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一个绝不射杀伤兵的决定 让世界20年后陷入腥风血雨

—英国一名士兵在战场上救了一个人 却因此断送了数千万人的生命…

历史的选择

1938年,时任英国首相的张伯伦在访问德国时,注意到德国总统府会客厅中挂着一幅油画的复制品。这幅油画是以伊普尔战役为背景创作的,画面的中心有一个英国士兵背着一名德军伤兵。

画家本以此寓意伊普尔战役是“结束一切的战争”,张伯伦并不知道这幅画映射出的历史,对希特勒和全世界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战争是残酷的,尤其对那些直接在战场上搏杀过的士兵来说。

一战过后,数以万计的士兵带着各种伤病从战场上回到各自的祖国,这其中有一名非常特殊的士兵,总在独自一人时低沉地自言自语,并总是逢人便说,“该死的战争,(毒气战中)毒瞎了自己的双眼,什么都看不到了。”

然而这名士兵的双眼却没有丝毫损伤,在德国著名的心理医生艾德蒙德·福斯特诊断后得出结论:他患上了以战争恐惧症为主的一些心理疾病,程度还非常严重。

医者仁心,福斯特医生为了治愈这名可怜的年轻人,便对其施行了催眠。这名伤病在松弛的状态下说出了自己的过去。原来他出身于贫寒的普通家庭中,曾落魄到以卖画为生。

但他却和无数德国热血青年一样,希望能够有朝一日报效祖国,载誉而归。在荣誉感与使命的驱使下,他于1914年加入德国军队,很快便遭受了战火的洗礼。

1917年,美国对同盟国集团宣战,随后中国也加入协约国阵营中,至此,协约国集团已扩展到27个国家。同时,战场局势开始突然向协约国倾斜,德国的处境愈发尴尬。

1918年,英法联军在取得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后,集结重兵开始将战线推向德国本土。在这种大局势下,英国士兵的士气愈发高昂,愈多战争英雄开始涌现出来。

其中有一名名为亨利·坦迪的士兵,因为在1918年9月12日的哈维林肯特战役中凭借一己之力俘虏多名德军士兵,被授予代表军功的“军事奖章”。

随后,英军在进攻马尔宽渡口的战役中,坦迪冒着德军火力网匍匐前进,击毙德军机枪手。正是坦迪的英勇表现,英军才得以一路高歌猛进。

1918年9月28日,德国败局已定。虽然德军高层聚集了优势兵力企图决一死战,但是已经涣散了的士气无法挽回战局,战斗过后,坦迪在与战友们清扫战场时发现了一名负伤的、却挣扎着想要逃跑的德军士兵。

显然对方也发现了自己,于是那名士兵便停下来,方便坦迪进行射击。然而坦迪却有一个善良的原则,即战斗过后他便不会对任何人开枪。于是他示意对方离开,那名德国伤兵凝视了坦迪片刻,点了点头,艰难地走远了。

没有人料到,这个名为阿道夫·希特勒的士兵,会在接下来的数十年内给世界带来怎样的灾难。

之后坦迪回到英国,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希特勒也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却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福斯特医生开导他,声称他确实是失明了,不过他不是凡人,以自己远超凡人的意志足以支持自己康复。

希特勒备受鼓舞,很快便从阴影中爬了出来,重新投身到政治生涯里。1926年,坦迪退役后过起闲适的生活,而希特勒则向着更高一层的权力迈进。

张伯伦结束访问后回到英国,将这段历史讲述后很快便在全国传开。坦迪听到后遭受巨大打击,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他不得不移居到考文垂。

1940年9月,德军按照计划,对英国首都伦敦开始长达半年多的轰炸。而年近五旬的坦迪愤然再次从军,希望在战场上弥补自己的过错,却因为年龄超限而被拒绝。1977年,时年86岁的坦迪于考文垂结束了充满传奇的一生。

亲属在其日记中发现了这样一段话:“我后悔自己当时的仁慈,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灾难。

但是如果再次来过,面对一个身陷绝境的伤兵,我还是会选择让他离开。因为我只是一名士兵,不是屠夫。如果当年我开了枪,那么我与希特勒就没有区别了。

坦迪并没有什么过错,这便是历史的选择。

责任编辑: 林亿  来源:简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7/0308/893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