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大陆海外上市72%低于IPO 多股票涉欺诈被停

—原标题:中国股票:应重视在美“客场”劣势

HeQinglian点评:中国大陆企业在海外没有吸引力。从2000年算起,在美国上市历史超过1 年的中国股票中只有28%的股价高于当时发行价。这些企业是被认为最有增长前景的中国公司,并由美国的风险投资基金一手培育。多只股票涉嫌欺诈被停牌

陆美国市场的中国成长性公司已有上百家。这些股票过去的表现曾经令人瞩目,但近年来除少数公司比如百度、携程这样的明星公司外,大多数公司即便年均增长率高于20%,估值水平也明显低于其他地区的同类型股票,并未能反映自身的业绩水平和成长前景。

沃特USX中国指数(Halter USX China Index)收录了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除去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公司,该指数中还包含了 144只在美上市的中国股票。以市值加权计算,这些股票在过去5年中的集体表现明显差于在香港市场上市的同类股票(以MSCI中国中小板成长指数为代表)以及Russell 2000成长指数,最近一两年的表现差距更是明显。

从2009年6月6日到2010年6月8日的这一年中,这些股票平均下跌了3.8%,而同期香港市场的同类股票上涨了19.2%,Russell 2000指数上涨了15.1%.

在美上市的中国股票波动也更为剧烈——平均波动率达到70%,而香港市场的同类股票波动率只有55%.

中国股票在美国的IPO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日益下降。 2010年年初以来的10只中国股票的美国IPO中,只有2只股票当前股价高于IPO当天开盘价。从2000年算起,在美国上市历史超过1年的中国股票中,只有28%的股价高于当时IPO价格。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香港市场上市的同类股票中,50%的股价都已超过了当初的IPO价格。

只有百度一只股票在美国市场得到了充分的认可,部分原因可能在于谷歌模式的巨大成功,以及谷歌退出中国内地市场对百度赢利前景的正面影响。但是百度的高估值只是统计孤例。在美上市的中国股票普遍对香港市场的同类股票存在折价现象。以6月11日市值规模在2.5亿~100亿美元的股票为例,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预测市盈率的中位数约为11,PEG(即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的中位数在0.59左右,但是香港市场上市的股票预测市盈率的中位数为 13,PEG的中位数达到0.71.

分行业来看,估值差距更为明显。例如,几乎所有中国主流的门户网站、网络游戏、信息服务和其他高成长性的IT企业都在美国上市。然而,在美上市的中国信息技术行业平均估值水平对同类香港市场上市企业存在26%的巨大折价。

医疗行业的折价现象亦相当显著。尽管美国上市的中国医疗企业拥有国际认可的优秀产品和更为卓越的研发能力,以市值加权平均计算,其对香港市场上市的同类公司仍然存在 38%的折价。美国投资银行Piper Jeffery的高级分析师在近日的行业分析报告中提到:“在美上市的中国医疗公司相比在香港市场上市的同类企业,估值存在11%~70%的折价现象,折价的幅度大小取决于使用的估值比率(市盈率、企业价值/营业收入)和选择的年份(2009~2011)。如果和中国内地上市的医疗企业相比,折价幅度则更为惊人(43%~93%)。”

上表展示了以6月11日市值加权计算的,在美国和香港市场上市的股票分行业的动态市盈率情况。只有可选消费一个行业在美国市场的估值水平高于香港市场。

美国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标准和财务透明性的要求比香港市场更高。理论上讲,美国市场的估值水平应该更高,而不是更低。可惜理论和实践并不一致。

导致估值差异的结构性原因之一,在于没有任何一家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进入MSCI指数。尽管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在流动性、会计标准和财务披露方面都比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优势更大,MSCI 指数却只收录了香港市场上的公司股票,由此导致美国市场上的中国股票缺乏指数基金的支持。并且,大多数中国、亚洲和新兴市场的基金都选择MSCI指数作为基准指数,购买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将会给此类基金带来更大的跟踪误差。这一缺陷也导致机构投资者对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兴趣的降低。

Russell 3000指数调整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基金公司对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的兴趣。该指数现在包含的30家中国公司在6月30日后被剔除出列,也就是说和该指数有关的ETF都将不会再有购买这些股票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几乎被彻底排除在任何主要股票指数之外了。

导致估值差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和中国的信息沟通障碍。和美国一样,香港同属中国公司的境外市场,香港和内地的法律体制有着显著的差异。但是香港投资者在文化知识和语言交流上占有优势,对中国公司的经营环境理解也更为深刻。因此他们对财务报表的质疑和中国经济的担心,也比美国投资者要小得多。

当然导致估值差异的原因并非全部来源于指数结构和投资者。中国公司的经营历史太短,很少有超过20年的公司。和美国本土公司相比,中国公司的经营者缺乏控制增长速度、管理投资者预期和增强业绩可预测性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对于平滑公司业绩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美国市场要求财务季报而大多数香港股票只要求半年报的情况下。

对于中国的上市公司来说,雇用和留住有才华的CFO也是一大问题。CFO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一座桥梁。遗憾的是,既对中国和美国的会计体系有深入了解,又能熟练运用中英文;既能适应中国的企业文化,又能从美国投资者的角度阐述公司财务状况的CFO在中国实属凤毛麟角。结果是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CFO的流动性非常大,大多数CFO都不会留下来和公司共同成长。在这种情况下,CFO要想更好地介绍和展示公司就显得难上加难。随着 IPO的不断增加,对CFO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这一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相比,投行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的评级更少。原因在于最有资格对这些股票进行评级的分析员基本都身处亚洲。他们的薪酬主要是和证券公司在亚洲分部的经营业绩挂钩的,而交易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算作是美国市场的业绩,因此分析员很少有对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进行评级的动力。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代表了部分中国最被低估和最有增长前景的公司。很多此类企业都是由美国的风险投资基金一手培育起来的。由于其显赫的历史地位,美国市场对于中国的大多数成长性公司仍具有吸引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股票在美国市场被低估和边缘化(尤其是和香港市场相比),中国的企业可能已经意识到美国市场是自己的“客场”,并非“主场”。(作者系 GMO基金公司董事)

责任编辑: 王笃若  来源:作者詹惠敏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0/0710/172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