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BBC分析:中共面对克里米亚的选择

288

中国人最关注的是“乌克兰奔向欧洲的革命,一夜之间为什么变成了克里米亚独立问题?”

克里米亚议会已正式宣布独立于乌克兰并要求加入俄罗斯联邦。

克里米亚官员宣布,星期日(16)的公投中,近97%%的投票者支持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

美国白宫16日发表声明说,克里米亚公投违反乌克兰宪法,且在“俄罗斯军事干预带来的暴力与恐吓威胁之下”进行,国际社会不会予以承认。

“不赞成对抗”

白宫还说,一国通过武力侵占他国领土,而国际社会对此袖手旁观,这样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美国呼吁国际社会继续谴责俄方的行为,采取“切实措施”令其付出代价,同时共同维护乌克兰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中共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则表态说,“中国历来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中国始终坚持的外交基本方针。我们也认为,乌克兰局势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因素,处理起来需要全面权衡和考量。中方不赞成采取对抗的作法。”

美国、欧盟的“切实措施”究竟能有哪些,有多大效力?不“袖手旁观”,但又能做什么?

分析人士普遍的看法是,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已成定局,西方眼中“俄国的侵略”不再继续扩展到乌克兰其它地区恐怕是最好的结果。

自乌克兰发生动荡以来,中国从官方到媒体到民间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兴趣。

关注的焦点之一是,乌克兰“亲俄”还是“亲欧”的选择为什么最终导致“变天”且丢了克里米亚?

"变天”的教训

中国时政评论人士吴戈说:“乌亲俄还是亲欧对中国国家利益并无直接影响,更与国人生活无关,但乌民主化后仍出现今日乱局,却在今日中国国内语境下极富寓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欧洲研究室副主任冯仲平研究员通过电话对BBC中文网分析说,中国人关注的焦点与西方可能有很大不同。西方关注克里米亚的命运,中国人首先关注的是一个民主的乌克兰,怎么会因街头抗议而“一夜变天”。

从中国的角度看,吴戈认为,“为何不能合法、依规、有序反映诉求?何况你们有选举权。动辄街头施压,推翻合法领导人乃至政权?混入大量“别有用心”的力量?

因此,中国官方对乌克兰的局势演变和俄国的介入"中方表示理解俄方对乌克兰危机原因的分析和外部势力在支持乌克兰抗议活动中发挥的作用"的表态也就不难理解。

克里米亚

  • 乌克兰境内的自治共和国
  • 1954年从俄罗斯移交乌克兰
  • 俄裔人口——58.5%
  • 乌克兰裔人口——24.4%
  • 克里米亚鞑靼人——12.1%

弃权的选择

在克里米亚公投前夜,联合国安理会表决美国提交的乌克兰克里米亚公投问题决议草案,中国投了弃权票。

冯仲平研究员对BBC中文网说,“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是中国对外一贯表示的原则,在克里米亚公投问题上,“中国不能表示支持或不支持,相信普京也是能够理解的”。

中国表态上的两难是“寡人有疾”。新疆、西藏、台湾等地区都有成为“中国的克里米亚”的潜在威胁。

中国时政分析人士连清川撰文说:“乌克兰奔向欧洲的革命,一夜之间为什么突然间变幻成了克里米亚独立问题?”

“更加诡异的问题是:在乌克兰全国发动了亲西方的革命,要求脱离俄罗斯控制,获得民族自主权的时候,克里米亚的变局,同样是一场脱离乌克兰控制,获得民族自主权的革命。难道乌克兰可以有要求民族自主权的权利,而克里米亚就不应该有吗?”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中国显然都处于不便表态的尴尬境地。

不会加入制裁

但有一点,冯仲平研究员说,中国的态度肯定会很明确,就是“不会加入西方制裁俄罗斯的大合唱”。

冯仲平分析说,制裁不但会影响中俄的经贸关系,而且中国在21世纪的大国关系中,与俄罗斯的战略关系“是一个亮点”,中国不会因克里米亚问题而使之受到影响。

(责编:尚清)

 

联络荐言

*须填写项目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BBC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4/0318/38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