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新华网:庆亲王从“从零开始”政坛火箭蹿升

作者:

虽是龙子凤孙,但血脉相当边缘。换言之,庆亲王几乎是“从零开始”靠自己的能力。火箭式上升,与奕匡的才干与个性有关。庆亲王有着恭亲王那样的办事能力,有着醇亲王那样的隐忍和低调。

  叱咤风云的庆亲王奕匡,是晚清时少数在国际上有着极高知名度的中国官员。作为高居帝国权力金字塔顶端的人物——奕匡是中国第一届责任内阁的总理大臣。虽是龙子凤孙,但血脉相当边缘。换言之,庆亲王几乎是“从零开始”靠自己的能力。1917年奕匡去世后,《纽约时报》在回顾中就指出:“庆亲王一生,以一无所有的皇族旁系开始,以亿万富翁的身家辞世。”

  奕匡的父亲是绵性,绵性的父亲是永璘。永璘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在嘉庆四年被册封为庆郡王,在嘉庆二十五年临终前,获得庆亲王称号。绵性是永璘的第六子,正常情况下,几乎不可能继承爵位,奕匡也就不可能以庆亲王闻名于世。然而,奇迹还是发生了。

  按照清代的规定,除了“世袭罔替”即俗称的“铁帽子”之外,所有爵位均需逐代递减。清代的宗室爵位共分12级,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是高级爵位,随后是4类“公爵”: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入八分”就是八种标志,分别是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再往后就是四类“将军”: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分别相当于一品至四品的武官级别,每类“将军”中又分三等,俸禄不同。

  具体到庆亲王家,永璘死后,儿子绵愍袭位,爵位降为庆郡王。绵愍死后无子,由仪亲王之孙奕彩过继,爵位降为“贝勒”。因奕彩居然在居丧期间纳妾,犯了严重的生活作风问题,被革除爵位退回本支。老庆亲王永璘的其他儿孙们,随即为了争夺这个贝勒爵位,展开了残酷斗争,惹恼了道光皇帝,干脆将爵位降了六级,越过贝勒、贝子及四类“公爵”,飞流直下三千尺,直接降为镇国将军,还是最低的三等,勉强维持永璘的祭祀而已。这种政治待遇上的高台跳水,往往能在瞬间摧毁一个簪缨世家,根本不需要等候“富不过三代”的时限。“三等镇国将军”的爵位,轮到了永嶙的第五子绵悌。吊诡的是,老庆王家的爵位,似乎被诅咒了一般,谁承袭谁就断子孙,绵悌死后又断香火。这回,才算轮到了永嶙第六子绵性家,绵性的儿子奕匡过继袭爵,爵位则按规定递减为“辅国将军”,这是第十等爵位。

  奕匡承袭了辅国将军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恭亲王奕腾房。庆王府,一直占着后海的一片大宅子。当年是权相和珅的豪宅。在爵位递减后,庆王后裔未按规定缴还这座王府规制的豪宅。“逾制”的后果就是“伤福”,庆王家果然风波不断,爵位频降,子息不旺。待到奕匡袭爵,刚要搬进府邸,道光皇帝下旨,将这座府邸另行赏给了刚册封的皇六子、恭亲王奕,和珅府、庆王府就又成了恭王府。道光另外给奕匡赏赐了宅邸,就是大学士琦善被查抄罚没的、位于定阜大街的府邸。

  说来也怪,自从搬了房子后,老庆王家的熊市行情,便到头了,开始春暖花开。1年后,奕匡升到了贝子,连跳6级;10年后升到了贝勒,20年后成为御前大臣赏加郡王衔,到1884年恭亲王下台时,任总理衙门大臣,正式晋封庆郡王。从此,他的权力横跨外交、内务、财政和军队,远超曾经主持朝政的“议政王大臣”恭亲王奕䜣、光绪皇帝的本生父醇亲王奕譞,成为权臣。

  1850年袭爵时的奕匡,和堂兄恭亲王的地位至少差了10级。到了甲午年,奕匡获封庆亲王,1908年更是获得了世袭罔替(即“铁帽子王”),彻底追平了恭亲王。妻妾被封为“福晋”者有6位,超出了清制规定的亲王只能封5位福晋的限额。以一个旁支宗亲,成长为清代第十二位,也是最后一位“铁帽子王”,奕匡爆出了大清政界最大的冷门。

  如此火箭式上升,与奕匡的才干与个性有关。庆亲王有着恭亲王那样的办事能力,有着醇亲王那样的隐忍和低调,他的权力伸展和布局,都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对上级从来都是逆来顺受,唯唯诺诺之后再想法“遇见红灯绕着走”。庆亲王奕匡依靠后天的努力,多笼络那些能办事,尤其能办大事的人,以便形成合力。野史传言,光绪驾崩时,有人甚至想拥戴庆亲王之子载振,这虽是野叟村言,却也代表部分官心民意。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724/58901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