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三峡工程或成为多米诺骨牌坍塌的第一张

 

三峡库区支流香溪河因磷矿排污大规模暴发水华

2008年07月21日 05:26 来源:新京报

据新华社电 三峡库区支流香溪河暴发水华一月有余,至昨日已有所减轻。有关专家分析说,此次大规模暴发水华的主要原因是沿线磷矿企业排污,导致香溪河水体含磷量过高所致。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蔡庆华博士介绍,这是三峡库区首次大规模暴发蓝藻水华,蓝藻产生藻毒素,对人畜饮水、鱼类生存等都有影响。

自6月16日起,位于湖北省兴山县境内的长江支流香溪河开始出现大面积水华,严重时,从兴山县平邑口至长江口段水华连接成片,长度超过25公里,部分河段藻类布满整个河面,如同泼上油漆一般,有明显腥臭味。检测显示,重点河段藻类密度超临界值三至四倍。兴山县至秭归县沿河数万居民因此被禁止饮用河水、捕鱼、游泳。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香溪河水华与水体含磷量过高、水流变缓有直接关系,主要是上游多家磷矿开采企业以及磷化工企业排污,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

*************************

力保三峡工程不会成为多米诺骨牌坍塌的第一张

作者:何必2008-7-21

三峡库区支流香溪河暴发水华一月有余,至昨日已有所减轻。有关专家分析说,此次大规模暴发水华的主要原因是沿线磷矿企业排污,导致香溪河水体含磷量过高所致。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蔡庆华博士介绍,这是三峡库区首次大规模暴发蓝藻水华,蓝藻产生藻毒素,对人畜饮水、鱼类生存等都有影响。自 6 月 16 日起,位于湖北省兴山县境内的长江支流香溪河开始出现大面积水华,严重时,从兴山县平邑口至长江口段水华连接成片,长度超过 25 公里,部分河段藻类布满整个河面,如同泼上油漆一般,有明显腥臭味。检测显示,重点河段藻类密度超临界值三至四倍。兴山县至秭归县沿河数万居民因此被禁止饮用河水、捕鱼、游泳。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香溪河水华与水体含磷量过高、水流变缓有直接关系,主要是上游多家磷矿开采企业以及磷化工企业排污,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 2008 年 7 月 21 日《新京报》)

长江水体污染,这并不是什么新闻了吧。

这些天,有关三峡的消息层出不穷。为了确保奥运会安全,三峡也成为了敏感地区,相关的安保工作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而再往前面,三峡则是中国无处不在的言论禁区之中首当其冲的一个。

王未名经年累月地给我发来 BBC 和世界日报的相关报道。

2006 年 12 月 11 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12:37 北京时间 20:37 发表

炒作“长江黄金水道”的背后

学者点评德国水利专家 王维洛

自从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厂后,长江水运货运量就跃居世界第一。 去年 11 月 28 日,国务院交通部和长江流域七省二市召开了 " 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 " 的联席会,为 "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 中关于长江航道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投资项目作准备。 那时中国媒体就为 " 长江黄金水道迎来开发黄金期 " 作了一番大宣传。 2006 年 3 月, "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中国媒介又鼓吹了一番。 2006 年 11 月,中国媒体再次炒作 " 长江黄金水道迎来开发黄金期 " ,称国家在 " 十一五计划 " 期间将投入巨资建设长江六大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做出了重要批示等等。媒体炒作的背景是交通部和沿江省市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一谈起黄金航道,中国人就喜欢把长江和欧洲的莱茵河相比,长江水运货运量超过了莱茵河,成为世界第一,自然让中国人自豪无比。 其实,长江的自然条件,那不是莱茵河能比得了的。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全长 6300 余公里,莱茵河全长只有 1320 公里 ;长江的平均年径流量 9600 亿立方米,而莱茵河只有 790 亿立方米;长江包括支流的通航总里程约 57500 公里 ,莱茵河包括支流的通航总里程约 1600 公里 ;长江河口的航道水深 10 米 ,莱 ! 589; 河河口的的航道水深只有 3 至 3 .3 米 深;长江河口地区可通行五万吨海轮,据说三峡航道可通航万吨船队,莱茵河上行驶的只是是 1500 到 3000 吨轮船;长江流域面积 180 万平方公里,莱茵河流域面积只有 22.4 万平方公里。可以说,上天给了长江无比优越的水运条件。 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加工厂, " 两头在外 " ,从国外进口大量原材料和能源,然后再把产品外销国外。从那之后,长江水运货运量就成为世界第一,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 世界加工厂 " 的大部分布置在长江沿线的地区,长江水运最主要的任务是承担原材料、煤炭和原油的运输,沿 &# 27743; 企业生产所需 80% 的铁矿石、 72% 的原油、 83% 的发电用煤运输都依赖长江水运。

长江航运的忧虑

其实此次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的重点不是如何迎接开发黄金期,而是讨论 2006 年出现的长江航道水深不足,造成限航、断航和长江三峡大坝限制未来发展等严重而又迫切的问题。 2006 年春,三峡工程清水下泄造成长江沿岸河堤溃塌,长江航道走势发生变化。夏季以来长江上游来水不足,多处航段出现历史最低水位,造成船舶通行困难,尽管管理部门规定船舶要减载运行,但还是出现船舶搁浅事故,有的航段被迫停航。 入秋之后,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 156 米 ,下泄水量明显减少,这对长江航运事业来说是雪上加霜。洞庭湖湖底见天,鄱阳湖的水深还不足让渔船行驶。再加上三峡工程船闸要进行改建,两线船闸中的一线停运,通过能力减少一半以上,从四川下来的发电用煤和其他货物运输发生阻塞 2290; 形势迫使许多货物弃水走陆,长江水运正在失去长期的客户。 从发展趋势来看,世界气候变化,长江源头地区冰川后退、草地退化、水位下降、湖泊干涸,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长江是近年来世界上受破坏最严重的河流。未来长江上游来水量减少的趋势,还将持续。从长江向中国北方大规模调水的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东线和中线工程在未来几年就要正式投入使用,西线工程马上也要上马实施。三条调水线路,少则每年要从长江抽水 ࢯ 5; 百亿立方米,多则 八百亿立方米 (相当莱茵河的流量)。另外还有从长江向云南、贵州等地调水的计划。 三峡工程今年蓄水至 156 米 ,按计划, 2008 年水库蓄水将提高至 175 米 。从三峡水库蓄水后的管理运行来看,水库水位和下泄水量的调节,一切都是围绕着发电这个目标转,根本没有顾及长江航运的需要。 对长江航运来说,怎样面对长江来水量减少、三峡水库运行调度对水运不利的问题,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会议的最主要对策是∶加深航道的水深,改善长江干线航道条件。南京以下,现有 10.0 米 水深的航道加深到 12.5 米 ;南京至安庆段航道水深要达到 6 米 ;安庆至武汉段航道水深 ๟ 8; 到 4.5 米 …… 对于三峡工程船闸成为长江航运瓶颈的问题,领导小组的对策是∶实施三峡坝区长期翻坝运输方案,支持湖北省加快建设高等级翻坝公路,加大推进过闸船舶标准化力度。 为加深航道和三峡过坝运输扩能等措施,交通部将在 " 十一五计划期间 " 投资 150 亿元。

治标不治本的措施

其实,这次会议提出的工程,都是被动的、治标不治本的技术措施,其效果只能暂时缓解目前的压力,但不解决实质的问题。

来水减少,水位降低将抵销航道加深的效果;机械过坝的能力越大,三峡大坝造成长江航运中断的程度越严重,弃水走陆的客户更多。当然,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不是在交通部的管理范围内能够实现的。

水路运输,在工业发达国家中被誉为 " 绿色运输 " ,因为它占用土地少,噪音小,单位能耗低,废气排放量低,和环境相容性好。加上长江又有世界河流中最好的航运条件,本应该受到特别重视和保护。

但是要指出的是,历届交通部领导,在有关重大工程上,比如在南水北调工程和三峡工程的决策上,都没有为长江航运事业据理力争,而是为了头上的乌纱帽,无原则地作出让步,从而造成今日的来水量将减少和三峡工程成为航运瓶颈等的问题。

这交通部的 150 亿元投资,只是为错误决策支付的后续补偿费用而已,而不是为未来 " 长江水道的黄金发展 " 进行的战略性投资。

……………………

2007 年 05 月 06 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17:11 北京时间 01:11 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三峡大坝一滑坡体‘变形现裂缝’

报告显示三峡库区有崩塌滑坡隐患 4 千多处

中国媒体报道,三峡大坝上游 17 公里 的一处滑坡体近日“发生蠕动变形”,险情所在的湖北省姊归县现已组织当地近百村民搬迁避险。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说, 17 公里 处的滑坡体名为 " 野猫面滑坡体 " ,呈东西走向,当局在 4 月初发现这段滑坡体出现异常变动,出现长 200 米 、宽 0.7 毫米 的裂缝。

“蠕动变形”

野猫面滑坡体位于姊归县茅坪镇庙河村,距水沫线高度约 200 米 处,滑坡体总方量 1200 万立方米。

新华社报道引述中国交通部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三峡管区负责人程崇峻的话说, " 当局居民反映,去年底三峡水库水位从 156 米 回落,野猫面滑坡体开始出现裂缝,初步估计蠕动变形与水位消涨有关。 "

姊归县政府办农业科负责人赵宗政则表示, " 目前尚不清楚该滑坡体局部变形的具体原因。 "

他说, " 近一个月的检测显示,裂缝没有进一步扩大 " 。但他说,不排除因长江水位不断削涨以及降雨、地震等其它原因造成变形加剧的趋势。

姊归县政府目前正在距滑坡体 两公里 处地震较稳定的平缓地带为避险的村民修建新居,避险村民可在 10 月底之前入住。当局正密切检测滑坡体的变动情况。

三峡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是中国前总理李鹏在 1992 年中国七届五次人大会议上提案修建的。但是,由于各方的反对声浪不断,三峡工程提案在表决时只有 67.1% 的赞成票,是人大历来通过率最低的议案。

由于争议不断,当三峡大坝在去年 5 月 20 日封顶时,中共中央领导都没有出席,现场只举行了简单的庆祝仪式。

4 月 14 日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和湖泊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编制完成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 2007 》对外发布。

报告说,三峡工程建成后,不仅长江的水质污染问题恶化,长江防洪形势仍然严峻,库区蓄水后当地的微震明显增加。

报告指出,三峡库区是中国地质灾害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三峡水库建成后, " 有可能诱发构造性和非构造性地震 " 。

目前,三峡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 4700 多处,其中 627 处受水库蓄水影响, 863 处在移民迁建区。

中国媒体报道称,当局已在 2002 年首期投入 40 亿元用于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治理;第二期又投入 80 亿元治理包括移民迁建后形成的地质问题。目前仍在追加治理资金。

……………………

2007 年 05 月 14 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21:59 北京时间 05:59 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长江荆江大堤 " 可能垮塌 "

长江中下游经常发生洪水灾害。

湖北荆州的勘察发现,荆江大堤多段出现险情,如果在洪水季节垮塌,将造成灾难性后果。

中国官方的《中国日报》引述湖北省地方官员和中国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工程人员的话说,长江荆江河段部分天然堤岸可能出现垮塌。

最近几年长江溃堤现象日益频繁,最近一次事故发生在 3 月 22 日 ,石首江段一段长 30 米 ,宽 8 米 的堤岸垮塌。

根据中国国家气象局的预报,长江中下游地区今年夏天将因暴雨和台风出现洪水。

中国为此已经加强了 2259 公里 的长江堤防,疏浚了 5000 多公里的河道,并对 2800 多个水库进行了加固。

长江全长 6200 公里 ,流经中国人口密集的华中、华东地区,如果荆江大坝溃堤,数千万人的生命财产将受到威胁。

长江提供中国 35% 的淡水,但中国科学院最近的调查发现,长江十分之一的河段已经重度污染,在建的三峡水库也受到化肥、农药和生活污水的严重污染。

……………………

2007 年 09 月 26 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09:36 北京时间 17:36 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存在诸多隐患

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被批评破坏生态环境

中国专家表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安全存在诸多新老隐患,如不及时预防治理,恐酿大祸。

据官方新华社报道,中国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 25 日在武汉召开研讨会,讨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

三峡工程历经 15 年建设,已接近尾声。 自去年进入初始运行期以来,其对长达 600 公里 库区的生态环境以及长江河道形态产生的影响,也逐步显现。

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汪啸风对最近美国《华尔街日报》有关三峡大坝正面临山体滑坡和水污染的报道发表评论说: " 有些说法别有用心,但多数是出于对三峡工程的关心。我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汪啸风表示,三峡库区历来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不合理的开发造成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状况远未得到根本扭转。

诸多生态环境隐患仍令中国各级政府和专家忧心忡忡。

国土资源部专家、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指挥部指挥长黄学斌指出,时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库区民众生命安全,滑坡入江后会造成涌浪灾害,浪高最高可达数十米,波及数十公里范围。

湖北、重庆政府负责人均表示,三峡工程蓄水后,支流水质恶化,部分出现 " 水华 " 现象,且发生范围、持续时间、发生频次明显增加。

湖北省副省长李春明说,近年来,荆江崩岸险情频次明显增多,崩岸长度明显增加。

" 据研究分析,今后长江河床将发生长距离的沿程冲刷和横向扩展,对河势控制和护岸工程带来较大影响,并引发新的崩岸。 "

……………………

2007 年 10 月 11 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11:06 北京时间 19:06 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保护三峡生态 重庆 400 万人大转移

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被指破坏生态环境。

中共当局表示,为了在今后 10 至 15 年保护三峡库区的 " 生态安全 " ,重庆市将把大约 400 万人转移到 距离都市区一小时路程的经济圈内居住。

官方的新华社说,中国国务院近日对 " 重庆市城乡总体发展规划( 2007-2020 ) " 作出批复,重庆市未来采用 " 一个特大城市带一批城市群 " 的发展模式“得到确定”。

400 万人大转移

根据这个规划,在未来 10 至 15 年,重庆市将有渝东北和渝东南区内约 400 多万人 " 进行战略性转移 " ,转移到 " 一小时经济圈 " 内居住、发展,而这一人口转移数量是三峡水库百万大移民的 4 倍。

报道说,这一规划确定了 " 一圈两翼 " 的区域空间结构, " 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 " 。

而重庆市计划在未来 5 年内,首先有 200 百万人进行这一战略大转移。

保护库区生态

报道引述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的话说,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正面临着巨大的 " 人地关系 " 矛盾所带来的挑战。

他说: " 一方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自然条件不适宜大规模的城镇发展和聚集太多的人口。另一方面,三峡库区目前人口过多,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差,产业空心化问题严峻,社会问题突出。 "

耗资 250 亿美元的三峡工程靠近重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

但是,即便是那些为原来支持修建这个工程的高级官员也警告说,三峡工程附近的地区正为大坝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

中国专家已表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安全存在诸多新老隐患,如不及时预防治理,恐酿大祸。

三峡工程历经 15 年建设,已接近尾声。 自去年进入初始运行期以来,其对长达 600 公里 库区的生态环境以及长江河道形态产生的影响,也逐步显现。

……………………

2007 年 11 月 21 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09:43 北京时间 17:43 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三峡大坝附近滑坡导致一死两失踪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项目

中国官方媒体报道说,在三峡大坝附近发生滑坡事件,导致一名工人死亡与两人失踪。

事故在巴东县发生,这个山区就在三峡大坝水塘的旁边。当时工人正在一条铁路的隧道工作。

目前还不知道事故发生的原因。不过,有越来越多的警告指大坝危害附近的环境。

专家曾警告说,在大坝四周发生滑坡的机率将会增加。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项目。

这个横跨中国最长河流长江的项目将在 2008 年底前竣工。

根据官方新华网报道,在周二( 20 日)当地时间早上 8 时 40 分左右,宜万铁路巴东县木龙河段高阳寨隧道进口处发生岩崩,滑下山坡的巨石堆积于 318 国道,使这一重要公路交通干线中断。

事故发生后,当局已另辟车辆绕行路线,解决受阻车辆通行问题。

据悉,施工方中国中铁隧道集团还在清理滑坡、搜救失踪人员。

报道说,四名被岩崩滑坡掩埋的工人中,两人被救出,其中一人死亡、一人伤势稳定;另外两人下落不明。

……………………

2007 年 11 月 27 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19:17 北京时间 03:17 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外国媒体 " 妖魔化三峡工程 "

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被指破坏生态环境。

中国官员周二( 27 日)举行特别新闻发布会,为三峡大坝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作出辩护,称所有对环境不利的因素在建坝前都已经被估计到了。

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汪啸风说, " 三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结论指出:生态环境问题不影响工程的可行性,总的来说,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 "

“危机公关”

他表示, " 大家知道环境评价书是 1991 年做的,那时候就提出来利大于弊,就说明存在弊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证明,这项工程所作的结论是科学的。 "

美联社报道说,汪啸风的讲话似乎似乎是中共当局对三峡工程受到环保人士和坝区居民的批评而作出的危机公关努力。

三峡工程历经 15 年建设,已接近尾声。自去年进入初始运行期以来,大坝对长达 600 公里 库区的生态环境以及长江河道形态产生的影响,也逐步显现,其间发生过库区山体滑坡和水污染等事件。

三峡专家表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安全存在诸多新老隐患,如不及时预防治理,恐酿大祸。

身兼国务院三峡办主任的汪啸风澄清说, " 我要给大家表明,这是中共政府一贯的立场,就是从项目研究开始,就十分重视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而不是某些舆论所说的中国 " 始料未及 " 。也不是某些舆论说的 ' 中共政府官员首次承认这个问题 ' 。 "

“妖魔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家铮则表示,外国部分传媒 " 妖魔化三峡工程 " 。

他说,一些外国记者和媒体对中国的偏见太深,对中国的一些问题进行夸大歪曲的报道,这对沟通没有好处。

他说: " 作为我个人,三峡工程耗尽了我后半辈子的全部精力,现在这个工程被人们形容为妖魔、炸弹、一库酱油,心里很不好受,我希望这些先生们能够客观地报道中国。 "

