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摄影师回忆六四当年拍摄天安门挡坦克的人

作者:

据《McClatchy报》4月23日报道,他捕捉到了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运动中那张不朽的照片:一名身穿白衬衣的男子,孤身一人站在一排坦克的前面,那时,中国的军队已经发动了对亲民主示威者的血腥杀戮,但是他看上去无所畏惧。

将近25年后,摄影师Jeff Widener留下了那一天、那一个地方苦乐参半的回忆。甜的是因为他拍摄的这张“挡坦克的人”的照片给他带来了国际声誉,并且在二十年后,让他无意间找到了一生的挚爱。苦的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人在这场军事袭击中丧生,而直到今天中共政府仍然拒绝承认。

“我一直觉得那名挡坦克的男子就像是一位无名的战士。他将永远象征着自由和民主”,Widener在给《McClatchy报》的电邮中说,“让这个男人成为烈士是中共政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个月标志着在天安门广场上那场抗议运动开始25周年,抗议持续了6周,直到中国的共产党决定这已构成了太大威胁,于5月下旬宣布戒严;6月4日清晨,军队用坦克和机枪开进了广场。数百人——有些说数千人死亡。中国在后毛泽东时代能更加宽容开放的期望也破灭了。

未来几周里,在中国大陆不会有被政府一度称作“反革命暴乱”的公开纪念。政府已禁止了所有关于天安门抗议的讨论及图像,包括Widener拍摄的这张照片。

在其他地方,纪念活动已经开始。在香港这块仍享有部分自主权力的前英国殖民地,正准备开设一个“六四纪念馆”。周六,Widener将作为嘉宾在哈佛大学举办的“留住记忆(Keeping the Memory Alive)”会议上发言。

组织该活动的哈佛大学讲师何晓青说,她邀请Widener的原因是他所捕捉到了那张具有恒久力的照片。何晓青在中国出生,在加拿大受的教育。她最近出版了一本在政府镇压后被迫流亡海外的天安门抗议者口述的历史书。

“天安门可以提醒我们那种压制,但挡坦克的人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和为争取自由和人权的斗争”,她说。因为这张照片,“历史将见证天安门精神,一次次见证那些无权者的力量”。

当天安门抗议活动开始时,Widener在泰国曼谷为美联社做图片编辑。美联社派Widener前去帮助报道这场示威,随着人群越来越躁动不安,这也成了一个越来越危险的任务。

6月3日,Widener被一名示威者扔的砖头砸中了脸,造成了脑震荡。那一天,部队奉命进城,最终在6月4日凌晨强行攻入天安门广场。6月5日,Widener的老板要求他返回天安门广场拍摄那里的场景。

Widener的头仍然悸动,回忆起那个历史时刻他一点也不感激。“我那时没有想中国将会发生什么”,他回忆说。“当时,我只是想尽快远离这个国家,越远越好。”

希望能找到一个拍摄的制高点,Widener骑着辆自行车前往北京饭店,他把相机和其他器材塞在了衣服里面。为了避开酒店大堂的保安警察,Widener朝一名酒店的客人嚷了一声,假装认识他。那名客人Kirk Martsen也很配合,帮助Widener去了酒店的一个阳台,在那里可以俯瞰天安门广场的长安街。

在拍摄的时候,Widener的胶卷用完了。大学生 Martsen再次帮了他的忙,从一名旅游者那里找到了一卷彩色胶卷。即使有了这个的“幸运的胶卷”,Widener回忆说,他差点失败了。在他拍到的三张那名男子挡在坦克前的照片中,只有一张曝光成功。Widener当时相当肯定那位坦克人随时都会死,但这名孤独的抗议者被旁边的人拉走了,那些坦克继续前进。

当Widener的照片在媒体上出现时,立即爆红,刊登在数百家报纸的头版。它后来入围普利策奖,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将它选作创纪录的十大著名图片之一。

没有Martsen的帮助,这张照片也不可能面世。Widener说是Martsen将这卷胶卷偷偷地带入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再由大使馆交给美联社。Widener那时并不知道Martsen的姓名,而是在数年后两人才再度联系上。Widener说,他后来才得知Martsen那天是冒着生命危险——可能遭遇子弹和更多的士兵,来传递的那胶卷。

虽然Widener能够最终确认出Martsen的身份,但那名挡坦克的人仍然是一个谜。很多观点都认为后来他被处决了。还有人说他逃脱了,悄悄地重返社会。

Widener仍然很震惊,经过了四分之一世纪,一直没有人能够找出这名挡坦克的人的身份。“这真是惊人”,他说。“怎么可能他就在这个地球上消失了?”

没有摄影师喜欢被用一张图片来定义,但Widener已习惯了这张照片让他持续受到的关注,尤其是在六月初前后。

2009年,在“六四”20周年来临前,BBC将他请回中国拍摄一个纪录片。那时Widener在檀香山为一个广告客户拍摄。Widener这次在北京又经历了改变他一生的一天。

“当我们心情感伤地顺着长安街走向天安门时,我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金发女郎”,他回忆道。结果发现她是一名德国民教育师,名叫Corinna Seidel。她正在中国旅行。

两人攀谈起来。在暴雨中,他们进了一家点着烛光的茶馆。“我们俩发现,虽然有着22年的年龄差距,我们是命中注定的一对”,他说。第二年他们在檀香山结婚了。

现在57岁的Widener与Seidel生活在德国汉堡,他在那里从事自由职业。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博谈网记者赵亮编译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7/0507/925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