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日媒:中国经济政策转向?

作者:

中共地方政府利用民间资金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接连中断。今年叫停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地铁建设等近1000个项目。好像在担忧地方政府的财政恶化。十九大后,中国经济政策的重心由支撑经济运行逐渐转向抑制风险,中共领导层的这种姿态变得鲜明。

中国各地一直在推进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郊外)

多家中国媒体报道11月中旬报道内蒙古包头市的地铁建设项目被叫停。工程总投资为300亿元,8月工程停工。该市的年度总收入只有270亿元。有观点认为,中央政府对收支计划产生怀疑,包头市官员也承认风险很大。

这项业务至少有三分之一采取由民营企业承包的“公私合作(PPP)”形态。公私合作是由民营企业负责部分筹资、建设和运营的机制,中国地方城市从2014年前后开始扩大采用这种形态。

在内蒙古,即便是省会城市呼和浩特,地铁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也比较落后。江苏省新沂市的住宅建设项目也化为泡影。这些业务好像很多采取了公私合作形态。新沂市就项目中止的理由解释说因为是不适合公私合作的内容。

地方政府面临慢性财政困难。因为缺少自主税收来源。截至2016年底,地方政府的债务超过15万亿元,类似于日本公私合营企业的政府下属投资公司“地方融资平台”也拥有巨额的隐形债务。便于裁度的收入来源仅限于向开发商出售土地的收入等。

因此,地方政府纷纷瞄准基于公私合作的基础设施业务,中央政府为支撑经济运行也给予认可。得到中央批准的业务截至2017年9月底达到1万4千件,工程总投资高达17.8万亿元。

然而,中央政府逐渐将重心转向推进公私合作项目筛选的方向。财政部取消了对1~9月底期间采取公私合作形态的973项业务的认证。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7~9月。有不少项目与地方政府的收入相比规模过大,政府为承包企业的债务做了担保。其中无望盈利的业务较多,将来可能会成为地方政府的负担。

中共10月召开了十九大。十九大之前因担心经济动向,即使忽略一些副作用也要万无一失地支撑经济运行。

但现在开始明显加强风险管理。1~10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比1~9月减少0.2个百分点。十九大后强行支撑经济运行的必要性减弱。另外还加强了环保规定和房地产限购措施,在各个领域抑制风险的姿态都有可能加强。

 

责任编辑: 秦瑞  来源:日经中文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7/1127/103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