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网闻 > 正文

来稿:东北人的呐喊:GCD,我X你祖宗!!

看了太多全国各地人们打笔仗,你好,我好,你坏,他坏,够了!终于拿起笔自己写一点东西,不为别的,只为我挚爱的家乡——东北,鸣几声怨,以减轻我心中压抑了多年的沉重感,表达一下我对他们的怀念。这片文章是在VORLESUNG上写的,思路可能有些乱,请各位读者谅解。
    

    我出来前是辽宁省某重工业城市某局办公室成员,负责写一点东西。接触的文件资料多一点,内心便有诸多的愤慨:为什么东北会变成这个样子?这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吗?为什么我们无法发展,越来越差?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整个东北的“落后化”、“非工业化”,并非偶然,而是某种无形的东西在起作用,如果你不想被任何的谎言和矫饰所迷惑,那就请往下看!
    
    先看看刚刚建国的时候,如果大家看过那时候中央政府出的任何一个关于工业和产业布局的文献,都会注意到这样的一句话“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于上海和偏居一地”。这个“偏居一地”是什么意思?中央政府可是对东北连称呼一下都不屑的!毫无疑问的是,上海是轻工业的基地,占全国轻工业产量的35%左右,而当时的东北,准确地说是辽宁,却把当时全国重工业的产量囊括了近七成!其中,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要产品:钢材、成品油、电力、机床、军工更高达八成以上!即便是原煤这样在关内手工劳动盛行的产业,辽宁仍然占到55%的份额(因为有抚顺、阜新这两个当时在亚洲无可匹敌的露天煤矿)。
    
    今天,总有一些人牵强附会地说什么武汉,青岛,天津,甚至重庆、太原什么的是“老工业基地”,这真叫人笑掉大牙。不客气地讲,跟辽宁中部的重工业基地相比,这些城市根本不配叫什么工业基地,顶多能称得上“手工业基地”。当时东北区的主席高岗很牛,为什么?资格老是一方面,主要是实力强,毛泽东北京阅兵,他在沈阳阅兵,然后的群众队伍展示的是什么?北京老百姓拿出来的是棉花和麦子,沈阳的老百姓拿出来的是火车和机床!诸位有兴趣的去看看老将军们的回忆录,多少人走南闯北很多年,“到了南满才见到成片的高压电网,密集的铁路,知道了什么叫工业”。
    
    这里还必须提及一个城市——大连。大连是日本人在中国的战略基地,基础设施良好,工业底子胜过川琦和广岛。刚建国时,大连是中国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重化学工业基地,其中原因我就不说了。关于大连的贡献,这里还要纠正一个历史的冤案。大家可能都还记得某位元帅在淮海战役之后讲的一句话:淮海战役是小推车推出来的。但是,历史上的原话是:淮海战役的胜利靠的是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这里的“大连的大炮弹”,指的是当时国内军工第一厂“大连立新厂”的产品,这个厂就是后来的“大连五二三厂”,首任厂长是吴运铎。为什么后来有人把后半句删去了呢?仅仅是因为领袖人物讲的“新疆和东北仍然是两块殖民地”吗?请各位读者自己去理解吧!毫无疑问的是,中央政府的高层也很清楚东北的重要性,否则也不会有“只要我们有了东北这块巩固的根据地,即使失去了现有的所有根据地,中国革命也就有了成功的基础”(见谅!可能记的不大准确)这样的话。
    
    东北人民不但肩负了解放中国的重任,在保家卫国的朝鲜战争中也是前方战士流血,后方百姓拼命。大家想过没有,如果不是辽南地区稠密的铁路网,前方的物资如何能无误送到?比较一下此后的抗美援越,差距多大!可是令人气愤的是,即便是这些,今天也被歪曲成了流血牺牲的是四川人,山东人(今天甚至有人写出是湖南人这样的鬼话,真是无耻!),大生产的是上海人!奇怪了,难道中国的几个王牌军不是由东北子弟兵编成的?难道数万火车皮的战略物资不是由辽中工业基础生产的?这等明目张胆的歪曲是不是太无耻了呢!
    
