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俄罗斯华商屡屡被封查的真相

  7月12日,莫斯科,失业的移民工人在被关闭的切尔基佐夫市场门口,警察在检查两个亚裔面孔的移民者的身份证件

  N瞭望东方周刊

  莫斯科的华人圈子里,切尔基佐夫市场被戏称为“一只蚂蚁”,这个叫法是根据市场所在地———伊斯梅洛沃的发音演化而来。事实上,在这里讨生活的人们,的确像蚂蚁一样辛苦辗转。

  林世伟在俄罗斯的服装批发生意遇到了大麻烦。他估算了一下,如果就这么回老家福建晋江的话,自己大概要赔掉5000万元人民币。

  然而,就算留下,又能做什么呢?他深深吸了口烟,“怎么办?只能等啦。”他的闽南口音很重。

  俄罗斯华商的“9·11”

  一些商贩向看管的特警塞钱“赎货”,但“赎”出的货物在市场销售时,还是被税警没收

  让福建晋江的林世伟头痛的是旅俄华商们所谓的“9·11”事件:2008年9月11日,俄罗斯护法机关在莫斯科东部的切尔基佐夫市场展开特别行动,共查封约6000个集装箱货物,总重约10万吨,货值约20亿美元,其中就包括林世伟的200多包运动套装,每包货值约1800美元。

  俄罗斯检察院侦查委员会称,扣货理由是这批货物没有运单和仓储证明,属“走私商品”。

  林世伟7月3日向记者讲述了一些细节:当天中午,约十名穿迷彩服的佩枪特警乘车来到市场,掏出黄色塑料锁扣封了仓库,并设了岗哨。约三天后,特警们开箱验货,拿走了一些皮衣等昂贵商品。夜里,一些商贩通过向看管的特警塞钱,进入仓库取货。

  林世伟说,自己没有“赎货”,是觉得俄方过几天后会分批把货放出来,统一收罚款———这种情况以前不是没有。但是,10个月过去了,俄方没有丝毫松动。此外,一些商贩“赎”出的货物在市场销售时,也被税警没收。

  林世伟说,自己损失的还不止这批货。今年6月29日起,切尔基佐夫市场被勒令停业整顿,持续时间不详。这样一来,从林世伟那里采购服装的越南商人无法营业,也就还不出欠他的近2000万卢布货款(约合65万美元)。而且,个别越南人已不知所踪。此外,林世伟还有2000多包存货在市场仓库,无法销售。

  莫斯科北方华人商会会长关百新对记者说,受损失的华商情绪低落,“每天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好”。他算了一笔账:切尔基佐夫市场内,固定华商数量约3.5万人,他们受影响最大。

  每天像蚂蚁一样工作

  在莫斯科的华人圈子里,切尔基佐夫市场被戏称为“一只蚂蚁”

  事实上,在这里讨生活的人们,的确像蚂蚁一样辛苦辗转。每天清晨6点,当多数莫斯科人还未从睡梦中苏醒,林世伟和其他商贩已经赶到了市场。总面积200公顷的市场内还有停车场和仓库。除了新年,这里没什么休息日。

  切尔基佐夫市场也被叫做集装箱市场。原先,大家就是在集装箱外挂样品,在箱里卖货,既没电灯,也没电话。在露天市场里,即便冬天零下20多摄氏度,人们也只能跺脚驱寒。就算这样,市场经营者———AST集团每月还要收取每个集装箱约800美元的“管理费”。

  除了定期缴费,商贩们还有“额外支出”———来自俄方腐败警察的敲诈。

  一位福建商人对记者说,切尔基佐夫市场周围的警察盯上了中国人,想尽各种办法要钱。一些警察在盘查中国商人时会说上几句汉语,比如“护照”、“罚款”、“钱”。如果不给钱,警察就拿走护照,把人带上车,在周围转,不让你开张,直到要到钱。

  林世伟在谈到俄罗斯警察时气愤地说,自己刚来莫斯科时,因为护照上交办理落地签需一周时间,所以开了份证明。即便如此,警察发现林世伟没有护照后,依然抬手就打,还关了他几小时。最后,他不得不交出3000卢布“罚款”后才重获自由。