潘家铮院士表示“欢迎朋友们的批评和监督”,“但是请不要 ' 妖魔化 '" 。

中共当局早些时候表示,为了在今后 10 至 15 年保护三峡库区的 " 生态安全 " ,重庆市将把大约 400 万人转移到 距离都市区一小时路程的经济圈内居住。

……………………

三峡库区滑坡 千人受威胁

【本报北京二十日电】长江三峡库区湖北省兴山县从 18 日起出现持续暴雨天气,最高降雨量达 106 公厘。昨天三峡库区最后一个移民迁建集镇高阳镇发生特大滑坡,灾情持续发生,直接威胁 1089 名居民及学校师生的安全。

新华网报导,由于今年汛后三峡工程蓄水到 172 公尺 或 175 公尺 ,兴山县高阳镇计划搬迁四期移民 2000 多人,这是三峡库区最后一个移民搬迁的集镇,目前移民搬迁工作正进行中。

兴山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持续暴雨使高阳镇小河村甘家坡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并迅速爆发泥石流。直到今天,滑坡体体积已达 六万立方公尺 ,目前已形成 两万立方公尺 的泥石流。

据报导,该滑坡体正位于高阳镇中心小学背后,泥石流已淤满教学楼背后一口 5000 立方公尺 的堰塘,并越过教学楼后方村级公路,已冲垮学校后围墙 40 公尺 ,推倒学生餐厅一栋三间,泥石流涌入一楼教室并蔓延到操场。

目前该事件直接危及高阳镇中心小学一栋 1650 平方公尺的教学楼,及 910 名师生的安全,同时严重威胁小河村甘家坡 37 户 176 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2008-04-20

……………………

湖北暴雨 山泥淹小学

湖北省持续暴雨, 19 日发生滑坡,图为遭受土石流侵袭的教室。【新华社】

【本报综合报导】湖北省民政厅救灾处指出,连日暴雨使湖北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灾情,目前灾情还在进一步扩大。

据中新社报导, 18 日至 19 日晚,湖北省雨区由西北向东南推进, 19 县市区遭暴雨袭击,最大降雨为恩施市 144 毫米 ,全州 8 县市局部均有灾情,受灾人口超过 20 万,房屋受损 275 间,农作物受灾 1. 8 万公顷 ,各类直接经济损失 1814 万元人民币。

新华网报导: 19 日下午三峡库区最后一个移民迁建集镇──湖北省高阳镇因连日暴雨发生特大山泥倾泻,并迅速造成泥石流。泥石流冲垮高阳镇中心小学围墙 40 米 ,推倒学生食堂一栋三间,泥石流涌入一楼教室并蔓延至操场。幸亏学生星期六放假不在校,未有酿成伤亡。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斯坦自治州,大风降雪和强降温天气造成牲畜死亡及民房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 1.8 亿元。

2008-04-21

……………………

2008 年 06 月 03 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07:48 北京时间 15:48 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北京奥运火炬在湖南岳阳传递

湖南第一棒由“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负责(中新社图片)

北京奥运火炬星期二( 6 月 3 日 )送抵湖南省岳阳市进行新一轮的火炬传递。

岳阳一站传递从著名景点岳阳楼出发。全体人员在起步礼上先为四川汶川大地震死难者默哀,随后有数百名学生朗诵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文学作品《岳阳楼记》。

岳阳站第一棒由水稻科学家袁隆平负责,其他火炬手包括羽毛球世界冠军龚智超、奥运高低杠亚军凌洁和 2005 年“超级女声”冠军歌手李宇春等。

火炬经过了洞庭湖风景带,最后到达汨罗江畔。那里是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相传投江自尽之地,举行点燃圣火盘仪式地点旁边也正在进行龙舟比赛。

圣火同日转到汨罗市继续传递,星期三( 4 日)将转到省会长沙。

奥运火炬此前经过了湖北的宜昌和荆州,其中宜昌一站以三峡水坝坝顶为终点,荆州一站则有“圣火之乡”希腊驻华大使坎巴尼斯获邀担任火炬手。

受到四川大地震影响,北京奥组委决定对奥运火炬传递规模和路线作出修改。其中四川整段传递已经确定改为圣火返回北京前的最后一段。

中国媒体日前报道,圣火 8 月 3 日 将在四川广安和乐山传递, 4 日在自贡和宜宾传递, 8 月 5 日 到成都。原定的绵阳、广汉和都江堰因受灾严重传递取消。

……………………

贪官吞补偿 村民集体割腕抗议

不甘拆迁款被吃掉 县政府前自残 上千民众声援遭警驱离

【本报北京十七日电】重庆市巫山县前天爆发因居民迟迟未领到三峡工程的拆迁款,数百位居民集体在县政府前割腕自杀抗议,上千民众到场声援,后遭警方强力驱离。

综合媒体报导,数百名巫峡镇秀峰村民众,前天至县信访接待中心陈情未果,采取自残方式向当局施压,引发上千人声援,造成交通堵塞。县政府紧急将自杀民众送医,具体死伤人数未知。

现场多位民众透露,巫山县腐败一直很严重,之前曾发生多起贪污拆迁款事件,导致很多移民无家可归。当地居民曾多次就未收到搬迁补偿金向上陈情,但是遭到地方政府威胁,甚至拘留。民众痛批,拿到补助款及获得低收入户保障的却是村干部的亲戚,真正需要的农民却都没得到。

据报导,此次受伤的秀峰村村民搬迁多年未得到安置。而移民款少,生活不济是巫山县库区移民普遍面对的问题,多年上访受到政府暴力打压也是常事,和秀峰村民一样移民多年至今没有安置,要靠租住房屋的李女士说移民们已经被逼得走投无路,如果再不解决移民款被贪污挪用,以及其它积累多年移民安置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2008-07-17

……………………

嘎嘎。

很是丰富多彩吧。

奶奶的,就算是意识形态管制、互联网屏蔽,咱还是能够知道不少事情诶,当局狗日的拿咱也没辙不是?

当然啦,只要俺的文字涉及到三峡,必定被屏蔽删除,二话不说滴。狗娘养的,什么鸡巴公民四权。

去年我还在欧洲时,写了“又一个三峡机组并网发电带来的胡思乱想”。有人看到了如此文字后给我发来的感想。

idm@********

2007 年 8 月 22 日 11:51

Re: 潘?的稿子

潘先生:您好,以前看了一些关于三门峡水库的报道,当时建设三门峡水库时的论证会上反对的人是 1 个半, 1 个人就是黄万里,半个人是温善章。为此黄万里得罪了领导,其中包括了专家张光斗。我们国家的专家难得有像黄万里那样的具有铮铮铁骨,而没有媚骨。张光斗虽然是水利上的泰斗,但是却担不起这几个字。

……………………

这个事情咱是知道滴。从最开始写有关三峡的内容,就是引用前面的在德国的王维洛纪念恩师黄万里的文字。而黄万里是中国水利界的泰斗级人物,坚定不移地反对三峡工程建设,死不瞑目地预言,三峡工程迟早是要被炸掉的。

2003 年,央视经济半小时曾经播放过有关三门峡工程的内容,我就此写过文字,被秦朔任下的《南风窗》刊登过。其中,涉及到了温善章,他是当时反对三门峡水利工程建设的,结果却遭到了批斗。 2003 年陕西渭河发了大洪水,光是直接经济损失就把三门峡水利枢纽有收入以来的全部收益都覆盖掉了。这时候,张光斗开始出来提及温善章,暗示张光斗也对三门峡工程有所非议。但是,恰恰是这个张光斗,在三门峡建设时迎风洒泪附庸风雅,站在了支持昏庸无能的当局一边,成为批斗温善章的帮凶。

说句题外话。黄万里是黄炎培的公子。这个血脉让咱们能够想到什么?

我周围的人越来越多地困惑于,文化大革命当中,对血统论的批判达到了登峰造极。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娃娃会打洞的相沿成习遭到了灭顶之灾,为此,遇罗克还被夺取了年轻的生命。但是,共产党的暴力革命,从根本上铲除了作为中国社会根基的乡绅和士大夫阶层。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乡绅和士大夫阶层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并且是产生贵族的基础性环境和土壤。古今中外,社会的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最可靠的中坚力量,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要知道,像中国的乡绅和士大夫阶层的形成,远远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历经数代的水滴石穿的社会调理功夫,需要形成贵族血统的漫长时光雕刻。

而暴力革命的结果是,城乡流氓无产者成为了列宁所谓“剥夺剥夺者”的急先锋、主体和最大的受益者,把社会根基一扫而光。中国历史上,即使是农民起义,也还是没有胆量敢于从物质与精神上消灭社会精英阶层。

但是,共产党却干了。通过打土豪分田地,通过公私合营。在取得政权之后,就是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以及城市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国有化。

或许,这才是中国社会乌七八糟摇摇欲坠的制度性原因。

也是因此,才有了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底色,才有了一夜暴富的环境和条件,才产生了类似张维迎、丁学良等等来自中国农村凭借读书平步青云把握话语权就肆无忌惮、结党营私见风使舵的主儿们了,全然没有黄万里那种风骨,那种血脉当中桀骜不驯刚直不阿的气概。

不信,可以看看与黄万里类似的家世的人,比如顾准的公子高梁,比如章乃器的公子章立凡……有目共睹的是,这些人骨子里面有着中国文人不为五斗米趋炎附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而这种气节,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奋发图强刻苦攻读就可以拥有的。

不是吗?在专家学者成千上万的中国水利界,除了黄万里之外,还有哪个敢于发出“三峡工程最终的结局注定是要被炸掉的”这种发聋振聩的世纪回声?没有舍生忘死的气概,没有淡泊名利的教养,没有天下为公的情怀,没有真理高于权力的信仰,那是不可能想象的。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黄万里仙逝了。中国再也没有黄万里了。能够对三峡工程进行指责的,只剩下了远在异国他乡孤军奋战的王维洛了。

国内对三峡工程的问题也目不转睛。

【形势要点:地方借三峡工程环境问题向中央张口也没什么错】重庆市政府希望中央政府为当地提供额外资金,以治理三峡大坝的库区环境。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近日对该报表示,重庆市政府已向与三峡工程相关的治理工作投入近 100 亿元人民币。他表示:“在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方面,有一些副作用,正因如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对三峡库区的投资和关注。”谭栖伟没有提到解决三峡库区环境问题需要多少资金,但他表示,单是将沃土转移到移民定居区这一项工程,就至少需要 7.8 亿元人民币。自国务院 1993 年批准三峡工程以来,中共政府始终否认存在任何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并坚称三峡工程将“改善”自然景观。但最近几个月,政府高层官员已承认,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三峡大坝可能会酿成环境“灾难”。有海外人士认为,那些一直否认三峡大坝环境影响的政府官员现在之所以承认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将这个问题视为一个从中央政府获取更多资金的方法。重庆市上周对一项长期计划的明显再包装就是一个例子。调整后的计划将把大量农村居民重新安置到城区,使该计划成为当地环境治理措施的一部分,让重庆拥有一个吸引中央政府资金的更好机会。不过,中央与地方本来就存在博弈,尤其是在三峡工程问题上,中央对地方的意见和利益考虑得本来就不多。现在问题暴露了,地方向中央张口多要些资金,也没有什么问题,这相当于中央对地方利益的补偿。

……………………

洋鬼子在中国的媒体对三峡工程则是不依不饶。

三峡大坝之忧

2007 年 08 月 31 日 14:43 英 | 大 | 中 | 小

中国最引以为豪的建筑奇迹──三峡大坝项目正面临着山体滑坡和水污染等始料未及的问题,从而使这个代表着中国改造大自然成果的项目遭到新的质疑。

三峡大坝主体工程一年前才竣工,大坝上游 640 公里 的长江水域成为一个大水库。而如今有地质学家称,三峡大坝拦截水量的庞大重力已开始在好几个地点侵蚀长江陡峭的河岸。再加上水位波动频繁,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滑坡灾害,也使得像庙河这些大坝附近的地区的地质结构被破坏。庙河是一个距离三峡大坝上游 16 公里 的村庄。当地官员担心,一旦整个山坡塌入水中,附近的居民将因此丧命,同时还会威胁到至关重要的长江水道运输。

危险因素还不止这些。中国的科学家称,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世界自然基金会 (World Wildlife Federation) 今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通过大坝的水流速度目前正在加快,对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坏。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化肥残留物被不断排入大坝水库,导致巨型水藻生长泛滥,并威胁到下游的水供应。而水库水位的波动也被认为是湖南省农民所遭遇奇特鼠灾的根源。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图片

从三峡大坝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国这个正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国家急于摆脱自然界的束缚,而另一方面,它为此努力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三峡项目的启用正逢国外生态学界对兴建大坝的做法重新进行审视之时,经济学界也有相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此类耗资巨大的项目只有靠国家补贴才能生存下来。

由于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长江环境变化带来的问题正使得局势变得更紧迫。在全国各地,上百万吨未经处理的污水、工业废水和农药残留物将湖泊变成了藻类泛滥的污水池。据官方统计,中国半数以上的主要水道都受到污染,水中的鱼类正逐渐消亡,水也无法用于灌溉或是饮用。中共政府表示,现有超过 3 亿人(接近中国四分之一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

更糟糕的是,据新华社报导,中国 8.5 万座水库中超过三分之一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今年春天,中国水利部一位副部长将水库比喻成会威胁到下游地区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定时炸弹”。 1975 年,中国河南某个水坝垮塌事故酿成万人以上丧生的惨剧,而这件事直到最近才被公诸于众。

广告

中国水问题的中心话题正是三峡项目,它是中国最大也是最壮观的水库。中国的新闻媒体已开始对三峡大坝存在的问题进行报导。虽然政府方面一直未对大坝和水库的问题公开表态,却已悄悄地制定了一套塌方事故早期预警机制,并支持对划定高危地区的研究。政府还投入资金用于建设水处理厂、和加固约 2,250 公里 的河堤。

中国负责保护长江环境和水资源的政府部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Commission) 原局长、环境学家翁立达称,我们考虑了所有可能发生的状况,但所有的问题都比预想的严重。翁立达现担任长江论坛 (Yangtze River Forum) 秘书长,该组织是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共同研究长江流域环境问题而设立的。

负责管理三峡大坝项目的长江水利委员会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ttee) 拒绝接受采访。

在庙河这个世代种植柑橘和梯田水稻的村庄,人们可以察觉到一些变化。在三峡大坝修建过程中,庙河的一百多名村民险些就和 130 万三峡移民大军一样,离开家园,搬迁到别处居住。

今年春天,村民们发现一条长 200 米 宽 1 厘米 的裂缝横贯稻田。而不久之后,大坝开始放水为夏季汛期作准备。

到了 5 月初,雨季来临使水库水位再次上升,距离庙河村不远处的地点在 5 天内发生了 4 次坍塌。村民反映说,他们可以听到房屋内木质结构由于地面移动而开裂的声音。政府也要求他们疏散。

在 1 小时路程外的秭归县新县城,政府官员们面临着新一轮的重新安置问题。为了水库建设需要,曾经有大约 10 万人被安置到新的地方居住,如今当地官员担心的是,还会有更多的人需要重新安置。秭归县三峡移民安置办公室的崔少峰(音)表示,情况的变化速度要快过我们的计划。

长江全长约 6,400 公里 ,是全球第三长的河流,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冰川,穿过华中地区的崇山峻岭后奔流直下华东大平原并最终汇入大海。千百年来,长江河道三峡段重重峡谷的激流和暗礁一直是船家的恶梦。长江流域的洪水更是时常肆虐。有数据显示,仅上个世纪长江洪水就吞噬了约 30 万人的生命。

建设长江大坝是中国领导人长期以来的梦想,一方面是想利用其水利资源,但更主要的是为了防止洪灾。现代中国的奠基人孙中山早在 1919 年就曾设想过建造长江大坝。而坚信人定胜天的毛泽东更以“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诗句来表达他的愿望。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中国曾经数次批准三峡大坝的建造,但因为存在技术难题,又数次被搁置。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该计划仍然面临诸多质疑。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建造大坝和水库不但会迫使大量农民向城市迁徙,还会毁灭当地一批中国最宝贵的历史遗迹和庙宇。

1989 年 4 月,中共政府对批评意见作出回应,宣布将把三峡大坝计划再推迟至少 5 年。可几个月后发生的天安门事件让反对声音沉寂了下去,于是在 1992 年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完成了最终的环境可行性评估报告,同年晚些时候,该计划经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但在那一次投票过程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大代表投了反对或弃权票。这对习惯于“俯首”的他们而言,实属罕见。

即使到了三峡项目 1994 年正式动工时,争议仍然存在。美国政府和世界银行 (World Bank) 迫于人权组织的压力也撤回了对该项目的支持。 2000 年,包括参加了三峡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部分工程师在内的中国工程学界顶尖学者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抗议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以较原计划更快的速度为大坝蓄水。

问题最早于 2003 年 6 月出现,在三峡大坝下闸蓄水两周以后,当大坝水位突破 90 米 后向 135 米 逼近时,峡谷的边坡在水压的作用下开始被侵蚀。

7 月 14 日 ,一条长江支流发生特大滑坡灾害,滑坡山体长、宽均在 1 公里左右,而厚度达 18 米 。 13 名农民被吞没在泥石流中。滑坡体进入长江支流后激起两层楼高的大浪,摧毁了 20 余艘船舶,并导致 11 名渔民丧生。虽然官方称此次灾害乃暴雨所致,但地质学家称,是江水水位突然变化导致了河岸岩石松动。

180 米 高的三峡大坝于 2006 年 5 月竣工,耗费至少 220 亿美元。一旦该水库于今年晚些时候全面投入运转,所容纳的水量将达 19 万亿公升,相当于美国全年淡水消耗量的五分之一。三峡水电站每年将发电 18,000 兆瓦,是胡佛大坝 (Hoover Dam) 的 20 倍。

