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财新网:以“临时”为名 透露事故“凶手”

王石的周一见,被别人抢了头条。虽然全国人民的目光还在深圳,但是关注点已经不在万科,而是谁堆起的土山,怎么就埋掉了90多个人。

刚刚看到的时候,新闻是这样的。12月20日上午11点40左右,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集团后侧发生一起山体滑坡事故,导致工业园区多幢厂房侧塌,多人被困。

我们以为这又是一次自然灾害,由于水土流失,多日降水,可能会导致山体松动乃至滑坡,对山上的建筑物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影响。但是这样的情况似乎很难避免,在香港、台湾也时有发生。

但是后来大家发现,冲击工业园区、造成垮塌的泥土并非自然山体,而是近两年附近施工挖土、在山体上堆积的渣土。当地一位目击者告诉记者,发生滑坡的山体其实不高,但这两年附近基建挖出来的泥土都堆积到山上去。

sz

不断堆高的余泥渣土形成一个不稳定体,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轰然倒塌,冲垮了附近的工业园,导致90多人失联。

光明新区安监部门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称,事发原因初步断定是临时余泥渣土受纳场违规作业,受纳泥浆漫溢,冲出山体,冲进靠近山体的工业园。

当天晚间,国土资源部官方微博“国土之声”发布消息称:初步查明深圳光明新区垮塌体为人工堆土,原有山体没有滑动。人工堆土垮塌的地点属于淤泥渣土受纳场,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由于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导致失稳垮塌,造成多栋楼房倒塌。

临时余泥渣土受纳场,这个拗口的名字不大好记,说白了就是一座建筑垃圾填埋场。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CJJ134-2009》,工程渣土有两个主要处置方式,一个是回填,一个是填埋。其中回填是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中间覆盖用土,或者回填局部标高低于规划使用要求的地坪,填埋则是要在专门的建筑垃圾填埋场。

如果用于回填,回填前要对低洼地进行清理,采取排水、清淤等处理措施以利于加固基底土体。回填后采用相应的压实措施。雨期作业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水流人回填点内部,并应避免边坡塌方。

如果是建筑垃圾填埋场的话,则应选择具有自然低洼地势的山坳、采石场废坑等地点,并应满足交通方便、运距合理的要求。建筑垃圾填埋区应根据规划限高、地基承载力、车辆作业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分层厚度、堆高高度、边坡坡度,并应进行整体稳定性核算。

填埋场在作业期间应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地质沉降监测、对于堆体的稳定也有相应的技术规定。作业完成后,还要完成封场工程,包括堆体稳定、地表水导排、植被类型选择与分布。

而这座红坳余泥渣土临时受纳场,在今年5月的官方列表里,仍然被称为临时受纳场。原来就是一座采石场废坑,如果套用国家标准,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建筑垃圾填埋场。但是妙就妙在“临时”两个字,咱们是临时的,不是长期的。既然“临时”,就规避了正规的垃圾填埋场所需要的标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上个月我们刚刚去看过亚洲最大的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由于这里靠海,土壤基本上是长江泥沙逐年淤积而成,地基非常软,要保持堆体的稳定,不仅要抽出地下水,还要采用地基加固技术,才能让填埋的能力更多,堆体可以更高。

sz

上海老港四期项目

由于设计堆体高度是从地下10米到地上45米,要保持整个堆体结构的稳定,要对整个垃圾倾倒顺序进行评估,先堆哪边,后堆哪边,都是有讲究的,对于堆体的稳定性,不仅需要专业机构的定期评估,还需要还堆体的很多关键点上布置GPS进行实时监控,如果位移超过几个厘米,就需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虽然老港四期项目总库容8000万立方米,日均生活垃圾接收量8000吨。对于相对于整个堆体来说,用于倾倒垃圾作业面,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整体上堆体都是不动的。

sz

老港四期堆体结构示意图

再来看看深圳这个“临时”受纳场是怎么做的。据2013年深圳市光明新区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中标公告,光明新区红坳余泥渣土临时受纳场运营服务的中标供应商为深圳市绿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但是在工商资料中,绿威物业的经营范围仅有:室内外清洁服务,室内环境治理与咨询;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咨询;机动车停放服务。2014年9月,其经营范围增加了劳务派遣。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确认,绿威物业不具备工程项目施工资质。

就是这家根本不具备工程项目施工资质的“物业”公司,拿下了技术门槛并不低的建筑垃圾填埋场项目。哦不对,这是个受纳场,而且是临时的。

那么我们看看这个“临时”受纳场是有多“临时”。上述物业管理公司曾在今年1月12日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光明红坳余泥渣土受纳场项目计划填埋库容约800万立方米(现已堆填100万立方米),其中用作余泥渣土受纳场的库容约600万立方米,服务年限约11年。

服务年限约11年,还说是临时的,不知道起这个名字的深圳管理部门,是不是计划在11年后把这个土堆搬走?如果不是,11年后这里也就堆不下了,既然已经堆不下了,当然临时的时间也就到了。那么这里跟一个普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有什么区别么?

多年的建设,让深圳已经把能够倾倒渣土的低洼地带消耗殆尽。根据《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2011-2020)》2015年前深圳全市将新建12座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总库容约1亿立方米。在此基础上,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还根据辖区实际情况选址增建一批临时受纳场,总库容约2000多万立方米。

这也算是一项管理创新么?在中国山寨文化的发源地,深圳当地主管部门,以“临时”的名义,弄了一批山寨的建筑垃圾填埋场。

实际上,由于建筑垃圾都是淤泥渣土,本身环境风险并不像生活垃圾那么高,因此在管理上也没有生活垃圾填埋场那么严格,但是即便是这点要求,也被深圳当地,用“临时”的名义规避过去了。

结果就是管理混乱,倾倒无序。去年10月红坳村村民曾反映过泥土车偷倒渣土问题。当时有报道称,在红坳村这边,一到晚上9点多,就有很多超载泥土车排队倾倒泥渣,到凌晨三四点还没完。

“临时”这个名字还真好用。平时出了什么事,有关部门总是喜欢把责任推给“临时工”。以“临时”名义,还可以规避许多针对长期项目的规定,当然这个项目是不是真的“临时”,他们自己都心知肚明。

当然永远有多远,谁说了算?谁又能做永远的保证,从这个角度上看,谁又敢说,自己不是临时的呢?看来深圳还是走在了我们前面,提前悟出了这个道理。

责任编辑: 白梅  来源:财新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1223/66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