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短评 > 正文

《我不是潘金莲》揭破中国真实的荒诞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持续成为话题,主要是由导演冯小刚向掌控着院线的首富王健林开炮引发,其后又有「3天2亿(人民币,约2900万美元)」的票房奇迹,稍后还有名导与首富及相关人等的八卦。这一切,盖过了对这部电影本身的评论和观察。

万达院线之压抑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除人际恩怨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向讲究政治正确的万达,院线看片团队看完样片之后,提出了「题材敏感」的问题,后来成为压片的理由。而事实上制片方自己在当局审片前也相当紧张,好在虽有阻滞,遇难呈祥。

这部电影除了名字提到潘金莲有些敏感,不少观众看完后说上当,因为不觉得有敏感内容,而是一连串的荒唐,构成了一个荒诞的故事而已。然而这部电影的意义,正在于用荒唐的手法,来揭破中国真实的荒诞。

这部电影的主线相当荒唐,讲述的是村妇李雪莲与丈夫假离婚,前夫说了句「你是李雪莲吗?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李雪莲就为这句话,从乡村到京城,从喊冤到上访,与官场各色人等打交道,包括公安检察县长,再到市长、省长、首长,十年过去,没能把这句话给纠正过来,只能喊「我不是潘金莲」。

这个荒诞故事折射着中国现实中的荒唐。这部电影从根本上不是讲中国今天极度荒唐的上访制度,也不是人说的「呼唤依法治国」,而是试图揭开一块纱布,告诉大家今天中国「基层就是断层」。

所谓基层,主要指农村的乡镇村、城里的街道社区。而基层就是断层,意思是说大官和小吏是脱节的,小吏和斗民是分割的,基层中的人民大多生活在无奈之中。这就是今天中国的现实,也是中国未来的问题。

责任编辑: 林亿  来源:世界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1124/840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