    再谈谈建国后的建设时期。笔者从祖父那里认真地学习过《一五计划建设纲要》(一本发了黄而且被老鼠啃过的小册子),其中工业建设的中心意思其实只有八个字:“完善一个,铺开大网”。.最中心的一句话是“建设并完善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础,使之能够有效地支援全国的工业建设!”这里,前半句是手段,后半句是目的。不幸的是,这个“目的”一直持续了五十年!!!请各位注意,计划经济时代,东北产品的输出与八、九十年代的“广货北上”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叫“调配”。所谓“调配”是无偿地支援,如果是出售的话,年产量一直超过五千万吨,稳产二十年,人口只有八十几万的大庆岂不早就成了科威特了?全国机电产品的集中地——沈阳,每年无偿调配到关内的产品多达89%!有人说,沈阳是共和国工业的长子,我看应该叫奶娘才对!鞍钢大型厂很长一段时期是国内唯一能生产重轨的工厂,可是诸位读者你们想一想,建国以来在东北地区究竟建设了几公里的铁路?就是七十年代建设的沟海线也是辽宁省自筹资金建成的!没有东北的无私奉献,何来的中国六十年代铁路建设的黄金时代?其实又何止是产品?六十年代支援“大三线”建设,辽宁承担了最重的任务。超过30%的技术、管理骨干被抽调到了西部,很多甚至是整厂整矿地搬迁。今天在河南,在陕西,在四川,在云南,在贵州,在甘肃,在湖北的工厂、矿山、军企、基地中大部分,甚至整厂整矿的沈阳人、大连人、鞍山人、抚顺人、本溪人……在金沙江畔,赤水河边,阴山脚下,戈壁荒滩,他们甚至隐姓埋名,死了都不为人知(笔者父亲的一位年轻时的好友,在一个叫金川还是金昌的地方工作,死后整整六年家里人才知道)。
    
    东北人民为国家做出了这样的贡献,可是得到的是什么?别的不说,“陈三两”想来大家都还记得吧?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做出了无数贡献的人们,每人每年只有三两油吃!难道是东北不产豆油吗?不是,东北的大豆产量占全国的44~57%(1962-1977年)。难道是全国人民都只吃三两油吗?不是,北京市的人均配比是东北的6.67倍,可是它半两油都不产!年轻的人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问问任何一个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那究竟是怎样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笔者外祖母的一个学生在沟帮子机务段负一点责任,现在回想起来满肚子的气: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东北的情况也不大好,但还可以勉强维持,因为有吉林和黑龙江两地的大粮仓。但是上边连续的指令,调配口粮、饲料粮入关,目标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调走的那是什么?那是人命啊!要不是东北的自然基础好,大自然赋予的粮食多的话,这等釜里抽粮的作法保不齐也会在东北发生人间惨剧。今天有人发贴说东北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较少是因为周恩来苏联那里弄来了粮食,简直是一派胡言!事实上,这样的无偿调配不仅滋长了懒惰和依赖,更重要的是它鼓励了奸诈和诡辩!今天,那么多的人上网骂东北人的不是,他们可曾记得,他们的父辈、祖父辈是靠那一口东北大米活下来的?今天四十岁以上的人们应该还记得七十年代东北人到北京抢购的情景吧,“猪肉甚至整扇整扇地往回扛!”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东北的工业产品可以无偿地调配给关内,而关内的农副产品却不能无偿地调配给东北呢,而是要东北人民千里迢迢进京去买?这其中是否就有资本外流一类的什么问题呢?
    
    如果说八十年代之前东北人民只是“小苦”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之后,东北人民便是“独享”这份苦果了。改革开放,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几个圈搞窗口,搞实验田,当然是有风险的,这就需要由上缴财政的大户来分担,这其中东北又是主力军。八十年代初期,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每年的本级财政支出都是财政收入的三到六倍。如果说,此时的广东、福建等地经济实力弱,减免税收制度对中央财政的影响不大的话,那么到了1984年(请大家记住1984年是中国经济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年头,这一年很多有利于南方各省的经济政策出台,东南部各省的发展势头正式形成),南方各省的经济已初具规模,再如此地“减免”就不免有些偏心的味道了(当然,这其中有政治和派系交易的因素在里面)。当时的情况是,南方,尤其的广东,已经初显活力,而北方,尤其是东北,已经显得有些吃力了。但是当时的决策层似乎很欣赏这样即将发生的“马太效应”,对东南部各省的优惠政策一个接着一个,对东北各省要求减轻负担的呼声充耳不闻。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东北真正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成本的承担者(李贵鲜语)”。
    
