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颜丹:不用日本独家螺母 中国高铁怕会上演生死时速

作者:
降了“50公里”的时速就能保证高铁的安全运行吗?从后来又“恢复”的举措上,我们也不难看出,根本就不是“速度”的事儿,“车祸”显然跟“质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仅是官方公布的那点跟“质量”有关的问题,也让人觉得,别说是精益求精了,中国高铁的打造者们简直就是粗心大意的离谱,犯的错误永远都那么低级。

高铁的速度上较劲,似乎就是中共官方乐此不疲的事儿。这两天,陆媒高调的报道了美国超级高铁公司Hyperloop One“在内华达州沙漠完成了对超级高铁的第二次测试”,并且“测试时速达192英里/小时(310公里/小时)”。显然,报道人家高铁时速的目地,并不是为了夸赞美国的技术,而是要拿“我国高铁提速后的速度(350公里/小时)”与之相较,并以此来炫耀中国在高铁上“技高一筹”。

尽管美国这家公司此前已对外公布,如果有“更长距离的测试跑道”,“最高速度可达到250英里/小时(402公里/小时)”,并且“将来正式运营后的最高速度可能达到500英里/小时(805公里/小时)”,但这些在急于炫耀自身作为与政绩的中共官方眼中,似乎并不如自己国家的“复兴号列车已经成功完成时速350公里的相关测试和科学评估”更值得一提。

我们暂且不提,从“约六成高铁速度不达标”的旧闻中足以显现出“350公里/小时”背后的“虚假繁荣”。就说如今官媒竟在报导中特别加上了“提速后”这个修饰语,便足以让人感觉到,中共官方此番的炫耀似乎有点缩手缩脚、过于谨慎。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谨慎并非是出于对先进的技术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安全考量,甚至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多年前,官方部门根本不把安全放在眼里而引发了伤亡惨重的高铁事故以及民怨众怒,于是今天才不得不有所收敛。

要知道,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在讨论“350公里/小时”这个速度时,所用的词汇可不是“提速”,而是“恢复”。因为这个速度原本就是当初针对京沪等多条高铁所设计的“最高时速”,但自从2011年温洲铁路段发生了震惊全国的“7.23特大动车事故”之后,铁道部便立即宣布对高铁实行“降速运行”,由原来“350公里/小时”的时速降为“300公里/小时”。

话说,降了“50公里”的时速就能保证高铁的安全运行吗?从后来又“恢复”的举措上,我们也不难看出,根本就不是“速度”的事儿,“车祸”显然跟“质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仅是官方公布的那点跟“质量”有关的问题,也让人觉得,别说是精益求精了,中国高铁的打造者们简直就是粗心大意的离谱,犯的错误永远都那么低级。人们恐怕很难想像并接受,伤亡惨重的高铁事故竟然是由“信号设备存在设计缺陷,发生故障后错把红灯显示为绿灯”所致。

看到这儿,不知是否会有人跳出来为那些葬身在“高速”之下的冤魂喊冤?一个连“信号”都整不明白的国家,还有什么资格炫耀那个一旦有闪失就会夺人性命的“350公里/小时”?而即便是这点闪失,在这个上至官方、下至建造工人都集体漠视民众生命安全的国家,基本上就是随时会发生的。我们不禁要问,建立在这种闪失之上的速度,又有谁会感到无比骄傲、并乐于“坐享其成”呢?

对于真正要乘坐高铁的人们来说,安全显然比速度重要的多。就好像我们总是会叮嘱开车的家人或朋友“慢点开”,国家在炫耀高铁的速度之前,似乎也需要拿出足以保障这样的速度背后毫无安全隐患的技术专利以及具有说服力的质检结果。遗憾的是,中国的官方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高铁的核心技术以及保障质量与安全的专利产品根本就不是中国研发出来的。如果道明了真正的出处,中共官方又如何彪炳自己的伟大、光荣、正确?又如何能名正言顺的从高铁项目中谋私、盈利呢?

或许,我们可以不提“中国的高铁技术是2004年从德国西门子和日本川崎重工等外企引进的”。然而重要的是,人家技术的精湛根本就与伺机钻营、耍小聪明这类中国人向来崇尚的“品质”无关。拿日本人来说,之所以能设计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领先技术,正是因为他们可以几十年如一日、永不满意的改进它国不屑于处理和解决的“小问题”,以及拥有着一份不图利益、甚至敢于放弃利益的“傻瓜”一般的不懈坚持。

有媒体报道,“中国的高铁,小小的螺母却不得不采用进口的,那就是只有45名员工的小企业日本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的永不松动的螺母”;“高铁运营时,高速行驶的列车和铁轨不断接触,形成的震动非常大,一般的螺丝在这种震动中会被震松、震飞”;“不想被震飞,就需要螺丝和螺母丝丝入扣,永不松动才行”。“这个要求……要满足它并不容易”,“世界上能生产这种永不松动的螺母的企业……只有日本这一家”。

然而,即便如此,日本也没有举著大喇叭、满世界嚷嚷它们能生产这种全球独一无二的专利。媒体还颇有情节的披露出,那位发明者在研发、推广过程中所遭遇的一波三折以及被投诉的经历。尽管最早研发成功的第一代U螺母已实现了每月销售额达1亿日元的业绩,然而仅仅因为少数装配在挖掘机和打桩机上的U螺母因震动太大而出现了松动的现象,螺母的发明者便净身离开了当初创立的公司。此后,为了生产真正的“永不松动”的螺母,他第二次白手起家,创立了如今的哈德洛克(Hard Lock)公司。

相关的资料显示,“等待他的竟然是和第一次创业时一样漫长而痛苦的推广之路”,“在Hard Lock螺母没有销售额的时候,这家新公司除了靠U螺母的专利费之外”,这位研发者“还不得不做一些其它工作来维持这家公司的运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日本人仅仅为了“精益求精”这四个字,居然能放弃已经拥有的成就从零开始;自己不惜往里投钱,也要实现技术上最艰难的突破。

正是抱定了这样的决心,经过20年默默无闻的不断改进,Hard Lock螺母终于能做到“一旦拧紧就无需维修”以及真正意义上的“永不松动”了。由此证明,这不是一句胡乱吹嘘的广告词,更不是在官方的煽动下,国民所呼喊的爱国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被许多国家以“高铁”为主的无数大型设备在使用中不断检验、证实过的专利技术。对于乘坐高铁出行的乘客来说,“永不松动”则意味着那份最重要的安全保障。

令亿万中国人没想到的是,这份保障不是彪炳著“为人民服务”的中共官方给的,而是日本人所赋予的。更重要的是,对于这样的成就,日本人并没有时刻放在嘴边、一劲儿的炫耀。因为这就是不争的事实,是无愧于为“保障生命安全”而尽心竭力的坦荡。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这种“永不松动”的螺母,高铁本身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就只能是在纸上谈兵。既然最基本的“便捷”都只能说说而已,那么“速度”也就更是“满嘴荒唐言”了。若没有日本研发的螺母,中国的高铁一旦开出,上演的必将是“生死时速”。

责任编辑: 江一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7/0807/973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