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精彩视频 > 正文

中华民国故宫博物院以历代画鱼名品贺岁拜年

故宫书画处助研吴诵芬接受RFA访问时说:「在华人世界都有『岁末食鱼』的习惯,来庆贺一整年的丰衣足食,年夜饭的时候,都会有一条鱼,这表示,第一个,你的伙食很好,第二个就是讨一个彩头,预祝你来年跟今年一样丰衣足食。」吴诵芬花了三年策划这个展览,从故宫上万件典藏的名品中,挑出中国历代名家画鱼的作品

台湾故宫「年年有余—画鱼名品特展」。(特约记者夏小华摄)

台湾故宫「年年有余—画鱼名品特展」。(特约记者夏小华摄)

台湾故宫「年年有余—画鱼名品特展」。(特约记者夏小华摄)

台湾人过年除夕围炉总少不了鱼,祈愿来年丰收有「余」。台湾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过年展出应景的「年年有余—画鱼名品特展」,以历代画鱼名品贺岁拜年。这也是故宫首次推出「鱼」主题的展览。

故宫书画处助理研究员吴诵芬接受本台访问时说:「在华人世界都有『岁末食鱼』的习惯,来庆贺一整年的丰衣足食,年夜饭的时候,都会有一条鱼,这表示,第一个,你的伙食很好,第二个就是讨一个彩头,预祝你来年跟今年一样丰衣足食。」

吴诵芬花了三年策划这个展览,从故宫上万件典藏的名品中,挑出中国历代名家画鱼的作品,像是<清沈振麟狸奴鱼藻>,将金鱼游入险境而浑然不觉的憨态,表露无遗。表现技巧方面,她推荐<清郎世宁画鱼藻>,以重彩和西洋技法,仔细表现鳍条的立体感和鱼皮的亮泽,除了画作焦点的两条大鲤鱼,画布底下的小鱼,有一种动画、禅隐、位移的画法。

此外,元人的<鱼藻图>,以水面植物和水底藻荇,暗示为水底景象,由上而下按大中小顺序画鱼三条,先以淡墨钩画轮廓,再逐次渐层渍染鱼鳞、鱼鳍,还讲究地以粗布压印布纹,使鳜鱼身上的细密鳞纹,显得更加生动逼真。而<民国齐白石长年大贵>,取(鱼占)鱼、鳜鱼「年」、「贵」的谐音,传达「长年大贵」的吉祥寓意。

吴诵芬表示,人跟鱼交手的历史相当的早,在约公元前五千年至三千年仰韶文化、彩陶文化,就有人面鱼纹钵、鱼纹盆,用笔画出来的鱼,造型上相当的几何,但是像流线型的鱼的身体、鱼的鲯、牙齿跟嘴都各样具全,还有鱼被鸟捕捉的画作的陶缸。

谈到历史人物与鱼的典故相关的记载,吴诵芬说,左传「臧僖伯谏观鱼」提到,春秋时期的国之大师,除了祭祀跟出征,其他都是小事,那不合礼法的事是不可以做的,但当时鲁国的贤君鲁隐公,居然不纳谏言、逾越礼法,也执意要去山东边境观赏渔民捕鱼。而庄子「秋水」里也记载有名的哲学故事,即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庄子说:「这鱼游的好从容、好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庄子就回答他:「你也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很快乐?」

还有为了吃鱼丢了性命、「刺客列传」里的「鱼肠剑」,记载专诸把剑藏在鱼腹中刺杀吴王僚。另外像孟尝君有个门客冯谖,在他还没没无名的时候曾抱怨「食无鱼」,因为吃不到鱼而兴起了回家去的念头。

吴诵芬透露自己对动物主题的画作,有一种莫名的热爱,她曾在网路上策划过历代画猫的网站,也制作过十二生肖的专题。她认为鱼比较特殊的是,最早的中国划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目,鱼则一直要等到宋代的时候,才有专门的独立画科。

吴诵芬说:「其实鱼,牠不是一个重要的项目,比如说像是传统的儒家礼教都会觉得说,画鱼其实是一个小道嘛,我们应该要画诗经啊,或是文以载道的山水啊、或是历代圣贤啊,但是画鱼其实在历代的作品中占了一个很大宗的项目,也许牠不是非常地受到文人的推崇,但是至少在庶民这个层面,大家是非常非常喜欢牠的,比如说画很多的金鱼,大家把这种金鱼的画,比喻为『金玉满堂』,还有一个渔夫他抓到一条大鲤鱼,这种样子的画,很多人叫它『渔翁得利』嘛,因为鲤鱼的谐音。」

吴诵芬还说:「很多文人也会觉得说,像是庄子笔下的『临渊羡鱼』,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公务缠身、不快乐、不自由,但是他们看见了鱼,他们觉得那样子的情态非常地自在、非常地羡慕的也有,所以其实画鱼这个主题,它等于有分庶民跟文人这两种,同时并行但又取向不一的这种情况,这就是鱼的画作让我觉得很有兴趣的原因。」

这次展出的作品,也有小朋友特别感兴趣的鸟抓鱼、猫抓鱼、小朋友抓鱼这一些鱼跟其他动物互动的类型,吴诵芬说,希望民众带着轻松的心情去看这些画里的鱼,可能家里面的小朋友十几年以后会说:「啊!我曾经去过故宫,看过一个展,那里面有鱼。」这样子她就觉得很高兴了。

特约记者:夏小华责编:胡汉强/申铧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218/51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