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信力建:习近平的举重若轻与李克强的举轻若重

作者:

三十五年前,一场带有明晰传统变法印记的改革开放运动在神州大地拉开帷幕。

之所以说这是一场“带有明晰的传统变法印记的改革”,盖因这场改革与中国历史上所有变法一样,改革重点预定和局限在国家的法规、组织内部的章程,以及体制组织职能、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范畴内;而政治制度、上层建筑和社会形态领域只能作不伤筋骨的变更。一言以蔽之,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现行体制进行局部的调整。

上述改革,虽不会伤制度筋骨,却往往要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再平衡、再分配。而打破现有利益格局,注定要牺牲相当一大部分既得利益者利益。而既得利益者往往就是权力集团内部成员(甚至是手握重权的重臣)。因而改革必将遭遇的阻力和风险之大可想而知。古今以来,这种全凭个别最高当政者支持,缺失民意参与,更不可能有公民社会作坚固底盘的改革,不但常常中途夭折,主导和倡导改革者下场还往往可悲:商鞅车裂,赵武灵王幽禁饿死,吴起死于乱箭,王莽国灭身死,张居正死后抄家、挫骨扬灰,戊戌六君子命断菜市口……世史上著名改革者,唯有柳宗元、王安石等人得以善终。

同样,上世纪八十年代下旬的“胡赵悲歌”,本世纪曾经豪情万丈的朱、温二相英雄铩羽,也印证了变法式改革何其艰难。

潜伏的问题暴露总要一段时间。改革开放尚在“摸着石头过河”浅水区之时,刚从计划经济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中国,生产力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前所未有的井喷现象。以深圳奇迹为代表的改革开放辉煌受世界瞩目,“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歌声响彻神州大地。“小平您好”,成为那个时代太多中国人发自腑肺的赞叹……然而,随着改革渐渐进入深水区,太多潜伏的问题和尖锐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这时,包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内的领导人意识到:上层建筑已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障碍,仍靠“摸着石头过河”已不合时宜,应立即援引世界成熟的“架桥”经验,架设通往彼岸的大桥。1986年6月10日,邓与当时的中央最高负责人谈话时明确表态:“1980年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但没有具体化,现在应该提到日程上来。”

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后,一场更具实质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思想学术界拉开帷幕的同时,以党政分开为突破点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渐渐展开。随即,改革航船扬起风帆偏离预设航线,从波澜不惊的内湖渐渐驶入波涛汹涌的大海,接受惊涛骇浪的检验。然而,经历了86、89两场狂风巨浪的的袭击后,改革航船便被迫退回预设航道。

变法式改革,终极目的是稳固江山社稷,并使传之万代。一旦意识到触动到上层建筑的改革会动摇乃至瓦解制度本身,“胡赵悲歌”也就在所难免。

床底下噼柴式的变法式改革,又注定锐意改革者避免不了英雄铩羽之命运。时至今日,太多国人仍抱怨曾立下太多豪言壮语的朱镕基温家宝“言过其实”、“放大炮”,而又有几人理解他们“非不为耳,实不能也”之苦?

小平辞世,强人时代宣告结束。很多人不解:为何之后的改革,仍停留在摸着石头可河阶段,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殊不知,强人时代虽逝去,“集团股份公司”政治格局已形成。如此政治格局下,对“股东”利益将造成较大损害的任何改革举措,都必将遭遇强力抵制。改革主导者的命运也同将面临不测。

如此之下,纵然豪情万丈,纵有脚踏地雷阵的大无畏精神,纵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之气慨,最终难免英雄刹羽!

习、李时代开启,责无旁贷地接过改革接力棒。作为改革深度深水区的“改革开放领路人”,习、李面临的挑战之大,问题之棘手、矛盾之尖锐,无疑超过以往任何一届。首先,与前任一样,改革最大的挑战和阻力,来自改革开放35年间形成的庞大既得利益集团。而这个利益集团大多数成员,就是党政官员本身。所以,从意种意义而言,今天改革的主要对象,也是当政集团本身!

革他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断他人腕容易,断自己腕难!