    .这里笔者要澄清一个事实:一直有人声称并有人相信,八十年代上海为国家上缴了最多的税收。这其实是错误的,真正的第一是辽宁省,问题就在于上海是作为一个整体为国家交税的,而辽宁省内还分出去了几个所谓的计划单列单位:沈阳市,大连市,鞍钢,辽河油田……。最为典型的是1988年,全国上缴税利的前十名中,竟有四个来自辽宁省:辽宁、沈阳、鞍钢、大连。此外在鞍钢之前是大庆油田,东北一共占了五个!占全国人口总数不到十分之一的东北三省,是不是有些出血过度了呢?!其实,按比例上缴税金未尝不可,但是问题就在于它的不公平。这时的广东,其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辽宁70%,可是上缴税金之少,却只能用“骇人听闻”来形容了。同样的情况发生的福建和浙江(这里必须提及,江苏在东南地区是个例外,它经济一直不错,而且很少搞鸡毛蒜皮的小动作)。这时候的东北已经显出发展后劲的不足,表现在:工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企业留利过少自我发展资金短缺(当然,这些都是相对于全国而言的)。为了完成每年沉重的上缴任务,东北工业基础错过了八十年代后期工业领域升级换代的良机!这难道是无意中形成的吗?错!上层搞经济的人心知肚明。举个例子,鞍钢是钢铁行业的老大,每年上缴的利税是武钢的3.5倍,首钢的6.5倍,可是它每年的留利只有三千多万元,在冶金工业部十大钢厂中名列第七,仅比酒钢、水钢高一点点,连首钢的一个零头都不够!用鞍钢计划处的人的话讲“连每天的流动资金的最低线都不够!”这些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那几年冶金工业部出的年鉴,你就会明白什么叫不公平,什么叫压榨!九十年代初期,鞍钢最困难的时候,连买煤的钱都是全体职工捐来的,可是国家的上缴任务却未见丝毫的松动;同时的首钢却是利税全退,国家贷款多得挡不住,又是建大高炉又是买大铁矿,真是风光无限!更多的例子发生在沈阳的铁西区,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86-89年出版的辽宁经济信息报,那里的东西更全面,相信会更有说服力!
    
    邓小平在九十年代初的南巡后,说过一句话:改革开放把上海落下了,现在是该大发展了。这时陈云的势力已衰,对上海的控制已经不行了,上海得到了各种各样也许连它自己都不敢想的优惠政策,如出栏的猛虎一般大发展了。而这时,用经济界的一句共识来形容:“东北,仍然是计划经济束缚下的笼中之虎”。也就是在这几年,辽宁的工业产值先后被江苏、广东、山东超过,接下去是浙江、甚至河北、河南!.不难看出,中央的经济政策何等见效!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就这样被无情地废掉了!此时的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东北现象”这个名词,关于这个词的理解,笔者清楚地记得1992年12月的某期参考消息的第四版右上角,一位读卖新闻的记者讲的一句话:“中央政府对满洲的政策是歧视性的”。这句话笔者半个字也没记错,同时他也半个字没说错。对于一个经济日益衰落的地区课以重税,并设法堵塞它左冲右突的道路,居心何在?良心何在?
    
    2001年的统计分析显示,全中国社会发展水平排行中,辽宁省排名第四,在所有省区中名列第一,吉林、黑龙江也都在前十之列。但是,这样的发展水平却不能给我们带来收入上的实惠,广东,福建,浙江,甚至河北、湖北这样的落后地区的收入都排名我们之前,为什么?如果说粤、闽、浙、苏是第一批起飞的地区的话,京、沪、桂则是第二批了。那么,东北能否成为第三批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央政府的目光已经投向了西部,重庆、四川、甘肃、新疆……东北又一次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一次,也许就是致命的。但是,这也许正是某些人希望看到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开“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关于地区经济布局的部分,上面已经给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未来定了性:……完整的原材料基地,确定大农业的发展方向!看看,决口不谈一个“工”字。把一个工业区“发展”为一个农业区也许就是这个“纲要”的指导思想!由此,我想到了当年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发展的指导思想:非工业化。对的,非工业化!!! 套用当年德国人的话说“我们(东北人)将永远为他们(南方人)生产煤,原油,提供木材,大豆,粮食,并世世代代作他们的奴隶!”德国人民是幸福的,有铁血的宰相,有自由发展的契机,颈上也没有沉重的枷锁,而我们东北人民呢?
    
    今天,我的朋友们,当你为了二、三百元的工资辛苦工作,当你年迈的父亲省掉了晚餐上那一杯酒,你白发苍苍的母亲不得不在寒冷的雪夜步行回家,你的兄弟们冰天雪地里为了挣一点小钱困苦挣扎,你的儿女在没有暖气的室内冻得瑟瑟发抖,你的好友为钱去拼命,你心爱的球队不得不卖艺他乡、受尽欺辱,甚至你的亲人姐妹沦为娼妓,在男人的身下痛苦挣扎的时候,你,一个东北人,有没有想一想,这究竟是为什么?

东北人的呐喊:GCD,我X你祖宗(二)!!!

做为东北人眼泪都流干了!!
    

