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川震三周年 惊爆灾区大批幼女少女当雏妓偿债

“5‧12”汶川地震三周年,各灾区均有悼念活动,当局将宣传重点放在重建成就上。惟香港有志愿团体发现,灾民背负重建巨债,有大批少女甘心出外充当雏妓,瞒著家人筹款还债;另有大批男生辍学,成为宅男。

连日有民众在地震遗址悼念遇难者,汶川今日举办志愿者订婚典礼,寓意忘记伤痛重新开始。北川县将举办公祭,重新开放旧县城予灾民拜祭。“5‧12”抗震救灾纪念馆昨亦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开馆。

不过,过去三年几乎每个月最少到访四川两、三次,为灾民心理辅导的香港心理辅导协会总干事杜永政表示,今年初开始,发现有一批年龄介乎12至17岁的少女,因为家人借钱重建家园而背负8万至9万元的欠债,所以瞒著家人去当雏妓。

“你到四川任何一间卡拉OK,一定有女子陪酒,都是瞒著家里人出来做。预计过了五至八年之后,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便会浮现。”杜永政又说,虽然大部分学校已完成重建,但有多达三分之一中学生辍学,部分男生变成“宅男”,整天躲在家里打电动,加上年龄正值反叛期,社工也束手无策。世界日报


专访四川地质局总工:汶川地震三年后 看灾区重建

节目长度:12分21秒  下载mp3(16k) | (128k)

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我是唐音。本期节目的主题是《汶川地震三年后 看灾区重建》。

2008年5月12号,汶川发生了八级地震。大量倒塌的校舍、民宅和5000多名遇难的学生,都使整个中国为之震惊、心痛和牵挂。在汶川地震三周年前夕,我采访了四川地矿局教授级总工程师范晓先生,请他向听众朋友介绍灾区重建的真实情况和背后原因。欢迎您的收听。

记者:范总工程师,您好!三年前的汶川地震,使很多房子倒塌,海内外有大量的捐款帮助他们。但是,我在大陆的一些论坛上看到,现在地震的幸存者们很多又因为重建房屋而负债累累。这是怎么回事呢?
范晓:【录音】因为老乡来说,当然农村的房子很多都毁掉了,这个灾后重建他确实面临很大的困难的。因为政府修房子不是说无偿给你修的。有的是自己原地重建,象这种情况政府是有补助的,但是补助的钱非常少。那么一户人不会超过两万块钱。特别困难的也就两万多块钱,一般的也就是一万多块钱,一万多块钱你想能做什么?所以他灾后重建都是要自己掏钱,而且需要借钱、借债的。因为当时国家不是没有钱,而且这个钱本身就是纳税人的钱,而且社会各界捐了很多钱。据统计当时是700多个亿,那么这个钱应该更多的、直接的用到灾区的老百姓的头上。但是实际上一般的三口之家、四口之家一般就是一万块钱,不到二万块修房子的钱,所以他必须要自己想办法,你想他有的什么都毁掉了,他就自己去借债嘛!所以现在很多老乡房子是修起来了但是他背很多债务。

记者:也就是说,还住在自己原来村子的很多农民无法安居。那我看到大陆的媒体报道,地震后建立起很多安置点,有点像城市里的小区住宅一样。这对于世代依靠土地生活的人们有什么影响呢?
范晓:【录音】主要有什么问题?因为在传统上就是四川龙门山区、包括四川盆地,他传统的农村的聚落(北方叫村落)都是分散的,跟北方不一样。它是几千年自然的地理环境,它的耕地不象北方,水田或者梯田要考虑生产的需要、生活的方便,所以他自然的形成(分散的)。而且它也不象北方的平原,有这么大的平地来集中修建很多居住地。所以历史上就形成一个相对分散的特点。但是现在灾后普遍的采取集中安置的情况下实际上它有一些弊病。这个弊病就是以前他们一家一户,农民的宅基地的范围、他的院落、他居住的地方面积相对是比较大的。他们可以自己养猪、喂鸡、喂鸭等,然后他们的自留地、他自己种菜的地方都在房前屋后。然后一般他自己分的田也在离他住的地方不太远,耕种是很方便的。那么他用水一般都是自己打一个水井或引山泉水出来,完全都是可以满足了,没什么问题。

