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朱长超:从两个孩子的经历看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者:

某社会科学杂志一个编辑的孩子,曾经在国内的一个学校读中学。父
母对孩子的评价是积极的,但是,学校的老师却认为这个孩子是个差
生。每次家长会总是要向家长诉说孩子一通。孩子的成绩不太好。数
学成绩不理想。他到不是不会解题,他能列出方程,找出几何证明的
思路,但是,简单的运算经常出错,结果也就错了。老师只看结果,
不看过程。答案错了,就全错了,不给分。一来二去,老师对他没有
了信心,孩子也没有了自信。整天灰头土脸的。耸拉着脑袋,看上去
一点精神也没有。

父亲对孩子倒很理解。他担心,老师认为儿子是差生,同学也可能认
为是差生,如果发展下去,孩子自己也会认为自己是差生。如果这
样,孩子就没有救了,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差生。这将是致命的挫伤。
父亲不相信孩子是差生。他看到孩子思路敏捷,灵活,清晰,也很简
略,别人要走好几步解出的问题,他少走几步就可以解决。而且,他
的小提琴拉得不错。他不相信孩子真是个差生,但是,他无法改变中
国教育强大的传统惯性。狠了狠心,将孩子送到美国,想通过改变环
境来解放孩子。这一步居然被他走对了。美国老师和同学没有人说他
是差生。相反,他解题时提出的新思路和简便方法,大受老师的鼓励
和表扬。老师们认为,能提出新思路,这是很宝贵的品质,运算出
错,这当然需要改进,但计算可以工具化,出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啊。因此,同样的数学学习,这个孩子从中国母校到美国学校,实现
了一个大飞跃,从差生一跃而变为优生。

他的心情也大变,自信心也大增。在原来的班级里整天被老师数落
他,变得灰头土脸;在美国的学校里,老师更多的是表扬他,变得神
采飞扬。在国内学习时压力很大,学得很沉闷,他在新的学校里学习
得很轻松,很愉快。他变得勤奋起来。学校鼓励他发展个人能力。他
喜欢电脑,喜欢游戏,喜欢电影,动画,音乐,模型,画画,老师和
学校居然都很支持。他在轻轻松松的学习中,迅速地成长着,各方面
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喜欢动画设计,居然为美国海军的浅水战舰
设计了三维模型,获得了惠普公司的动画设计赛大奖。他还获得了全
美动画比赛个人组的冠军,并顺利地进入大学。

另一个同学的女儿,在加拿大读高中。在那里学习过程中,能轻松地
与人用英语交流,能方便地大量阅读英语书籍,外语水平大进。临近
毕业时,她回国参加高中毕业考试。本来,她在国外生活学习较长时
间,英语说得很流利,与当地人用英语交流很自然,但是,她回国后
英语考试的成绩却很不理想,比国内同届同学的平均成绩要低得多。
她难受极了,她没有想到,她能听能讲能阅读,自以为外语完全过关
了,但是却不及国内同届同学的一般水平。留学回国考外语,却成了
一个差生。

这真是有点儿奇怪。是中国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吗?似乎不像。因为那
个返老还童、充满青春活力和爱党情怀的杨振宁教授不是说过,中国
教育是世界一流的吗?还有,正在修订中的《辞海》,准备让前教育
部长陈至立同志当主编。陈至立并不是学者,她对辞海的修订并无贡
献,她对中国文化事业也并无拿得上台面的贡献。她被选定充当辞海
的主编,如果有理由的话,也许有关领导认为她领导教育事业有成
绩。杨振宁肯定中国教育,高层领导肯定陈至立,实际上也是肯定中
国教育。既然上上下下和里里外外都肯定中国教育,中国教育一定是
好。也许是我对中国教育的成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许是世界观
存在着问题。

