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政令不出中南海 习李王〝年底算总帐〞?

—巡查政令畅通 关键在找原因

根据中纪委官网披露,中央第三轮巡视已进驻教育部、国家统计局、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14家单位。此轮巡视检查的重点,将放在中央政令是否畅通。

十八大之后,中央推出一系列的改革设计方案和党政公职人员行为准则,但并非所有的改革都被不折不扣的执行了。此前,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多次会议中,改革要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这当中包含了对中央政令不够畅通的层面。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就“处长把关中央政令”等方面多次严厉发声,这也说明当前改革须破除一个顽疾--如何保持从上到下的政令畅通。

在许多人的印象之中,中央政令被一些部委机关或者地方束之高阁,或按他们自己的需求变通执行,原因在于历次中央的重大改革措施,都往往受到既得利益集团和地方的抵制。最为明显的例子,就像八项规定出台之后,不得胡吃海喝超标宴请,一些党政人员用矿泉水瓶装茅台的事情时有发生,再如中央力推简政放权,不料个别地方政府假意执行,而这背后呈现的政治生态是一些人想着权力集中化,却明里暗里的让责任碎片化。

从这个层面上,也就回答了中央第三轮巡视工作为何将中央政令畅通作为巡查重点内容了。因为,确保中央政令的畅通,就必须要通过巡查工作来查找到中央政令究竟卡在哪个地方,以此来通过具体的办法解决问题。

但不得不说,这是确保政令畅通的其中一个途径,而非全部。事实上,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在找到卡在什么地方之后,更需要回答为何卡在此处,原因究竟在哪?除了人们以为的既得利益集团明里暗里的阻挠外,中央政令在制定时一些相关部门之间就存在各自利益的诉求,这使得其他一些部门难以完全认同。若对政治稍有了解的人都可以知道,一般某个改革方案,大多是相关的部委进行设计和起草,而他们在设计改革的时候很难独立于设计者本身的利益。而当改革方案进入讨论阶段时,每个部委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最后呈现出来的方案是一个折中的方案,是对各个相关利益主体伤害最小的方案。

故而,在执行的时候,一些部委会因为自身利益未能充分体现而出现软抵抗的情况。其次,中央的政令,面对幅员辽阔、情况各异、发展不均的各个地方来说,未必与地方的条件形成最好的匹配,于是在落地的时候,因为政令本身与地方情况存在出入,所以执行难免会存在偏差。

于是,在巡查过程中,必须将这些原因落实到具体,然后再反馈于政策制定与决策层,寻找出一个解决的途径,比如一些涉及党政干部工作态度、生活作风等原则底线性的政令,中央在政策出台时必须保持足够的强硬,对于部门间的不同意见拍板决断,而不是让各个平等部门自己协调折中。

与此同时,在一些经济改革、社会改革等因地制宜的政令涉及出台时,是否需要给一些地方、一些部委留下一定的参与空间,包括能否参与方案制定,能否一定程度上修改完善方案,让其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解决。而中央只需要进行督导和引入社会对政策落实进行评价。这样既能避免一刀切的执行带来政策不能落地,又能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中央政令的通畅,一则来自于全局性、普遍性、原则性的政令丝毫不差的执行,这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二则来自于地方社会发展遇到体制障碍之后需要中央对体制进行变革,这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打通中央政令的畅通,实际上便是打通推动改革的两个渠道。

责任编辑: 白梅  来源:华商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1103/63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