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南平连杀8童凶手案发前37小时想转行做蛋糕师



郑民生(网络图片)

案发前37个小时想转行学做蛋糕师傅

在25日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南平警方也基本否认了郑民生患有精神病的可能。公安部门的审讯工作已于25日凌晨全部结束。

从郑医生一夜成为十恶不赦的恶魔,这个41岁的未婚医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郑民生的街坊邻居都坚持说,郑民生是个不讨厌的人。“以前他有工作、有女友的时候,性格非常开朗,而且特别喜欢小孩子,附近的小孩子也都喜欢他!”天台路 4号的一家食杂店的老板郭女士说。

“每次见到我孙女,他都要抱抱,而且是亲了又亲,这样的人你能相信他会杀人?”直到现在,做早点生意的黄阿姨还觉得有些不可信。

在南平化纤厂家属院,化纤厂原职工小付曾在郑民生那里看过一次病,他记得郑总是笑呵呵的。“在化纤厂的时候,郑医生是个很好的人。”小付说。郑民生有“郑一刀”的称呼。“就是说他一刀下去就好了,不用第二刀。”

叶先生是郑民生的中专同学。他说,“郑民生毕业十几年,但很少和同学来往,性格比较孤僻”。郑民生读书时的班主任叹息“实在有点悲哀,医生本该治病救人,没想到他成了杀人机器!”

据了解,郑民生自去年6月从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辞职后,一直待业在家。他曾背着行囊背井离乡花了一个多月四处求职,然而求职之路并不顺畅,四处碰壁的他最终一无所获地回到了家里,继续赋闲。

由于长期没有工作,加上以前的积蓄也很少,他只能靠向亲戚借钱生活,并与母亲以及六哥郑民建(化名)一起,挤住在一间破旧的老房子中,靠哥哥的帮助解决吃饭问题。由于郑民建的经济条件也不十分宽裕,加上还有妻小,所以郑家人都为郑民生的工作着急,经常催促其尽快找工作养活自己。
  
3月21日晚6时许,郑民建再次就工作问题询问弟弟。郑民生称,他不想再做医生了,想转行,并告知郑民建有意向一位老阿婆拜师,准备学做蛋糕。他还说,那位老阿婆的蛋糕做得非常好吃,生意也很旺,如果能跟着她学手艺并开店,肯定能赚到钱。至于这位老阿婆是谁,郑民生没有详说,郑民建也只当弟弟只是突发奇想,亦未多问。
 
据国际在线文章分析,郑这样40多岁的男人,事业、婚姻都无成,房子也没有,又没有人给他温暖,他几乎就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失败者”。这种人一旦感到绝望,就很容易走极端。政府与社会都要关心像郑民生这种被社会边缘化的“失败者”,让他们的心理健康起来,阳光起来。

文章还提出,郑民生产生病态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恋爱失败。如今中国的性别比偏离正常值越来越远,将来找不到妻子的人也就越来越多,那是不是意味着将来由此引发的犯罪也可能会越来越多?

文章还说,不应就事论事,而应看到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因素。

对郑民生从医生沦为杀人狂魔事件,有网友说,社会边缘人群,一个40来岁的技术人员竟只有1400元工资,60平方米的房子住了一大家子人,这个社会很容易将正常人逼疯。

还有的说,一件事是意外,两件事是偶然,不想例证了!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矛盾的累积,势将致个人以致整个社会的心态失衡!

更多儿童的伤害案件是中国社会的耻辱

死伤孩子的家长和舆论在声讨凶手的残暴无人性,在质疑南平实验小学的校园安全保障问题,其实,还有更多的中国儿童不一定总在校园被伤害,也不一定总是被失去人性者的屠刀砍杀,有太多的场合和时间,他们总是被置于最脆弱最易受伤害的境地。

长江日报提到,1994年的克拉玛依大火,一句“让领导先走”,参加演出的领导成功逃生了,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大火中逃生的领导虽然没能逃脱道德和法律的裁判,但领导先于儿童的生命价值排序是否已在现实中被颠覆?

在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教学楼,那些被大雪压垮的学生食堂,那些在风雨中飘摇的山区校舍。学校本该是最坚固的建筑,却成了最不坚固的建筑!

三聚氰胺毒奶,本应让儿童强壮的奶粉却让他们的身体里长出了石头。还有夺命的疫苗,超标的血铅含量。

还有包括官员、教师在内的衣冠楚楚者,在嫖宿强奸幼女的丑恶行径,而事发之后又是怎样百般遮掩,为尊者讳。

那些流落在街头的乞讨、卖唱、卖花孩童,他们有的被父母亲手送上街头,有的被拐骗。年复一日,境况不变。

长江日报还指出,没有任何一个社会能够百分百保护孩子的安全,或许我们再努力,也不能防止郑民生这些的极端者,可又有多少场合,我们没有尽到可以做好的儿童安全保护,甚至人为地把他们推向最易受伤害的处境。如果郑民生砍杀儿童,让人看到的是悲凉和无助,我提到的这些对儿童的伤害和保护不力,则完全是社会的耻辱。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NTD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0/0328/16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