但是,教育如此先进,又为什么我们的差生竟成了人家的优生,而加
拿大的优生回国考试竟变成了差生?这似乎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偏差
的。不过,杨振宁也许可以反驳我说,那是中国教育太先进了,远远
地走在别人的前面。中国最差的差生,一到国外,便轻而易举地成了
那里的优生,而那里的优生,一回到国内,立刻显得底气不足,一比
之下就成了差生。中外教育两重天,相差实在太悬殊,这正说明中国
的教育已经是世界一流,举世无双了。我们的差生,到了外国都成了
优生,如果我们的优生到了国外,那是优优生了。而外国的优生,到
了国内,就一下变成了差生,如果是外国的差生到了国内,也许中学
生就变成了小学生了。

这是解释得通的。如果情况确实是这样,我倒也会感到很高兴。不
过,我还是觉得,这种情况并不能证明我们教育的先进,恰恰相反,
它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们判断一个学生,一切以分数为标准。成绩就是一切。这种
标准,常常是片面的,有局限的,有时候会损害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
孩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提出过多元智力论,他认为,一个人的
智力是由多种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组成。例如,语言智
力,逻辑智力,律动智力,交际智力,空间智力,等等,各个人所获
得的智力成分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智力构成。有的这
个智力强些,那个次些,有的那个智力强些,这个次些。他主张发现
和发展每个人的特长智力,促进智力总体的发展。有些智力是比较容
易地用考试的办法来测量的,这些孩子有可能成为老师喜欢的优生。
有些孩子也很聪明,例如,他喜欢钓鱼,总能钓到比别人多得多的
鱼,但考试就是不行。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他做的风筝就是比别人
做得巧,飞得比别人的风筝高。但是,让他进行四则运算,因式分
解,他可能常常出错。按照中国流行的标准,这些孩子都成了差生,
等到这些孩子自己也心甘情愿地承认差生的帽子时,这些孩子就完全
被我们的教育被扼杀了。

第二,中国的教育公平性较差。教育公平是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孔
子时代就确立了有教无类的原则。科举也是相对公平的。不问你是布
衣之家,还是高贵门第,一律以文章取士。文章取士固然有片面性,
但是,取士却是相对公正的。你的文章好,你有可能获得好名次,有
可能考进进士,有可能考中状元。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资源相差太
悬殊。贫困山区的孩子占有的教育资源与发达地区的重点学校的教育
资源简直天差地远。而我们对考生的录取线相差很大。同样考北大,
北京的孩子所需要的成绩与外地同学所需要的成绩是很不一样的。教
育基本公平的缺乏,使资源的使用率大大降低,一些比较平庸的学生
占有了太多的资源,而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生则得不到足够的资
源。

第三,教育的腐败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公害。它极大地污染着教育环
境,污染着受教育者的心灵。交大曾经泄露过一份打招呼考生的名
单,这些特殊的学生具有强大的社会背景。如果按照成绩来选择,他
们无法进入交大。但在强大社会背景或者权力背景和金钱背景的支撑
下,他们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交大。交大如此,复旦,北大,其他各个
名牌大学又是如何呢?可以说,此类事是非常普遍的。红楼梦上的贾
雨村会根据背景断案,我们的教育家会根据背景招生。这是社会腐败
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如果充塞着权力和金钱的侵蚀,教育质量一
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有的领导者对教育的错误定位更扩大了教育
的腐败,加快了教育的堕落。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产业,学校犹如学
店,你交钱,我施教,我赚钱。在这种风气下,有的教育者整天考虑
的是教育致富,整天忙于外教,夜教和假日办班,这势影响了正常教
育的投入。也大大影响了孩子的心灵的成绩。在这样一种教育风气
下,学生们中间,很少看得到那种对老师的由衷的感恩和尊敬。我觉
得,杨振宁所说的我们的教育一流的评价是言过其实的,他对中国教
育的了解是皮毛的。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基地,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教育
落后,人才质量必然下降,这对国家的发展会通过无形的渠道带来种
种损害。中国教育需要进行一次认真的大讨论,看看它什么环节出了
差错,病症究竟在哪里,然后,下定决心动一次手术。

责任编辑: 于飞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0514/12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