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海航CEO:海航已登上世界之巅

按照海航集团(HNA Group)首席执行官谭向东(Adam Tan)的说法,他执掌的这家中国企业已登上世界之巅。在一连串忙碌的并购交易之后,这家最初只是海南岛一家国内航空公司的企业,已变身为一家庞大的企业集团,如今在全球最大企业组成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攀升至第170位。

为纪念这一时刻,海航周一邀请包括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和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在内的政界人士参加了在伦敦威斯敏斯特附近举行的一场庆祝活动,作为海航在汉普敦宫(Hampton Court Palace)举办的晚宴的序曲。2015年,海航首次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排在第464位。

但是,有关其不透明的股权结构及融资来源的疑问,一直困扰着飞速崛起的海航。海航周一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承认:此前其官方股东信息并未反映真实的所有权结构。

做出这一披露之际,海航正受到中国监管机构的坚决打压。过去一个月里,海航和另外三家积极收购境外资产的民营企业——保险商安邦(Anbang)、零售企业集团复星(Fosun)以及经营范围从房地产到娱乐无所不包的万达(Dalian Wanda)——都受到严密关注,其背景是有关方面担心,利用影子金融业融资进行的不受管制的资本外流对中国构成系统性风险。

谭向东在一次覆盖面很广的采访中告诉英国《金融时报》,用一家在纽约注册的非营利机构来取代神秘中国投资者贯君的股权重组,只是公开了海航的真实股权结构:“从一开始,这部分股权就在境外,已经有几十年了。因为我们是一家私人持股企业,所以我们不想披露股权结构,”谭向东说,“但现在,我们很高兴海航(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排在第170位。我相信美国政府,我相信中国政府。我认为现在是时候披露海航的股权结构。”

北京方面打击资本外流之际,海航也受到另一个来源的抨击:逃亡商人郭文贵从他在曼哈顿的公寓里抛出一个接一个指控,称中国掌握实权的反腐“沙皇王岐山的家人受益于同海航之间的秘密关系。海航已多次否认这些指控。

谭向东表示,英国《金融时报》6月公布的一份首次详细呈现海航股权结构的调查,反映了“过时的信息”。他没有具体说明那些股份是何时从贯君手中转移至纽约那家非营利机构的。贯君所持股份之前曾由香港商人巴拉特•拜斯(Bharat Bhise)持有。

“这(29.5%)的股份是我们(海航)自己的股份,由始至终都是如此。他们(贯君和拜斯)只是代我们持有这些股份。那就是为什么我可以转移股份,”谭向东说。

自1991年海南航空(Hainan Airlines)创办以来,他一直为海航工作。海航在一家把世界银行(World Bank)贷款导入海南岛的办公室的帮助下创办,当时海南岛是中国经济改革实验的培养皿。

谭向东如今是海航第四大股东,持股2.95%。创始人陈峰以及董事长王健各持股15%左右。上世纪80年代,陈峰曾在王岐山手下,在一家把资金导入农村的农业信托投资公司工作。

谭向东否认北京的监管部门限制了海航的风格:“我没感觉到来自中国政府的压力,”他表示,“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感到压力。我不代表他们。我不觉得有压力是因为24年来我受中国银监会(CBRC)和不同政府部门审查过很多次。”

海航内部人士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面对密切关注,该公司搁置了新交易。但谭向东对于有关海航收购狂潮已经结束的任何说法不屑一顾:“我们可能会更谨慎地做事。但与‘一带一路’有关的任何项目,中国政府都全力支持。因此可能发生很多事,”他表示,他指的是中国在约60个不同国家投资基础设施的倡议。

欧洲,监管部门正在审议海航买入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不到10%股份的交易。“我们一切行为都是合法的。无论是银行方面,结构方面,还是监管方面。我们没事。如果他们需要,我们乐于接受审查,”谭向东表示。

他表示,有关中国一些国内银行正在削减对海航的敞口的报道是不实的,并提到了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瑞银(UBS)等西方银行对海航的强有力支持。

谭向东表示,在有报道称,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告诫员工不要与海航开展业务往来之后,他最近给该行首席执行官布赖恩•莫伊尼汉(Brian Moynihan)写信。不过他指出,美国银行过去几乎没与海航合作过。

“我说,发生什么事了?我不认识你。你的人为什么说我们的坏话?”谭向东说他这样写道,“这很荒唐。但无论如何美国银行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银行之一。它是一流的。好吧,或许是二流的。”

美国银行拒绝置评。

责任编辑: 孙瑞后  来源:金融时报/7月26日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7/0826/98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