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南周事件掀抗暴狂澜 媒体抗命中宣部 高层反应罕见变脸

—处理南周事件“不等同中国政改走向” 中共令转发环时社评 媒体对抗有招

处理南周事件“不等同中国政改走向”

中国报摊上的《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新年致辞被改换事件引发的关注越来越大

《南方周末》新年献辞被上峰改换事件引发中国整体传媒界的反应,在中宣部下令要求全国所有报章转载《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批评南周删稿事件是“被人造假”的社评后,却不是所有报章都服从中宣部的命令。

星期二(8日),在中宣部下令后的第二天,许多报纸并没有转载《环球时报》的社评,有的即使转载了,也尽量表现出自己的迫不得已,还有的则只作摘录。

媒体不听主管部门中宣部的话意味着什么?在香港的著名社会学者丁学良教授认为:“这是一些勇敢的中国新闻从业者对于十八大后的习、李新政寄予很高的希望,利用这一事件来尝试推动给中国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以更多言论空间。”

丁学良在接受BBC中文网记者的电话采访时指出,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们在推动言论自由的同时,仍然是走一步看一步,他们“想看看不转载的话会发生什么,想用这一方式来试试中宣部在十八大后是否比以前的中宣部稍稍开放一点,讲理一点”。

虽然中宣部要求转载《环球时报》社评之举已经显示了中宣部的立场,上周还有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称中国没有新闻审查制度,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官员对南周事件表态。

丁学良教授认为,“这说明中国政界已经有了进步,说明高层官员明白十八大后的中国应该与十八大之前不同,所以不愿在这一事件上让自己成为十八大前很坏做法的延续,这就说明他们心里还有是非观念。”

但另一方面,显然中共高层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对此事举行过集体讨论,还没有对南周事件做出结论和定论,所以也就没有中央高官或地方高官出面讲话表态。

“不等同于政改走向”

此次引发各界关注的南周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中共新领导人上台后的许多表现,让新闻界希望期待已久的中国宪政改革可能成为现实,所以南周事件的后续处理,被许多人认为是考验习近平政改决心的试金石。

比如香港《苹果日报》就说,“南周事件现已演变成一场全球华人反中共新闻审查的大抗争”,认为这是继1989年以来,中国大陆罕见的新一波争取新闻自由的战役,而中共新领导人习近平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是丁学良教授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只能在非常有限的意义上把中国的政改与处理南周事件的方式联系一起,因为中国政改的方方面面中,有许多比媒体的自由度重要得多,敏感得多,比如牵涉到党内和政府内的基本权力制约等问题。

“《南方周末》是中国所有主流媒体中这些年来受到国内外正义的社会力量最尊重的媒体,所以在那些希望十八大后中国有开明政策的人看来,如果习、李新领导层能找到一个和以前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次南周事件的话,至少能为新领导层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赢得重要的一分。”

不过丁学良教授告诫说,虽然处理得当能赢分,但并不等于这一分就能与中国宪政改革的走向划等号,因为中国宪政改革牵涉的问题远比如何处理南周事件的风险要大得多,也困难得多。


中共令转发环时社评媒体对抗有招

《南方周末》

围绕南周事件,中国各媒体和网站的态度已经显现无遗。

《南方周末》报2013新年献词被撤改事件已经沸沸扬扬数日,中国官方至今没有正式做出任何回应。中国共产党党报《人民日报》属下的《环球时报》就此事件刊发的一篇社评,似乎成为中国媒体对官方态度回应的分水岭。

据多位媒体人士在微博中透露,中宣部要求媒体在周二(8日)刊发《环球时报》社评:《南方周末"致读者"实在令人深思》。

该文指责,整个事件看来在最初阶段就被扩散者造了假。社论还提出:希望所有喜欢《南方周末》的人配合风波的平息,别逼一份中国报纸扮演它无论如何也承担不了的对抗角色。

该社评周日在网络发表后,立即被众多媒体转载。

腾讯新闻网在全文刊登此文后,声明写道:刊登此文并不意味腾讯网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新浪以“媒体称陈光诚涉及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为标题刊登了这一社论。

网易周一转载社论时将标题改为“南方周末官微:特刊封面导言系本报一负责人草拟”,并在随后重发《南方周末》2006年新年致辞: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周一,官方新华社在网站首页转发了这一社论,注明了该文的来源出处,《人民日报》也转载了这一文章,标题改为:南方周末官微:特刊封面导言系本报一负责人草拟。

同属南方报业集团的《南方日报》上,没有刊登《环球时报》的这一社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以及共青团中央属下的《中国青年报》也没有转载。

与大多数党报机关报的沉默相比,各地方媒体和网站是否刊登这一社论似乎更为网民所关注。

据网民转发到微博上的报纸头版显示,星期二转载了《环球时报》社评的还有广州《新快报》、《信息时报》和深圳《晶报》等。

与《环球时报》同属《人民日报》报系的《京华时报》也用摘编的方式转载社评,但其网络链接后来被移除。

不过,同属南方系的《南方都市报》和曾属该报系的北京《新京报》并未转载此社评。

其他没有转载的报章还包括湖南《潇湘晨报》、上海《新闻晨报》、《东方早报》和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这让一些评论人士质疑中宣部的命令到底是否存在。

四川作家冉云飞在其微博上写道:今天全国包括重庆许多媒体没有屈服压力,刊登环球时报栽污南周事件的社评,但成都四大市场化报纸全面刊登,《天府早报》甚至变本加厉地加了编者按,其自甘阉割的奴性一览无余。

观察人士注意到,围绕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中国各媒体和网站的态度其实在其前几日的报道过程中已经显现无遗。

周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已经经过数番调整和收拾,其过程远比其表相更为重要和耐人寻味。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BBC中文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0109/277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