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报道陈晓丹 凤凰网看人下菜碟

作者:
中国的媒体向来都是“看人下菜碟”,瓜瓜的父亲当政时,他是以一个励志青年出现的,但父亲变成反面教材后,儿子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加脑殘,也让人们看清了家天下时代基因和血统的虚妄。

2013年12月16日,凤凰网财经频道发表了一档图文并茂的文章,介绍了红三代在国外的名流生活,主角是“中国金融公主”陈晓丹。但这个报道与彭博社和《纽约时报》的格调显然不同,试图想达致抛砖引玉的作用。显然,这位“公主”似乎是中国女性励志的对象,但这是一个无法复制的偶像,她的现在与未来缘于她自己都一无所知的起点,这也是她高高在上的必然,她的人生已经被浪漫和幸福湮没了一切。在她的心目中,只有自由没有苦难,自然也对“地气”不屑一顾,这种优越感是与生俱来的。

中国的媒体向来都是“看人下菜碟”,瓜瓜的父亲当政时,他是以一个励志青年出现的,但父亲变成反面教材后,儿子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加脑殘,也让人们看清了家天下时代基因和血统的虚妄。如果“核酸”变成了圣物,葫芦娃们都是我们励志的对象。凭实而论,倘若思维总是被人锁定和操作,那么你的居所就是一个无法逃脱的“猪圈”。命运都是人家的程序控制的,你不过是它们的一个“培养基”。当然,人家需要你时你必须将手掌拍麻。

有关陈晓丹的信息,凤凰网是相当的谨慎,但还是描述了她令人艳羡的生活:“正值妙龄的陈晓丹有显赫的家世,有‘学霸’的履历,有傲人的美貌,集齐这些条件的她顺利成为人们口中的‘中国公主’,而当年在巴黎名媛舞会的亮相只是陈晓丹魅力‘蔓延’的开始。”

一位红三代,本为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的女儿,陈云的孙女,凤凰网在报道时却装起了糊涂,那么大陆的媒体就可想而知了。这位红三代的国籍确乎是个秘密,但其服务的机构已经被揭个门清,弗里格曼与他的小伙伴早就揭了老底。其实,他陈小姐也不是什么“开拓者”,权宦子弟早已经进驻万恶资本主义社会的金融机构,这本来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

克氏对我们的“天花板”可能有所了解,但没想到超越了“红线”,这于他而言可能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我们的话语禁忌是他无法理解的,这只能说他头发短见识也短,写信之类的不过是浪费感情而已。其实,凤凰网才是超级黑,这可不是为中国的穷小子励志,简直是在揭人家的老底。

中国自古就出方仲永,陈公主据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大陆媒体似乎很不作为,倒是凤凰补了这个缺。凤凰的报道很到位:“陈晓丹遗传了美丽母亲的完美基因,生而甜美动人。幼时的她利落的短发倍显活泼萌呆。待到少女初成长时,已见‘公主’面庞柔润,眉目清秀。”其实,我真觉得作者是不是看过司马迁的诸多“本纪”,这种描述还是欠了点火候。

陈小姐可能是对敌后工作非常得心应手的。她曾在摩根斯坦利服务,2012年,来自伦敦的私募基金公司帕米拉咨询公司聘请她在香港就职,这个公司2011年与由陈元掌管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同意寻求在中国的投资机会,并协助中国企业在欧洲扩张。看来,这位“公主”还是很神秘的。

中国的媒体向来滴水不漏,但却不能摆脱“高级黑”的质问,既然无法摆脱“为尊者忌”的规矩,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吃着火锅唱着歌”。而凤凰网对陈小姐的褒扬确实有点过头,倒是不知道这是想让她成名还是成熊,总觉得它们封的这个“中国金融公主”就非常邪恶,仿佛中国人民吃了多大亏似的。我想,凤凰网如果出于好意,还是不用这个封号为好。

凤凰网的邪恶从它的表达方式上也看得出来,这种矛盾总是充斥在为数不多的文字中。有据为证,文章先前如此表述:“名门贵族的私生活,对老百姓来说充满了种种想象空间和八卦,越神秘越让人想知道。”随后又借八杆子打不着的网友说事:“据热心网友的爆料,八小妹在网上找到一组据说是陈晓丹2010年游西藏的图片。从照片上看起来,镜头中的陈晓丹就如同一般的游客一样,欣赏藏区的美景,在玛尼堆前留影,时而活泼乱跳,时而甜笑留影。”那么文章想表达什么,大家也就立等可知了。

由陈晓丹想到了薄瓜瓜,这位励志青年曾经在中国媒体上刮过一次很大的“旋风”,但随着薄的落马这个“旋风”也被解构成空穴来风,最后让励志青年成了反面教材,但薄瓜瓜还是薄瓜瓜,他的品性和学识也没有丝毫改变。其实,陈小姐和薄公子也有过交集,但凤凰却丝毫没有提及,这也让我们看得出来,就是一国两制的香港也是有话语禁忌的。

凤凰网的报道说:“正值妙龄的陈晓丹有显赫的家世,有‘学霸’的履历,有傲人的美貌,集齐这些条件的她顺利成为人们口中的‘中国公主’,而当年在巴黎名媛舞会的亮相只是陈晓丹魅力‘蔓延’的开始。”这个“中国公主”确实让人心里“不舒服”,女儿是母亲的公主,“中国公主”是个什么概念,这是无法用政治伦理来解答的,何况她服务的国家以及国籍都不屑向我们挑明呢。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陈晓丹们都成了舆论欲说还休的话题,就是美国新闻大腕弗里格曼也不明就里,也难免会对“世界是平的”产生怀疑。从这个角度上看,凤凰网还是值得肯定的,至少能言人所不能言,而且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这当然是对“天花板”的叫板,只是能否“无差别”就不知道了。

原标题:从陈晓丹的报道看话语禁忌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1220/357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