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中国雇佣兵:一个穷二代的血色逆袭

发生在伊拉克的一次爆炸

酷热的伊拉克深夜,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升起的雾气笼罩着整个城市。然而就在人们进入梦乡之时,巴格达郊外,一声枪响划破了夜空。“就一枪,一枪直接就把悍马的车玻璃干穿了。子弹打到我胸口上,然后我就倒那了。最后是我战友把我从车里拖出来,万幸,我穿着防弹衣。”白晓保至今仍心有余悸。

以上惊悚的一幕似乎是美国大片中的情节。但在伊拉克,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国家持续动乱。萨达姆政权败退之时,大量军队的武器流落市井。民间枪支泛滥,枪甚至成为了孩子们的日常玩具。冷枪、爆炸也早已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常态。上文“大片”中的主人公白晓保,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农村小伙。这位几乎一无所有,家徒四壁的“穷二代”,为何会选择以命相搏,踏上这一片血色战场?

中国版《保镖》

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驻伊拉克,中方企业在伊拉克的安保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由于伊拉克本土安保人员常与地方武装有所勾结,很多在伊拉克的中方企业只能开始雇佣中国士兵,来承担营地内部的安保工作。这种负责企业安保的中国“雇佣兵”,也因此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雇佣兵”这个词似乎并不是一个很正面的词汇,因为很多时候这个词会与策动政变、绑架暗杀、劫掠财物等等负面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曾经有一度,“雇佣兵”还被称为是“战争动物”。然而如今,“雇佣兵”早已转型为一种合法的战争服务业。士兵与所有其他行业一样,按照合同办事,有基本的保障。这些士兵都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有国际颁发的安保资质,早已不是我们想象当中“杀人不眨眼”的战争机器。

白晓保正是中方企业雇佣的士兵之一,在伊拉克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这位黄皮肤的小伙子上演了一场中国版的《保镖》。2012年,25岁的白晓保来到了伊拉克,成为某中国企业高管的贴身保镖。在这座战争城邦里,经受着血与火的考验。

从农村小混混到国际雇佣兵

1987年,白晓保出生于陕西咸阳一户普通农家,五岁时他跟随在西安务工的父母进城读书。身为家中长子的他还有一个弟弟。一家四口挤在小小的出租屋里。

白晓保的父亲当时是给人修自行车的,母亲就进一些袜子去摆摊。他每天会给父亲送饭,然后晚上骑着三轮车,帮父母把今天一天的货物都带回来。

因为家境特殊,相比于同龄人,白晓保更加敏感。在学校里,他常因一言不合,和同学发生肢体冲突。又因长得人高马大,会些武术,白晓保很快便因“会打架”在学校里立下了名号。

“我妈去学校的时候已经不会问为什么了。都是先找别人把钱借好,然后去学校先领别人去看病,然后再给校长道歉。有的时候我也很无奈,感觉自己不争气,但我想不到用什么方式去把矛盾进行化解,所以只能用武力进行解决。”

十五岁时,正读初二的白晓保因与老师发生口角,将老师打伤,被学校劝退。无心向学的他从此开始在社会上游荡。他学过理发,在网吧当过网管,在建筑工地当过工人。既没有学历,又没有背景,也许自己今后的人生轨迹,也将慢慢向父母靠拢。但在十八岁时,一次意外,却彻底地改变了一切。

儿时的白晓保和弟弟

白晓保的父母害怕儿子成天再社会上游荡会惹出事,于是低三下四找关系,将白晓保送到了西安武装押运队,做了一名押运员。一天,训练中的白晓保突然接到家中急电,十四岁的弟弟被人砍成了重伤,正在医院抢救。一家人在医院里守了三天,弟弟才被救了回来。看到弟弟脱离危险后,白晓保放心地回到队上。然而,没过多久,他再次接到家人的急电。

没想到,当母亲累得趴在床边睡觉的时候,弟弟趁机偷偷跑了。以白晓保的名义,找了一帮人,去把那帮人挨家挨户全砍了。

因故意伤人致重伤,十四岁的弟弟被捕了,判刑六年。接到法院的判决,父母亲沉默不语,白晓保则一拳击穿了出租屋的墙壁。白晓保兄弟俩自小感情深厚,因为父母工作忙碌,大四岁的白晓保一直十分宠爱弟弟。而此时,母亲的一句话却将白晓保彻底击垮。

“她说如果车轮子不转的话,它(占)着你吗。就是说我当时如果不那么好斗的话,不没事跟我弟教这个教那个的话,我弟可能就进不去,是我做一个哥哥的失职,是我没把自己的弟弟带好。当弟弟进去之后,我其实有一段时间也自暴自弃过,每天都在喝酒。喝完酒之后,就会去大马路上去晃,坐在一个地方,我就在哭。我感觉自己好无能为力。就是说对于种种的一切,这个家庭,我无能为力。”

