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动态:广东大量无业农民工无所适从

 

广东部分农民工因薪资减少节后二次返乡

2009-02-16 04:35:45 来源: 大洋网(广州) 
 

信息时报2月16日报道  近日,从广州火车站二次返乡的旅客又有所增加,记者在火车站随机采访36位二次返乡农民工发现:其中超2/3因拿不到工资或薪资减少而失业或主动辞职,另有不足1/3出于盲目从众心态,看工友离开北上也想“弃南走北”。

工厂减薪无奈再返乡

曾在中山一家食品厂工作的李明理告诉记者,自己在厂里工作已4年了,厂子效益很好,“但回来后,老板看别的厂因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给工人减了薪,也横下心跟着减薪。工人原本一个月能拿到1700元的,现在一下子降到每月1050元。”

李明理说,本来春节后选择回来,自己心里还很庆幸能保住这个“好工作”,没想到一下被泼了冷水。“每个月一下少了700块,只好离开了,要不然养家也难啊。”李明理说,等回到江西老家,他准备和别人合伙搞养殖,收入肯定不比现在的工资差。

多数人只是暂时离开

36个选择离开的民工中,有15人表示,他们是想暂时躲避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暂时离开广东。

采访过程中,记者遇到了正在火车站东票厅买票回家的张健民夫妇。他们携带很多行李前来买票,原来,他们原先在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但如今工厂效益不行,受大环境影响很难维持下去,工人工资已发不出来了,“虽然很舍不得离开,但是只好举家迁回山东老家了”。张健民说,“以后要是通过老乡能在广东其他工厂找到合适的工作,我还是想回来干的。”

个别人盲从“弃南走北”

在采访的36人中,记者发现竟然有8人选择离开是因为看到别的人走了。在广州某皮革厂当车间巡查员的翁琪南,老板每个月能给他开3000多元的工资,尽管去年下半年该厂因受金融危机影响效益暂时不好,但现在已有好转。“但是,我身边很多湖南老乡都跑去北方了。我听他们说,北方有些工厂开出的工资待遇也不错,就很想去看一看。”不过,翁琪南也坦言主动辞工的确有些冲动,现在有些后悔。

*****************************

广东清远返乡农民工无所适从 亟待心理疏导

大量招工正是当下农民工们的愿望。黄津摄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农民工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称,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有1200万农民工返乡。2月2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主任陈锡文表示,今年共有2500万农民工就业压力大。新年伊始,农民工如何再就业成了全国上下都甚为关心的一件大事。

  清远作为欠发达地区,历来是广东的农民工输出大市。由于工厂倒闭、破产或企业裁员,农民工失业返乡,却难再找到工作;而“80后”农民工不懂耕作也不愿耕田,以至返乡后无所事事四处游荡,如何帮助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成了考验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一道难题。

  现象 返乡农民工悄然增多

  大年初十,梁辉没有像以往一样初八就出门打工,而是又一次来到了英德市劳动力市场找工作。自去年12月被东莞某机械厂裁员后,英德市大站镇人梁辉回到了老家,至今失业。除春节劳动力市场休息那几天,近一个月来他总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从大站镇坐车到英德市区的劳动力市场“守株待兔”,期待雇主的出现。

  1976年出生的梁辉初中毕业,在东莞一家机械厂做电焊工已经9年,从去年五、六月开始,他明显感觉到工资少了。原先每月至少有两三千元,逐渐减少到1500元左右。到12月,厂里工人被裁减一大半,连他这样的老员工都未能幸免。

  就在梁辉回到老家急着找工作的时候,他悄然发现,外出打工返乡的老乡也多了起来。据清远市劳动部门摸底统计,去年底清远市户籍劳动力183万人,已经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76.22万人,占农村户籍劳动力42%。其中,在本市就业的农民工10.46万人,输出外市的农民工在60万以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金融海啸影响,珠三角一些外向型代工企业破产倒闭,清远不少农民工被迫返乡。

  原来在深圳某电子厂打工的清新人小娜则告诉记者,由于工厂订单减少,厂里年前提前放了假,她在年二十就回了家,工厂在放假期间每个月仍给他们400至600元的基本工资,现在她仍在家里等待厂里通知回去上班。

  “受金融海啸影响,今年有些企业开工较晚,具体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有多少,现在还很难统计。”清远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龙山表示,清远作为欠发达地区,是农民工输出大市,珠三角企业倒闭对清远农民工就业影响很大。

  在清远各劳动力市场找工的队伍中,外出打工返乡的农民工明显增加。据英德市劳动力市场工作人员介绍,该市场开工首日有超过60人前来登记求职,其中不少是往年在珠三角打工返乡的本地农民工。