翁立达认为,为了防止洪灾,建设三峡大坝是必要的。而现在他最头疼的问题是水库水质的恶化。一份翁立达联合署名的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称,工业废水和化肥残留物造成三峡水体中的氮和磷含量较 10 年前上升了 10 倍。

生活污水也被排入三峡水库。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称,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激增, 2000 至 2005 年间增长了一倍以上。而在这一地区生活着 1.6 亿人,其中包括位于三峡大坝上游 640 公里 处全球最大都市──重庆的 3,000 万人。在 1995 至 2005 年间,长江流域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为 12.6%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该地区正迅速从农业经济向重工业经济转型。

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声称,该地区有许多污水处理厂,污水在排入水库前会先经过处理,但实际上一些污水处理厂并未与城市排污系统相连。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Three Gorges Project Construction Committee) 水库管理部副主任周伟(音)承认,排入三峡水库的污水正在增加。他表示,政府已投入更多资金确保处理厂能 24 小时运转。

从一开始,泥沙淤积就是工程师们所担心的问题。长江每年要携带 5 亿立方米 的泥沙进入三峡,但其中大部分都无法排出去,水库因此将出现淤塞,三峡大坝进而有可能垮塌。工程师在大坝底部设计了 23 道闸门用于在汛期冲走泥沙。据他们估计,该系统可保证三峡水库在今后一个世纪维持 90% 甚至更高的库容。不过有意见认为,泥沙淤积的速度在加快,并最终会导致大坝无法承受洪峰。

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状况的变化则会产生另外的问题。随着水中沉淀物的减少,阳光可以照到更深的水中,进而促进那些既能吸收污水和化肥残留物养分又具备光合作用功能的水藻旺盛生长。

而周伟认为,大坝并非导致水藻孳生的原因。水藻问题没有工程建设委员会预想的那么严重,只在长江的支流出现小规模的爆发。但他并没有对下游流域水藻增多作出解释。

三峡大坝是否能履行其调节洪水这项主要的功能也受到质疑。今年 7 月长江上游地区连续数周大雨,形成了自 1998 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98 年那场大洪水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数千人丧生,当时三峡大坝尚未建成。 8 月 1 日 政府宣布洪峰安全通过三峡大坝,并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澜归功于大坝的防洪功能。

然而批评人士称,尽管大坝能起到调节洪水的作用,但却有可能因一个意想不到的原因酿成下游地区洪水泛滥。当江水冲过狭窄的坝口后,就进入了华中大平原地区。在没有三峡大坝的时代,长江流入该地区后水流流速通常会放慢,长年的泥沙淤积使这段长江成为“地上河”,要靠堤岸来约束,就像美国的新奥尔良。而世界自然基金会称,由于大坝阻拦了大部分淤泥,使江水携带的泥沙量减少,导致江水流入华中大平原时流速加快、冲力加大,进而对这里地上河的堤岸造成威胁。

与此同时,滑坡也是地质学家们关注的问题。长江三峡是在距今 3 亿至 7000 万年前通过江水不断侵蚀岩石而形成的,虽然三峡大坝是建于石灰岩结构之上,但在这层石灰岩之下,却是砂岩、页岩和泥岩,这些都是质地较软并容易发生塌陷的结构。随着大坝管理部门按照洪水预报不断调整水位,江水渗入大坝地下岩层以及巨大的水压变化会削弱库区堤岸的强度,进而出现垮塌的危险。

伦敦帝国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一个科学小组今年早些时候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学季刊》 (Quarterly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发表文章称,边坡失稳是三峡地区最普遍自然灾害的成因所在。他们还警告说,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该文的作者之一──伦敦帝国学院地质学家伊欧尼斯•弗尼阿迪斯 (Ioannis Fourniadis) 在观察过秭归、巫山和巴东县(这三个县的总人口超过百万)的卫星照片后发现, 3% 的边坡处于活跃的下滑状态, 7% 的边坡因为修路等活动而不稳定,另有 15% 基本稳定。其余边坡由坚固的石灰岩构成,发生滑坡的危险很低。

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 灾难预防研究所 (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数十年来研究峡谷地质的科学家汪发武表示,滑坡还可能引发水啸。狭窄的峡谷会起到放大岩石塌落所激起水浪的作用,引发下游巨浪。类似的灾难曾于 1963 年在意大利北部的维昂特水坝 (Vaiont Dam) 发生过,导致两千人丧生。

中国国土资源部 (Ministry of Land Resources) 某发言人将今年泥石流灾害高发的原因归咎于入春以后的大雨。他表示,早期预警机制已经探测到了一些重大泥石流灾害,政府正在教给当地人如何识别将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征兆。

在离庙河村 1 公里 的地方,通往这个村庄唯一的碎石路会经过一个泥泞的隧道。村民们已经暂时安置在这里,睡在塑料帐篷中。地方政府正在附近清理场地供村民们建造新房。新的村址距离同一条河有 1 小时步行路程。

政府为村民建新房提供了一些资金。但村民们觉得这还不够。他们可以在这里种植水稻、柑橘和茶叶,但他们抱怨这块土地不够好。为解决村民们未来窘迫的生活问题,当地政府将为庙河村的女性出嫁提供嫁妆,鼓励他们嫁到外地。

正在建造新屋的 52 岁村民韩庆喜(音)停下手中的活计说,“这一切都是在蓄水后不久才开始发生的。他们说这里会更安全。”而在不远处,巨大的推土机正在山腰上平整土地。

Shai Oster

……………………

大坝•移民•民怨

2007 年 11 月 07 日 11:05 大 | 中 | 小

随着三峡大坝工程的推进而不断上升的水位迫使 140 万三峡人加入了移民大军,范中成就是其中的一员。不过,他去年的移民过程充满辛酸。根据政府指示,他父母原来的老房子要拆掉,但在拆除过程中,那幢泥砖结构的房子突然垮塌,全家人都被砸在里面。几个小时后,范中成和他的妻子被救了出来,而年迈的双亲却先后停止了呼吸。

相关报导

• 生态问题导致三峡移民再增 400 万

• 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

• 三峡大坝之忧

不过,范中成家的麻烦并没有就此结束。政府部门前不久宣布,将再动员 400 万人迁出三峡库区的沿江地带和山区,移居到其他地方。范中成现在居住的新家建在老房子上面的山上,也在这次迁移范围以内。

政府之所以制定这样一个计划,与它之前公开承认的三峡工程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有关。耗资 250 亿美元的三峡工程原本是为保护长江两岸人民免受经常性洪涝灾害的痛苦,并借助大坝发电,但现在,这个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正在威胁着它本来希望保护的人们,对此,中共政府表示已认识到这一现实。大坝工程对周边及辐射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已到了不能漠视的地步,今年 9 月,中央有关部门警告说,为避免酿成重大环境灾难,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在发出上述警告前五天,有关部门已批准新的移民计划。当地一些官员说,新计划纯粹是出于他们所在城市发展经济的考虑,而中央政府的研究人员建议数百万人迁移实则是为了应对环境恶化的问题。

伴随大坝工程形成的这片绵延 640 公里 长的静止水域淹没了数百平方公里的良田,水域的污染正变得越来越严重。不断上涨的水位迫使农民不得不向高处寻找能耕种的土地,而那些地方本来已经居住着大量贫困人口,移民的谋生机会少得可怜,也享受不到公共服务,这种生存环境让他们的健康问题面临着威胁,而且,未经处理就流入水域的污水和农用化学品也因此而增加。

三峡大坝这一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俨然已成为中国工业革命效能水平的象征──它的特点是:以高昂代价换来高增长。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历任统治者就一直梦想着在 6,400 公里 长的长江上建造一座大坝来制伏水患,并利用其巨大的威力发电。在过去的这个世纪,长江曾夺去了数十万人的生命。但现在,中共政府对三峡大坝的管理让人们产生了疑问,人们不知道政府是否有能力解决出现的问题,并避免制造更大的问题。

自从 2003 年 6 月三峡工程进行首次截流以来,库区部分岸线多次溃堤。目前大坝水位已上升 156.6 米 ,根据计划,到 2009 年还将再上升 20 米 。当地官员称,大坝建成后形成的新江岸有 60% 过于陡峭、无法耕作。批评人士警告说,大坝附近主要大城市重庆的长江码头 10 年内将因江水流速下降致淤泥积聚而报废。

眼下,大坝水域上游城市沿江地区已被污水带包围,重庆最西面一带就是这样。据世界自然基金会 (World Wildlife Fund) 今年春天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由于大坝横亘在江面上,上游污水不能像以前那样被一路冲刷到海里。进入库区静止水域的污水及其他污染物还会倒流进支流,导致大面积藻类爆发。由于水流中断,长江盆地渔业作物大幅减少。另外,据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的研究表明,大坝还导致该地区降雨和大雾天气增加、气温下降。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政府在三峡地区共投资 50 亿美元,用于建设数百个污水和垃圾处理厂,政府部门还计划建一条 一公里 宽的沿江绿化带,以阻止化肥残留物或其他污染物进入江中。与此同时,长江上游及支流水域还在计划建设更多的水电设施,但三峡工程目前暴露出的缺陷使国有媒体针对兴建更多大坝的计划刊发了批评文章,现在,中央政府也开始重新考虑这些计划。

分管三峡库区经济工作的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指出,保护三峡地区水质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人口,并加强环境保护。过去一年里,一些获得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曾警告说,三峡库区的 1,100 万居民中有 480 万无法生存。不过后来,这个估计数字被减少了一半,但政府仍希望让 400 万人搬迁到别处,这其中有一半人口现居住在沿江地区,其余则位于周围的山区。

已安置人员的待遇引起的不满可能会令新的安置计划变得更加复杂。这其中的许多人都失去了工作,也没得到政府的补贴。当地环保组织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 (Green Volunteer League of Chongqing) 会长吴登明问道,搬迁一百万人都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搬迁四倍于此的人又会怎样呢?如今在当地开药店的范中成是就首次移民安置给家庭造成损失而提起诉讼的人之一。

范中成说,当地政府给了他大约人民币 20,000 元补偿。当地官员说,他们给的数字两倍于此,且否认对此事负有责任。但范中成说,他希望政府能够承担责任,并补偿更多。他说,他的父母是因为三峡大坝死的,是为国家死的,国家在这点上欠他们的。

当初在讨论建设三峡大坝时,人大代表有三分之一投了反对票,这在人大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但政府还是在 1992 年批准动工修建大坝。三峡大坝的发电能力是美国胡佛大坝的 10 倍。反对者当初就预见到了目前出现的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大规模移民安置带来的问题等等。持不同意见的记者、工程师戴晴曾在一本书中表达了反对意见。

三峡大坝沿着三峡狭窄的山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库。大坝的另一端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重庆,这是一个有着 3,000 万人口的直辖市。

在 2003 年 6 月长江截流后不久,三峡大坝就开始出现问题。沿岸的山体开始扭曲变形,几周后的 7 月 14 日 ,有 20 多名农民和渔民因严重的山体滑坡而失去了生命。一开始,政府官员将原因归咎于暴雨,但国内外的研究人员不久后指出,水位上升才是罪魁祸首。

施工仍在继续,而水位也越来越高。 2005 年 8 月,范中成一家与其他 600 名村民同政府签订了协议,同意放弃位于桐林村的老房屋,搬到几小时车程之外,距离重庆市更近的地方。水库很快就会淹没山脚下他们耕作了几十年的土地。政府向每人发放了约人民币 12,304 元的安置费,并承诺由政府拆掉房屋。这笔安置费的数额比他们一年的收入要高。

不过有文件显示,政府官员在最后一刻表示,农民必须自己拆除房屋,否则将被扣掉 2000 元的补偿款,不过一名当地官员表示,他们可以自己选择。 2006 年 5 月,范中成年迈的父母雇了几名工人帮他们拆房子。范中成和妻子也去帮忙。那天天气晴朗炎热,已经有几周时间没有下雨了。范中成看到,工人挥动锤子和镐头敲墙时,空气中到处都是灰尘。

突然间,房子的一面墙塌了,全家人都被埋在砖头和碎木头下面。邻居急忙扒开废墟,抢救他们。范中成母亲的头骨被砸碎了,父亲四肢骨折,他自己的肝脏被扎伤,而且他已很难回想起被埋在废墟下的几个小时里发生的事情了。在此后的一个半月时间里,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受伤的妻子不得不奔在范中成和他父亲的住处之间来回奔波照顾他们。

同大多数农民一样,这个家庭也没有医疗保险,不得不向亲友借钱支付不断上涨的医疗费。当全家人再也无力同时负担父子两人时,家人决定将范中成的父亲送到新建的安置房中。由于那里医疗条件落后,他的伤口开始感染,十几天后就去世了。

也是在 5 月份,有关部门举行了盛大的典礼,庆祝 2.2 公里 长的大坝混凝土结构完工。与此同时,成都某地质勘察单位的地质学家范晓撰文质疑政府在大坝对地质沉降、地震和污染的影响上面过于乐观了。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不应该建这个大坝,为它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今年春季,又一轮山体滑坡迫使更多的村民流离失所。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一些中国高校工作的科学家称污染和泥沙淤积问题越来越严重。政府最高层终于也开始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重庆市官员表示, 36 公里 长的江岸共发生了 91 起坍塌事故,不过后来他们收回了这一统计数据。

6 月 27 日 ,中国国务院召开会议讨论了重庆和三峡大坝的未来。据官方媒体新华社后来有关此次会议的报导说,总理温家宝在会上表示,长江三峡生态和环境恶化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一天后,又有 4 名村民在另一起山体滑坡事件中丧生。

北京方面的忧虑使得重庆地区领导人开始重新考虑移民计划,新计划于 9 月 20 日 获得中国国务院批准。 9 月 25 日 ,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首次公开承认了三峡大坝存在的问题。

据新华社报导,政府官员警言,大坝正产生某种“负面影响”,除非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否则将会引发一场环境“灾难”。中共政府指出,建三峡大坝利大于弊,它在发电的同时不污染空气,而且还能帮助减少严重的洪涝灾害。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一位发言人说,移民有助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但拒绝进一步置评。

谭副市长介绍说,今后 10 到 15 年中移民计划将采取自愿原则,此外,政府还将在 40 个工业区中出台与就业、医疗、教育和住房相关的多种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移民搬迁。然而,由于以往移民过程中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曾引发民怨,因此有些批评人士对此次移民计划仍持怀疑态度。重庆还打出了户口牌,而这正是那些在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打工的重庆农民所梦寐以求的。重庆一带的许多农民如今都前往沿海工业城市务工,那里不仅机会多,挣的钱也要多得多。

重庆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陈悦谈到,这一项目有两大出发点:改善生态和扶贫,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城镇化。从全国范围来看,城镇居民的收入平均比农民高出两倍有余,而且这一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在重庆市中心,大型购物商场鳞次节比,其中不乏布克兄弟 (Brooks Brothers) 、范思哲 (Versace) 等高档品牌专营店。

重庆现有居民则指出,中央政府提供的资金将帮助重庆吸收、安排可能大量流入的劳动力,避免贫民窟的涌现。谭副市长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移民已经开始了,政府应该对此加以引导。他介绍说,所有民营及公共领域的投资总计将达到 1,000 亿美元左右。

范中成六百位乡邻中的大多数已经离开了政府此前的指定移民点,搬到了养鹿乡。重新在养鹿乡安顿下来的他们已是怨声载道。今年 30 岁的于青华是范中成的表亲,他抱怨说自己没有拿到政府原先允诺的钱,可那些和“上面”有关系的人却如愿拿到了。他说,政府指定的搬迁点十分偏远,根本就没有工作机会。他希望政府能兑现承诺,真是“山高皇帝远啊,”于青华感叹到。

沿上游驱车一小时后,就到了重庆的一座卫星城,周立太律师正在给他的办公室做最后的收尾工作。在他看来,用不了多久,三峡坝区规模更大的新移民潮会令这间办公室挤满原告。今年夏天,周律师就接待了大约一千名客户,涉及问题都是与另一处大坝相关的移民事宜,这也使他相信今后将有更多工作要做。“现有法律和政策是好的,但问题在于地方政府如何执行,”他谈到。如今的周律师在中国已小有名气,他曾在重庆民工与工厂雇主发生纠纷时维护了前者的利益。

在范中成就双亲遇难一事状告地方政府时,当地法院一开始拒绝受理,而后来立案审理时,又处处袒护地方官员。几周前,范中成从家乡赶往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他沿法院大楼的大理石台阶拾级而上时俯瞰了身下的滚滚长江水。他在递交了上诉材料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家。范中成一面要照顾女儿们,一面还要照看那家小药店。为了挣钱,妻子只身前往 2400 公里 外广东的一家珠宝加工厂打工,从此一家人天各一方。

就在范中成等待判决结果的同时,他会不时去桐林村看看,这个已快要被淹没的废墟曾是他父母的弥留之地。曾经的房屋如今已成残垣断壁,被蚊蝇丛生的杂草和江水所包围。往日的田地已成为蓄水池,只剩几根腐烂的玉米杆显得格外扎眼。从新家的窗户往外看,范中成看见江水拍打着水泥石碑的基座,此时蓄水高度已涨到 156.6 米 ,也正是在这一高度,他的农田永远成为了过去。

Shai Oster

……………………

中国法院驳回一三峡移民索偿要求

2007 年 11 月 09 日 09:19 英 | 大 | 中 | 小

在三峡大坝建设的动迁过程中,范中成的父母在拆除自家房屋时被砸伤不治身亡。范中成因此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获得更多移民补偿,但他的要求日前被驳回。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上游 640 公里 长的江面都将成为库区,约 140 万沿江居民需要动迁,范中成和他的父母因此被要求放弃他们在桐林村的老宅,迁往他处。在拆除老屋的过程中,房子的一面墙突然塌了,范中成的父母被砸伤后不治身亡。