弟弟入狱不久,白晓保的奶奶也因病去世。葬礼上,父亲选了一个骨灰盒,但亲戚们却觉得太贵,坚持要便宜的。觉得伤了自尊的白晓保无法按捺心中的愤怒,和亲戚产生了冲突。让所有人吃惊的是,一向温和的父亲却在此时甩手给了自己儿子一巴掌。灵堂内顿时安静了下来,只留下两父子默默地抽噎。白晓保明白父亲打自己一巴掌的意思。因为你们兄弟不争气,这个家庭再也没有与他人争执的权力。对于这老实的白家人来说,最大的羞耻莫过于自己的孩子犯罪入狱。

这次冲突之后,19岁的白晓保决心要承担起长子的责任,将家庭拉出深渊,他辞去工作、告别家人来到了北京,成为了京城里数万名保安中的一员。然而几年下来,当初的信誓旦旦依旧不过是场泡影,白晓保仍住在保安公司的集体宿舍里,每月工资不到月底几乎就干干净净。白晓保有些灰心。一天,他无意间看了一部电影《保镖》,里面的主人公让他印象极为深刻。

电影《保镖》的海报

看到影片中的保镖风光的模样,白晓保感觉自己一身武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业意味着能够赚到更多的钱。不久,白晓保打听到有中方企业在伊拉克招募安保人员,并有机会成为职业保镖,工资更是比国内要高好几倍。

白晓保相信,这是他唯一能干好的事,他认为能干好的事。

以命相搏的“血色”逆袭

2012年,25岁的白晓保来到了伊拉克,成为了这个国家数百万“雇佣兵”中的一员。然而,刚燃起的热情很快就被浇了一盆冷水。进入营地,白晓保发现雇主并没有给他配发枪支,他的工作也从“安保”变成了“看大门的”。这时候白晓保才知道,原来“雇佣兵”也分等级。自己这种不配枪支不出营门的安保人员,也被称为雇佣兵里的“农民工”,薪酬更是行内最低。

白晓保说:“那时候一个月就是三万多吧。一开始我挺知足的,因为我不知道别人的工资是多少。到后期的时候,我才发觉,我的这些薪资,原来太少了。”

既不愿“看大门”,也不愿就此拿着行内最低工资混日子。白晓保开始主动寻觅成为真正“雇佣兵”的机会。不久,营地内一位重要官员外出,提出要一名中方安保陪同,他抓住机会主动请缨。然而,这第一次外出执行任务,几乎就让他有去无回。车队刚驶出营区,前车就遭遇了爆炸袭击。

“回营地的时候,业主从车上一下来就一头栽地上了。我们都以为死了,其实不是,是他吓软了。我当时也吓得那两个腿不由自主的在抖,就是特别特别害怕。”

此时白晓保开始明白,这营地内外就如同两个世界。一堵墙隔开的不仅是佣金的差距,更是风险的高低。在雇佣兵这个行业里,要想挣大钱,就得冒大险。尽管,第一次外出任务被意外打断,但这个胆大好学的小伙子,还是给雇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他所愿,不久白晓保就被签约为营地高管的贴身保镖。他的保镖梦终于实现,而他真正的冒险生涯也刚刚开始。

远方的牵挂

偶尔,在战斗的间隙,白晓保会找机会跟家人视频聊天。聊天前,为了让家人放心,他会将所有跟军事有关的东西,比如说枪啊,头盔啊,防弹衣啊……都收起来。他每月的工资也是直接打到母亲的银行卡上。他让父亲卖掉了摩的,不再让父母工作。在亲戚朋友和家人的口中,他早已成为了人人夸赞的好儿子,挣了大钱的有出息的成功人士。而让白晓保更加欣慰的是,出狱后的弟弟变得成熟了,也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很有可能今年年底便能成家。

但今年已快三十的白晓保却无暇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他说他可能还得在伊拉克再干上几年。他掰起手指数了数,今年年底得把弟弟婚事给办了,还要在西安给家里买上房子,得给父母存好养老钱……在节目中,当白晓保被问到什么时候轮到你自己呢?他想了想说,也许等自己安顿好父母和弟弟,他可能才能回来过自己正常的生活吧。

对白晓保来说,正常的生活很简单,“有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妻子,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汽车。每天晚上都可以跟自己的爱人,还有自己的孩子一块入睡。早上起来的时候,妻子去做饭,然后孩子嗲嗲跑过来,把你叫醒。然后今天刚好是星期天,吃完饭我们可以出去玩,这就是我想的。”

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赚钱”就是白晓保做“雇佣兵”的原始动力和终极目标。这个理由也许会让很多习惯于媒体中各种宏大、正能量词汇的观众感到吃惊,但它却足够真实。真实反映了一个80后“穷二代”的真实人生。一个底层的小伙子要完成血色逆袭,只能以命相搏。其实对于如今的80后、90后,“梦想”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白晓保也有梦想,但在家庭的重压之下,这种梦想对于他是奢侈的,赚钱养家才是他首先要考虑的。就像白晓保在节目里说的,“只有等他安顿好父母弟弟,他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

责任编辑: 秦瑞  来源:搜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7/0618/94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