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屠呦呦成果40年未获大陆公认 引发对中共科技制度反思

大陆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成为获诺贝尔医学奖的第12位女性。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挽救无数生命,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全世界应用。青蒿素提取得益于中医典籍,屠呦呦获奖对中医意义重大。但其成果将近40年在中国国内没有被得到公认,85岁的她至今仍是“三无教授”。陆媒评论质疑大陆的科技管理体制。

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聪大村、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

诺贝尔奖颂辞强调,屠呦呦等3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最严重的部分寄生虫病治疗上,开发出革命性疗法。屠呦呦参与研发的青蒿素,对疟疾治疗具有显效。

nobel-400

中国中药专家屠呦呦。(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屠呦呦研发青蒿素惠及全世界

屠呦呦于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及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11年获得有诺贝尔指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是首位得此奖和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

大学毕业,屠呦呦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之后55年里,除参加过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坐小楼。她最优秀的研究工作完成于1969年至1972年之间,正值“文革”时期。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那是一个不小的军事计划的一部分,代号523,该项目的短期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在战场上有效控制疟疾的药物,长远目标是通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新的抗疟药物。

大陆媒体提到,在研制过程中,屠呦呦曾以身试药导致肝中毒。她的丈夫说,屠呦呦整天不着家,没白天没黑夜地在实验室泡着,回家满身都是酒精味,女儿都不愿意喊她妈妈。

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后,终于从青蒿叶子中成功提取青蒿素。这一成果挽救了全球几百万生命。

什么是青蒿素?

青蒿素是来自一种菊科艾属植物的提取物,对恶性疟疾、脑疟强大的治疗效果。

疟疾是由疟原虫造成的,经蚊叮咬或血液传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虫传染病,俗称打摆子。每年全球患者在3亿~5亿之间,因疟疾死亡的人数在1百万~3百万之间,其中大部分为儿童。疟疾可引起贫血、脾肿大以及脑、肝、肾、心、肠、胃等受损。

几十年来,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无数人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称青蒿素为“中国神药”。

目前,一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推荐在全世界应用。

青蒿素提取成功得益于中医典籍

2011年,在获得拉斯克奖后,屠呦呦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自小就看见病人如何被民间的中医师治好,但我从没有想过一生都会投入在中医的世界。我对草药的好奇心,驱使我进行些研究。”

屠呦呦还说,“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很多同志都参与这项研究,都做出了贡献。这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忆及当年的研究,她说,“当时的难点在对青蒿科属的选择上,到底是哪种植物。另外提取方法上也一直没能突破。”后受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的启发,她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醚冷浸法低温提取,最终获得成功。

屠呦呦获奖对中国中医意义重大

前中国卫生部官员、原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长陈秉中周一(5日)晚接受自由亚洲采访时表示,屠呦呦获今年诺贝尔医学奖,对中国中医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他说:这个非常好,值得可喜可贺,这个我原来知道情况,她的研究成果也可以说是研究多年,成就非凡。我知道她研究这个疟原虫,而且她一直坚持,不怕困难,当然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因为疟疾在南方发病率很高,中国有这个药,药效非常明显。前几天,有人预测这个诺贝尔医学奖,但没有想到是她,没有人提到是中国中医方面。我想这个对中国中医发展意义非常大,对中医界是不可估量。

但是伴随着屠呦呦获奖,大陆一些反对中医的“反伪科学家”发出另一种声音:屠呦呦获奖并不代表医学界对中医的肯定。

但是此言论遭到网友集体炮轰:

安徽网友“真实的姚老板”:屠呦呦的诺奖重重的打了那些叫嚣中医伪科学无用者的耳光!

河南网友“scatterin3117_cn”:这不是打了那个谁一巴掌吗?一直认为中医是伪科学的那个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生、打假斗士。我认为,中国科技大学该站出来辟谣了。

河北网友“医道乱则国乱”:屠呦呦是在中医科学院工作,从事中医药研究,根据古籍中医理论研究出来的青蒿素。你们把她归入西医很难吧?提取技术就算西医,那么广岛长崎原子弹都是你们西医炸的?