  俄罗斯中国南方商会会长王广源对记者说,一方面俄机构办事效率低,另一方面中国人遇事习惯给钱,所以出现有华商被敲诈的事情。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俄《导报》2006年援引俄联邦移民局公关处副处长丹尼斯·索尔达季科夫的话说,“中国人是移民里最守纪律的之一。”

  “灰色清关”利益链

  如今“守纪律的”中国人却被俄方指责从事“大规模走私”

  而现在,“守纪律的”中国人却被俄方指责从事“大规模走私”。对此,王广源一肚子委屈。

  1992年就进入独联体市场的王广源认为,要明白真相必须了解中俄民间贸易的发展过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轻工产品奇缺,因而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黑河、绥芬河等中方境内边贸市场的火爆行情,以及倒爷跨境带货现象。为限制倒爷贸易,中俄一些城市间陆续开通定期货运包机。于是,以“包机包税” 为代表的“灰色清关”浮出水面,即由发货人按整架飞机载货量向俄方“清关公司”交纳费用,由后者全程代办报关、纳税、商检等手续。而“清关公司”往往与俄海关,甚至边防军相互勾结,通过为货物快速入境提供便利和瞒报、虚报货品和货值,而从中捞取好处。

  当时,一个集装箱货物从中方厂家拉到莫斯科,总共收费1.2万美元,费时一周。而正规清关不仅价格高得多,而且一个月未必能到货———这对于服装等季节性很强的货物来说,影响极大。王广源说,由于存在“灰色清关”的途径,导致处在激烈竞争下的华商越来越多地放弃正规清关。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灰色清关”的问题也与一些华商外贸知识不够、经营方式不规范有关。不少在俄华商是没有外贸经营权的个体经营者和中小型私营企业,因此“灰色清关”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由于选择“灰色清关”后,货主在俄无法得到正式清关的文件,因此成为俄方严打的对象。

  1998年,俄方以货物证件不全为由,查抄了被称作“兵营”的商贸楼,大批北京和东北商人就此倒下。与此同时,AST集团却在切尔基佐夫市场分区招商,等着走投无路的华商愿者上钩。

  “谁也不想每天提心吊胆”

  整顿中俄民间贸易的秩序,俄方应打击由腐败官员、海关和“清关公司”组成的利益集团

  王广源对记者说,整顿中俄民间贸易的秩序是华商“梦寐以求的事情”,“谁也不想每天都提心吊胆”。但他指出,这需要中俄双方合作进行:俄方应打击由腐败官员、海关和“清关公司”组成的利益集团,而中方需鼓励正规和有实力的货运公司参与中俄民间贸易。

  值得一提的是,俄官方此次打击切尔基佐夫市场规模空前。自从上月初俄罗斯总理普京指出去年9月在“某市场”被扣的20亿美元货物“没有销毁,也没有主人”之后,俄方的一系列举动迅速出台。

  官方和亲政府媒体开启“揭丑行动”:俄罗斯电视台播放了切尔基佐夫市场的纪录片,《俄罗斯报》则称非法产品在俄市场份额达40%,“走私行为和地下工厂极大阻碍国家经济发展”。

  6月29日,俄检察院侦查委员会称,已要求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一个月内整顿切尔基佐夫市场的违法现象。而卢日科夫次日却宣布“没有看到正式文件”,并诘问侦查委员会为何不在“走私商品进入市场”的问题上追究海关和边防军的相关责任。

  诸多机构为一个市场而大费周章并非没有道理,从中依稀可以看到俄国内政治势力相互争斗的影子。

  但是,这些“内幕消息”对于林世伟等华商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他们只关心什么时候能进入切尔基佐夫市场拿出自己的货。与此同时,记者获悉,日前已有几百名华商开始“转移阵地”———在位于莫斯科东南的“莫斯科”商贸中心租赁店铺。但只要“灰色清关”的阴影一天不散,华商们就难保不会再次遭遇他们的“9·11”。

责任编辑: 沈波  来源:海峡都市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0715/136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