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民俗风情 > 正文

真正“老北京味儿”的新年怎么过

 

真正“老北京味儿”的新年怎么过

中国年,绝不只是老外印象里一片大红,不只是每年一次号称年度最大规模人类迁移活动的春运,不是渐渐沦落成的一顿与平常日子相差无异的丰富大餐,也不是春晚或山寨春晚的热闹哄哄。

老北京的年,从 “吃”开始。

腊八粥“送信儿”

腊月初八,腊八粥“送信儿”

这个吃,吃的就是“腊八粥”。每年腊月初八这天,老北京人家会熬一锅“腊八粥”,原料主要有豆、米、红枣、葡萄干、桂圆等多种杂粮干果,寓意“五谷丰登”。

熬得粘糊糊,香喷喷的“腊八粥”,在旧时是用来供奉神灵“灶王爷”的。过去食为天,灶王爷地位可了不得。


腊八粥在老北京眼里,地道远比美味重要

这第一口腊八粥,可是灶王爷老人家的

如今的“腊八粥”,老北京会自家熬上一锅,邻里之间相互赠尝,然后一家人团聚,尽情享用,其乐融融。

喝了这给年“送信儿”的“腊八粥”,老北京这就步入了过年的日程。购吃食,买新衣,备年货,规整屋子,迎接年三十儿的到来。

细心的同事还指出,这“送信儿”还有另一层意思:自腊八节这天起,“放账的开始收账,欠债的必须还钱”。如此,既给那些放账的一个讨债的理由,又给那些欠债的提个醒儿,别死赖着不还,难不成还要把这账熬成隔年饭?出来混迟早要还,最好年前一把还清,也好一身轻松过新年。

腊八这天,老北京人也不会忘记用醋浸泡一些大蒜,以备在大年初一时吃饺子佐食,这蒜就俗称“腊八蒜”。

日子一年年过,这熬“腊八粥”与腌“腊八蒜”的习俗,在如今的北京城还很盛行。

我这生在北京的“外地人”,很有幸地在今年的腊八,尝到了老北京送的“腊八粥”。浓稠的甜粥,裹着老北京过年的第一缕香味儿。

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

腊月二十三,是老北京人过年帷幔的真正拉开,俗称“小年”,日子追啊追,正经的“大年”不远了。

这“小年”,在老北京民俗里有个“二十三糖瓜儿粘”的说法。所谓“糖瓜儿”,就是用麦芽糖做成的糖果。


敢情灶王爷也能拿糖哄。

嘴里甜蜜蜜,上天言好事。

为什么叫“糖瓜儿粘”呢?此中有说道: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老北京家家要祭灶,灶王爷给哄开心了,在玉皇大帝跟前 “口儿一甜”,便给这家人家带去整年的庇佑,平安康泰;又一说,那糖瓜儿是拿来粘住灶王爷嘴的,以糖封口,见了玉帝干脆一言不发,防他言多必失。

也就有了流传至今的老北京歇后语:老灶王爷上天——好话多说,赖话少言。

看得出,这老北京做事儿周密的很,灶王爷也没辙。

过了这“糖瓜儿粘”的“小年”,老北京的过年气氛就急剧升温了。有老北京民谣为证,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新年初一,天天有主题,绝不拖延重复。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二十四扫房日”


“扫房日”就是大扫除,不过可不像我们学生时代扫扫地、擦擦窗那么简单。老北京除了彻底清扫屋里屋外平日扫不到的那些死角灰网,还有换年画,粉刷糊裱墙壁等工作要做。


“糊窗户”的景象,现在在北京市区怕是很难再现了,所以策划部的同事建议改成“擦玻璃”得了。老北京四合院儿都是木窗户,过年前得糊上白净的新窗纸,窗户上还要贴上“福”字、窗花、剪纸,挂上“吉祥结”之类的象征平安如意的手工艺品挂件。

