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共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横空出世

市场瞩目的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及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

自1997年11月中国召开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起,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循例召开,定调未来五年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会上,习近平指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

会议并未提及该金融稳定委员会的职能和负责人。不过,央行主导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这一方向非常明确。

7月15日晚,一位体制内权威专家在某证券公司宏观内部会议上指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不仅仅是监管机构,而是涉及“稳定发展”的职能,更是主要针对一行三会在金融分工上的问题,促进监管协调,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因此,该金稳委跟现有的存量部门如不会有相应交叉。至于该委员会如何具体开展工作,相应人事安排都是“下一步的事”。

有人问道:“未来央行加息与否,会否向该金稳委汇报?”该专家回应道,“货币政策调整肯定涉及到金融稳定发展的问题,从职能来讲,这个委员会要参与货币政策的决策”。

中银国际策略指出,此次金融工作会议正式在国务院层面确立了金融监管的常设协调机制,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处置金融风险,这对统筹金融监管、补齐监管短板、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回顾过往,五年一度的金融工作会议已成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风向标,前三次会后均推出了相关的机构改革等重大举措:第一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彼时中央财政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注资四大行,四大行剥离了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给新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第二次的主题是加强金融监管与国有银行改革,加快推进四大行改革上市,银监会也在此后成立;第三次的主题是深化银行改革,期间农行改制、国开行商业化,被视为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事件的中投公司成立;第四次会议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为重点,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金稳委”是什么?

近年来,多位专家就设立国家金融协调委有过建议,从这些建议中或可一窥该委员会的发展方向。

比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指出,中国现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主要缺陷在协调方面,建议在“一行三会”之上建立一个直接由国务院领导主持的“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不是简单的协调单位,而应该是一个决策机构。除了“一行三会”的主要领导,这个委员会还应该有专职的领导以及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研究团队。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的全国人大代表周学东建议,为保证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借鉴国际经验,并参考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架构,建议由国务院领导担任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主席,人民银行行长担任金融稳定委员会副主席,成员单位包括人民银行及其他金融监管机构、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外汇局等部门,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公安、宣传部门参加,以便统一行动,对威胁金融稳定的金融犯罪行为进行有效打击。

周学东还建议,鉴于央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将金融稳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分管金融稳定工作的副行长担任办公室主任。金融稳定委员会下设由成员单位不同层级人员参加的子委员会,具体负责推动相关工作。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的定位应是常设的决策议事机构,而非简单的协调机构,对涉及我国金融稳定的重大事项(包括货币政策、监管标准、监管规则、危机处置、责任划分等)进行研究、协调,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和建议权。

央行主导宏观审慎监管

从2015年夏季“股灾”以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就成为金融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今年3月1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全国“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指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两年多以前已经初步设立了一个机制,叫做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下一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在初步达成一致后,有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层次。

2013年8月国务院批复建立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人民银行牵头,央行行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金融监管协调办公室设在央行办公厅。但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

有资深监管人士指出,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少监管政策是通过联席会议提出的;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决策机制与落实机制,在实际操作中,仍主要是信息交流平台,监管协调的效果有限。

基于央行的金融稳定职能和最后贷款人角色,认为央行应主导宏观审慎监管的观点较多。但亦有业内人士提醒需关注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以及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的冲突。

“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央行由于具备专业知识、采取政策措施的内在动力和独立性,在宏观审慎政策制定中扮演重要角色。”在7月4日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下称《报告》)中已经强调了此事。

具体而言,在目前的基础上,央行将扩大宏观审慎政策的覆盖领域,统筹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影子银行等的杠杆水平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将流动性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同时,央行将构建统一的危机管理和风险处置框架,建立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概念和评估标准。比如《报告》已经披露,将进一步加强证券行业的宏观审慎管理,细化和明确逆周期风险调整机制,加强对国内系统重要性证券业机构的评估,研究推出资本附加监管要求。

除此,央行还将在统一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内,实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数据集中、规则一致、监测全面、预警及时和风险可控。此前央行将负责统筹资管产品统计工作,即重新建设覆盖全面、标准统一的资管产品信息系统。(记者吴红毓然)

责任编辑: 秦瑞  来源:财新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7/0717/963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