  青年农民工返乡无所适从

  2008年11月,在番禺一首饰厂工作了3年多的小当失业回到连州老家。小当家住连州城西元潭村,离市区很近,22岁的他几乎每晚都去酒吧喝酒,“闷着慌,找不到活干。”小当脸上写满了苦闷。

  小当告诉记者,番禺的首饰厂曾火爆异常,3年前小当在村人带领下前往谋生,从生手到熟手再到领班员,年纪轻轻的小当一个月能挣到5000多元。可惜好景不长,去年番禺的首饰厂遭遇生存危机,他们厂在滚滚洪流中倒下了。

  失业回家后,也有以前的同事打电话给他:1500元一个月,干不?“我已是一个领班员了,怎能又去生产线干活?”面对记者,小当直言放不下脸皮子,怕被以前的手下见了笑话。他想找到月薪数千元的工作,数个月来一直未能如愿。

  除了喝酒,失业后的小当还喜欢打麻将。看着儿子失业在家3个月里整日游手好闲,妈妈陈玉珍气不打一处来,儿子太爱面子,外面有活嫌工资低不愿干,家里有地嫌累不肯耕,现在不知咋办好?

  然而,小当绝不是一个孤独的案例。黄先生住在清远市区,过年时回到老家发现村头村尾多了不少无业青年,过了初八也不去找工作,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记者采访发现,这些人多为“80后”青年,曾在外打工,习惯城市生活,失业返乡后几乎都没有务农的意愿。

  在清城区北门街广田百货发廊打临工的阿鹏也在家里待着,打算过完元宵再去外面找工作。阿鹏告诉记者,他的几个朋友也都是在发廊做发型师或者在饭店厨房打工,也有的当保安,失业后他们都没有想过回农村务农。“一方面家里的田地也不多,父母亲等老一辈人在家就可以完成农活了;另一方面我们都是读完书就打工去了,不懂耕田种地,也没有学到什么种养的技术和经验;还有我们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回来农村没有同龄人一起玩,也确实不习惯长期待在农村。”对于自己舍不得城市生活,阿鹏直言不讳。

  除了像小当不愿种田,阿鹏不会种田外,还有些人家的田地已被征收,根本无田可种。“以前我们上一辈还有个一亩三分地,自己耕耘,可我们没有田地,在城市里也失业了,回家乡也是无所适从。”采访中,“80后”青年阿友向记者抱怨。

  探因 欠缺专业技能易受冲击

  为什么农民工这么扛不住海啸?说到底,原因跟企业扛不住海啸一样———竞争力较差。清远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培训就业科科长张玉兰告诉记者,2007年该局曾做过统计,发现清远农民工80%以上为初中及以下学历,整体文化程度偏低。

  张建新是英德市桥头镇人,今年46岁,在当地算是一个“老农民”。2008年,他与私人建筑队在佛山市承建两栋民宅,赚了近万元钱,原本想把钱包赚满一点回去过年,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把他刮回了英德老家。他初中没毕业,不知道什么叫“金融风暴”,只是建筑包工头诉苦说接不到工程,要他和工友卷铺盖走人。回到阔别一年的农村,张建新除了打理一下田地,无事可做。1月30日,家庭负担很重的张建新决定去找工作。

  “我想着先在英德碰碰运气,毕竟离家近点,实在不行再到佛山找工。”张建新在英德市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橱窗前徘徊数遍后神色黯然,自己年龄偏大、又没技术,只能到建筑工地卖苦力。他曾跟远房亲戚到南海、江门等建筑工地打工,多年来工种一直没改变。

  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专业技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这是张建新这类农民工的典型特征,金融海啸来临时这类人最先波及。

  相对张建新而言,赖海军的日子则要好得多。大年初十了,赖海军还在老家优哉游哉地走亲访友。赖海军是连州市连州镇岭脚村人,年方32岁的他在外打工已达15年。自从8年前考了个B牌汽车执照后,进了物流公司干起了长途货运,去年初因业务成绩差被迫辞职,被裁后又在深圳宝安区西乡一家纸箱厂找到了一份送货司机的工作。他回忆,当初应聘时因为对深圳地区一点都不熟,厂里仅招一个司机,生怕竞争不过当地司机。但纸箱厂看中了他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娴熟的驾车技术,给了他一个月时间熟悉地形。

  “2800元一个月,包住不包吃。”赖海军现在开的是小货车,住的是集体宿舍。他坦言,如今经济不景气,在外面闯要有竞争力才行。靠着过硬的技术和多年积累的经验,赖海军扛住了金融海啸的冲击。

