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生态 > 正文

研究显示中国是全球汞污染最严重地区

汞,又称水银,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它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富集性,在自然界中能够转化成剧毒的甲基汞,并通过食物链高度富集和放大。作为世界上最大汞生产、使用和排放国,中国已成为全球汞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有研究显示,2005~2006年,中国汞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左右,汞需求量约占全球总需求量的40%,两项数据均名列全球首位。与此同时,目前全球每年人为活动约向大气排放2000吨汞。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报告,初步估算中国每年人为源的大气汞排放量约500—700吨,占全球汞排放总量1/4还多。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晓山研究员说:“我国大气汞含量明显高于欧美同类地区,一些地区居民头发中甲基汞含量远高于发达国家建议的限值,存在巨大的生态和健康风险。”

汞是重金属中唯一能够以气态形式作长距离传输的全球污染物,因此,远离污染源的生态系统也会受到汞污染威胁。“这就意味着,即使是汞排放量极少的国家以及低密集人类活动的地区,也可能会遭受汞污染的危害。”张晓山研究员说。

据悉,水中微量汞或甲基汞,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在鱼体内浓度可提高数千倍甚至上万倍,即使在非常低浓度下,也会对人体健康和水陆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汞可能引起DNA损伤及其修复障碍,导致基因或生殖细胞突变,有致癌性;还具神经毒性,极易损伤脑部和肾脏;汞在大气和水中有很强迁移性,是通过大气进行跨国界传输的全球性污染物。

为应对全球汞污染问题,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协调下,2013年1月19日,来自全世界14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有关汞文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INC5)上,通过了一项限汞国际公约—《水俣公约》。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限汞公约。

“由于我国人为汞排放量在全球汞排放量中的比重将持续增大,所以我国将面临巨大的履行国际公约的压力。”张晓山坦言。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冯新斌研究员表示,限制汞排放和消费已成为全球大趋势,中国无从回避。但目前的情况是,对于我国汞排放特征和减排原理的研究非常薄弱,对汞的环境分布、迁移和环境效应等认识十分匮乏,对其分子转化机制、地气交换过程和生物累积等尚不清楚。“国外已经有了近20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而中国几乎毫无准备。”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孙祥和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 刘诗雨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0413/29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