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胡耀邦逝世20周年,八九、六四何处招魂

20年来,当权者千方百计,试图掩盖这道伤口,要让这一代人遗忘,让下一代人无知。到今天,有人假理性中立之名,混淆是非;有人借发展稳定之说,开脱罪行。

但是,这道伤口从来没有痊癒,一碰,就痛。1989年的今日,胡耀邦逝世,掀起一场改变中国、改变香港的民主运动的序幕。我们从今天起推出六四20周年专版,天天见报(苹果日报)。

我们拒绝遗忘,我们要以记忆的利刃,对抗自以为可以操控历史的强权。

今天是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逝世20周年忌日,胡的遗孀及儿女们专程南下江西,到胡的骨灰安葬地九江祭拜。北京下令禁当地举行官式悼念活动,胡家惟有低调祭祀。内地民众网上悼念踊跃。为防出事,北京天安门广场从昨晚开始提早清场封闭。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指,当局忌讳这个日子,是因为当年它导致六四事件发生,「六四是中国民主的先声,中共应还六四公道,还胡耀邦一个公道!」

遗孀及家人 今到九江陵墓拜祭

有经常观看天安门升旗礼的北京市民发现,天安门广场昨日傍晚6时许降国旗后,即开始全面清场封闭,较往日大大提早。通往广场的前门地铁站等各大出口,军装及便衣公安也明显增多,并不时对往来的市民进行检查。有消息指,由于北京已进入敏感期,当局对天安门广场的戒备开始加强,提前清场就是其中措施之一。据悉,该措施将持续到5月1 日,之后才恢复到晚上10时清场,但到5月底近6月,天安门广场每日将再度提前清场。

1989年4月8日,胡耀邦参加中共政治局会议时,突然心脏病发,4月15日病逝北京医院,遗孀李昭拒绝将胡的骨灰入葬八宝山革命公墓,执意要选距北京千里之遥的江西九江鄱阳湖湖畔共青城,作为胡入土为安之地。那是胡早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时,亲手扶持垦荒开发的农场。当地念胡早年支持之恩,为他修建了一个陵园,1990年12日5日,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温家宝,亲自护送胡的骨灰到共青城安放。

守墓人员:每年总有人长跪痛哭

自此以后,位于鄱阳湖畔富华山顶的胡耀邦陵墓,便成为胡家人每年南下祭拜之地。据悉,胡的遗孀李昭及儿子胡德平、刘湖、胡德华,女儿李恒(小名满妹)等,昨已相继抵达九江,今日将会到胡的陵墓拜祭。共青城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昨接受本报电话查询时证实胡家人的安排,但称他们「只能自己搞,我们没法参加,上面也不让搞,所以没有任何(官方)活动。」

据悉,北京下令江西省和九江市当局,禁止在胡耀邦逝世20周年时举行任何官式悼念活动,故今日胡家的祭典,不会有官方仪式,如同过往10多年低调举行。但据悉,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办)、江西省及九江市将派官员相陪。

胡耀邦陵园管理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接受本报电话查询时,对此大表不满,指陵园从20年前筹建至今,北京一分钱没给过,还把陵园当成敏感地,「这对胡总书记(耀邦)太不公平,对我们共青城,太不公平!」工作人员透露,每年胡的忌日或诞辰,总有大批民众自发前往悼念,「这几年每年都有二、三十万人。其中不少是中央和省市领导,更多是胡耀邦当政时,获平反冤假错案的人。」他形容,每年胡的墓前总有人长跪痛哭。

接近胡家的知情人士对本报说,自从胡耀邦在中南海被元老们「气死」后,胡的遗孀李昭一直心存芥蒂,不但执意将亡夫骨灰南迁远离权力中心,还拒绝当局的诸多好意。

胡耀邦对胡锦涛 有提携之恩

2005年,中共决定在胡诞辰90周年时,以「高调纪念」方式间接为蒙冤去世16年的胡「正名」,总书记胡锦涛曾亲自登门,告知此消息,本想讨「李昭大姐」开心,不料被李一番冷言,令胡锦涛一度难堪。

2005 年11月18日,中共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会纪念胡诞辰90周年,时任政治局常委温家宝、曾庆红和吴官正出席,为胡逝世16年来首次,事件引起外界关注。知情者指,老胡(即胡耀邦)对小胡(胡锦涛)有提携之恩,但当局唯一这次高规格纪念活动,小胡居然缺席,亦令胡耀邦家人大为不满。

若肯定胡 就要重新评价六四

中共中央党校前科研处主任、曾在胡耀邦和赵紫阳时代任中共智囊的杜光,昨对本报指,当局忌讳胡耀邦的忌日,是因为胡的去世直接导致六四事件发生,「如果肯定胡耀邦,就要重新评价六四,对现在的中共是不可能做到的。」他指,当局的做法是鼠目寸光,「胡耀邦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功臣,六四是中国民主的先声,中共应正视历史,还六四公道,还胡耀邦一个公道!」

中共禁官方悼念胡耀邦,但禁不了民间悼念。胡耀邦网上纪念馆,近日网民纷涌。有网民指,胡耀邦和赵紫阳以中共政治家少见的品格,赢得世人的尊重,「他们将永存于人民心中!」也有自称是80后(即80年代出生)的年轻网民称:「20年前我还在母亲腹中,但我以一名大学生的良知,了解和感受了20年前那场历史,我决不会忘记那一切!」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苹果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0416/12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