电线杆上的小小招聘广告也备受关注。黄津摄
对策 加强技能培训是当务之急

  “失业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技能。”刘龙山认为,受金融海啸影响,有些企业用工需求减少,这更多是一种结构性需求不对称,其实很多地方不是不要农民工,而是需要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民工。记者大量采访得知,目前珠三角企业正纷纷转型,迫切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而清远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这类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如何提高农民工的竞争力?刘龙山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应该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其实早在金融海啸影响中国之前,去年5月份,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双转移的战略决策,其中一项重要配套政策就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如免费为45岁以下、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本省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免费对100万名在岗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提升培训等。

  据统计,2008年按照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要求,清远12家培训机构通过合格认定,开设电子电工、计算机技术、机床加工等20多个工种的培训,完成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3.6万人,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的38%。

  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常务副校长张玉兰告诉记者,越是遇到金融海啸,农民工就越了解到培训的重要性。由于农民工参加培训积极性很高,仅春节期间,就有1000多名农民工到市高级技工学校接受培训。“我们做的是订单式培养,不但负责培训,还负责包找工作,最早的一批50人初八已经去外地上班了。”张玉兰告诉记者,虽然培训还没完成,但是有的对口企业等不及,剩下的培训工作将在工厂完成。

  鼓励农村青年家门口就业

  清远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李建琼表示,近年来,清远经济发展迅猛,一些珠三角的企业转移到清远,现在也有一些如湖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来清远协商务工事宜。刘龙山也表示,针对清远发展现状,可鼓励本地农民洗脚上田,实现家门口就业。

  房一妹是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大埂村人,家有1亩多地,靠种地收入一年仅2000元,生活无法改善。经人介绍,2007年1月房一妹进入缫丝厂上班。

  房一妹很喜欢现在洗脚上田的日子,不加班的话每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有1200元左右的收入。“这收入比以前要翻几番了。”她说,农村人要靠勤劳养家,一份辛劳一份收获,现在她除了能打工挣钱还能兼顾家里的农活,一举两得。

  针对有些失业农村青年无所事事的情况,刘龙山和张玉兰均表示,应该加强引导,可多做思想工作,也要鼓励他们家门口就业,让他们有事可做。农村青年是建设农村的重要力量,如果单靠种田,很难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最近的中央一号文件也特别将农民工就业和农民增收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有关人士建议,对失业农村青年除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外,还要特别引导,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加强心理沟通,让他们有成就感和归属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刘龙山表示,做好农村失业青年再就业工作,一可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二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实措 500场招聘会恭候农民工

  除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外,清远有关部门还及时掌握农民工失业情况,广泛收集岗位信息,为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推荐就业服务,开展就业援助。

  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最新安排,今年全省计划免费举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10000场,服务技能型农民工就业500万人次以上,促进失业农民工尽快转岗就业。其中,清远将采取县乡镇三级联动的方式,举行500场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和20场农民工网络招聘会。

  1月12日,清远市制定了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其中针对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制定了春风行动系列活动方案。其中主要措施包括对新失去工作岗位仍留在城市的农民工和准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让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工参加享受政策补贴的职业培训,并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计划从今年2月第3周开始,组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有关社会团体的基层组织、服务机构,集中帮助一批进城务工妇女、青年等各类农民工实现转移就业。

  据李建琼介绍,今年该中心将继续每周五举行招聘会,已经有不少企业找上门来要人。据介绍,2月份在市劳动力中心市场举办的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将连续举办3场(2月6日、10日和13日),将会有135家企业进场,提供7500多个岗位,涉及到餐饮、电子、服装、机械、贸易等行业。

  -记者手记

  失业农民工亟待心理疏导

  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全国共有2500万农民工就业面临很大压力。这些面临“失业”的农民工,将待在农村或漂在城市,给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影响。

  现实的巨大反差和环境的急速转换,是农民工们无所适从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民工年纪大一点的回乡之后,自己有土地,还能适应种地的农村生活。而那些“80后”甚至“90后”的农民工,一则没有自己的土地,二则或许从学校一毕业就进了工厂,根本不知道农活是怎么回事,尤其是濡染了城市的风气之后,观念上觉得丢脸,就再也不愿拿起锄头去种地了。这些年轻的农民工,在为工作奔波劳累仍无果之后,慢慢地堕进无所事事、打牌赌博、偷鸡摸狗的生活。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日益普及的今天,农民工们的心理指导却常常被忽略。囿于自身的文化素质,农民工单靠自身难以走出“失业”的阴影和桎梏,由于缺乏引导,农民工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不断见诸报端,而其诱因却往往十分琐碎。如果能对农民工、尤其是失业农民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多的恶果原本可以避免。

