4月,兰州以南,四川、甘肃、青海交界附近,可能发生6至7级地震。他的密件曾送给国家地震局,但却无人重视。

越是强震 越容易预测

耿庆国在访问中更说,国内外地震专家外长期来都有一个说法指,强地震、大地震是无法预测的,但最早提出旱震关系的耿庆国指,根据经验,越是强烈地震,越是特大地震,就越容易预测、容易预报。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李世辉在5月12日地震当天夜晚在其博客上撰文指出,耿庆国1972年曾提出“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根据这一规律,耿庆国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

唐山大地震发生前,耿庆国在北京地震局工作,准确预测这次大地震,但因接近北京,地震局当时怕引起首都不安,而没有发出预警。

耿庆国1984年7月在《中国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旱震关系与大地震中期预报”指出,从公元前231年到公元1971年,中国华北和渤海地区共发生69次规模6级以上大地震,其中67次地震都是先大旱后大震,占地震总次数的97.1%。

论文提到,这些地震中,27次是震前一年大旱、15次是震前两年大旱、16次是震前三年大旱、9次是震前三年半大旱。

耿庆国说,大旱是中长期指标,距地震发生时间点达1年到3年半,但还可以用短期指标作更准确的预测,包括气压是否降到近年同期最低值,且连续数天偏低;温度是否趋于极高或极低;是否出现数十年一见的大雨等。

他表示,另外像是大批青蛙跳出来这类动物的异常动态、地下水位反常、地光现象等,都是可以参考的地震短期指标。(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亚洲时报记者林绮慧5月28日撰文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529/8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