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世界艺术 > 正文

米勒画 藏了不能说的秘密?

 

纳达以摄影捕捉到的米勒神采奕奕。
图/法国奥塞美术馆收藏
 
米勒早期的裸体画「两个浴者」,攸关米勒画风大转向。
图/法国奥塞美术馆收藏

「我是一个农夫,就只是一个农夫!」米勒的名言曾被许多人引用。果真如此?

「惊艳米勒」展场里高悬著一张米勒半身照,照片里的米勒目光炯炯有神,自认是农夫的他直视著观众,他的眼睛似乎在说话。

画家?还是农夫?

这张米勒照是由身兼摄影师、记者、评论家及讽刺画画家的纳达,在1856-58年间以新兴的摄影术为四十岁出头的米勒拍摄的。照片中的米勒壮壮的、肩颈像公牛般厚实、手如农夫一般粗糙。看起来很符合作家罗曼罗兰在「米勒传」里的描述。

讽刺的是,纳达几年前也曾以米勒为讽刺画的对象,画下米勒脚踩木鞋,左手持锹,右手握著调色盘和一把铲子的模样,发表在「玩笑报」上,嘲弄米勒同时拥有画家与农夫双重角色。

这种画家/农夫的形象好像是由纳达塑造的。不过,奥塞美术馆研究主管香岱尔·吉欧洁(Chantal Georgel)认为,这种形象是刻意的,甚至是由米勒本人所营造的。

米勒的父亲是自耕农,他从小跟著父亲学会操作牛犁,一直操作农事直到廿岁、他决定当画家为止。

尽管如此,米勒可不只是一位「画农夫的农夫」,从小他的养成教育也和一般农夫不同。19世纪初的农夫识字率并不高,但家中拥有丰富藏书的米勒,从小学习读书、识字,年幼即养成阅读与思考的兴趣,甚至连分配遗产时,也放弃他应得的房屋,只要家中藏书和一座古老的餐具柜。

除了广泛阅读文学作品,米勒多方观察大自然与农夫,更以大师为师,他曾说:「我可以盯著普桑(Poussin)的画度过一生,永远不会觉得厌烦。」

对米勒而言,艺术是永不止息的学习过程,绘画则是一种语言,藉以表达他意欲传递给人类的讯息。因此艺术史学者认为,米勒既是农夫、画家又是思想家。

路人 改变米勒一生?

俗语说:英雄不怕出身低,大师也一样。早年的米勒,曾以色情画、裸体画、肖像画为生。

他为何改变画风?有个著名的传闻如此描述,有一天,在米勒展览裸像的Deforge画廊门口,两个年轻人正在看橱窗里展示的米勒画的「浴者」。其中一个问道:「你知道这个画家吗?」另一个回答:「知道啊,他叫米勒,是专门画裸女的。」米勒听到这段对话后,大受打击,一回家立刻向妻子宣布他从此再也不画裸像!从此改变画风,走向「自然主义」。

传闻固然甚嚣尘上,但追根究柢却得回溯米勒的家庭教育。米勒从小在祈祷书和他所称的「画家之书」─圣经环绕下成长。影响他至深的祖母曾再三叮咛他:「绝对不能做身败名裂的事,要为永恒的生命绘画,最后的审判将要来临!」

看展 窥见大师心路历程

这也无怪乎,米勒的画经常带有宗教气息,「晚祷」自不待言,「拾穗」也出于旧约圣经的教导─在秋收季节,农夫必须允许没有自己土地的穷人在收割过后的田地,捡拾剩馀的麦穗、玉米穗以求温饱。

责任编辑: 陈柏圣  来源:联合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617/9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