  农民工尤其是失业农民工的心理疏导问题,亟待有关部门和机构早日重视和介入。(专题策划:本报记者梁有华 专题统筹:本报记者卫学军 专题撰写:本报记者卫学军 达海军黄津焦莹唐春梅)

***************************

VOA:广东大量无业农民工构成治安隐患



Feb 17, 2009

大批农民工春节后返回东莞
大批农民工节后返回东莞

据中国媒体报道,在今年春节期间南下广东的970万外地农民工中,大约有200多万人没有明确的工作,给社会安定造成严重的隐患。据广州媒体报道,广州一家鞋厂突然倒闭并出租厂房,引起返乡后回到广州的准备开工的民工强烈不满。数百名员工星期一在工厂外面堵塞道路举行示威活动。大批公安人员到场警戒。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被称为“南风窗”的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珠江三角洲,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也最先感受到彻骨的寒意。

*工厂倒闭工人感觉受骗堵路抗议*

据广州大洋网报道,昨天上午,广州再次发生工人堵塞道路抗议示威的群体性事件。广州一家鞋厂趁民工返乡期间,突然关闭并且出租厂房,引起返城准备开工的工厂员工不满。数百名工人星期一早晨在工厂外堵塞道路举行示威,大批公安到场戒备。

据媒体报道,2月16日上午9点半,广州增槎路一家鞋厂的数百名工人,因为不满工厂突然关闭,聚众堵塞道路示威,导致增槎路交通一度混乱。据大洋网引述一名李姓工人的话说,这家鞋厂在春节前已经发放了员工所有薪金,并且承诺春节后照常开工。不少员工春节后返回工厂准备开工的时候,发现厂门紧闭,厂房外挂着“厂房出租”的招牌,工人感到受了欺骗,申诉无门而聚众堵路示威。

广州公安接到报告后,出动大批警力到场戒备,并且在现场拉起警戒线控制秩序。据中国媒体报道,事态仍在协调中。

*珠三角企业大量倒闭农民公大批失业*

中国作家、中国独立政治评论员张祖桦说,珠三角地区出口企业的前景非常严峻:“有金融危机的原因,但是也有其他因素。中国中小企业这次受金融危机冲击很大。主要问题还不光是(金融危机影响)这一点,主要是中国的依赖性太强,中国是一个世界工厂,主要依赖出口,尤其是珠三角这一代,产品主要靠出口,而且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出口一旦受到影响,企业就要倒闭。”

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广州珠三角地区的出口外贸型工厂已经出现倒闭潮,很多工厂把春节假期从一个星期延长到一个月。还有很多工厂则趁工人春节放假期间趁机倒闭,造成大量民工失业。

据香港工业总会会长陈镇仁近期表示,珠三角7万家港资企业中,去年年底就有近四分之一,即1.75万家企业倒闭,如果以一家企业倒闭引起500人失业计算,1.75万家倒闭就将引起875万人失业,而这些工厂所聘用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农民工。

香港苹果日报近日援引中国官方预测的数字报道说,今年预计有2600万民工失业,官民冲突势必加剧。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最近承认,在1.3亿多外出就业的民工中,约有百分之15点3,约2000万人失业,加上每年有600万到700万农村劳动力新加入外出打工的队伍,中国全年将会有2600万农民工出现就业问题。

*三天不吃饭,什么都敢干*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回答记者经济困难是否会引发更多的农民与政府冲突的问题时,坦承去年中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于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另外,一些地方官员的腐败也是导致民怨而发生官民冲突的原因。陈锡文强调说,除非在冲突中出现打砸抢烧的事件,否则政府不会动用警力。

香港媒体援引中国问题专家林和立的话说,中央已经预计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今年农民与政府的冲突会加剧,因此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避免冲突激化。软的是向农民增加补贴,硬的是增加公安与武警的力量,加强训练,防范突发暴力事件。

据香港东方日报2月17号报道,春节后涌入广东的外地农民工,由于找不到工作而被迫回乡,广州火车站出现罕见的农民工“二次返乡潮”现象。中国问题专家林和立评论说,全国有7亿农民,乡镇企业本来已经逐步枯萎,留在家乡的农民就业不足,如果加上到外省打工的农民回流,失业问题将更加恶化。有农民工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的时候说,“三天不吃饭,什么都敢干”,形象地说明农民工就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给治安带来的隐患。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0218/119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