范中成认为,政府应该为他父母的死亡向范家提供补偿,因为他父母是因库区清理工作而死的。当地政府拒绝了他的要求,称政府不应为他父母的死承担责任,因为范家拆除老宅的工作不是在政府监督下进行的,当地法院在周三的判决中支持了政府的这一主张。对此案如何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政府的命令作何种解释,原被告双方对这些命令的理解存在冲突。

范中成周四说:“我们离开了世代居住的老家,完全是为了国家和三峡电厂。我们为大坝建设作出了许多牺牲。我父母为国家的建设而死,政府补偿我们的损失是天经地义的。”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从兴建伊始围绕它的各种争议便不绝于耳,而这一工程现在又再度成了关注焦点。

中共政府最近首次公开承认了三峡大坝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并宣布将通过一个自愿城市化项目再将几百万人从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迁移出来。而在《华尔街日报》周二头版一篇报导中提到的范中成便可能要再度搬迁。

政府的这一计划旨在解决污染问题和因三峡工程而加剧的库区人口居住过密问题,它同时也属于中国一个通过城市化来缓解农村贫困问题的全国性试验项目。在此前进行的三峡库区 140 万人口异地安置过程中,有关挪用移民专项资金的问题已经使这项工作步履维艰。

搬迁出来的库区居民大多被安置在了重庆市的各个辖区。为了方便三峡工程建设,重庆市 10 年前被升级为了省级城市。

Shai Oster

……………………

三峡工程在质疑中继续进行

英 | 大 | 中 | 小 2007 年 11 月 19 日 14:51

拆迁人员上周拆毁了有着 1,800 年历史的古城开县的最后一批建筑,它也将成为因三峡大坝工程而被淹没的最后一个县城。对移民以及二次移民的担忧重新给人们心中蒙上了阴影。

相关报导

• 中国法院驳回一三峡移民索偿要求

• 大坝•移民•民怨

• 生态问题导致三峡移民再增 400 万

• 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

• 三峡大坝之忧

长江三峡大坝建设所形成的 400 英里 长库区已经淹没了近 140 万人的家园。三峡大坝于 2006 年完工,目前正在对水库分阶段注水, 2009 年将达到 175 米 的最终水位。

三峡工程的大多数移民都被重新安置到直辖市重庆周边地势较高的地区。

但工程淹没了成百上千英亩的农田,移民也令库区周围人口密度过高和贫穷问题进一步恶化。重庆市研究人员曾经计算过,为了缓解水污染加剧、同时防止滑坡带来的危险,还有约 230 万人需要迁离库区周边地区,其中就包括一些以前的移民。

政府表示,希望鼓励这些居民离开三峡库区周边地区,让数百万人搬出贫困的农村山区,这也是重庆市城市化进程的组成部分。

上周四,重庆市政府发言人文天平否认了将有数百万人被强行重新安置的说法。根据国有媒体报道,文天平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有关还将有 400 万人被迁移出三峡库区的报导是不准确的。重庆市政府希望在 2020 年前吸引 300 万至 400 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地区,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广告

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初衷是为了控制这条中国最长河流的洪水,并产生清洁能源。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领导人一直希望驯服暴虐的长江。三峡工程 1994 年开工建设,而此前由于对大坝利弊存在争议,开工时间曾被延期数年。

批评人士担心,如此大规模的项目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批评意见在过去经常受到压制,直到不久前政府才前所未有地承认三峡工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山体滑坡增多、污染加剧和移民失业率上升,等等。移民还抱怨说,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让国家拨出的本应属于他们的安置费进入了当地政府的腰包。

Shai Oster

……………………

中国为三峡工程亡羊补牢

英 | 大 | 中 | 小 2007 年 11 月 21 日 12:05

中共政府正采取一系列措施着手解决三峡大坝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这座世界最大水电站会造成何种始料未及的后果由此可见一斑。

新华社于周二晚间报导了此事,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缓和三峡大坝所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中央政府表示将保证坝区搬迁居民的用水供应,在长江流域城市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限制措施,并建立应急机制来处理溢洪问题。

新华社称,作为监管三峡水库和大坝建设的最高政府部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Three Gorges Project Committee of the State Council) 准备设立七个项目来解决三峡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建立一套专门机制来监督这些项目的执行。

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称,虽然三峡项目的建设工作已经完成过半,但从环保角度而言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该委员会称,中国不但要把三峡项目建设成为一流的水电工程,还要创造一流的生态环境。

相关报导

• 三峡工程在质疑中继续进行

• 中国法院驳回一三峡移民索偿要求

• 大坝•移民•民怨

• 生态问题导致三峡移民再增 400 万

• 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

• 三峡大坝之忧

三峡大坝于 1994 年正式动工,坝体高达 185 米 ,主要用来调节长江水量和发电。此前中国内部对于三峡大坝的利弊曾争论过多年,使得该项目被长期搁置。随着大坝的建成,在西部的四川至湖北省形成了绵延 640 公里 的水库,并迫使大约 140 万人搬迁。有关部门计划到 2009 年将水库水位提高到 175 米 的最大高度。

从一开始,就有反对意见认为三峡项目的社会和生态成本过高。三峡水库淹没了古老的城市和文化遗产,还迫使库区农民搬迁到人口更加密集的沿江坡地上,他们一方面要靠着比以前更少的土地勉强维生,一方面还要面临日益加重的土地侵蚀和塌方事故的致命威胁。

此外,由于江水被大坝阻拦,农业残留物、生活及工业污染物无法顺流而下排入大海,而是倒灌回水库,使得库区水体的污染不断加重,并导致库区的长江支流出现“水华”现象。库区搬迁居民的安置工作也被指责普遍存在腐败官员盗用移民安置款的现象。

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在声明中称,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好于预期。三峡地区建坝蓄水前就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这也正是当初有人反对兴建大坝的主要理由之一。据该委员会称,政府已投入大约 16 亿美元的灾害防治资金。

现在中共政府还计划再动员 400 万居住在水库沿岸人口密集区和贫困山区的居民移民到城镇,这一方面可以减轻环境压力,另一方面也可缩小库区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广告

周二发布的这份声明进一步展现了中共政府对三峡项目日渐加深的不安之情。多年以来,三峡工程都笼罩在“利国利民”的光环之下,批评之声不是被压制就是被忽视。

中国官员在今年 9 月份召开的一次三峡问题专家会议上首次承认,如果不采取措施解决污染和崩塌问题,三峡大坝会演变成一场”环境灾难”。中国媒体广泛报导了此事,报导中还引用了《华尔街日报》 8 月份一篇关于三峡库区崩塌灾害和三峡工程其他始料未及后果的报导。

不过中国官员随后放弃了”环境灾难”这一评语。虽然他们也已认识到有必要采取更多措施来预防问题的发生,但昨日这份声明仍然认为三峡项目在防洪和发电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SHAI OSTER

……………………

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

2007 年 09 月 27 日 09:42 英 | 大 | 中 | 小

中国官员以少有的坦诚措辞公开承认,三峡库区存在隐患,如山体滑坡、水土流失以及污染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迅速得到解决,将会引发严重环境灾害。

官方媒体新华社 (Xinhua news agency) 在其英文新闻报导中援引了本周一次会议上专家的发言称,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三峡大坝项目将会引发巨大的灾难。

广告

这是中国官方首次承认三峡大坝可能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环境问题。上述言论正是出自最近中共政府官员就三峡大坝影响问题召开的一次会议上。

据新华社报导称,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汪啸风表示,我们决不能放松对生态及环境安全问题的警惕性,也决不能以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经济增长。

三峡相关报导

• 三峡大坝之忧

• 《华尔街日报》图片报导:三峡大坝之忧

其他与会专家称,三峡水库已经引发了威胁周边居民生命安全的山体滑坡现象,他们还警告称,下游堤岸也受到了侵蚀。新华社称,此次论坛于周一至周二在长江下游城市武汉举行,与会者表示,已经发现大坝对 640 公里 长的库区产生了显著的不良影响。重庆市副市长称,三峡大坝沿岸 36 公里 出现了 91 处塌陷。

汪啸风说,中国总理温家宝今年早些时候在国务院的一次会议上已经谈到了三峡大坝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湖北省副省长李春明则警告说,从三峡大坝下泄的江水正在侵蚀下游的防护堤坝。湖北是长江流经的省份之一。科学家们说,三峡大坝以下江段的水流速度正在加快,因为可降低水流速度的泥沙被三峡大坝大量拦截了。

建设三峡大坝的初衷是控制每年肆虐的长江洪水,并为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提供清洁的电力来源。但从兴建之初时起,三峡大坝就一直是人们批评的目标,有人指责该工程强制搬迁了 100 多万当地居民,淹没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古迹,并将使四川盆地的地貌发生剧烈改变,等等。早些年对三峡工程的批评声音经常会受到严厉压制。 1994 年开工建设的三峡工程至少耗资 220 亿美元,这一工程目前仍未完工。

而现在,政府官员和科学家们又对可威胁到三峡大坝的其他危险发出了警告。在庙河村这样的三峡沿岸地区,山体滑坡的威胁是如此严重,以致于村民们不得不被迫搬迁。《华尔街日报》不久前一篇报导三峡大坝不断增多问题的文章曾提及了此事。

新华社的英语报导援引汪啸风的话说,《华尔街日报》提及的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据一家地方政府的网站称,三峡地区最近就发生过几次山体滑坡, 6 月 28 日 发生的那次导致四名村民丧生,另有四位村民至今依然下落不明。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在中国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在全国许多地方,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含有化肥残留的农田用水把众多湖泊变成了污水池,大片水面被藻类所覆盖。从官方的统计数字看,中国一半以上主要河流的污染程度已经严重到了鱼虾绝迹或河水已无法供饮用和灌溉之用的程度。政府说,中国有三亿多人缺乏清洁的饮用水,这部分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中共政府一直在加紧努力,以免环境问题阻碍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国务院周三刚刚批准了一项五年计划,在解决污染问题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目标和相关措施。

Shai Oster

……………………

生态问题导致三峡移民再增 400 万

2007 年 10 月 12 日 10:39 英 | 大 | 中 | 小

中共政府称,由于生态环境问题,三峡大坝附近地区还将有 400 万居民在未来 10-15 年移居别处,移民人数是当初修建三峡大坝时移民数量的三倍。

三峡相关报导

• 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

• 三峡大坝之忧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 (Xinhua news agency) 发表的这则消息再次让人们看到了被称为中国工程建筑史上伟大成就的三峡大坝所带来的意外后果。

三峡大坝兴建的初衷是为了显示中国有能力驯服长江洪水和提供清洁电源。但事与愿违,它成了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飞速经济发展灰暗面的代表。

此前,已有 140 万居民为了修建三峡大坝而移居他乡。中国国有媒体周四报导,因担心水库内水源会受到污染,以及山体滑坡对周围数百万居民造成威胁,政府计划将 400 万居民从三峡库区迁出。

据新华社报导,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表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自然条件不适宜大规模的城镇发展和聚集太多的人口。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日益临近,对三峡大坝的担忧情绪也达到了顶峰。中国官员称,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早些时候召开的一次国务院会议上提出了三峡大坝的生态问题。

三峡大坝工程始于 1994 年,目前尚未竣工,耗资至少在 220 亿美元。

位于三峡大坝西端的重庆市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三峡大坝工程使长江更适合大型船只航行,但是也恶化了重庆附近人口密集的大片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国官员称,大坝沿岸已经有 91 处发生塌陷。

此次 400 万移民行动是重庆市 2007 年至 2020 年城乡总体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已经于 9 月 20 日 获得国务院批准。据新华社报导称,居民将转移到“一小时经济圈”内居住、发展。

河堤的频繁塌陷已经迫使数千人转移,并催生了一个新名词:“二次移民”,即当初已经为三峡工程搬迁过一次,现在又需要再次转移的人。在首轮移民过程中,不断有官员私吞移民安置资金的消息曝出。

就在不到一个月前,中国官员首次公开承认三峡库区存在山体滑坡、水土流失以及污染等隐患,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迅速得到解决,将会引发严重环境灾害。

新华社援引专家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称,如果不采取预防性措施,三峡大坝项目将会引发巨大的灾难。

在庙河村这样的三峡沿岸地区,山体滑坡的威胁是如此严重,以致于村民们不得不被迫搬迁。《华尔街日报》 8 月份一篇报导三峡大坝问题不断增多的文章曾提及了此事。国有媒体称,有关官员在此次会议上提到了这篇文章。

据一家地方政府的网站称,三峡地区最近就发生过几次山体滑坡, 6 月 28 日 发生的那次导致四名村民丧生,另有四位村民至今依然下落不明。

下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就要召开。一些观察人士表示,对三峡大坝的公开批评可能涉及更深层次的权力争夺。该工程与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关系密切。而温家宝等现任领导人一直与三峡大坝保持距离。

广告

从一开始,这个项目就因要安置数十万移民、淹没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物遗迹和改变长江流域生态而受到了批评。最初的批评意见受到了压制。在 1993 年有关该项目的投票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大代表投了反对或弃权票。这对习惯于“俯首”的他们而言,实属罕见。

该项目在 1994 年动工,成千上万的居民搬迁到了在易滑坡地段以上地区新建的城镇中。但在水库开始蓄水后不久,一系列新问题开始涌现,如山体滑坡更加频繁,水污染加剧和移民缺乏土地等等。

更具体的情况没有对外公布,但此次移民是重庆地区城市化规划的组成部分。重庆目前共有 2,800 万人口,其中城镇人口约占一半,其余分布在密集的村庄中,他们为了生计奔波忙碌,也进一步加剧了三峡库区的污染问题。

中国负责保护长江环境和水资源的政府部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Commission) 原局长、环境学家翁立达称,此次移民与以往不同,这次更主要的是城市化、扶贫和更好地保护三峡库区水质。

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可能是历史上最快的,这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财富,但也带来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染问题。在长江流域,城镇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令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被直接排放到长江中。与此同时,流失的化肥和其它污染物也从农田和工厂流入了长江。

Shai Oster

(更新完成)

……………………

中国:为全球新建水坝

2007 年 12 月 31 日 08:29

全世界 45,000 座大型水坝几乎有一半在中国,中国已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水电技术,虽然它自己还在努力应对着三峡大坝带来的环境破坏和社会问题。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已开始对修建大坝敬而远之。但中国公司和中资银行现在却至少参与了 27 个国家 47 座大坝的建造,这些大坝的造价总计高达数十亿美元,其中一些位于因侵犯人权和环境记录恶劣而饱受批评的苏丹和缅甸。

就在本周,中国最大的工程公司之一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Gezhouba (Group) Corp., 简称:葛洲坝)称其获得了一份 15 亿美元的合同,将在巴基斯坦修建一座水电站。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宣布将在尼日利亚修建一座造价 15 亿美元的大坝。中国主要的大坝建造商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Sinohydro Corp. Ltd.) 上个月中标修建老挝的一座大坝,造价预计将达 20 亿美元。

对中国而言,这些工程是其努力增加对亚非国家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帮助这些国家建造基础设施的交换条件是获得其石油和铜等资源。在中国公司修建大坝的许多国家,当地政府和许多民众都乐于接受水电,认为这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使他们免遭能源缺乏之苦。

每年都会有亚洲和非洲国家的代表团参观三峡大坝这个“模范工程”,虽然其问题多多,从飙升的造价、强迫逾百万民众重新安置造成的动荡到水土流失、污染加剧等等不一而足。对大坝的批评──在许多方面是全世界最强烈的──持续不断,以至中共政府最近也开始承认这些问题。但环保主义者和人权活跃人士担心,中国在引领其他国家恢复对建造水坝的热情时会重复其在国内犯过的错误。

美国加州环保组织 International Rivers 的政策负责人彼得•博斯哈德 (Peter Bosshard) 说:“中国在世界各地建造大坝所依据的分析并未指出这些项目的真正代价。”

在中国国内,政府已经开始对大坝作出反思,增强了对环境的重视,并要求对大坝进行影响评估和公众听证会,以此获得广泛的支持。

中国之外的水电支持者也感到不安,担心中国大张旗鼓地在国外修建大坝存如果出现问题会给整个行业投下阴影。世界银行 (World Bank) 的首席大坝专家亚利桑德罗•帕尔梅里 (Alessandro Palmieri) 说:“我自己也很担心,因为我觉得每个项目都是这一行业的代言人。”他警告说这些大坝可能会出现极大的问题。他担心这些项目会造成环境问题或引发社会动乱。

其中一些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在位于苏丹尼罗河谷、造价 20 亿美元的麦洛维大坝 (Merowe Dam) ,去年四月一些抗议强迫安置的村民被警方杀害;中国进出口银行 (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 为这座大坝提供了部分资金。联合国还对其他侵犯人权和镇压反大坝活动的情况提出了抗议。环保主义者说,非洲一些计划建造的大坝会危及加纳和赞比亚的国家公园,淹没公园的一部分土地并改变其生态系统。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China Three Gorges Project Corp.) 有点类似政府机构,负责三峡大坝的建设工作,它正考虑与一些西方电力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后者目前正评估在政局不稳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修建大坝的计划,这座大坝的发电能力将会是三峡大坝的两倍。

中国在邻近的东南亚地区也同样活跃,据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 (China-ASEAN Power Cooperation & Development Forum) 今年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有 21 家中国公司正在那里从事着 52 项水电工程的建设工作。

环保主义者说,大坝已经毁掉了中国境内的澜沧江上游地区;他们想阻止中国再在下游修建大坝。活动家们大肆批评中国在缅甸修建大坝的行为,声称这种行为是在支持独裁政权,当地社区已经因被强迫安置而受到损害。在老挝这个全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负责三峡建设的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正在修建两座大坝,以便向邻近的中国和泰国输出电力。

在反对中国大坝建设热的同时,对中国在东南亚和非洲经贸领域势力不断做大的普遍不满也在升温。 Towards Ecological Recovery & Regional Alliance 泰国活动家 Premrudee Daoroung 说,中国正在利用其政治实力让湄公河下游国家接受项目和投资。很多时候当地人已开始对中国人有不满的言论了。该组织一直在游说,反对在湄公河上建造大坝。

