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官场 > 正文

月饼盒里装美元:八成贪官最爱过中秋

作者:
    中秋节快到了,寻常百姓家也会收到几盒月饼或者应景的柴米油盐……那么身居要职的官员们在过节期间收礼似乎就更显得理所当然。以前,曾有被控受贿的官员委屈辩解:人之常情不能与受贿相提并论。在100起案件中,30宗案件的被告人除收受现金外,还“笑纳”物品,图中是被认定受贪官青睐的礼品。
    
    报导,过节收礼,到底是正常交际,还是官场行贿受贿的障眼法与潜规则?近日,记者随机抽取本市法院3年审理过的100起涉贪案件,通过分析发现,78名官员都曾赶在节假日受贿,但他们没把过节收礼当成受贿看待。
    
    记者随机抽取3年(2005年至2007年)本市法院审理过的100件受贿案,涉及百名贪官。官员在过节收受的礼单当中,小件奢侈品排在首位,轿车与房子分列第二和第三。较为有趣的是,在奢侈品的选择上,互不相干的行贿人仿佛“通过气”一样,手表一水儿欧米茄,手机偏重摩托罗拉,电器中索尼最多,而轿车则是风神蓝鸟占优。从品牌上看,贪官收受的几乎是当时社会流行的世界名牌产品。
    
月饼盒里装美元:八成贪官最爱过中秋

    
    在100起案件中,30宗案件的被告人除收受现金外,还“笑纳”物品,图中是被认定受贪官青睐的礼品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的行贿者表面上是送礼品,实际上是把现金隐藏在礼品包装里面,以免直接送现金遭到拒绝。除了官员对过节收礼的“坦然”心态外,记者也发现,官员家的婚丧嫁娶、出国考察等日子,也是周边人群“表现”的大好时机----
    
    曾任工人日报社行政处处长的张扎根,在任期间,曾先后4次接受他人赠予的以其女儿工资及结婚礼金名义的好处费4万元;2005年上半年,在得知北京开拓热力中心原经理刘华要去欧洲考察时,相关单位的人员不失时机地奉上1700欧元和300美元。
    
    贪官收礼时机TOP5
    
    No.1春节中秋“过年节”
    
    No.2家中婚丧嫁娶子女出国
    
    No.3生日
    
    No.4搬家装修
    
    No.5生病住院、出国考察
    
    贪官心态
    
    逢年过节送礼品已经成了“风俗”
    
    在记者调查的过节期间有过受贿行为的78名官员中间,有40人在预审或者庭审过程中明确提出,逢年过节收礼送礼乃是人之常情,并不应该将节日期间收受的礼品认定为受贿所得。这其中,有17名官员将此作为脱罪理由写进辩护意见,5名官员因此被定罪后,还坚持此观点从而提出上诉。
    
    曾任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总经理的聂玉河在受审时表示:“在建筑行业,拿钱和购物卡拜年是种风气。如果硬是拒收,也就等于破坏了行里的潜规则,日后不好做人。”曾任黑龙江政协主席的韩桂芝就曾在庭审中表示,在东北,过节期间送礼品已经成了“风俗”,也是人之常情。当时主审法官反驳道:“作为领导干部是需要有责任和自律性的,不能将这种风气作为收礼的借口。”对此,对方无以作答。
    
    过节送礼确实是人之常情,小到一盒月饼,大到成百甚至上千万的钱款,如何界定是礼尚往来还是收受贿赂? 首先,要判断受贿者与行贿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明确、具体的工作制约和利益需求关系(比如上下级,或者合作等),同时要看这一关系是否具有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比如,在抽样的案件中,从组织部部长到黑龙江政协主席,韩桂芝连续在1993年至2003年10年的春节期间,收受下属以及各方面“孝敬”的礼品和财物。
    
    其次,要看受贿者是否知道送“礼物”的确切目的,行贿者利用节假日等各种机会给予官员财物,是基于官员的特定职责权限,凭此与其长期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不断取得其帮助,谋求经济利益。比如当年给韩桂芝送过好处的,在日后的各个会议中,多少都曾被韩桂芝“点名”照应,从而有了晋升的机会。
    
    办案人员分析说,双方的交易如果超出了基于一般人际关系的礼尚往来范畴,就具有了权钱交易的特征,双方都可能涉嫌犯罪。2007年,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培训部原副总经理魏湘滨因受贿罪被海淀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
    
    魏湘滨在受审时交代,他在担任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信贷部副总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帮助陕西省宝鸡市毅武集团申请企业贷款的过程中,先后于 2002年下半年及2003年春节前,两次收受该集团贿赂款共计11万元。2003年新年前后,魏湘滨在办公室收到了两条好猫香烟,打开纸盒子一看,里面装着10万元人民币,都是百元面值。

责任编辑: 于飞  来源:法制晚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911/102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