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万军:“失败”的张国焘是胜利者 晚年绝非冻死

—张国焘是失败者,又是胜利者

作者:

张国焘全家在加拿大的合影

中共落脚陕北之后,政治上失意,军事上失权,并与毛泽东有严重隔阂的张国焘“灵机一动”,在1938年4月借祭拜黄帝陵之机,经西安来到当时的抗日中心城市武汉,登报公开宣布退出共产党。

之后,蒋中正视其为“对延安的致命打击”交给军统领导人戴笠“妥善运用”,此后张国焘对中共,特别是以红四方面军为班底组成的八路军一二九师进行策反工作,但收效甚微。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张国焘在上海出版《创进》周刊,把造成国家危机四伏、民不聊生的原因,归罪于中共,指责中共“为了夺取政权”,“毫无道德伦理和国家存亡的顾忌”。“中国共产党无论标尚何种理想目的,他们改采取的手段则是有害而可怕的”,“假定共党‘武装革命’成功,继军事征服力量而起的,必然是一种独裁政治无疑”(《1948年张国焘污蔑中共:革命成功必独裁统治》人民网.2013年2月20日)。国民党退居大陆后,张国焘居住香港,后来感觉形势逼人,这里非久留之地,便远渡重洋移居加拿大了。

张国焘在人生的几道关口都遛得挺快,但其最终结局怎样呢?谁背叛党,谁就没有好下场。根据大陆媒体报道,背叛中共组织的张国焘晚年十分凄惨,他于1976年中风后无钱就医,又无定所,过着野狗一般的乞讨生活,最后于1979年冻死在一家老人院。

改革开放给了中国人了解世界的机会。今天再读当年的报纸,我们就觉得张国焘“冻死”的消息实属江青之流策划的剧本,大有黑色幽默之感。在上世纪40年代至1971年,加拿大就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见陈林华主编《加拿大探索》,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页)这一制度,至今让“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社会精英、商贾巨富乃至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公仆”津津乐道,他们处心积虑,使用各种手段选择把自己的“梦”寄存加国——财富转移于此,移民于此。加拿大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民主法治国家。在这样的国家,倘若一位老人真的冻死于老人院,那么这座老人院早就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这样的老人院还能否办下去?无须言赘。编写剧本的人很好笑,他们把人家的老人院当成了自己的秦城监狱。

加拿大不但是一个具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民主法治国家,而且还是一个敬老的国家。老人坐车优先,已成为几十年来不可更改的道德法则;即使在餐桌上,年长的人也最为尊贵。(见邵火焰《亲历加拿大敬老》,载《老人世界》2014年第4期)这样的国度充满人间关爱,这是宗教精神的力量。它绝非我们,形形色色的人都怀着各种媚态,时时处处替“大人”着想,哪能把老人放在心上?因此,这样的国家能把一位老人冻死、饿死,简直是对人类良知的诬蔑。

根据维基百科“张国焘”词条,我们知道张国焘的三个儿子都有像模像样的事业,他们分别从事大学教授、医生和工程师的工作,这在北美也算是中产阶级。即使抛开加拿大的社会保障制度不管,这样的家庭付得起一位中风病人的医药费也不算多大的事吧,何况,1965年张国焘写出了100万字的《我的回忆》,虽然堪萨斯大学每月仅给他2000港币作为研究费用,但后来香港《明报月刊》向张国焘取得中文版权时他得到一笔数量可观的报酬。张国焘中风后,她的妻子杨子烈还收到过蒋经国先生寄来的1万美金支票(见《张国焘何以沦落到冻死异国》,青岛新闻网)。从这种情况看,不足以将张国焘冻死,而“冻死论”者不过是想象丰富,把他看成是中国大街上一个神志恍惚的老光棍罢了。

张国焘儿孙满堂,晚年尽享天伦之乐,这从他留下来的家庭合影可以感受到。更重要的是他不是滥用感情的人,他与自己的爱人杨子烈相濡以沫,恩爱一生。由于张国焘的传奇经历,在华人圈子中他的名声很响,因而颇受当地社会的特殊尊重,1976年时任加国总理的特鲁多特意探望过他。晚年他信奉基督教,一部《圣经》从不释手,这里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争斗;这里多了一份仁慈,少了一份仇恨;多了一份坦然,少了一份忧虑;他的精神生活十分饱满,决非有人说的“孤寂”二字所能掩饰。倒是早年与他在一个战壕里战斗过的同志晚年都非常凄惨,高岗在权斗中失败,钦弹自尽;彭德怀肋骨被红卫兵打断,死前得直肠癌,痛哭万分;刘少奇死状更惨,火化时连名字都要隐去;林彪是接班人,与妻子儿子一同命丧异域,尸首无存……。手持莫斯科的上方宝剑,头上戴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光环的王明还算幸运,“延安整风”时险些将他毒死,好歹后来跑到主子那里守到了一副棺材。

假如张国焘没有1938年的选择,他的结局会怎样呢?他的许多同志的遭遇已经给他揭开了迷底。张国焘与毛泽东的资历一样老,都是参加过党的一大会议的人;红军时代的他,实力曾超过了毛泽东,按照党史的说法,他组织“第二中央”,开除毛泽东党籍并想致其于死地。1960年10月,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北京中南海采访毛泽东时问道:“您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回答:“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见维基百科:张国焘)这样的人即使像王明一样能挺过“延安整风”,也不会在夺得天下后比高岗、彭德怀、刘少奇等人多享一天清福。然而,他活了83岁,没有人对他施暴,这难道不是当初的选择所成就的吗?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共产革命的特质就是鲜血,所以我们说红旗是用革命者的血染成的。毛泽东一生革命,他家的烈士就特别的多,妻子、弟弟、妹妹与儿子,一个接着一个。剩下的一个儿子神志不清,或许毛泽东从来没有把他当儿子。延安时娶了江青同志,他尸骨未寒,爱妻就被他指定的接班人抓进了大牢,一块去的还有毛家的希望之星毛远新。这样破碎的家庭,与张国焘健全融洽的家庭相比,真叫人感慨万端,这或许就是不断革命的代价吧!

在胜王败寇意识下的中国人眼里,张国焘无疑是一个失败者,史学家的洋洋洒洒的笔墨将他早已埋藏,他不值得让人一顾;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说,他又何尝不是一个胜利者呢?历史就是这样,颠三倒四,让我们读得血脉喷张啊!

责任编辑: 赵亮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4/0420/390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