从两极分化引起的贫富矛盾,到腐败和体制弊端形成的官民对立;从资源配置、能源配置和政策倾斜引起的“国进民退”问题,到征地拆迁引起的上访难题和暴力群体事件;从劳资纠纷、医患矛盾、恐怖暴力到环境恶化、道德滑坡、社会溃败……多领域、深层次、立体化的矛盾和问题交织,导致现阶段中国的改革,每一项决策,都可能受困于“做蛋糕”和“分蛋糕”的众口难调;每一步创新,都可能面临保守僵化和超越阶段的双重挑战;每一次突破,都可能遭遇“渐进式”与“闯关式”的路径选择。

面对前所未有的矛盾、问题和挑战,面对沉重的历史包袱和制度惯性的强力反弹;面对利益集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种种对抗和狙击;面对前任“英雄铩羽”的结局……新一代领导班子是否有洞察全局的锐利目光;是否有驾驭全局的超凡能力和政治韬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习李新政后,很快显露出与前任不同的执政思维和执政风格。而最具突破性和建设性意义的是:在制度建设远期战略层面上,提出了“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构想;在实现路径上,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六十条”。想着重强调的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六十条”,是建国以来最务实、可操作性最强、路径最清晰、最切实可行的政策性文件。这就是习李新政一年多后最大的亮点。也是与前几任最大的不同之处。

在一个保守势力极为强大的制度环境下,对锐意改革者而言,有了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路径清晰的改革纲领,只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拥有强有力的权力,是成功的第二步。

为确保深化改革战略顺利实施,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并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分别担任三个全新机构的第一把手。成为有史以来担任职务最多的最高领导人。这也是与前几任另一最大不同之处。

在传统政治向现代法理型政治过渡的历史性阶段,当改革最大的挑战和阻力事实上来自权力集团本内部的条件下,面对“集团股份公司”政治格局形成的强大制度惯性反弹,赋予最高领导人强有力的权力远大于弊。——因为只有拥有强有力权力支撑,“壮士断腕”的改革才能避免“踏地雷阵”和“的前车之鉴。

然而,习近平担任三个新机构的第一把手之后,却引来不少人“权力过于集中,是否形成新的强人政治”的忧虑。对此,笔者持慎审乐观态度:强人政治是特定历史机遇造成的,也是历史的产物。强人政治时代已去,强人的基础和机遇已经不复存在。尤其是在21世纪的互网网时代,无论是造神政治和强人政治,都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批判。所以,担心强人政治的出现是多虑的。

习李新政后,太多国人被“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伟大的中国梦”等激动人心的口号所振奋。另,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且似乎充满矛盾的执政举措,又引来太多国人的困惑。对普通国人而言,所有这些反应实属正常。对此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成显得十分必要:理想是美好而崇高的,然而政治却是复杂的。甚至是冷酷的。所以,在错综复杂的国情和前所未有的矛盾、问题和挑战面前,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和举重若轻,战术上的举轻若重、张驰有度,是走向成功的第三步。

也唯此,才能理解习李新政后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且似乎充满矛盾的执政举措:“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群众路线”,看似矛盾却彰显政治的复杂性;“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的号召和许诺与现实反差太大,与政治的冷酷性逻辑自洽;“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与“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尖锐对立,却充分折射出中国式政治的迂回、妥协艺术……

“举一纲而万目张”。拥有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路径清晰的改革纲领;拥有强有力权力;具备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和举重若轻,战术上的举轻若重、张驰有度的执政智慧之后,改革列车才能驶入正轨;改革的拦路虎才会望风披靡;太多棘手难题、顽症痼疾才能予之化解和根治……同样是“作秀”,事情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盒饭、庆丰包子、大盆菜、160元伙食费的“亲民秀”,与为民工讨工钱、地震灾区脚踩淤泥、和艾滋病患者握手、跟井下矿工一起吃盒饭的“亲民秀”,虽同样显示“理性政治”和“感性政治”的纯熟驾驭,前者却多了份举重若轻的因素;后者也就显得单一一些。

如果说习近平的盒饭、庆丰包子、大盆菜、160元伙食费等“亲民秀”是“理性政治”和“感性政治”的纯熟驾驭,是政治家的“举重若轻”的话,李克强“壮士断腕”的再三誓言,则是治国实干家的“举轻若重”!

但愿上述推测并非主观臆测之言!

祝愿习李,天佑中华!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博客中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4/0403/38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