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六四20年 从天安门广场到网络的较量


中国网站上的年轻博客贴上罗马数字设计的《八九六四》恤衫(网页图片)

六四20年 从天安门广场到网络的较量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导)香港《亚洲周刊》星期一载文说,在2009年“六四”20周年的敏感时期,学生当年反官倒、反腐败、争自由、求民主的标志性战场天安门广场,今天已经转移到了互联网上。

1989年6月4号大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发出民主自由的呼声,如今已经演变成互联网络上的激扬文字和针砭时弊。为了控制互联网这个具有互动性和即时性等特点的虚拟空间,中共政府对网络言论进行越来越严厉的所谓“封、堵、删、关”四大管理和打压措施。对此,美国电脑专家周世雨博士表示,中共政府是在打一场自己都认为不可能胜利的网络战争:

“他可以加大力量去做,有一些效果,但是,他绝对不可能封得住的。你要是全封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把中国的网络和外界全部断开。你只要不断开,就没有办法全部封锁,因为这是没有可行性的。但是,确实在投入大量资源的情况下,他能够封得更多一些。”

中共政府对网络实施的“封”是指封杀海外媒体网络版,结果是中国国民只能看到中共政府认可的言论“样板戏”;“堵”是指网民用来破网的软件逐渐被中共政府“金盾工程”变得不像以往那样畅通无阻;“删”是指众多博客由于含有中共政府认定的敏感词汇而遭屏蔽或删除;“关”则是指中共政府打着净化网络空间的旗号,关闭他们认为有害的大小网站。对此,另一位美国的电脑专家李渊博士表示:

“他们这样做第一是发财,第二实际上是给自己做宣传,他对这个敏感期封的话,其实对一般民众正好是一个提醒。所以,他这样一做,反而让民众更加厌恶,反而让民众更加知道,中国人是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

李渊所说的“敏感期”是指2009年不仅是“六四”20周年,而且也是其它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有网络评论讽刺地说,60年前毛泽东宣称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其实“站起来”的只是那号称代表中国人民的人,现在的中国环境中,中国人民并没有“当家作主”。对此。周世雨博士表示,中国大陆的网友面对封锁要耐心点:

“如果大陆用户下了一次没有成功的话,有一些耐心,不要放弃,你在不同的时间试的话,我想肯定会有很大的成功可能。据我们的观测,白天上班的时候,他确实能够更有效一些。一到晚上下班就不行了。他没有人心嘛,谁也不愿意做这种坏事。他只是靠钱来做。他尽管有很大的财力、很大的资源,但是,他毕竟是没有人心的。”

《亚洲周刊》的文章也说,中国网民面对中共政府的网络围剿并没有妥协和投降。近来众多抗争手段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草泥马”之歌在网络上的效应。李渊认为,中共政府想法设法控制网络言论的结果可能恰恰相反:

“他现在这样一做,反而让民众知道,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他只是中共在你能呼吸空间里面,给你制造点假象,给你空气中喷点香水,让你感觉挺好的。”

有评论认为,面对中共政府的网络言论打压和封锁,虽然有网民要么变得麻木不仁,要么采取温和的不抵抗政策,但更多的网民却是进行突破封锁的“反击战”,因为网络言论自由是一个公民的基本权益。

扩展阅读:

深入了解亚洲周刊:

赵紫阳智囊吴国光: 多重的真相还原 - 何清涟著《雾锁中国》与中国媒体研究

就在本文写作之际,中共政府发布了有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及此前这一阶段对于外国记者管理的新规定,这被一些海外华文媒体欢呼为中国“新闻改革”“划时代的信号”。参见:邱立本,“摘取新闻改革的金牌”;王健民,“温家宝总理揭奥运东风吹开新闻窄门”;吕宁思,“新闻绿灯亮起,是真是假”,均载《亚洲周刊》,2006年12月8日。

吴国光:中共政府宣传的精致化 - 温家宝的头发 [2007-03-21]

吴国光: 多重的真相还原 - 何清涟著《雾锁中国》与中国媒体研究 [2007-01-13]

1、沈婷揭潜伏新闻界特务:亚洲周刊资深记者江迅 [2008-09-06]
2、独家:大陆网上解禁亲共媒体明报和亚洲周刊 [2008-07-15]

责任编辑: 王笃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0422/127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