记者:那么在集中的安置点住宅里,他们的生活出现什么变化了呢?
范晓:【录音】现在集中安置有个问题就是,集中安置你去看,它基本是按照城镇居民小区的方式,这就是一个问题了。其实我们有去访问了,访问的那老乡就说,他居住的面积是比以前减少了,那么他当然不能喂猪了,也不能喂家禽了。他最多就是一个很小的院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离他种地的地方非常远,他根本就很难照顾到以前分给他的自留地、就是那个菜地。他要种地就要走很远的路。现在很多不会花很多功夫去种了,因为它很不方便。那么他住在集中安置区以后,他的生活成本是很高的,因为以前房前屋后种的菜是没什么成本的,现在他吃菜吃肉自己都是要花钱去买。首先是生活成本大量的增加了,用水要钱、买菜吃肉都要花钱去买,种地是不太方便了,所以他没办法,他就必须要去找工作。那么你说找工作,现在也不是说就很容易找到工作,或者找到稳定的工作这是很困难的。所以说,从整个来说,现在农民的生活压力比以前就更大了。

记者:那他们以什么为生呢?您觉得应该让他们有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好呢?
范晓:【录音】现在灾后重建很多集中安置的地方,它主要以经营(为主),有的地方靠近城镇的,他做些生意,那有些农村的集中安置区,那个就没有办法,他们只有出去打工。羌族地区也是,最早也是采取集中安置的办法,他就靠接待游客,但接待游客一般来说不应该作为他主要的生计。他的生活方式应该是让他自主选择,这个是最重要的。应该就尽量的从传统文化的保护的角度,你不要去把他的很多的生活方式或文化做过多的人为的改变。他居住的地方他有一个最基本的生存基础。

记者:那您从抗震的角度看这些集中安置点,是否选址合适?
范晓:【录音】它更多的是新选的地方,然后来集中安置,当然它有的地方也是原地重建。特别去年八月份那个特大泥石流,映秀也好,绵竹也好,就整个地震灾区,泥石流对灾后重建的很多安置点造成很严重的迫坏。选址不注意还是有问题,比如你这个建筑刚好在地震的断层、断裂带上,或者刚好旁边有个很大的滑坡,当然一地震你这个就危险了。所以这个都是灾后重建需要很好的评估的。为什么去年暴雨来了以后,整个泥水泥把岷江堵塞以后洪水改道,就冲进了他新建的新城,就把它淹掉了,当然没淹没完,但还是淹得很厉害。这个就反映出实际上当时发生泥石流的这些地方,地震以后都做过评估的,都认为它是有泥石流发生的危险,而且做了这个治理工程的设计,但是它治理工程的相对比较滞后。那么当然现在确认了泥石流之后,他现在才做了。这个确实是对地震灾害的危险性和长期性估计是不足的。

记者:很多听众朋友会想,地震不是过去了吗,为什么还会产生这些后续的灾害呢?您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范晓:【录音】它整个这个512地震,它发生在一个龙门山的山区,这个山区它刚好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一个高山峡谷地区。那么它这个地方本来地质环境就是不太稳定的、很多地质灾害多发的一个区域。那么经过512地震这个很大的破坏以后,它整个山体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另外它很多地方都形成大量的、规模很大的滑坡、崩塌,就会导致很多泥石流。现在每年都有很多、大的泥石流发生。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这说明它本身经过一次大的地震破坏以后,它整个山体的稳定性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它还处在调整和恢复的时期。你看大量的植被被损毁、山体被破坏,形成很多新的地质灾害体。而这些地质灾害体,像一个大的滑坡它不是说它形成以后就稳定下来了,它是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来稳定。512地震以后现在每年一到雨季就出现一个地质灾害高发的情况,它就是自然调整过程。

