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吴戈 :为何湄公河惨案创作获得前所未有的尺度

—湄公河的浊流

作者:
据说得益于XX部的钦点,创作团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尺度,现实中那次武器都不让带的出境联合办案,活生生地拍成了兰博式的孤胆英雄海外血战。飙车、丛林搏杀都是小儿科,中国警察用割静脉和直升机吊挂对毒贩逼供等情节,让近年只能键盘嗜血的大陆爱国青年大呼过瘾。但在真实的湄公河惨案中,中共警方所依赖的,其实完全是循规蹈矩的国际合作机制,所有境外武力行动完全依靠当地军警。

湄公河10·5惨案主犯糯康等人受审时

这个假期很奇怪,大陆院线可看的电影很少,由于其他两部太烂,一部名为《湄公河行动》的片子受到追捧。由于依据的真实故事已过去5年,该片一开始未能凭题材造势,被追捧主要是因为看过的人,对其杀人等大尺度暴力场景甚为满足。尽管有人批评该片“除案件框架大致符合现实,整个办案过程更多是导演天马行空,充满了‘碟中谍’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大陆社会的议论主题已然变成这部警匪片拍得好不好看,而少有人在意“湄公河行动本来是我国政治、军事、外交多管齐下的一次极为成功的案例”。

既然如此成功,为何不采取纪实风格,让事实本身的力量打动人呢?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特别是保护中国公民生命安全,是一个远不够威风和强悍的领域,离爱国人群“虽远必诛”的高潮阈值相去甚远。2011年13名中国船员被杀的“湄公河惨案”发生当时,已经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国内,就全然不顾中国政府在东南亚保持低调的需要,首先出现了对政府应对力度的不满,而待中共警方几年后将凶手归案伏法时,也已过了收获最大民间赞许的时机。

然而,“有关部门”对这种民间强硬饥渴及其满足后带来的拥戴,也日益体会深刻。正好近年眼红大陆钱袋的香港导演,顺手就能带来国际级的血腥和暴力美学。于是,据说得益于XX部的钦点,创作团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尺度,现实中那次武器都不让带的出境联合办案,活生生地拍成了兰博式的孤胆英雄海外血战。飙车、丛林搏杀都是小儿科,中国警察用割静脉和直升机吊挂对毒贩逼供等情节,让近年只能键盘嗜血的大陆爱国青年大呼过瘾。

当然,外国影视作品中,反映其本国现政府和军方、警方的暴力、残酷、违法甚至黑幕的镜头远甚于此。《湄》片及其拥趸也以为同时渲染了毒贩残杀无辜、使用儿童人弹等残暴,警察的任何暴力就都取得了“以暴制暴”的正义性。可是区别在于,纯虚构或者历史题材还好,基于现实背景,特别是明确暗示现政府和真实案例的西方警匪片,对军警违法使用暴力最终必须是负面评价,否则将有违社会基本道义。也就是说,即使个人可以以暴制暴,唯独公职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不能,这种警惕无关包庇罪犯,而是事关民权。

而《湄》片恰好明示歌颂的是中国缉毒警,男主角和不少观众都为这些警察为保卫公众安全所做的牺牲表示敬意,更有人直称其为“真正的主旋律电影”。殊不知,这无异于暗示中共警方的官方道德观,远落后于人类文明基本准则。

更可笑的是,在真实世界,中国缉毒警所经历的,的确很血腥,但在真实的湄公河惨案中,中共警方所依赖的,其实完全是循规蹈矩的国际合作机制,所有境外武力行动完全依靠当地军警。

更加说明问题的是,近日荷兰公布了独立的国际调查机构,对俄罗斯派出防空导弹帮助乌克兰东部分离武装,击落马航MH17客机的调查报告。俄方此举是严重的国际罪行,荷兰国民遭受惨痛生命损失,但在俄方百般狡辩之下,调查报告对任何一个环节,都绝不加以情绪化的指责,而是拿出详尽证据,排除一切歧义,构成严密的证据链,显示了当今刑事勘验、司法鉴定和网络讯息调查的国际最高水准,更彰显了严格忠于事实真相,以公开透明取信于公众的法治精神。

相比之下,即使我们对现实中的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的调查和审判,没有任何事实层面的怀疑,也只能完全基于对中共警察司法机构的绝对信任,因为整个调查过程只有中共警方单方面的披露,没有任何独立调查机构或具有国际公信力的媒体(新华社当然不算)的佐证,更谈不上公布任何完整的证据链。

同样是受害者,形势同样复杂,同样要保护线人,西方却认为要如此费劲才能证明罪行,而同样自称“法治社会”的中国却已然在司法和舆论两大关键领域,都已忘记了什么才叫公信力、什么叫公开透明,以及怎样才算证明了罪行,怎样才能有基本的公正。

可笑的是,中国司法的不公正又无处不在,每当身为受害者或兔死狐悲时,中国公众还有不少人能够清醒地警惕权力的滥用,但只要无关自身,又涉及爱国和更弱小国家,他们就突然倒退到全然忘记这是一个远未得到充分披露的真实事件,而沉迷于对这个事件意淫式地自吹自擂。有观众一面坦承《湄》片“有些地方过于戏剧性,比如以一敌百”,认为“反而失去了真实的魅力”,可见在这些中国公众眼里的“真实”,只要不把牛皮吹破天即可,现实中的真相到一部意淫电影中去追求,对他们再正常不过。

说到现实,眼看该片渐火,中共警方中也有人忍不住趁机介绍起后续的功劳,比如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执法取得的重大成果。可惜,这种真实实在缺乏“爆款潜质”,根本没有人感兴趣了。其实,关于中国在东南亚的利益与作为,被囫囵吞枣、借题发挥,对事实却不求甚解的恐怕远不止一件船员被害案。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东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1006/81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