中国以及国际大坝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Large Dams) 等其他支持水电的国家和组织表示,建设大坝能够提高世界最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该委员会称,非洲仅开发了水电可开发量的 8% 左右。

中国进出口银行 (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 行长李若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想被误解。我们希望人们理解我们不是在破坏环境。我们是在帮助各国发展。

中国的建坝热情不断高涨,而近年来大坝在西方已基本失宠,不过此前西方国家也经历了几十年的大坝建设高潮。从在大萧条时期建设的美国胡佛大坝,到欧洲最大的水坝──葡萄牙 Alqueva 大坝( 1957 年计划, 2002 年竣工),大坝是国家建设、工业化和摆脱贫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际大坝委员会的数据,欧洲和北美这两个世界最富的地区已经开发了水电可开发量的 70% 。

随着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大坝开始受到冷落。中国的三峡大坝就是一个例子。尽管遭到了强烈反对,大坝的建设方案仍在 1992 年获得批准,最终催生了绵延 400 英里 的库区, 140 万人被迫迁徙。支持者称,三峡大坝利大于弊,不但有助于预防下游的洪涝灾害,还带来了清洁能源。批评者则表示,如果建几个较小的水坝更有助于预防洪水,而且留下的人为影响更小。最终,巨型水坝对世界舆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有关腐败、管理不善和环境恶化的报导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反对水电的声浪。

相关报导

• 大坝•移民•民怨

• 中共政府积极评价三峡工程

• 中国为三峡工程亡羊补牢

• 三峡工程在质疑中继续进行

• 中国法院驳回一三峡移民索偿要求

• 生态问题导致三峡移民再增 400 万

• 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

• 三峡大坝之忧

上世纪 90 年代,在环保人士的压力下,全球在建水坝的数量下降到只有 2,000 座,远低于 70 年代高峰时的 5,400 座。最早将水坝视为帮助穷国摆脱贫困之重要手段的世界银行 (World Bank) 也停止了对几乎所有大型水坝的资金支持。 2000 年时,一个名为世界水坝委员会 (World Commission on Dams) 的深具影响力的团体发表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报告,对水力发电的益处提出了质疑。这份报告标志着水电发展的末路。

但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飙升以及人们对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会加剧全球变暖的担忧日益加剧等因素,水力发电重新收到青睐。从 2005 年起,亚洲开发银行 (Asian Development Bank) 和世界银行又开始向水坝建设项目贷款,当时它们向老挝的 Nam Theun 2 大坝项目提供了建设资金,希望该国能够通过向外输出大坝发的电来增加收入。在某些地区,水电项目是作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后备手段。

专家们说,在此期间,中国主要通过官方的中国进出口银行以更加积极的步伐进军全球水电市场。环保组织 International Rivers 的博斯哈德说,过去四、五年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大型水坝项目最重要的资金提供国。

International Rivers 等环保组织之所以将攻击的矛头对准中国进出口银行,是因为他们认为,这家向中国水坝建设公司大量提供贷款的银行对水坝项目在全球遍地开花的现象负有最大责任。他们希望中国在社会责任和透明度方面能够遵守国际标准,而这也是人们在评论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利弊时屡屡涉及的一个话题。一些人抨击中国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援助方式,称这会助长侵犯人权和腐败行为。

中国官员表示,中国的外援政策是随着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不断加深而逐步形成的。李若谷最近看到 International Rivers 在网上批评该行的文章后提出与博斯哈德会面。中国进出口银行已公布了它的贷款指导原则,并考虑与世界银行一道参与非洲的一些开发项目。

李若谷指出,说中国进出口银行不关心环境和社会责任是不正确的,你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腐败问题就停止一个国家的发展,这于事无补,不能因噎废食。有经济学背景的李若谷曾就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他先后在中国央行、亚洲开发银行 (Asian Development Bank) 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任职。

Shai Oster

……………………

(老潘注,耐人寻味的是,洋鬼子的这些报道,全部出自一个作者。可想而知的是,洋鬼子跟三峡工程死磕上啦。)

对于洋鬼子连篇累牍的报道,中国人猴急猴急的,不干啦。友人发来相关内容。

2008 年 1 月 10 日 18:58

Fw: 与《华尔街日报》再说三峡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WSG office

To: Undisclosed-Recipient:;

Sent: Thursday, January 10, 2008 4:23 PM

Subject: 与《华尔街日报》再说三峡

与《华尔街日报》再说三峡

――给《华尔街日报》的一封公开信

文 / 水博

前不久华尔街日报的《三峡大坝之忧》一文引起了国内外对三峡问题的广泛争论,应该说那篇文章中华尔街所谈到的问题,还主要是受到了中国国内第二届《长沙论坛》上某些错误信息的误导。例如,关于三峡库区的地质问题,有些人隐瞒了原有的长江的地质条件,而用目前三峡库区存在的地质灾害威胁大做文章。其实,在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始终都会存在,不过实事求是地从三峡建设前和建设后的 13 年内的地质灾害纪录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该地区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即使还存在着威胁,也已经在我们的严密监测之中。这难道不是三峡库区人们的福音吗?

关于水质问题更是如此,为了保证三峡建成后的库区水质,我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库区沿岸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厂,目前这些治理措施现在已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我国很多江河的水质都在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恶化的时候,我国的长江则因为三峡的建设和大量污水厂的投入使用,不仅水污染的增速明显变缓,而且一些时段和地方的长江水质已经比三峡蓄水前有所好转。当然,个别情况下由于污水处理措施不到位的出现局部的严重水污染的现象也确实会存在,但是,专门把这种情况挑出来污蔑三峡建成后恶化了水质的宣传,决不是一种客观的评价。

最近,又看到 07 年 12 月 31 日 的《华尔街日报》上的“中国:为全球建新水坝”一文(以下简称“华文”),其中,出于不同的环保理念,华尔街记者对兴建水坝的负面评论和偏见,我们尚可理解。但是,文章中存在的几点逻辑和事实问题却非常令人担心。作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报纸,连续的出现这种低级的错误实在令人痛心。为此,非常有必要指出华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供《华尔街日报》和原文作者参考,也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比如,华文说“中国的建坝热情不断高涨,而近年来大坝在西方已基本失宠,不过此前西方国家也经历了几十年的大坝建设高潮。从在大萧条时期建设的美国胡佛大坝,到欧洲最大的水坝──葡萄牙 Alqueva 大坝( 1957 年计划, 2002 年竣工),大坝是国家建设、工业化和摆脱贫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际大坝委员会的数据,欧洲和北美这两个世界最富的地区已经开发了水电可开发量的 70% 。随着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大坝开始受到冷落。中国的三峡大坝就是一个例子。尽管遭到了强烈反对,大坝的建设方案仍在 1992 年获得批准,最终催生了绵延 400 英里 的库区, 140 万人被迫迁徙。支持者称,三峡大坝利大于弊,不但有助于预防下游的洪涝灾害,还带来了清洁能源。批评者则表示,如果建几个较小的水坝更有助于预防洪水,而且留下的人为影响更小。最终,巨型水坝对世界舆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有关腐败、管理不善和环境恶化的报导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反对水电的声浪。”

我这里特地把华尔街日报的两段文章放在一起,这样才能发现华尔街记者进行误导宣传的技巧。其实,华文的这一段内容所阐述的逻辑关系非常混乱。看过华文大家根本就不知道大坝在西方失宠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因为大坝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呢?还是因为西方应该建设的大坝都建得差不多了,他们用不着再建设了呢?华文中这个似是而非的问题非常关键,如果是因为大坝对环境的破坏性太大,西方国家的大坝已经建设错了。那么现在发展中国家当然不应该再重复去犯错误。但是,华文中既然肯定西方国家的 “大坝是国家建设、工业化和摆脱贫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际大坝委员会的数据,欧洲和北美这两个世界最富的地区已经开发了水电可开发量的 70%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华尔街日报也认为大坝在西方失宠的原因,似乎不应该是什么负面环境影响,而是由于应该建设的水坝都已经建得差不多了呢?

应该说华尔街对西方大坝的这种报道还是比较符合事实的。因为大坝的社会作用确实是非常巨大,任何西方国家的发展几乎谁也离不开必要的水坝、水电建设,因为,除了了它巨大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作用之外,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一定的大型水库调节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矛盾,根本局无法满足其社会现代化的水资源需求。无论是华尔街日报提到的美国和葡萄牙,还是其他西方国家都不例外。应该说如果华尔街想找到一些全面的例子说明西方国家大坝的环境负面影响巨大,确实还不太容易。

但是华尔街记者误导宣传的手段比较狡猾,文章中用一个巧妙的分段,再用一个例子把话题一转,大坝的负面环境影响,就变成了中国的三峡。其实记者的这种误导宣传的方式很不高明。从时间的逻辑顺序上看三峡大坝到现在还没完全建成,至今还没有真正实现“催生了绵延 400 英里 的库区, 140 万人被迫迁徙”的三峡,怎么就会成了水坝“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的例子了呢?而美国的胡佛大坝已经建成了半个多世纪了,环境影响到底怎么样,华尔街日报为什么不肯明确地跟公众说一说呢?当然,我们也理解华尔街记者的难处,心里本来想大张旗鼓的说美国的大坝建的好,建的对,而发展中国家的大坝一定是错的,是不能建的,可是又不能直接说出口。因此就采用这种巧妙的分段叙述,利用文章技巧误导公众,达到其造谣污蔑三峡的目的。不过华尔街日报记者的心态也过于着急了点,至今没有真正实现的事情,就已经理直气壮的成为华尔街日报所列举的“例子”了,显而易见,华尔街日报对三峡种种的负面评论,依据的到底是事实还是偏见?

我们承认,三峡建成之后,将要“催生绵延 400 英里 的库区, 140 万人被迫迁徙”确实是中国水库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不过,这也不必大惊小怪,各国的大型水电建设都有不同的特点。例如美国的江河泥沙含量普遍较少,大型水库建成后往往会使下游河道的滩涂被侵蚀,造成较大的生态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中国则一般都不存在,中国的江河由于泥沙含量较高,反而希望能利用水库的清水让已经形成的地上悬河逐渐降低。同理,华尔街的记者对“催生了绵延 400 英里 的库区, 140 万人被迫迁徙”三峡工程的决策科学性表示质疑,主要是对中国的国情不了解。我们可以告诉华尔街的记者们另一个让他们更吃惊的实例。根据四川的反坝人士范晓的文章披露, 1998 年长江特大洪水之后,我国政府为了缓解长江洪水威胁,在长江的下游实施了“退耕还湖”的生态恢复措施。尽管没有任何经济收益,为了能增加洪水期 110 亿的蓄洪能力,我们被迫搬迁了 240 万人口。对比看我们的三峡工程能提供 220 亿的防洪库容,我们虽然也搬迁了 120 万人口,但是,其动迁人口的防洪的效率还是“退耕还湖”措施的 4 倍之高。从这一点上比较,即使三峡根本就不能发一度电,也是值得建设的。

此外,三峡工程虽然“催生了绵延 400 英里 的库区”也未必不是好事。要知道中国的湿地保护组织一再警告说,新中国成立时长江流域原有的 15000 平方公里的湿地,目前已经减少了 20% 。如果不是我们三峡和一系列大型水电站的建设,这种局面将会更加严峻。三峡水库所增加的 600 平方公里水面,并没有能改变我国随着人口的增加湿地的面积不断减少的趋势。为了保护湿地,增加防洪能力,我们既然可以实施“退耕还湖”的生态恢复计划,为什么就不应该建设生态效率更高的三峡工程呢?

进一步看,华文说“批评者则表示,如果建几个较小的水坝更有助于预防洪水,而且留下的人为影响更小。”其实这些说法根本就是不成立的。如果是仅从水能利用发电的角度上说,几个小的水坝确实可能会在淹没损失较小的情况下,起到与一个大型水坝同样的发电作用。但是,要说到防洪和供水,小水坝根本就无法和大水坝相提并论了。只有建设大型水坝、大型水库才能有效的解决水资源的调蓄问题。中国的防洪水坝数量号称占全世界一半以上,但是,其水库总蓄水量却比美国小很多倍。就是由于缺乏大型龙头水库的调节能力,目前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十分突出,社会生态环境遭到自然灾害的冲击极大。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只能通过建立具有调蓄功能的龙头水库?增加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因此,大、小型水坝的水资源作用和发电作用是不一样的,华尔街的记者在写这些具体工程报道的时候,应该增加一点专业知识,不要让一些环保科盲幼稚无知的言论欺骗了。更不要用这种近似骗人的谎言来误导公众。

随后,建立在这种谎言之上华文的推论说“最终,巨型水坝对世界舆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有关腐败、管理不善和环境恶化的报导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反对水电的声浪。”。这种说法也是一种对大型水坝的偏见,而且绝对的与事实不相符。客观地说,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里,大型水坝的投资管理一般都会比小型水坝更规范。在同一个国家内,不管用同样的投资额,还是以同样的发电量进行比较,小型水坝累计带来的“腐败、管理不善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几乎都不会比大型水坝更少。众所周知,目前在中国水电开发中真正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的环境破坏的工程,往往都是一些失控的小水电项目。

华文中另一个有必要指出的问题是关于世界银行对大型水电的投资问题。华尔街日报说“上世纪 90 年代,在环保人士的压力下,全球在建水坝的数量下降到只有 2,000 座,远低于 70 年代高峰时的 5,400 座。最早将水坝视为帮助穷国摆脱贫困之重要手段的世界银行 (World Bank) 也停止了对几乎所有大型水坝的资金支持。 2000 年时,一个名为世界水坝委员会 (World Commission on Dams) 的深具影响力的团体发表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报告,对水力发电的益处提出了质疑。这份报告标志着水电发展的末路。但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飙升以及人们对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会加剧全球变暖的担忧日益加剧等因素,水力发电重新受到青睐。从 2005 年起,亚洲开发银行 (Asian Development Bank) 和世界银行又开始向水坝建设项目贷款,当时它们向老挝的 Nam Theun 2 大坝项目提供了建设资金,希望该国能够通过向外输出大坝发的电来增加收入。在某些地区,水电项目是作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后备手段。”

一些极端环保组织和世界水坝委员会 (World Commission on Dams) 对水力发电的质疑,确实严重的影响了国际社会对大型水电的看法。 1996 年的世界可发持续发展高峰会议,只承认了小水电可再生能源作用,而把大型水电排除在外。不过,由于世界水坝委员会对水坝的批评,缺乏足够的事实依据,没有能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出水坝作用。中共政府的水利部门就是通过在中国的大坝实例调查中发现了世界水坝委员会的这一问题,而果断地退出了该组织。随后世界水坝委员会污蔑水坝的报告,很快的就被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所识破。 2002 年在南非约翰雷斯堡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由非洲国家提出的支持发展中国家大型水电开发的行动计划,得到了到会的 192 位国家首脑的一致支持,并委托联合国随后召开了《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专门探讨如何具体落实,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支持水电开发的精神。 2004 年 10 月由世界各国 500 多位专家、官员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在中国北京召开的这次会议,还特别发表了《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世界水坝委员会的那份“标志着水电发展的末路”的失实报告遭到了《北京宣言》的彻底否定。随后世界银行立即恢复了对发展中国家大型水电建设的资助。

不知是因为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根本就不了解《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和《北京宣言》的这些结论,还是要故意向公众隐瞒这一国际社会的主流意见。总之,华文猜测的“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飙升”,“水力发电重新受到青睐”和世界银行恢复对大型水电项目的贷款支持,不仅是错误的,而且也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只要认真查阅一下数据,我们就不难发现 2004 年的石油、煤炭的价格还没有开始飙升, 2005 年初世界银行对水电投资态度的变化,也不可能是由于能源价格的原因。

也许同样是因为不了解国际社会主流意见的原因,华尔街日报对中国企业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水电开发也缺乏足够的理解。中国积极开发水电完全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是响应联合国的号召,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度负责的一种体现。而华文中一些说法,例如“环保主义者说,大坝已经毁掉了中国境内的澜沧江上游地区;他们想阻止中国再在下游修建大坝。活动家们大肆批评中国在缅甸修建大坝的行为,声称这种行为是在支持独裁政权,当地社区已经因被强迫安置而受到损害。在老挝这个全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负责三峡建设的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正在修建两座大坝,以便向邻近的中国和泰国输出电力。”等等。是非常没有水平的。

“大坝已经毁掉了中国境内的澜沧江上游地区”的污蔑说法,十分荒谬,中国的澜沧江上游地区随着小湾等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成功,水资源调控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已经有了根本的改观。而且,所谓国外“活动家们大肆批评中国在缅甸修建大坝的行为,声称这种行为是在支持独裁政权”的说法也十分可笑。缅甸现政府目前还是联合国的正式成员,我们中国的银行和企业要落实联合国的“行动计划”,不依靠联合国的成员,难道应该先要求联合国去推翻缅甸政府吗?再说,这种不能承认现存的国际秩序的政治偏见,难道不正是世界上的恐怖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吗?

总而言之,我们感觉华尔街日报的最大问题就是喜欢把水电的开发和大坝的建设与政治偏见联系在一起。再加上我们有些记者的科学素养不高、逻辑能力有限,因此刊登出来的文章就难免要出现问题了。我所指出的这一点意见,不知道《华尔街日报》是否能接受?

