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安裕:部署萨德的战略巨变

作者:

1999年的南韩电影《生死谍变》,饰演北韩特种部队成员的崔岷植及金允珍片中多次提到「朝鲜半岛分裂是悲剧」;一年后的《JSA》,两韩军人雪夜共聚小屋成为莫逆,「分裂是民族悲剧」贯穿全片。这都是南韩商业电影而不是北韩政治说教,民族主义当头,追求统一的热切渴望不言而喻。不过,从《生死谍变》到《JSA》,电影或明或暗隐示民族分裂是身不由己但没有道出真相,若说对这两部卖座电影的不满,便是这种欲言又止的吞吞吐吐。

中国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参加韩战

朝鲜半岛分裂缘于66年前爆发的韩战,今天两韩仍处于百万大军对峙状态。美军战术核武曾经部署南韩群山基地,四架装备核弹战斗机24小时在跑道升火待发,15分钟可抵北韩。这客观说明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现实:前线两韩对峙,北韩背后是中俄、南韩后面是美日。七十年代基辛格提出「交叉承认」概念,便是如今东北亚六国志格局:中俄承认南韩,美日承认北韩。至今美日与北韩未建交,中俄却都在首尔有使馆;朝鲜半岛的波谲云诡,除了两韩意识形态南辕北辙,更因中美日俄各有盘算。

美国决定在南韩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表面是针对北韩,实是对抗导弹技术远比北韩成熟的中俄两国。俄罗斯明白大吵亦无用,30年前苏联已经上了列根「星球大战」的当,耗尽资源也未能抗击从未实现的星战计划,导致国民经济崩溃,是苏联倒台的骆驼背上一根禾秆草。如今美国实弹萨德部署南韩,对抗中俄的决心清楚不过,然而这其中更大意义,是美国扭转东北亚中共政策的巨变。

萨德反导弹系统

美国在韩战之后的朝鲜半岛对中共方略,一段极长时间,是根据亚利桑那大学荣休教授惠廷(Allen Whiting)的理念为主体。他于1960年成书的《跨过鸭绿江:参加韩战的决定》(China Crosses the Yalu: The Decision to Enter the Korean War)是研究韩战权威。惠廷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哥大的中国研究自五十年代迄今稳列美国顶尖。当时在美国最大智库兰德公司(RAND)的惠廷认为,中共是「不情愿地」介入韩战,因为中共当时感到政权受美国威胁,遂派军进入朝鲜半岛参战,逐走美国。15年之后的1975年,那时已是著作等身的惠廷,完成有关中共与印支半岛和印度关系的《中国威慑计算》(The Chinese Calculus of Deterrence),此书循沿《跨过鸭绿江》思路,认为中共是「小心翼翼而又保守」国家,动武是「最后一着」。

惠廷在《跨过鸭绿江》面世后,战略理念广受注意,而其对「中共会否动武」的权威研究地位不止在学术层面,实际影响了美国的中共政策,承认中共亦有维护本身安全的合理性,间接构成美国对中共关系破冰的基础。及至九十年代,美国重新出现研究韩战中共动武的意识形态派学说,与惠廷为主的现实主义派学说大异其趣。康奈尔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陈健(Chen Jian)于1994年的《中国的韩战之路:中美冲突的形成》(China's Road to the Korean War:The Making of the Sino-American Confrontation)对中共介入韩战另有看法。陈健认为中共参战缘于毛泽东共产主义信念,出兵符合毛在内战后夺得政权的想法:解放全中国包括台湾,美国是中共遭遇上的一头拦路虎。

《中国的韩战之路》引起史学界关注,主旨与惠廷的现实主义派学说大为迥异。尽管类似陈健的观点,在惠廷的现实主义派学说大盛之前曾是主流,美国学界仍给予极高评价,有研究韩战学生赞扬是「新的见解」。不过,更大的冲击是,以意识形态框架析义中共参加韩战,客观上等于否定中共在东北亚拥有的战略利益。学界的不同看法,不等于美国必须调整战略,意识形态派学说再起之后,美国在朝鲜半岛仍是通过中俄对北韩遏制。其中,尤以北京当时更是处理北韩核危机的伙伴,六、七年前仍是如此。及至对中共战略浮现根本变化,时间是在美国推行「重返亚洲」策略之后、北韩多次试射导弹之时。

朴槿惠难解中韩根本矛盾

美国与日韩都有军事协定,驻韩美军司令兼任美韩联军司令,北韩核危机令美日、美韩关系更加密切;而中日在东海与中美在南海的纠纷磨擦,令致美国重新设计东北亚的中共政策。惠廷的中共参加韩战论点,新情势下难以说服美国决策层继续接受,国务院与国防部且有逐渐转向的趋势。部署萨德引起北京不满,中共狠批南韩,此举正入美韩鹰派下怀--美韩关系与利益是在韩战浴血当中确立,昔年两个对手,北韩仍存敌意,中共则在萨德事件后严厉轰韩。

来到这一步,朴槿惠纵然对中共友好,亦难解两国关系的根本矛盾,那就是缘于韩战的意识形态分歧,是为冷战遗留下来的自由世界对共产国家的对立。须知道朴槿惠父亲是朴正熙,1966年朴正熙访台与蒋介石三次长谈「加强反共国家团结」,朴其后呼吁组建「一定要用武力对付共产主义」的永久组织。这样的家国背景,朴槿惠可做的不会太多。

半世纪之间不同年代学者的著作,时间上与美国东北亚中共政策鸽派占主流、到如今抛弃多年见解走向另一途的鹰派抬头_合,足可视为美国调整西太平洋战略的学术脚本。美国学者出将入相者众,七十年代的基辛格、布热津斯基,以及其后的奥尔布赖特、赖斯等俱见影响世局轨迹;比起《论语》所说的「学而优则仕」,这些读书人应是有更大能量了吧。

责任编辑: 林亿  来源:苹果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0826/793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