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一句童谣成谶语 颠覆了强大的西周王朝

作者: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周朝有国近800年,是迄今为止历时最长的一个王朝。

文王兴周、武王伐纣,姬姓周王朝应运而生。文王、武王以王者之德开国,成王、康王继以兴国。四王在位之时,王道盛行。

“月将升,日将浸;檿(yǎn)弧箕服,实亡周国。”——《国语·郑语》

这是周朝第十一代天子周宣王时流传的一句童谣。大意是:月亮即将高升,太阳即将沉没;卖桑弓和箕箭袋者,将是灭亡周朝之人。

周宣王得知大惊,忙找来大臣问明隐意。大臣说,这暗示后宫将有女主乱政,卖桑弓箕箭袋的人,跟乱政女主有关。于是大肆抓捕屠杀卖桑弓箕箭袋的人开始了……

一对卖桑弓箕箭袋的夫妇,在逃亡途中的一片偏僻的树林里,听到了振耳发聩的婴儿的啼哭声。二人循声而去,看见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婴躺在襁褓之中,不由顿生怜悯之心,便抱起孩子逃回了故地褒国。这个女婴就是后来流传千古的绝代美女——褒姒。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薨,太子宫湦(shēng,又作“涅”)继位,这就是历史上以“烽火戏诸侯”而遭千古唾骂的一代昏君--周幽王。

周幽王二年,都城镐京和附近的泾水、渭水、洛水相继发生了地震。不久,三川干涸,岐山崩塌。此时幽王的心中早已“王道”尽丧,对载道的饥民与遍地的饿殍视而不见,在民不聊生的饥荒之年,为了满足自己无度的淫欲,下令普天之下遍选美女。Where is岐山?

精通天象与历史的太史伯阳甫声泪俱下,劝谏幽王:“大王万万不可呀!如今岐山崩塌,这是不详之兆啊!岐山是我周朝的发祥地。都城附近的泾、渭、洛三川都已干涸。臣纵观历史,当年伊、洛水竭而夏朝亡!黄河水枯而商朝亡!大王应以祖宗的社稷和万民的生命为重,后宫之中美女如云,此时断不可做此劳民之举啊!”幽王勃然大怒:“我贵为天子,后宫一群庸脂俗粉,没一个让我赏心悦目之人,如此下去,胄室烟火不济,子嗣稀少才是真正的不祥之兆。天下美景要尽我所用;天下美食要尽我所享;天下美女要尽我所御。”伯阳甫面对亡国之兆,眼见面前的无道之君,知道自己多说无益,天意如此、自己又有何力回天?那就顺天意而为吧,他知道,幽王的天下不会超过十年了。

周幽王三年,褒姒进宫,幽王大喜,本来就重淫欲、轻社稷的幽王更是日夜笙箫不停。绝代佳人哪儿都好,只是不知为什么,从来不会笑。为取悦美人,罢了申后,立褒姒为后,褒姒依然不笑;废了太子——申后的儿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褒姒还是不笑。

为此,幽王心中大不爽。有人私下议论,说褒姒是个妖精,不是人,人哪有不会笑的?此时的幽王心中只剩了一件事-——一定要看到褒姒的笑容!幽王传令:谁能使得王后一笑,必赏千金。这便是“千金一笑”的来历。

重赏之下,必有奇谋。一向善于揣摸圣意、阿谀奉承的奸佞小人、权臣虢石父献上一计:“请大王与王后起驾骊山,举起烽火,这烽火由近及远,夜光之下,如群星闪闪;望见烽火,诸侯们以为有敌人来犯,各路诸侯将领兵前来救援,千军万马浩浩荡荡,那阵势……王后看了,定会绽放笑容。”幽王听后,与褒姒及随从连夜起驾骊山。

烽火燃起,星星点点,连绵不断,诸侯们率兵来到骊山脚下救驾。没有看到敌军,只见幽王与王后端坐在烽火台上欣赏歌舞,正在纳闷,虢石父代幽王传话:“各路诸侯连夜领兵赶来,一路多有辛苦,没有敌人来犯,大王与王后在此游玩,特请诸位前来助兴。大王传令:诸位请回吧。”诸侯们面面相觑:天下竟有这等昏聩的君王?自古以来,君无戏言,从没见过这等浑沌之主!个个悻悻率兵马撤回封地。

夜幕下,望着劳顿的千军万马乱作一团,褒姒终于开怀大笑……

不久,申国的国君申侯(申后的父亲)带领大军,联合缯国和犬戎,来讨伐昏庸无道的幽王。烽火再起,失信于诸侯的幽王,已无一人前来救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褒姒不知所终。

第二年,宜臼在郑国、秦国、晋国的帮助下,离开了历经地震和战乱、已成废墟的镐京,东迁洛邑,史称“平王东迁”。西周结束,东周开始。周王室日渐衰落,犹如浸没的太阳,永失昨日的万丈光芒;而往昔如月伴日的诸侯们,纷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叱咤风云,纵横天下,历时300多年的春秋大戏徐徐拉开了帷幕。

真正的王者,必顺应天理,敬天重道;勤以修身,克私为政;以德为本,教化苍生。大行王道的君主也必得苍天之护佑,大地之恩泽,万民之拥戴。反之,一个鱼肉黎民以足私欲的无道之君,也都面临着同样的下场——失国而自毙。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4/1020/460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