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颜丹:英国管理疫苗的简单绝招为何中国不学

—为何中国对疫苗的监管不如英国?

作者:
打疫苗的不花钱,卖疫苗的也就无利可图,而英国卫生部在二者之间所扮演的角色不过就是保证与牟利无关的医疗救助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

一周前发生的非法倒卖“无效疫苗”案迄今仍持续遭受着来自民众的谴责与声讨。尽管此案中所涉及到的“监管问题”已被中国的老百姓尽收眼底、无处可藏,然而,置身在其中的人们似乎仍需要反观与深思,究竟中国该如何查漏补缺、从哪些细节处入手,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这种与杀人无异的罪恶发生。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我们不妨来看看诞生疫苗发明者的英国是如何监管疫苗的。在相关的文章中,最先值得一提的就是疫苗的采购环节。很难想像,偌大一个英国,只安排了卫生部这一家来完成疫苗的采购工作。也就是说,对疫苗生产企业而言,卫生部是它们唯一的客户。而经过专门的审查之后,最终能入得了卫生部“法眼”的厂商,目前在全英国也只有七家。七比一的对峙下,疫苗的生产商们非但傲娇不起来,且在销售价格上还得无条件的做出让步,即“远低于公布的市场价”。如此一来,那些生产疫苗的厂商也就别指望能靠疫苗大发一笔横财了。这样的结果与英国卫生部的初衷可谓是不谋而合,而实际上,这种契合更应该仰赖于英国政府对全民提供的免费医疗。

打疫苗的不花钱,卖疫苗的也就无利可图,而英国卫生部在二者之间所扮演的角色不过就是保证与牟利无关的医疗救助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这种再清楚不过的“三角关系”在中国似乎怎么也建立不起来,究其原因还得拿“二类疫苗”说事。一看到“类”字,就容易让人误解是在对疫苗分门别类。实则不然,这里的“类”是按是否对注射疫苗者收费来划分的。按照官方的规定,“一类疫苗”是免费、强制的,“二类疫苗”是收费、自愿的。

事实上,在收费标准不透明的中国,很多人已在表示,幼时接种疫苗时,常常是被强制收费的。因此,只要有利可图,中国这些卖疫苗的也就有空子可钻了。然而,此时的卫生部却是一副不知情的样子,拿“向市场开放,自由竞争”当说辞,来证实自己的冷眼旁观、无所作为完全合乎情理。

众所周知,在一党独裁、官商沆瀣的体制下,理应承担责任,却毫无作为、只当甩手掌柜的又何止卫生部这一家。那个对疫苗自由流通市场的监管理应责无旁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更是在倒买倒卖的混乱局势下当起了“睁眼瞎”。山东的那对母女从开设防疫门诊、大批量购买疫苗、并由自己来存储、运输,直到最终轻而易举的卖给下线,这一过程被视若无睹的存在了长达5年之久。更令人无语的是,如今的犯案者竟然还是曾被查处、判刑后又重操旧业的惯犯。对此,我们或只能得出一个结论:监管部门若不是瞎子,就是明知故纵。

而在英国,“药品及保健品监管署”以及“保健署”对疫苗安全性的管控可谓是做到了极致。上市之前的检测自是不必说,就其存储和运输环节来说,相关的要求以及检查工作都十分严格。由于疫苗必须储存在2至8摄氏度之间,因此,英国卫生部在其制定的运输手册中明确规定,储存疫苗的冰箱必须得是“特定冰箱”,且“每个冰箱都有序列号”,“能查到每款疫苗”,“每家疫苗仓库不能储存超过4周的疫苗”。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这般好像呵护着刚出生婴儿一样的设备和服务,英国在医疗机构的官网上也清清楚楚的表明了相关的费用。比如一台特定冰箱的价格是600-1200英镑,一个有效的运输储存箱成本是300英镑,每年在疫苗上的花费是2000万英镑。

信息如此公开透明,管理如此事无巨细,中国的这些官僚机构或许是望尘莫及。因此,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尤其是不可避免的要给孩子接种疫苗的父母们,无不深陷在极度恐慌的情绪中,担忧不已。而恐慌与担忧的来源,其实并非如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所说的,是媒体过度曝光以及媒体人士撰文揭露所致。相比之下,我们显然能看到,这完全是由于那些理应行使医疗监管职能的权威部门不拿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健康福祉当回事,甚至处心积虑的伺机在人们求医问药的困境中搜刮更大的利益。对其而言,哪怕这些利益的获取要以残害人命为代价,也是在所不惜的。于是,我们只能感慨,在没有民选以及权力制衡的中国,要好好活下去实在是太难了!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中文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0326/71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