    当年的辽沈战役内战在东北。共产党国民党为了各自集团的利益把东北变成了活生生的人间炼狱。这个时候他妈的都不提什么炎黄子孙了华夏文明。
    
    日本人统治东北垮台后共产党代表东北人民不要日本人的战争赔偿。
    
    纵容苏联红军在东北拆卸工厂设备,强奸中国妇女。
    
    大量往东北地区移民。
    
    朝鲜战争爆发后东北是前线。搜刮一切东北物资支援朝鲜。而后又把满族人的发祥地视为圣山的长白山一大半割让给朝鲜金日成
    
    在辽宁树立一个湖南矮子雷锋为全国的学习对象~~~~~~
    
    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内乱时期东北特别是辽宁是重灾区。毛远新,陈锡联把一个好端端的辽宁搞的鸡飞狗跳。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都定量每人每月5两豆油唯独辽宁是每人每月3两
    .所以辽宁的人民今天还管当时的辽宁革委会主任流氓将军陈锡联叫“陈三两”。
    
    把说真话的张志新强奸,轮奸后割断喉管杀害,解剖尸体摘取内脏器官后灭尸。
    
    ~~~~~~~~
    
    改革开发后首先是东北的大批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妇女卖淫孩子失学。
    
    朱镕基的所谓国企改革,银行改革,清理三角债都他妈的在东北,在辽宁进行。而磁悬浮高速火车线,现代化的汽车产品线都是上海。在南方。
    
    东北人永远会记得这个棺材总理朱镕基欠下东北的种种血债!!
    
    今日的东北资源枯萎,环境恶化。贪官疯狂,人民还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他们没有社会最低保障,没有医疗保障,有病等死无病苟活。
    
    中央给东北的是口号,给南方,给上海的是实惠!!是政策!!
    
    为什么资源丰富的东北今天资源枯竭?都哪里去了??
    
    是谁吞噬了东北人创造的财富?
    
    
    为什么东北人活的这么累?
    
    东北人,觉醒吧!!!
    
    不要再对共产党抱有任何幻想!!!

*******************************************

东北人的呐喊:GCD,我X你祖宗(三)!!

要想知道东北为什么落后,一定不要错过共产党对东北农业和农村落后政策,除了因为东北工业产业类型对农村经济没有联动能力,除了因为为了确保中国工业家底的稳定,进而从财政、金融等政策打压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外,导致东北农村落后的还有工农业剪刀差对东北的危害。
    

     实际上,中国有两种剪刀差,工业对农业外,还有轻工业对重工业。不幸的是,东北既是重工业大本营,又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在中国,只有东北同时遭遇了两种剪刀差的祸害。幸运的是,上海同时成为两种剪刀差的受益者。不是那些地方多有本事。
    
     什么是工农业剪刀差,大致的意思是,农业部门将其产品按照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卖给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粮食、服装等轻工业,而工业部门则按照高于价值的价格把工业品卖给农业。从而形成了所谓剪刀差,这就是几十年来中国工业剥削了农业,现在中央说工业要反哺农业了也是这个道理。剪刀差的概念来源于原苏联,其含义是工业品和农业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是左倾势力在东欧和亚洲非洲迅速积累国家工业基础的办法。
    
     工农业剪刀差实际造成工业集中区对农业集中区人民的剥削,而享受国家富强的机会却是一样的,甚至也是不平等的。
     从1953年实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到1985年取消统购统销期间,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无偿从农民手里拿走了6,000—8,000亿元资金。仅江苏一个省,1978年以前就被剪刀差剪去农业剩余400亿,相当于这一时期江苏省农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
    
     1978年以后,农民的剪刀差负担并未消失,剪刀差呈波浪起伏状,
     1989年后又有所扩大;1994年国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后剪刀差又开始缩小,然而1996年后剪刀差却又回升。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由于绝大多数非农产品已经进入市场竞争决定价格的时代,剪刀差的汲取功能才开始弱化。而这时的东北农业又马上面对入世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这让东北农业雪上加霜,形成了农业上的“东北现象”。
    
     那么什么是轻工业对重工业的剪刀差?因为轻工业在改革开放后,除烟酒等专卖产业外,多数已经不再受国家严控,而重工业和主要矿山开采业一段时间以来被国家控制价格,这就形成了轻工业对重工业的剪刀差,而资源大省和富集地区就再次受害,这就是山西和东北的命运。
    
       借用网友的分析,我们拿上海和东北来比:
     东北主要向国家提供定价极低的:没法回笼货币的产品(军品)、非回笼货币的产品(包括工业装备等资本品;粮食、房子、医疗、教育等生活必需品;石油木材等生产原料)
    
     上海主要向国家提供定价极高的:国家回笼货币的商品,包括香烟、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电视机、收音机等生活必需品。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几乎所有的商品价格都列入国家定价范围。
     1962年直至1986年,自行车实行凭票供应。1962至1963年之间,“凤凰”、“飞鸽”和“永久”的标价高达每辆650元,
     1980年前后,在天津的郊区,盖一栋80平米左右的房子只需要1000元人民币,2辆自行车的价格等于80平米的房子,你说当时国家定的上海轻工产品格价高不高。这不就是剪刀差吗?
    