华尔街日报原文《中国:为全球建新水坝》参见:

http://chinese.wsj.com/gb/20071231/chw084924.asp?source=channel

……………………

嘿嘿。

这种急赤白脸的辩解,咱们见过不少吧。尤其是今年,对于流年不利当中发生的各式各样的事情,总是有专家学者出来为伟光正们辩护。但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是,当局对咱们封锁消息,而且愈演愈烈。咱们没有知情权,也就无从全面掌握相关信息,自然也就无法进行判断了。

洋鬼子并没有因为中国的专家学者的批驳而收敛,或者窑姐睡凉房歇?带养伤。

三峡大坝如何结缘加拿大

英 | 大 | 中 | 小 2008 年 01 月 02 日 13:42

中国三峡大坝项目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富争议的工程项目之一。加拿大政府在此项目中鲜为人知的角色折射出外国政府和公司在其中所发挥的推波助澜作用。

在三峡计划提上日程之初,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政府都拒绝为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水坝项目提供帮助。是加拿大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反水”,为大坝项目提供支持。在此之后,西方企业便开始向中国输出昂贵的高技术设备,某些政府甚至还通过出口信贷的方式提供补贴。

虽然大坝项目归根结底是由中共政府拍板,但远在数千公里外的加拿大魁北克省却在整件事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在当初加拿大国内爆发政治危机时,其政府不顾本国工程师关于大坝高度的警告,义无反顾地为三峡项目提供了大力协助。

大约二十年前,中国在加拿大出资协助下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对在三峡地区修建水坝进行官方可行性研究。当时加拿大对水电推崇备至,因为水电在该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份在 1988 年出炉的报告很大程度上对建设三峡大坝的想法给予了肯定。但也提出了一点,那就是水深不能超过 160 米 。

曾研究过三峡工程的 Hydro-Quebec 工程师皮埃尔•森尼克 (Pierre Senecal) 表示,我们认为 150 米 到 160 米 的蓄水深度是可行的,但不能肯定 170 或 180 米 是否可行,因此当时建议不要超过 160 米 。

而三年之后中国决定上马三峡项目,并不顾自己进行官方可行性研究后提出的建议,将蓄水深度定在 180 米 。目前三峡水库的蓄水深度已经达到 156.6 米 ,并且还在上升。但与此同时三峡库区的滑坡现象日益频繁,有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需要搬迁疏散。眼下距离预定水深目标还有 20 多米,外界日益担心三峡大坝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会进一步恶化。蓄水深度已成为大坝引发争论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它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数百万居民重新安置、成本膨胀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由于中国从少数支持三峡项目的西方国家那里获得了相关技术,就在发达国家已基本上不再考虑上马大型水电项目之际,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大建水坝。

加拿大环保组织 Probe International 的帕特•亚当斯 (Pat Adams) 指出,三峡项目的这些问题并不仅仅与中国有关,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其他国家也有责任。

中国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Three Gorges Project Construction Committee) 是三峡项目的主要负责部门。该部门拒绝对当初加拿大协助进行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关于蓄水深度的建议发表具体评论。但该委员会表示,过去数十年来,外国专家对 180 米 乃至超过这一数字的深度都给予了认可。该委员会公关部门负责人 Li Feng 谈到,鉴于大坝具有的多项功能,中国相关规划部门认为目标蓄水深度是“合适的”。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一批工程专家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在改革初期成果的鼓舞下,他们构想出一幅壮阔的蓝图──建设一座长度堪比苏必利尔湖的水库,发电量要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座水电站。但这一提议在中国领导人及群众间遭遇了空前强烈的反对。

于是这些中国工程专家向加拿大求助,后者被视为值得信赖的友好国家,而且因为建设了一些全球最大的水利项目而成为水电领域的领先国家。最终加拿大国际开发署 (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 同意资助这项耗资 1,400 万美元的研究。

这项研究由加拿大几家知名的能源企业承揽,其中包括 Hydro-Quebec 。这些公司总部均设于加拿大法语区魁北克省的最大城市──蒙特利尔,而魁北克这个地方后来又与三峡工程产生了瓜葛。

这份篇幅浩繁的调查报告于 1988 年提交给中共政府,它是三峡大坝唯一的一份官方可行性研究报告。加拿大人支持中国工程师的大多数设想──甚至一座大坝可以将防洪、发电和改善航运等互不相关的目标一并实现的观点也得到了支持。

但报告中关于蓄水高度的警告没有引起注意。中国工程师想让水库蓄水达到 180 米 ,从而产生更多电力,并使中国得以向缺水的北方调水。

加拿大工程师森尼克周一说:“只需一点经验,就很容易料到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是个收益递减的问题。”

一开始,对蓄水高度的争论似乎是学术性的。 1989 年,中国全国人大否决了政府修建大坝的行动,建议暂缓五年。

然而到了 1992 年,李鹏总理又旧事重提。水电工程师出身的李鹏支持修建 180 米 的多功能大坝。在他的推动下,全国人大批准了三峡工程建设项目。大坝的建设定于 1994 年启动。

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较低,也没有修建如此复杂大坝的技术。至于发电所需的巨型涡轮以及传输电力所需的高压电缆,中国也缺乏制造技术。

最初,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对该项目避之犹恐不及。 1992 年,当初为三峡大坝可行性研究提供资金的加拿大开发机构以担心该项目的寿命和社会影响为由,决定不再继续参与。世界银行也认为该项目经济上难以维持,因而没有提供资金。 1993 年,美国政府表示不再认为这类大坝对美国人民来说是好事,因此也不再建议其他国家考虑兴建,因而撤消了对该项目的支持,由此为美国对三峡工程 50 年之久的兴趣划上了句号。

而之后不久加拿大的态度却来了个大转弯。 1994 年,新当选的总理克雷蒂安 (Jean Chretien) 带领一个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克雷蒂安所在的自由党于 1993 年当政,之前一直反对加拿大参与三峡建设。但在访问中国时,克雷蒂安正面临其家乡魁北克省的政治动荡,当时魁北克要求从加拿大独立的运动风起云涌。魁北克省最大城市蒙特利尔是加拿大水电业的中心,也是许多跨国电力公司的总部所在。

克雷蒂安的内阁成员、后来任贸易部长的塞吉奥•马奇 (Sergio Marchi) 说,代表团的本意是让加拿大人明了:凝成一体会比分裂拥有更好的未来。在那次访问中,克雷蒂安大出加拿大国内民众意料,宣布他的政府将支持三峡大坝工程。

随之而来的就是销售合同。 1997 年,中国给了蒙特利尔的加拿大通用电气公司 (General Electric Canada) 及两家德国公司价值 3.20 亿美元的涡轮制造合同。(加拿大通用电气及其母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均拒绝置评。)几个月后,加拿大国有企业出口开发公司 (Export Development Corp.) 为这桩交易提供了 1.6 亿美元的担保。

这为其他公司向中国出售三峡大坝所需产品开了先河,它们共售出总价值逾 15 亿美元的重要高科技产品。几乎所有产品都是借助外国政府提供的出口信贷售出的,此类信贷为中共政府购买这些产品提供了低息或无息贷款。除加拿大以外,德国、瑞士、瑞典和法国为向中国出售三峡大坝相关设备都对华提供了出口信贷──这种由它们本国纳税人买单的出口补贴实际上起到了减轻三峡工程建造成本的作用。

由于加拿大当初中途撤销了对三峡项目的支持,使得中国只凭加拿大人在上世纪 80 年代出具的可行性报告便开始了工程建设。加拿大后来虽然又向中国出售水电设备,但由于加拿大国际发展署不再支持三峡项目,这意味着加方提供的技术援助也停止了。而后续性研究如果得以继续进行的话,加拿大人当初的一些设想很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些加拿大工程师大多只在 Hydro-Quebec 承建的 James Bay 大坝有十来年的工作经验。这座大坝位于魁北克北部人烟稀少的多岩石地带,地理环境异于粉砂土地质、人口稠密的三峡地区。加拿大现政府的官员拒绝置评该项目,称作出这个决定的是前政府。

加拿大工程师当初曾预计,如果大坝蓄水 160 米 ,只有 70 万人需要移民。但现在已有 140 万人被重新安置,而大坝蓄水还仅为 156.6 米 。最近宣布的计划可能要求三峡库区的另外数百万人口再次移民。

Ian Johnson

本文涉及股票或公司

Hydro-Quebec

总部地点:加拿大 (Canada)

……………………

中美联合研究增加三峡过水量可行性

英 | 大 | 中 | 小 2008 年 01 月 29 日 15:51

中国即将与美国环保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 (The Nature Conservancy) 签署合作协议,对控制三峡大坝下游滩区风险的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这是中国为解决这个全球最大水利项目的缺陷采取的最新举动。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China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Project Development Corp.) 目前正在和大自然保护协会敲定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据大自然保护协会表示,研究的目的在于将三峡大坝的生态影响降至最小程度。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代表中共政府拥有并负责管理三峡大坝。

这项研究是中共政府近期针对三峡大坝产生的影响采取的诸多行动之一。中国建设三峡大坝的初衷是为了提供清洁的电力,并驯服长江洪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有成千上万的人在长江每年的洪灾中丧生。而参与上述研究计划的人士指出,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有必要对三峡大坝的调洪功能进行重新评估。

这些研究人士希望让长江水流量恢复自然的季节性波动,并增加大坝的过水量,而不是将江水都拦截在水库内。此举虽然将增加发生洪灾的风险,但能为长江水系严重干枯的湖泊及河流补充水量。

专家表示,依靠三峡大坝来实现防洪目的存在困难。以 1998 年那场导致数千人丧命的大洪灾为例,科学家指出,三峡大坝下游的长江支流土壤侵蚀和植被破坏才是那场洪灾的罪魁祸首。

早在 2005 年,时任大自然保护协会主席的亨利•鲍尔森 (Henry Paulson) 就致信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了在三峡大坝工程上开展合作的建议。现任美国财政部长的鲍尔森当时是高盛集团 (Goldman Sachs Group ) 的首席执行长。

广告

中国一直对使用清洁的水电来代替燃煤发电推崇备至。目前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水力发电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中国打算未来还将兴建十多座大坝,并逐渐在国际水坝建设市场取得领先地位。眼下,由于天气不佳和煤炭供应不足,中国出现了大范围的电力短缺,表明经济快速发展与电力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三峡大坝已成为工业化巨大代价的一种象征,它的诞生不仅导致 140 万居民迁离故土、河水污染加重、山体滑坡事故多发,还破坏了长江盆地的生态环境。去年 9 月份,主管三峡工程的中共政府官员以少有的直率表态首次公开对三峡工程生态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引发“环境灾难”提出警告。为了减少污染,并解决大坝沿线 645 公里 长的库区百姓的生活困难,可能还有数百万人需要搬迁。

中共政府最近宣布,将斥资数十亿美元用于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并兴建十几座废水和垃圾处理厂,净化受到污染的库区水体。这项措施将为中国进行水利开发确立新的标准,但在推广之前,仍有许多的障碍需要排除。

除了这次的研究计划外,三峡总公司还与大自然保护协会签署协议,在生态研究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以改进拟建于长江上游金沙江的 4 座大坝的管理。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人士称,如果弱化这四座大坝的蓄洪作用,每年可以增加 10 亿美元的发电收入,进而可以将这笔钱投入到洪水预警系统、洪灾保险和下游地区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但这项主张与中国目前基本上依靠堤坝来疏导洪水的做法是抵触的。

三峡总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证实有这份协议,但拒绝发表评论。根据这项合作制定的任何计划还要取得政府其他部门的同意方可实施。

大自然保护协会是美国最大的环保组织之一,舆论对该组织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是毁誉参半。该组织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并不支持兴建大坝,但他们认为中国的确需要电力,同时,中国有必要改善对这些项目的管理。大自然保护协会长江项目经理郭乔羽称,这些大坝肯定会建的。我们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减少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Shai Oster

本文涉及股票或公司

高盛集团

英文名称: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总部地点:美国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 GS

……………………

三峡水库水质清理工作未见成效

2008 年 02 月 21 日 09:57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表示,尽管积极地对三峡大坝水库进行了耗资数十亿美元的大规模清理工作,但水库的水质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这份报告表明中国领导人在三峡大坝的管理上正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和困难。三峡大坝本应成为全中国引以为豪的建筑奇迹,但它却带来了一系列始料未及的后果,如水污染以及三峡库区沿线发生山体滑坡等。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研究表明,自 2000 年以来,对水库清理项目已经投入了 25 亿美元,其中包括新建废水处理厂以及垃圾处理厂等,但目前为止这些项目中仅有三分之一得以完工。而且报告称,部分新建设施并没有满负荷运转。根据官方数字,三峡大坝工程耗资人民币 1,800 亿元,按当前的汇率计算,相当于 250 亿美元。

这份报告称,三峡水库的水适宜饮用、捕鱼及游泳。三峡水库长达 650 公里 ,从三峡大坝向西延伸至中国中部城市重庆。

但是报告称,三峡库区部分支流局部水域富营养化加剧并发生水华,影响区水质有所恶化。

这份报告指出,三峡水库的规划者低估了沿线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报告称,随着库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三峡水库蓄水位的不断提高,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污染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三峡水库的水位目前大约较海平面高出 156 米 ,最早可能在今年即达到 175 米 的最高蓄水水位,届时水质问题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根据中国国营媒体的另一份报告,包括升船机和发电机安装在内所有三峡大坝建设工程将在 2008 年底完成,比预定时间提前一年。

三峡大坝的构想最早是由现代中国的奠基人孙中山在一个世纪前提出来的。三峡大坝的修建一直充满争议,就在 1994 年正式动工前反对声仍不绝于耳。支持者认为,有必要兴建这样一个大坝来制服长江流域的洪水,并提供中国所急需的清洁能源。

反对者表示,大坝建设将威胁到周边的濒危物种、破坏历史遗址,并无谓地迫使 100 多万人迁居他乡,因为发电和治水的功效兴建小型水坝即可实现。

Shai Oster

……………………

三峡大坝附近发生滑坡

英 | 大 | 中 | 小 2008 年 04 月 21 日 10:46

中国新华社周日报导称,三峡大坝附近发生的滑坡令近 200 人受困,并有可能危及一个村庄的许多地方。

相关报导

• 三峡水库水质清理工作未见成效

• 三峡大坝如何结缘加拿大

• 中共政府积极评价三峡工程

• 中国为三峡工程亡羊补牢

• 三峡工程在质疑中继续进行

• 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

• 三峡大坝之忧

新华社报导称,湖北省高阳镇小河村因持续暴雨发生特大滑坡,滑坡体体积达 6 万立方米 ,泥石流涌入一间小学的操场和 37 户居民家中,抢险人员目前正在努力营救受困村民。

幸亏周六下午发生滑坡时学校无人上课,目前没有伤亡人数的报告。不过,领导救援工作的县长陈华表示,学校校舍以及村里 179 名居民的房屋仍面临被泥石流淹没的危险。

陈华表示,自上周五以来,暴风雨袭击了地质结构脆弱的这一带库区。

新华社报导,救援人员正在努力将受困居民转移到安全地区,他们预计,未来天气将变得更为恶劣,很可能形成更大规模的泥石流。根据当地天期预报,未来数日仍有降雨,可能会增加滑坡地区的地下水量。

新华社报导,高阳镇是三峡库区最后一个移民迁建集镇,到 2009 年时,当地蓄水水位将从目前的 156 米 提高到 175 米 ,预计搬迁移民 2,000 人。

此次山体滑坡与去年《华尔街日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三峡系列环境问题报导中所记录的一次滑坡情况类似。地质学家称,三峡大坝的大规模蓄水已开始侵蚀沿岸数个地方的山体,加上库区水位的经常波动,引发了山体滑坡。

由于出现了包括沉淀物积聚、水污染加重等在内的一系列始料未及的环境问题,当地官员在去年 9 月曾警告称,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三峡项目有可能引发灾难。

面对环境问题、以及该地区大量人口的城市化压力,当地政府宣布了一项耗资数十亿美元的计划,以解决环境问题以及该地区 400 百万人口的进一步重新安置问题。

据新华社报导,中国国务院 (State Council) 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The Office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Committee) 表示,随着大坝蓄水能力增强,滑坡、崩塌等库区灾害可能难以避免。

Rebecca Blumenstein

……………………

《亚洲华尔街日报》获 SOPA 三个奖项

英 | 大 | 中 | 小 2008 年 06 月 05 日 11:23

《亚洲华尔街日报》有关中国耗资 220 亿美元的三峡大坝工程带来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报导获得亚洲出版协会 (Society of Publishers in Asia) 三个新闻奖项。

三峡大坝相关报导

• 三峡大坝之忧

• 《华尔街日报》图片报导:三峡大坝之忧

• 大坝•移民•民怨

• 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

• 中国为三峡工程亡羊补牢

• 生态问题导致三峡移民再增 400 万

• 三峡大坝如何结缘加拿大

• 大坝建设激起争议浪潮

周三晚间在香港举行的颁奖典礼宣布了上述奖项。该报记者夏雷 (Shai Oster) 2007 年 8 月 29 日 的一篇报导获得了深度发掘奖。夏雷的文章揭示了三峡大坝建设工程相关问题给生活在长江沿岸的数百万民众带来的威胁,包括水污染和泥石流等。

有关这些问题及后续影响的一组报导还获得亚洲出版协会公共服务奖,作者包括夏雷、白安儒 (Andrew Batson) 和 Ian Johnson 。他们有关大坝的文章还因环境方面的报导获得了一个荣誉奖。

夏雷有关三峡大坝的报导今年还获得了数个其他奖项,包括 George Polk 的杰出报导奖和亚洲协会 (Asia Society) 的 Osborn Elliott 杰出报导奖。

当天,《亚洲华尔街日报》周末版有关亚洲高原的封面报导还获得了杂志封面杰出设计奖。

《远东经济评论》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获得两项荣誉奖,其中一项是杰出解释性报导,另一项是杰出特刊。

《亚洲华尔街日报》和《远东经济评论》均是道琼斯公司旗下刊物。道琼斯公司的母公司是新闻集团 (News Corp.) 。

广告

亚洲出版协会奖下设多个奖项,评委根据出版物的发行规模和关注点等标准选出各个获奖者。在周三的颁奖典礼上,其他一些国际性英语类最高奖项的得主还有《时代周刊亚洲版》 (Time Asia) (杰出解释性报导、杰出特刊、杰出新闻摄影、杰出商业报导和杰出突发新闻报导)、《国际先驱论坛报》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杰出人权报导、杰出环境报导和杰出专题摄影)、《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 (报纸设计奖和最佳言论奖)以及《商业周刊》 (BusinessWeek) (杰出专题写作)。

《金融时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分别属于培生公司 (Pearson) 和纽约时报公司 (New York Times Co.) ,《时代周刊亚洲版》和《商业周刊》则分别是时代华纳 (Time Warner) 和麦格劳 - 希尔公司 (McGraw-Hill Cos.) 旗下刊物。

……………………

哈哈。

洋鬼子凭借着对三峡工程没完没了的指责,还欺世盗名地获得了新闻奖。咱们中国人对此该有什么样的情绪?痛不欲生咬牙切齿吧?