遥想当年家家户户红艳艳的景象,过年的热闹不难想像。而这天的最重要环节,就是给自家的各道门上贴上红纸黑字(金字)的春联。春联一出,年的氛围就顿时浓烈了。


“炖大肉”、“杀公鸡”、“发面”、“蒸馒头”,一天一项,是这工程浩大的过年倒计时中,香喷喷的环节。在那饮食清淡的年月里,肉香是一种妙不可言的诱惑。这种让身心温暖的追求,是我儿时活色生香的记忆,今天崇尚素食或者一切以减肥为本的年轻人,不知还能否体会。

按照老北京的规矩,这些丰盛的过年饭菜,必须提前做好。因为老北京有个忌讳,在岁月新旧交替之际,是不能动刀的,否则不吉利,会招灾惹祸。

除了刀,连剪子针线也一概别动,免生口角,免长针眼。这么多禁忌,还不早早在年前就把食物准备停当。直到“破五”(过完大年初五)之后,才能动刀剁肉切菜。

一切准备就绪,雪花飘飘年来到。

大年三十儿 “熬”一宿


大年三十儿是过年的最高潮,所有的积聚和准备,仿佛都是为了这一天的“狂欢”。不过在含蓄沉稳的老北京这里,这“狂欢”因为京味儿的家常质朴,而备添实在。

在这一天,老北京必须将吃剩的药渣抛到门外,并把自家正用的药方烧掉,据说,如此可以“丢百病”。

此外,家里要备酒宴,穿新衣,邻居亲朋相互探访拜年,晚辈叩拜尊长,俗称“辞岁”。尤其是新婚的夫妇必须在丈母娘家“辞岁”,不然就是不恭不孝。

……

除夕夜,老北京跟其它地方一样,也用年夜饭和守岁来压轴。

按正宗的吃法,老北京年夜饭一般从下午六点开始,一直要持续到午夜,甚或是天明。所以,老北京的年夜饭,又叫“隔夜饭”,还得吃剩了,才能够“年年有余”。

包饺子,是年三十的重点项目。家人围坐,擀皮儿的擀皮儿,包馅儿的包馅儿,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欢声笑语。

常师傅还告诉大家,老北京的饺子是有寓意的,旧年里的一切恩怨与悲欢,幸福与不幸,都在大年三十儿的晚上,和成馅儿,包成一团下锅煮,然后一口吞下去,一切皆化解。来年轻装上阵,重新开始。正宗的北京除夕夜饺子,还必须得有素馅饺子,用来供奉神灵和祖先。

当然,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吃了它会发财,是大家广为熟知的寓意。直到今天,老北京还有往饺子里包铜钱的习惯。铜钱磕牙的那一刻,幸福喜悦。

鞭炮声声辞旧岁


午夜十二点,一片温馨的北京城,照例响起钟楼和大钟寺新旧交替的钟声,钟声圆润,鞭炮辟啪,饺子出锅,旧岁去,新年到——该守岁了。

守岁又叫“熬年”。全家围炉而坐,品菜酬酒,磕干果叙谈,通宵达旦。在没有春晚的日子里,家人之间的交流无间,串起新年夜晚的每一个钟点。

“恭喜新年,贺喜新年”

“同喜,同喜”

大年初一 扭一扭


守岁直到天明,可还不能就寝。洗漱顺溜,收拾干净利索了,还得给长辈作揖拜年,磕头送祝福去。

大年初一小孩子最喜欢的,这作揖磕头,可以换来一个个压岁钱红包。我小时候,邻居小朋友逢人便作揖,见人便磕头,颇有经济意识,就算把头磕破了,那也是经济头脑。后来果然当上经济学家。

新年从这一天开始,孩子们打开那新年的红包,也打开红红火火的一年。

老北京的年,因其简单、温情,在这个没有雪的北京冬日里看,愈加纯朴亲切。

责任编辑: 王笃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0124/117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