网友“@麟烟阁”:我就想问一下,难道中医就绝对不能用现代化手段?现代化手段是西医专属?难道中药就不能根据科技的发展制成片剂或者注射液,只能必须得熬汤才算中药?一旦提纯就变成西药了?

屠呦呦成果40年未得到公认,仍是“三无教授”

讽刺的是,现年85岁的屠呦呦在大陆境内被称为“三无学者”,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更无中国两院院士头衔。

据媒体报道说,屠呦呦先后几次被提名参选中医科学院院士,但都没有被选上。

屠呦呦从未在中国国内获奖,她在文革时期的研究成果也因政治原因不能刊发在国际学术刊物上。

屠呦呦的老朋友、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表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已经44年了,“这么长时间得不到公认,我想,对任何一个科学家来说,都会觉得不公平”。

李连达曾描述屠呦呦的率真直言:“她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或个别谈话也好,她同意的意见,马上肯定;不同的话,就直言相见,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拉斯克评奖委员会依据三个“第一”颁奖给屠呦呦

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曾经引发争议:“不能把团队的成果归于一个人”;“把奖颁给她一个人,对项目的其他参与者不公平”。

但是拉斯克评奖委员会之所以把奖杯颁给屠呦呦,所依据的是屠呦呦的三个“第一”: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个做了临床实验。

“国际上很尊重原创性的东西。”屠呦呦表示,研究成果要获得国际认可,一要有效,能真正解决问题,二要原创发明,创新十分重要。“中医药绝对是个伟大宝库,其中有待挖掘的还很多。可以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认识中医药,加强创新,多出原创成果。”

专业人士:提取青蒿素成功是集体劳动成果

曾有中国业内人士介绍,“当初提取青蒿素,屠呦呦的贡献毋容置疑,当然也有几十个单位几百位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过去一直有人认为是集体的劳动成果,不能算是个人。”

上述人士称,“中国在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上有缺陷,在人才评价和鼓励上有不足,亟待改进。”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曾直言,青蒿素的发明,一直是中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但仅仅由于难以确定成果归属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表彰和奖励,其中折射出的不少问题值得深思。

国际认可的人才落选院士非个案,陆媒称体制问题

中共官媒发文称,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但却落选中国科学院士的,在大陆并非单独个案,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等人都是例子。

文章承认,这些人并非因为学术水平不高、科学贡献不大而落选院士,而是只懂默默工作,不善交际应酬。

文章同时表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虽然因涉嫌学术造假而屡遭检举、质疑,却依然稳坐院士的宝座;相当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业高管,顺风顺水地当上了院士,风光于政、学、商诸界。”

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鲁白教授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也批评说,中国的“院士制度目前还不是一个荣誉制度,更是一个利益制度”。

鲁教授进一步解释了目前中国院士制度的问题说,“目前虽然院士是选举出来的,但投票者选院士已经不再完全依靠科学成就了。关系、运作和好处成为了一些新的因素。有些人被选上去的时候,意味着有些人被选下来。选下来也是跟这个制度有关系的。”

10月5日,大陆财新网文章也发出质疑:屠呦呦做出举世公认的成就,为什么没有得到任何国内的重要认可,没有大奖、没有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荣誉称号?屠呦呦在1970年代做出重要成就,条件很差、经费有限,今天中国的经费大增,用于支持什么工作,什么人?

文章还质问,现在的体制,在浪费钱,还是能够出现更多的重要工作?是在压制人,还是能够支持更多的屠呦呦、张亭栋?我们应该麻木不仁,继续浪费,还是深刻的反思、实际的改革?中国科技界由无德、无才、无能主导的现象,是否应该得到改变?

阿波罗网于飞报道

责任编辑: 于飞  来源:阿波罗网于飞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1006/624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