记者:是这样!那么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地方当局还新建这么多工程,那结果是什么样的呢?
范晓:【录音】那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灾后重建的很多工程大量展开,那么它在这么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情况下,我们也看到,很多灾后重建的工程都是建起来又被毁掉,然后又建又毁,反复的。成都通往汶川的那个公路,当时地震以后不久他把抢通一个便道,最后慢慢的又重新做高速公路。但是,至少是两次到三次都是完全中断,而且中断时间很长,它都是因为那个后来的泥石流又把它冲毁,或者是一些崩塌、滑坡。

记者:不仅是民用住宅,而且我听说的是,四川在地震后上马了很多大型工程项目,您怎么看待这些项目的开工?
范晓:【录音】那么在整个地质环境还不稳定的情况下,灾后重建实际上上了很多新的建设项目,那么我们认为这些项目都还是慎重考虑。比如说成都的石化,成都不是有一个很大的化工基地吗?就在512地震以前,当时因为成都很多民众反对,就跟厦门一样,因为它是个高污染的企业。而且成都还是跟沿海地区还是一样,成都因为它是处在一个四川盆地,周边都是山。它这个地方基本上长年很少有大风,它基本上都以静风的天气为主,阴天也比较多。整个来说盆地空气气流得流动是比较差,也就是说它的大气环境的容量比较低的。修这么大的一个石化基地,仅仅从那空气的环境容量来说,那就不允许的。

记者:也就是说,空气污染在四川盆地里更难消散。那这种企业对河流的污染是什么样的呢?
范晓:【录音】成都它也是很著名的一个天府之国,农业、蔬菜为主,那么你搞这么一个大型污染的企业。当然还有水污染,因为它的用水、排污的量都是很大的,污水是直接排入沱。而沱江是目前四川污染最厉害的一个河流,它根本就没有环境容量了。因为当时在地震之前发生了很多事情,包括成都公众的反对,甚至就是说他们仿效厦门,然后他们上街,因为他表达这个意见,也不好公开去游行示威,那个要得到批准的,所以他们就叫散步,约定在某个时间到那个地方散步,后来公安来抓一些人。所以当时这件事情就是一个焦点、很大的焦点。

记者:这是在正常时期石化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情况,那么在地震来临时,这种企业会怎么样呢?会不会象日本的核电站那样,在地震和海啸之后出现泄漏的问题呢?
范晓:【录音】那么地震以后,不光是化工厂,就是说现在已经建起来的、一些在龙门山附近的大型化工基地都遭到严重的破坏,而且就产生了严重的泄漏,包括污染事件。那么同时就是说,我刚才提到的再建的、刚刚开始准备建设的、而它已经做了一些基础的场地的工作、修了一些办公楼,但也在修建过程当中,那么在这地震当中也遭到严重的破坏。而且也引发对它的环境安全的一个担忧。所以当时地震以后,国家环保部就提出来,包括石化基地的开发商就是中石化,他也提出来要重新的评估。对它的选址的地震危险性,因为地震危险性就是说,如果(地震)它造成大的破坏对那个化工厂,那么它可能会发生这严重污染泄漏这一类的事情,所以它要做评估,所以当时,从民众角度他是希望通过这个评估那么这个过程就不再上马。

记者:据媒体报道,四川震后还不仅仅是上马了石化企业,还有别的大型项目。为什么要开建这么多大项目?有什么样的利弊呢?
范晓:【录音】那么当时地震以后,四川省当时准备要上100多个水泥项目,这个实际上都是政府有灾后重建的钱,那么他怎么样拿到这个钱?当然是要报项目。最后上马的也有30多个水泥项目,这个不得了!中国有一个建筑材料学会,当时他们就认为是,它的生产远远超过实际的需求。因为它的生产量很大的,一个生产线年产量大概就是几百万吨、甚至上千万吨。整个四川上的水泥项目远远超过四川省的实际需求。而且本身一个水泥项目它是对环境影响很大的,开山采石,本身那个地方就不稳了你还去搞。

谢谢您,范总工程师!
听众朋友!您刚刚收听的是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本期节目是《汶川地震三年后 看灾区重建》。我是唐音,感谢您的收听。再见!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1/0513/204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