来自我收到的电子邮件的内容。

未普:这种弃商从政是政治倒退!

最近,在中国大陆的中央企业和官场之间,涌起一股潜流。一些央企的高级管理放弃商场,进入官场。前总理李鹏的儿子,华能国际董事长李小鹏,最近出任山西省副省长,就是最新的例子。

华能国际是中国最大的中央企业之一。李小鹏是 1991 年进入华能的。短短几年中,他就坐到了集团的最高位置,任总经理和董事长。在华能之前,他曾任过某研究所的副处长和所长,大小也算是个官。

这一次是什么原因决定了李小鹏弃商从政,重返仕途呢?有这样几个可能的原因:其一,李鹏家族欲乘太子党飞黄腾达的东风,为李家重拾政治雄风。自去年十七大以来,太子党的行情明显看涨。李鹏家族想必经过自我评估,认为现在弄个官儿当当,会是一个随行就市的好机会。当然,李家的醉翁之意,肯定不是区区一个副省长,而是要利用这个位置,迂回进京,跻身决策层,成为中共第五代领导人。

其二,李小鹏在华能碰到了麻烦,想要离开华能。李小鹏控制的电力部门不断因高官腐败,引人关注。 1999 年,审计署查出,华能挪用南水北调工程费六千五百万元。 2001 年,有财经媒体披露,华能在上市时涉嫌诈骗小股民。这一次汶川地震,又有消息传出,四川水利大坝建设有可能涉入贪污腐败,而主导该建设的正是华能控制的长江三峡总公司。过去李小鹏碰到麻烦时,不是跑到美国避风头,就是把披露真相的杂志和记者整下去。这一次,李小鹏还能稳坐钓鱼台吗?

其三,李小鹏的弃商从政,正符合了中共的干部交流机制。中央有意形成一种党政机关与国企干部交流机制,在 2006 年 8 月时,曾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该规定说,要实行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要选调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才到党政机关任职。

不管以上哪种原因,李小鹏弃商从政,都是一种政治退步!首先,中共屡次宣称,要严禁跑官要官,而李小鹏突任山西副省长,就有跑官要官的严重嫌疑。据香港媒体报道,今年 5 月初,京城官场传出消息,李鹏为儿子向温家宝伸手要官,但遭到温的婉拒。现在,李小鹏如愿以偿,不知是哪一位比温家宝更高的官员,批准了这个跑官要官的特例。

其次,李小鹏在华能的麻烦未能澄清,便像没事人似的到山西履新,肯定是对政治进步的挑战!看到电力能源有利可图,便全家蜂拥而至,个个占据要位。看到太子党的身份有利可图,就轻而易举从商界转向政界,什么规则,什么回避,全然不管不顾。这种以特殊身份为自己谋取利益,就是一种赤裸裸的腐败!

还有,《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是要对官员实行强制性的的 " 优胜劣汰 " 。可是在李小鹏的案例中,人们不知新官李小鹏 " 优 " 在哪儿,也不知他所取代的旧官 " 劣 " 在何方。但人们都知道的是,李小鹏没有从政经验。对这样的人来当父母官,民众的反应是,这下 " 山西死定了 " !

总之,这种弃商从政,是一种政治倒退,其要害是政治垄断。太子党们在政界和商界之间,在权与贵之间,想进就进,想出就出,如探囊取物。他们凭的不就是对机会的垄断,对权力的垄断?这种政治垄断的结果,按照杨小凯的说法,必然会产生坏资本主义。就像大革命前的法国,经济是自由的,政治是人治的,而政府的机会主义无限膨胀,官商紧密勾结,贫富严重悬殊,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中国要重蹈覆辙吗?(自由亚洲电台)

……………………

呵呵。

这就是了。

三峡工程、以及中国的水利电力,全部是人家李鹏的家业。三峡工程的掌门人是李鹏的公子,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是李鹏的千金。而李小鹏从商界一步就跨入政府官员的行列,也显示出现如今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上不可挽回的倒退。在十七大前夕李鹏拖着 80 多岁高龄四处奔走为李小鹏成为中央委员忙不迭之后,十七大以曾庆红退下的交易条件换得了太子党的全面亲政,而李小鹏也借此东风,被当作可以培养的自己人而掌握政治权柄。这更是昭示了击鼓传花游戏的行将完结。

来自我收到的电子邮件的内容。

自由是环境的最好保障

刘军宁

在中国目前讨论气候问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对气候问题的讨论被上升到世界问题和国际环境层面来讨论。尤其是对从京都议定书的讨论,一下子把中国的环境性质,尤其是中国的制度和环境的关系问题都掩盖起来了,好像中国面临的中国的问题同世界的问题没有什么区别,我觉得这是我们在讨论气候问题的时候特别注意的。要认清中国环境问题的性质,必须回到自由主义对环境问题的基本看法上。因此,我想讲讲自由主义在环保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在讨论环境问题的时候,有许多人给出很强烈的暗示,环境问题是市场经济体制和私有财产权造成的。自由主义的看法恰恰是相反的,自由主义追求的是一个好社会,一个好社会当然包括一个好环境。而且自由主义把人的生活状况的改进以及对人本身的理解是放到与自然相关的角度来理解的,所以我们说人的本性是人的自然( human nature ),这就把人放到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把人作为整个宇宙存在的一部分来理解。环境问题在这个层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部分。

自由主义看待环境问题是这样的。自由主义认为,环境问题是人共同在一起生活的产物,如果一个大洲一个人就不会有什么环境问题了。同样由于人的共同聚集生活的性质不能改变,所以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全部解决的问题,消除环境问题像消除贫困一样,是一个荒谬的说法,贫困是永远消除不了的,只要有人富了就会有人穷,因为穷的标准是相对的、变化的。环境问题同样是永远不可能全部解决的,我们只能解决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新的环境问题还在不断产生。自由主义的看法是,自由社会能够解决大部分环境问题,但是不能解决全部的环境问题,可是专制社会却制造更大的环境灾难。

对于环境问题,自由主义基本的方案,就两个字-自由。自由主义将自由落实到三个层面:自由的人,自由的市场经济,自由的宪政民主。自由的人和自由的市场这两个非常相关的,首先必须落实经济自由与私有财产权。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自由主义就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制度框架。自由主义奉行的自由市场经济带来了国民经济迅的速成长,实现了全民物质生活的巨大改善。通常,越富裕的地方环境越好,越贫穷的地方环境越差。市场经济带来了富裕,也就带来环境的改变。所以也富裕的国家环境越好,越贫穷的地方环境越差。计划经济带来了贫穷,也就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和恶化。怎么样才能摆脱贫穷?今天连最左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一方面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要有效得好,虽然他们很不甘心。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自由主义所主张的经济制度使得得到更好的环境成为可能。市场经济有些内在的亲自然的倾向,这一点其实严重被忽略了。比如说,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就要降低成本、减少对原材料的消耗。市场经济鼓励企业创新,鼓励企业去通过改进技术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世界上最省油的汽车绝不是一个计划经济下的国营汽车工厂制造出来的。而且,在市场经济下,环境保护自身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

大家知道,环保问题很大程度说是“公有地”困境的产物。公有地困境的人性基础是人们通常不珍惜属于大家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说气候问题为什么很难解决?因为没有人拥有气候。没有人有办法占有天空,因为大气的产权很难界定。市场经济也不能全部消除“公有地”。但是它通过市场化来把“公有地”减少到最小范围内来有效克服“公有地”的困境。而国有制通过消灭私有制来把公有地困境最大化,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当市场经济把公有地最小化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这个环保问题。所以很多人说,为什么猪不会灭绝?而大洋里面的鲸却面临灭绝的危险?因为鲸不能私有,如果在你们家的水缸里能养鲸的话,它也不容易灭绝,但凡被私有化的东西就不会灭绝。自由主义经济制度正是通过私有财产权来化解、减少环境问题的。

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政治制度也是解决环境问题上的非常有效的制度安排。这一点在通论环境问题的时候也常常被忽略了。自由主义下的代议民主制度、公民所享有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结社自由对于揭露和治理环境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在没有代议民主制度和上述自由的地方,环境问题就很容易被政治权力所掩盖。三峡问题就是用权力强行改变环境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国家在用自己的权力悄悄地制造环境灾难,里面的那些特权阶层再在制造环境灾难当中受益,从环境问题的受害者到所有的国民都无能为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制度与环境问题是多么密切相关,一个不良的政治制度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多么具有毁灭性!

今天所讨论的环境问题恰恰是在自由主义社会下被提出来的。这是在上个世纪中叶,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当时的苏联和东德的环境问题甚至比西方工业国家更为严重,但是环境问题提不出来。所以,恰恰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下环境才会成为问题,在一个不自由的环境下,环境不成为问题。不仅如此,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教科书中,经济建设的成就是烟囱多大多高多多,冒出烟多浓,多五颜六色来衡量的。

自由主义所主张的联邦制在解决环境问题上也是非常有效的制度安排。这是因为当地的人对当地的环境问题的感受更切身,而遥远的天高皇帝远的中央政府是没法真正的体会到当地的实际情况的,而且在信息传递过程当中会存在扭曲,从而降低了治理环境的效率。

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有限政府也是解决环境问题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把解决环境问题从政府手里剥夺出来了,交给民间,让民间自己去协商解决,去调动民间对环境问题的关心,鼓励民间自己找到解决办法。所以,中国的环境问题是自由与自由制度的缺失问题。如果这个看法正确的话,那么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

我真是对刘军宁百折不挠地为自由主义奔走呼号的精神感到佩服,更是对他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以及自由拜物教而嗤之以鼻。有目共睹的是,全世界都在从自由主义向后退,民族主义和公平诉求甚嚣尘上,以及全球化的萎缩、区域经济取代全球一体化、环境成为国际关系当中的交易品、国家权力逐渐扩充而国际间规则荒疏败落、等等。通看中国自由主义或者右派们的所作所为,只不过还是白人中心主义的陈词滥调。改革开放 30 年了,能不能有点子花样翻新,至少换个马甲再出来,别老是拿着些个舶来品骗吃骗喝?更何况,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贪官污吏为所欲为、环境污染惨不忍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现如今,自由派们失去了改革开放之初的风光无限,逐渐被民不聊生的国人所唾弃。而自由派们却冥顽不灵地抱残守缺于老生常谈,连个包装都懒得改。这也是人们对其忍无可忍感觉令人作呕的卑鄙琐屑之处。

我曾经多次指责,中国的官方媒体在三峡工程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领域的集体失语。能够收到我如此邮件者当中,恰好有《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现在好像又从该杂志远走高飞了?)给我发来他所做的相关报道。

xlb****@*****

谢良兵

2007 年 11 月 28 日 21:07

《中国新闻周刊》近期关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的报道

三峡工程:未尽的环境隐忧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 谢良兵(发自重庆)

2007 年第 42 期

“三峡工程绝对不是‘生态灾害’。” 11 月 10 日 ,在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上,针对国外媒体质疑三峡工程是“生态灾害”的说法,原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指出,用三峡水利发电是清洁能源,反而有利于环境保护。 < /FONT>

“生态灾害”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但本刊调查的结果却显示,三峡工程存在着不小的环境隐忧。

10 月 31 日 12 点 40 分,天空中淅淅沥沥地下着雨,随着“轰隆隆”的声响,“长江 10 号”快船缓缓驶离万州港码头。码头旁那座万州区标志性建筑――飞碟造型的“三峡之星”体育馆,也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变得模糊起来。

突然,一阵刺鼻的柴油味,“强硬”地飘进了快船的后舱,而船舱外已是黑黑的浓烟一片。“赶紧关窗户!赶紧关窗户!”“服务员,快开空调!快开空调!”顿时间,后舱的旅客们开始骚动起来,有旅客甚至开始往中舱跑。

几位乘务员赶了过来,关上通往中舱的门,打开置于后舱前部的立式空调,拉上开船时开启的几扇活动窗户。十几分钟后,后舱内的空气逐渐转好,舱外的浓烟也渐渐散去。而快船尾部的长江水面,留下一片长长的柴油污渍。

在快船的两侧,人们发现,一大片漂浮物随着快船划过的痕迹缓缓漂移着。一位在库区负责清漂监测工作的人士介绍说,目前三峡漂浮物主要是一些破败植物的根、茎、叶,以及塑料、泡沫制品等生活垃圾。

这是一艘被称为“水上飞翼”,从俄罗斯引进的柴油动力高航速旅游船。尽管有油污染、噪声大,但是因为航速快,随着三峡库区的蓄水,这些快船已经成为往来于宜昌和重庆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万州至宜昌段更是靠它近乎实现了“公交化”。

根据三峡库区《 2006 年环境公告》显示, 2005 年,三峡库区的船舶油污水产生量为 49.69 万吨,船舶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 206.8 万吨,船舶垃圾 6321 吨。当地人称,在繁忙的万州港码头边,长江水面上常漂浮着一层层油污,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船舶的污染总量虽小,但影响很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魏复盛提醒说,“十五”规划中的废水、垃圾处理应急能力建设都没有完全启动,应对危险化学品运输污染事故的能力也很弱,这样容易影响到库区的安全。

当然,来自三峡库区的环境隐忧,远不止船舶这个流动源的潜在污染那么微小。

“我们没把它纳入监测范围”

坐船感受现在的长江,早已没了想象中的“大江东去”、“大浪淘沙”的壮观。从万州港往东一直到三峡大坝,“高峡出平湖”,过去湍急混浊的江水,如今成了平静清绿的湖水。但所谓“流水不腐”,正是这种“平静”,成了长江现在的“不平静”。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 2007 》说,三峡蓄水后回水区水流减缓,严重的只有每秒 1.2 厘米 ,几乎不再流动,这使得长江扩散能力减弱,库区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体纳污能力下降。一种被称为“水华”(水的富营养化)的现象,开始时常光顾三峡库区。

这原本是主要发生在湖泊类静态水体,在河流中罕见的现象。但据不完全统计,自 2003 年 135 米 水位蓄水以来, 2004 年库区支流库湾累计发生“水华” 6 起, 2005 年累计发生 19 起, 2006 年仅 2 到 3 月份累计发生 10 余起, 2007 年累计发生 8 起。

奉节县环境监测站站长李美进依然清晰地记得, 3 月初,他们在巡查奉节境内梅溪河时发现,长达 15 公里 的河段出现了水色变黑、变赤红现象,不明藻类密集。经过他们的采样监测,梅溪河河水氮、磷等几项指数超标,属于典型的“水华”现象。

几乎与此同时, 3 月 12 日 的下午四点半,丰都县环保局接到镇江镇供水站的报告。报告称,镇江镇饮用水源取水点――朗溪河,从 11 日开始出现水质变黑, 12< /SPAN> 日下午更为明显。该供水站被迫停止供水,当时有企业、学校等 2000 余人断水。

朗溪河是长江的次级支流,位于长江北岸,地处丰都县镇江镇境内,在敖家坝村附近进入长江。接到报告后,丰都县环保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县环境监测站配合环境监察大队赶赴现场,发现朗溪河 3 公里 的回水断面水体变为褐红色,略有腐臭味。

“当时感觉是不太可能,因为朗溪河区域内并无工业污染源。”丰都县环保局副局长王建华回忆说。后来经过现场调查核实发现,造成水质变黑的原因是三峡电站三期蓄水后,朗溪河与长江交汇处的 4 公里 区域变成了回水区而导致“水华”现象。

这是朗溪河第一次发生“水华”现象。但正是这个“第一次”,导致了近 5 万人的饮用水危机。事实上,这条长江的小支流一直以来并不受关注,由于人力不够,当地环保部门甚至没有把它当成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我们没把它纳入监测范围。”王建华说。

王建华把此次“水华”发生的原因归结于三峡蓄水。“这段河流仅有的污染源就是农村的污染,但千百年来他们都是这么过的,也没见发生水华。”而三峡蓄水后,回水区域水速明显减缓,春季水位陡然下降,水体自净能力迅速减弱。

比丰都县幸运的是,奉节境内的“水华”现象并未导致饮用水危机。李美进似乎对此已习以为常。自三峡蓄水后,奉节县境内的梅溪河、草堂河、朱衣河,几乎在每年春夏之际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水华”现象发生。只是今年的“水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水华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温度,一般来讲,水温在 15-20 °之间,适宜藻类的生长。”李美进解释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日照时间的变长,再加上沿河生活、工业污水及农肥污染、网箱鱼养殖、煤矿污染等诸多污染,将使“水华”变成一种常态。

据介绍,梅溪河系长江水系,奉节境内的重要支流,全长 103 公里 ,沿线分布有大小集镇 20 个,水体污染较重。从奉节新县城所在的永安镇沿着梅溪河往上,一直到康乐镇的这 15 公里 的河段,正是近年来常发生“水华”现象的 ? ?颉 ?/SPAN>

梅溪河的两岸,也是人口集中的区域。层峦叠嶂的山间,近乎半裸的山坡上,散落着许多人家。沿河而居的,住在山腰的,居于山顶的……陡峭的山坡,并不肥沃的土地,被一些村民开垦成菜地,化肥、污水沿着斜坡一直流入江河。

在曾家湾附近,几个大型的煤码头,黑乎乎地镶嵌在梅溪河的东岸。这里的煤码头习惯用溜槽,把煤炭从码头下卸到船舶上。这种溜槽呈方形或半圆形,没有封闭,卸煤时煤灰四起。奉节县港航管理所一位负责人承认,煤码头的溜槽存在污染问题。