     凤凰自行车产量由1958年的15.6万辆迅速扩张至1990年的354万辆.。我个人大概算了一下账,由于工业消费品与源材料剪刀差巨大,每辆自行车最少有300元以上的税收,以平均年产100万计,凤凰自行车税收起码每年2亿,1958-1990年估计税收96亿以上.这就是上海计划时期上交税收多的原因之一.
     。
     就是在东北产品和上海产品如此之大的价格剪刀差下,大庆一个市贡献的金额也比上海高,辽宁也比上海高。可见如果刨除不同工业品之间的巨大剪刀差,以上海名义上缴中央财政中又有多少是本应属于东北的?有多少是国家为轻工业品高定价下以上海名义上缴给中央的?迄今为止,大庆油田累计上缴税金4561亿元,承担原油差价4190亿元,创汇500亿美元,如果按每桶原油50美元计算,大庆已向国家累计贡献6300亿美元,合人民币近5万亿元。这个数字属于东北那么东北会不会是又一个科威特?
    
      国际上,工业国往往会用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出口价格的方法,以工业品利润补贴本国农业,剥削和压榨海外农业国。同时轻工业和尖端科技重工业发达的国家会剥削初级重工业和采矿业发达的国家。而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根本就是人为地制造出三类地区,东北是最大的受害者。
    
     第一类是上海:占据工业品中定价最高、但技术含量却并不高的非生活必需品
     第二类是东北三省:生产以成本价定价(平价调出)、但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技术装备等资本品,非回笼货币类工业品(包括军品),承受工业品内部剪刀差;同时承担工农业剪刀差。
    
     第三等是其他农业地区:承担工农业剪刀差。
     东北不仅生产技术含量高、却按照成本价定价的重型工业装备,而且生产定价最低的农业品,承受着两种剪刀差,是计划经济两种剪刀差的最大受害者;而上海不仅生产工业品,而且生产工业品中定价最高、但技术含量却并不高的暖瓶、手表、自行车等日用品,而计划经济时期恰恰规定由后者承担着国家从老百姓中回笼货币的作用,因此强于此项的上海占了便宜。
    
     而负责重型机器装备制造的东北工业品却以成本价上缴中央,这些机器装备调到上海后被用于生产远高于成本价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轻工业品(一辆自行车近200块钱,工人月工资只有不到40块)卖给老百姓,税收却以上海产品的名义上缴中央,所以才有生产机床、汽车、飞机、发电设备、重型冶金、矿山装备的辽宁,上缴中央税收竟然和只能生产轻工业品的上海相差不多,两者50年代到80年代贡献国家税收竟然都是3千多亿。这就形成了上海等轻工业发达地区对中央税收贡献很大、国家似乎对东北投了项目十分偏爱的假象,掩盖了东北沦为轻工业地区经济殖民地的实质。
    
    
     陈云指出,“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这是我们的目标,共产党的政权必须这样做,不能忘记。革命就是为了改善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
    
     然而,东北却在1949年以后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更不要说应有的超级富足。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主任张国宝10月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东北农业对全国的贡献越来越大。可是,想没想东北百姓得到了什么?东北农村得到了什么?别忽悠,来点实的吧!
    
     他还说,东北黑土地素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这个作用越发明显,东北地区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越来越高,现在已达到1/3。可是这恰恰是东北最大的不幸!贡献很大,可是老百姓没有相应的实惠,黑土地反倒被糟蹋得严重水土流失,不知道当下面的黄土裸露之后,谁能对东北负责?黑土下面的黄土可是十分贫瘠的。
    
    
     还是那句话,别把东北当成普通关内省份,他是关东,他是满洲,他曾经是亚洲最最发达的地方。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提供的数据显示,1980年广东经济总量是辽宁的1/2,而2001年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只有广东的62%,东北三省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也从1978年的约17%下降到2005年的8.7%。而1945年的时候,东北占中国的比重高达95%,1946年苏军破坏后还占到75%。您怎么面对这个数据?还用那苍白的语言吗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0115/116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