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不为钱烦恼:金钱到底是什么?

我们剥除了一般人附加在金钱上的不少象征意义。经过这番厘清与剔选之后,剩下来的是什么?什么是金钱的真实面貌?

基本上,金钱是一种交易工具。我们以物易物的古老体系,需要金钱这种媒介才能顺利运作。金钱本身是一种抽象的物品。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换为金钱,而金钱也几乎可以换为任何东西。举例而言,将自己的时间与才智投注于建构一套家电配销网络,可能因此换来子女的课外网球课程、新的卧室窗帘,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事物。

实际上,我们银行户头里的金钱原本是别的东西:勤奋与进取。由此得来的金钱也会变成其他东西:财产与体验。

金钱的另一种标准定义是:“价值储存工具”。这种定义强调金钱可以成为许多事物,而且这样的转变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

因此,一个与金钱有关的人生,可以用以下这种方式加以分析:

一、我们如何将金钱转变成财产与体验,是极度重要的事情。你将金钱转变成哪些财产与体验?又以多高的效率完成这样的转变?

二、我们如何将勤奋与进取转变成金钱,是极度重要的事情。你将什么样的努力或活动转变成金钱?这些努力与活动又转变成多少金钱?

因此:

换句话说,转变成金钱的那些活动与努力,具有什么样的本质?金钱转变而成的那些财产与体验,又具有什么样的本质?

所有人共有的一项恐惧,就是害怕自己的努力本身不带有足够的价值。如此一来,就算把这些努力转变成金钱,也是一项令人失望的交易,因为那些努力占了我们人生中的一大部分。所谓“你做什么事,就是什么样的人”,这句话确实有其真理。所以,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自己认为不值得做的工作,才会那么令人身心俱碎。

还有另一项普遍存在的恐惧是,就算我们原则上拥有足够的金钱,实际上也无法将其转变成够好的财产及体验。金钱本身并不会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到这一点。

归根究柢,我们在人生中的工作,就是要将本身值得从事的努力与活动,转变成持久而且真正有价值的财产与体验。这才是理想的金钱循环。

一旦将金钱移出这个循环之外,我们与金钱的关系就会变得不健康。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不健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不再将金钱视为带来财产与体验的媒介,反倒认为财产与体验能够带来金钱。在这种情况下,一幅画在我们眼中就不再是一幅画,而只是一个价格;教育在我们眼中也不再是教育,而只是赚钱的潜力。一旦我们把自己的活动视为纯粹的赚钱手段,而不是本身具有价值的事物,就会落入这样的陷阱中。

这两种认知背后所犯的错误是一样的,而且也能够以清楚明确的逻辑加以表达:那就是将“手段”视为“目的”。换句话说,这两种认知都把交易媒介本身当成了一项真实的物品。

举例而言,一栋房屋可以被视为一笔投资,代表将一笔钱暂时储存在砖块与灰泥当中(或是玻璃与钢铁当中)。这样一栋房屋,终究还是会转变回现金。在这整个过程中,首要的关注对象就是金钱。那栋建筑物只是个模样古怪的金钱而已。但另一方面,一栋房屋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家。这栋房屋容纳了住在其中的人的生活经验、童年回忆,表达了个人风格,也是我们充实友谊的地方。当然,这一切都需要金钱,但不是完全只与金钱有关。金钱只是促成其他这些美好事物的手段而已。

我们在这里所谈的是一种心理议题,是一种态度问题。在人的心目中,一栋房屋究竟主要是家,次要才是一种经济工具?抑或是主要为经济考量,次要才是个居住之所?这两种态度哪一个比较好,答案应该很清楚。

接下来,藉由这种观点,我们将探究自己看待金钱的态度,是如何能够协助或阻碍我们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先觉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0303/287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