而袁家梁子附近,有不少养鱼的网箱,河面漂浮着一些白球,那是渔网的浮漂。有居民抱怨说,附近的河水“绿瞎瞎(重庆话指绿得不正常)的”,那是“水华”过后的印迹。李美进解释说,由于网箱养鱼的投饵多为颗粒饲料,沉底的饲料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到了康乐镇镇政府所在地,几艘运煤的货船停靠在简易的煤码头边,几辆满载着煤炭的大卡车飞驰而过,散落一片片黑黑的灰尘。而在此拐了个弯的梅溪河的南岸,规模不小的康乐火电厂高高的烟囱里,正向蓝蓝的天空吐纳着浓浓的黑烟。

“下层水的情况是个未知数”

事实上,奉节县梅溪河的状况,只是三峡库区众多长江支流的一个缩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魏复盛称,应统筹考虑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问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和库区环境容量问题,要注重上下游同时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重。重庆方面的调研测算显示,农业面源污染对三峡库区水质污染“贡献率”达到 60 %。而按四川环科院的测算,人、畜、禽、化肥等污染物入河的 COD (化学需氧量)、氨氮总量是 30 % ~40 %。

2005 年的环境统计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4.09 亿吨,其中重庆库区 3.95 亿吨,湖北库区 0.14 亿吨,分别占 96.6% 和 3.4% 。在排放的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分别为 9.26 万吨和 0.94 万吨。

三峡库区《 2006 年环境公告》显示, 2005 年,库区 156 个乡镇化肥施用总量按纯量折算为 8.84 万吨,其中氮肥 5.85 万吨,磷肥 1.96 万吨,钾肥 1.03 万吨。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仍然很高,且有上升趋势;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有较大幅度增加。

一方面,沿江农民的环保意识并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政府投资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却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丰都县环保局副局长王建华透露,在丰都县建成的几个污水处理厂中,目前只有新县城的已经投入使用。而建于乡镇的污水处理厂,由于配套的网管设施未能建设,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国家当初只负责建污水处理厂,而配套的网管设施却由地方政府自建,丰都本来就是国家贫困县,资金有限。即使是已经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由于运行成本太高,也陷入资金困境。”王建华说。数据统计显示,三峡地区现已建成污水处理厂 50 座,年处理能力仅为 168 . 5 万吨。

在计算市政污水处理率和覆盖率时,地方往往把能收集的污水算作分母,而没有把全部的污水算作分母,这样其处理率就很高。“而如果按照实际统计,处理能力只有 24 %,实际处理率只有 12.3 %。”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魏复盛说。

另外,企业偷排、超标排放现象也很普遍。一项统计表明,企业排放达标 90 %,而实际抽查和监督检测只有 60 %左右。“检查团一去水就清了、人一走水就浑了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魏复盛说。

而地方政府似乎也有苦衷。为了三峡工程,库区关闭了许多企业。产业空虚所带来的发展冲动与三峡工程所带来的环保压力,一直在博弈当中。而地方的环保部门就被夹在了这样的缝隙当中。“我们需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所以为了地方的经济,我们常会想方设法挤出一些环保指标来供地方产业发展。”一位地方环保部门的负责人说。

这样的博弈在网箱养鱼的问题上也表现得较为突出。早在 2005 年,因为“水华”现象的大面积出现,重庆市水产渔政部门为保护三峡库区水域环境不受破坏,曾对三峡重庆库区近 800 个网箱养鱼点紧急叫停,并严格禁止新的网箱养鱼项目进入。

不过,在奉节、巫山、云阳和万州的一些支流,网箱养鱼如今依然大量的存在着。奉节县环境监测站站长李美进解释说,环保部门和农业水产部门对此意见一直没有统一下来。环保部门认为网箱养鱼破坏水质,但水产部门却大力提倡。

一些官员和专家津津乐道于长江水面的变清,的确,自从三峡蓄水之后,长江的水质开始变好。三峡库区《 2006 年环境公告》显示, 2005 年库区干流水质较好, 6 个断面水质均为Ⅲ类。“但这只是表层水的状况,下层水的情况 ? 歉鑫粗 ??!崩蠲澜?怠 ?/SPAN>

这些水质监测的数据都是由地方环保部门出具的。但据李美进透露,地方环保部门目前并无设备和能力对长江的下层水进行监测,而且国家也没有要求监测下层水。“蓄水后,水面平静,许多污染物开始下沉,江底的污染状况难以想象。”李美进说。

而重庆三峡学院经贸系副教授何京蓉在库区实地考察后发现,由于长期以来的不良习惯,随意沿江堆存或倾倒垃圾现象非常普遍。长江、嘉陵江沿岸有垃圾堆放点约 605 处,生活垃圾存放量在 175 米 水位以下的就约 300 万吨。

生活垃圾机械清运程度低,各区县仅为 30%~40% ,无害化处理率仅为 8% ,处理方式多为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何京蓉担心,产生的大量垃圾渗滤液,一经进入库区江河,不但直接污染长江水质,而且还会沉积为底泥,形成底泥污染,严重威胁库区水体安全。

而对于一些危险废物的处理,国家只在重庆、涪陵、万州等大的城市建立了危险废物处理场,小的区县并没有能力做。目前只能运往这些大城市进行处理,但由于成本太高,小区县基本都是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理,“这样显然存在污染隐患。”王建华说。

“消落带的污染不容忽视”

与水污染伴随的是,三峡库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所导致的塌方、滑坡等现象,而这些又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三峡大坝的安全。在丰都、万州、奉节,所到之处,都能看见今夏因为雨水而导致的塌方、滑坡痕迹,许多地方仍在维修当中。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 2007 》显示,三峡蓄水后当地微震明显增加,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 4719 处,其中 627 处受水库蓄水影响, 863 处在移民迁建区。水库蓄水后,岸边松散堆积物塌岸和局部滑移也会危及部分居民点的安全。

以奉节县为例,该县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表破碎,土地瘠薄,森林覆盖率仅为 28.1% 。水土流失面积 2670.06 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 65.1% 。地质灾害发生频繁,滑坡、斜坡变形体、崩塌、危岩、泥石流等灾 ? Φ愦 ?/SPAN>500 多处。

位于奉节县白帝镇庙村的谭家沟污水处理厂,其北侧便是一处高边坡滑坡体,滑坡体距离污水处理厂只有一路之隔。一位该厂的职工说,一到雷雨季节,就会出现飞石拍打围墙的景象,厂里职工为此神经都崩得很紧, 24 小时值班,生怕发生意外。

更令人担心的是,作为奉节县三个污水处理厂之一,谭家沟污水处理厂在后年的 175 米 蓄水之后,地基将完全浸泡在江水中,可能形成裂隙、塌陷、变形等再造地质灾害,地质条件变得不稳定,随时可能威胁污水处理厂的安全。

而这些滑坡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和安全。奉节县码头附近的猴子石滑坡是新县城最大的滑坡体,这个滑坡体尚在治理当中,据说这致使 780 米 的一级管道没有架通,每天有近 3600 吨的生活污水收集不到,而直接排入长江。

重庆市国土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三峡重庆库区实施的二、三期地灾治理项目共 715 个、总投资 76 亿元,其中二期地灾治理项目 182 个、三期地灾治理项目 533< /SPAN> 个。截至 8 月上旬, 173 个三期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中的 162 个项目已经完工。

另一个隐患也在出现。重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韦云隆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滞流缓流表面沉积污染物以及水位涨落掏蚀等影响,消落区生态将受到破坏,将出现污染加重,病原体生物繁殖,水土流失加剧,地质灾害频繁等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所谓消落带就是指,待三峡工程完工后,为保证发电需要,三峡库区冬季正常蓄水水位为 175 米 ,而夏季为防洪,水位降至 145 米 。这其间 30 米 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带。消落带是江岸带中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带。

事实上,在水位上涨到 156 米 之后,消落带的一些影响已经显现出来。今年 3 月份,水位下降,曾经淹没的田地再次显现出来,一些农民在消落带种起了庄稼。有关专家指出,肥料、作物根系会成为人为增加的垃圾,污染危害会更为严重。

“消落带的污染不容忽视。”韦云隆说,较大的消落带将出现在开县小江流域、巫山县大昌镇、云阳高阳镇及万州苎溪河等地。其中开县的情况最为严重,面积将达到 45 平方公里以上。而整个三峡库区长江和支流两岸将形成 440 多平方公里的消落带。

专家分析说,河道内沉淀的各种污染物将在夏季水位下降后,滞留在消落带上,加上经过半年左右浸泡的泥土,不易排水,污染伴着垃圾、杂草,不仅造成景观破坏,而且在高温下极有可能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导致流行病发生。

同时,在消落带的局部低洼地方,因排水不净,还可能形成部分死水塘,严重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三峡水库冬、夏两季年年蓄退水位,头一年沉淀在消落带内的污染物,又将成为第二年水质污染源,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一个总投资达 2.7 亿元的三峡库区消落带示范试验区在奉节县朱衣镇胡家坝建成。这个总面积约 20 亩的试验区内,目前已栽植近 20 个品种、 10 万余株特种植物。该试验区采取成团、成簇、成带方式组成新的生态群落,分为 145 米 至 160 米 、 160 米 至 175 米 以及 175 米 以上三段进行植被恢复。整个生态治理示范工程共需两年时间完成。

然而,关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所付出的资金远不止这些。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 8 月份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重庆市政府已向与三峡工程相关的治理工作投入了近 100 亿元人民币。

解决三峡库区环境问题到底需要多少资金,仍然是个未知数。谭栖伟表示,单是将沃土转移到移民定居区这一项工程,就至少需要 7.8 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从何而来?本刊接触的许多三峡库区环保部门的负责人均呼吁,希望中央给予更多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

而香港《大公报》的蒋兆勇则发来的他有关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方面的大作。

和谐:从体会人的生存感觉开始

蒋兆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本草根,但久居京城,不是贵人,却染上了富贵病。艰难困苦,已成为久远的记忆,只得靠采访去体验某些群体脉搏的跳动。正是这些体会令我对这个社会有着深深的忧虑……

前些时候,去了一趟曾经发生过骚乱的重庆万州,面对来调查移民状况的官员,到处是一片吵吵嚷嚷:“狗日的,现在吃低保也要凭后台!”,“以前摆地摊还能求吃,现在完全赚不到钱了!”,“这下好了,被搁在青石板上了!”我侧耳倾听,眼神不敢正视这些愤怒的移民,以免他们越来越激动。回到北京,那些无奈的、无助的、愤怒的、茫然的神情在我眼前浮现,令人不能平静。

难道是三峡移民政策设计有问题?翻看李鹏的《三峡日记》,从“就地后靠”、“开发性移民”,到朱总理时期的外迁移民,“移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到新近的产业扶持,促进就业,从政策设计的初衷,无不显示“上边”对移民政策的关爱之情和细节考虑的精致。但近来,据一些媒体估计已有近百分之六十的移民回流,官方有的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何至于如此?!

一个多年前的印象提醒了我:四川农民在春节期间双手揣在裤兜里,提一包糖,从初一到十五都是走亲戚,喝酒吃肉,猜令划拳,一年的辛苦在浓浓的亲情、乡情中沉淀。那是农民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但是今天他们却远离故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听不到熟悉的乡音,吃不到熟悉的麻辣烫,不习惯当地的水土,看不惯别人对他们的眼神……所有的感觉都与家乡有所不同。你可以给他造大房子,可以给他钱,可以发动周边群众对他们好,但你能把亲戚关系切一块让他带走吗?你能把湿润的空气让他带走吗?政策设计也许细致、精巧,但是设计者却忽略了人的生存感觉,人可不是物体。移民常常聚居而找回群体的感觉,但三峡移民却是被分散安置,使孤独的移民变成原子状态。地域上的不适应,精神上找不到生存的共同感觉,这种生存感觉的错位,才是外迁移民政策失败的原因。忽略了人的生存感觉,即使移住北京上海,他也会回到他那熟悉的“鸡窝”。

这几年,我也在寻思人的生存感觉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笔者近年一直研究革命心理,法国勒庞“群体无理性”;布鲁默“社会变化而导致个人的不安、孤独、怨恨”,“聚众造反机制的形成”;斯梅尔塞革命或社会运动产生的六个条件“结构诱因、结构性怨恨、一般化信念、触发性事件、有效的动员、社会控制能力的下降”,特别是出现了一般化信念,集体行为或社会运动的发生就不远了。正是有这样的研究, 04 年笔者在《凤凰周刊》上评论汉源、万州事件时提出“柔性处置群体事件的理由”,跳出“阴谋论”而引入社会心理的分析,也曾被官方吸纳为政策。胡温的亲民政策及随之的公共政策调整,特别是限制土地供应,使社会冲突从去年的 8.8 万起,减少为今年的 1.7 万起( 1 至 9 月),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官方对群体事件的成因、属性、具体处置却并没有太大长进,却不能使人轻松。

我也试着用现代政治学的原理面描述一下当下社会冲突的心理因素:

社会的巨变,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普遍下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加深。一些地方,一些阶层产生了浓厚的失望感、挫折感、不公平感、相对剥夺感,甚至是压迫感。这几感同时产生,社会就难以安定,任何技术性的控制就难以奏效,用这几种感觉上升也就能解释官方所称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

当这一代贫困也就罢了,但下一代却因教育费高昂而辍学,导致阶层流动上升的管道堵塞,从而出现贫困的代际转移,会否产生极度的失望?!摆一个小摊而被无处不在的城管四处追赶,或被大资本所办的超市、便利店打垮,生存空间被挤压,会否产生挫折感? ! 市场经济是对的,出现优胜劣汰,“咱没有能力”就认了,但大面积的弱势群体、社会边缘人产生时,还实行社会达尔文政策,会否产生极度的绝望?!穷不会有事,由穷到富的过程是否公平却容易有事,“你有,我为什么没有”, " 你有那么多 , 我却那么少 ", 当竞争每每掺杂官商勾结,不公平感会不上升?!虽然经济迅速增长,却不能惠及大众,总是有人比我得到更多好处,衣食无忧一族家的狗比人还过得好,房价高企而导致社会生活成本高昂,连中产阶级也产生相对剥夺感!甚至“形而上”为剥削感压迫感?!可以说毛泽东革命的成功就是把“这些感”上升为意识形态而取得胜利的。前些时候,我在网上看见一首小诗《祖国啊,我只摆了一个小摊》,嗅出的社会信息令我寝食难安!

令人忧虑的是,在汉源事件、万州事件、广安事件之后,群体事件数量在下降,但“这几感”似乎还在上升,虽然还是“碎片化”阶段,还未达到“一般化”水平――这也是官方解决问题的契机,但是我们却不能视而不见,充而不闻 , 不能没有紧迫感。

也许我们鱼翅鲍鱼吃得太多,为官者已忘记红苕玉米的味道,感觉已变得迟钝、麻木。一些地方还把这类问题简单化处理,把社会冲突当政治冲突来处理,把社会利益的诉求、诉苦当作敌我矛盾处理,要果断,为啥不果断地还人家住宅?!合理的利益为啥不果断地维护呢?!有些地方的腐败分子总是自己搞好处,很多事端都是百姓反对他们谋利而触发,他们却夸大群体事件的政治性,什么问题都往政治上扯,用高压来遮盖自己的不法勾当,企图让中央来为他们买单,如果都按他们那套解决问题,和谐社会恐难建成。

在具体事件的处置上,缺乏对民众生存感觉的官员见到黑压压的抗争人群已经脚火巴手软,惊慌之下如此果断,常常酿成更大的危机。汉源事件发生时,当穿着名牌的省领导及其随从要到大坝上“现场办公”,“不怕与人民群众接触”,反而触发群情更加汹涌!一个秘书出身的人做一个全局性的领导,也许他能揣摩上意,他能揣摩民众情绪吗?他能用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沟通吗?他们能听出移民“你们”、 “我们”称谓所含的意味吗?中国现在的冲突好多也就是中国菜市场惯常出现的纠葛,如果经常买菜,如果与百姓有血肉联系,如果能深刻体认民众的生存感觉,事情会闹大?――我不会相信! 89 年,当时的重庆市委书记萧秧对示威游行的学生说:你们是乱动,不是动乱!他的一身牛仔装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一个在文革中动枪动炮的城市却很平稳,委实不易。萧秧那一代参加过地下党、闹过学潮、当过工人,对社会有丰富的体验,他们明白用什么方式能消除敌对情绪。不过事后却有人告他模糊阶级斗争性质。

公民因道义信念而服从,也因恐惧而服从。也有的人认为,这个社会太自由才导致冲突不断?的确,灾荒年饿死上千万人,四川也未见闹事,法国“国王密札”(签发无需署名的逮捕令)时期,社会没事,恰恰是松动的时候,人心希望更大变革的时候,国王写下“今日无事”,事反而闹大了,革命了。

也有人认为,任何骚乱都有组织者,要选择打击组织者,当然对违法犯罪者对暴民弹压无可厚非,但革命心理学也告诉我们,要小心使用惩戒手段,一些群体组织者受到过份打压可能产生自虐心理、拼命抗争心理,“为了大众”而不怕吃苦受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印度圣雄甘地要为“民族解放”而“不过性生活”,“不吃饭”,而成为偏执的革命者,弹压反而使其成为有巨大影响力的领袖。毛泽东提出要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分清敌我,要把消极因素变成积极因素,面对利益多元、思想多元,不能沿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来处理,不然真会出现阶级斗争。

政治的奇妙在于常常是“预言证实”,你把谁当敌人,处处设防,草木皆兵,他可能真就成了敌人,越多的敌意,越多的假想敌,社会就不可能和谐!

革命只能是暴力专制的轮回,也是过时的话语,消除革命的心理须从体会人的生存感受开始。

来源:刊发 于联合早报 本站发布为作者修改本 来源日期: 2007-1-6 本站发布时间: 2007-1-6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722/96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