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外资撤离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到底发生了什么?

作者:
纵观这十年,我们会发现,外资工厂从中国撤离已经变成了一种非常显著的现象。人力的低成本优势一直是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这项优势正在慢慢丧失。

图为国内一家外资服装企业的生产车间 

4月27日,韩国三星正式关闭其在中国大陆唯一一家网络设备生产企业——深圳三星电子通信公司,并遣散了320人。

过往几年,三星在中国的用工人数大幅跌落,其工厂也渐渐由中国转移至东南亚。截至目前,三星在中国的用工人数不足3000人,而在东南亚地区的用工人数却达到了14万,比当年极盛时期的中国还多出4万。

除此之外,三星去年在越南砸下的100亿美金的投资,更是占到了去年越南工业总产值的15%左右。

纵观这十年,我们会发现,外资工厂从中国撤离已经变成了一种非常显著的现象。而外资之所以大量涌入,得益于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所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以优惠的土地税收政策与廉价劳动力吸引国际公司,促使它们将工厂搬至中国。

所以,当时的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取得累累硕果,主要来源于这两种所有制力量的增长:本土民营企业的壮大和外资企业的涌入。

不过,随着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对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取消,2008年以后,大量的工厂开始从中国撤出。

第一起引人关注的事件发生于2009年3月,耐克(NIKE)关闭了其在中国的唯一一家鞋类生产工厂,遣散了1400名员工,引发了当时大规模的工人罢工。

但相比于耐克,在2012年,另外一个运动鞋厂商阿迪达斯则做出了两个颇有意思的决定。

一方面,它宣布将在中国新开1100多家分店,另一方面,它也宣布关闭在中国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厂,将生产线迁移至东南亚的缅甸

这两个决定看似矛盾,却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的内需是这些外资企业需要的,但是各种成本的提高又让他们被迫把工厂撤离。

人力的低成本优势一直是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这项优势正在慢慢丧失。

今年年初,新发布的《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前景分析》指出,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已趋近美国。不仅人均工资水平年涨幅位列全球第一,达到了8%,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均工资水平更是远超东南亚国家,人均成本是柬埔寨的4.3倍,越南的2.7倍,印度的2倍,印尼的1.8倍。

在这种情况下,三星、耐克与阿迪达斯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对于中国本土的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一种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倒逼机制。

眼下,有的企业开始将生产线搬至东南亚,有的企业则尝试用机器人来替代一线的产业工人,而还有些企业,它们希望通过开发核心技术,升级产业来摆脱劳动成本的压力。

有一次,我在深圳的一家外资企业做调研,公司负责人正要将自己的工厂搬去越南。我问他原因,他说了两点。除了劳动力成本,第二个原因,东南亚各国效仿30多年前中国的做法,在吸引外资上给予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

这种外资工厂的大规模撤离,对中国产业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在拥有2万多外企的广州,外企已占据全市工业总产值规模的62%以上,在上海,外资则贡献了全市2/3的进出口总额与工业总产值。而在苏州和厦门,这项指标也分别达到了67%和70%。

同时,这些外资工厂也给中国贡献了大约3000万的就业岗位,若再加上相关配套的内资企业,这个数据可能要再翻两倍。

中国经过40年的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但是,外资的大规模撤离在未来的几年仍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景象。

有人说,三星撤离中国,是因为在中国市场无法和华为、中兴竞争。尤其是这家深圳工厂,主要是做通讯设备的,但在被华为、中兴垄断的中国市场,根本就接不到订单,都是靠韩国那边的订单维持。

是的,华为、中兴在中国市场有强大的优势,但三星的撤离,主因并不是打不过华为、中兴。为了更加全面了解撤离的原因,我们要从三星深圳工厂的历史说起。

三星深圳工厂的建厂,是在2002年,一直从事电子产品的组装,直到2013年,才开始转型为通讯设备。

也就是说,韩国人五年前要么是根本就没想过抢占中国市场,只是看重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组装完设备后运回韩国。要么就是脑子抽风,居然以为自己在中国的通讯设备市场可以竞争过华为和中兴。这样关乎到国家信息安全的设备,哪个国家不是只考虑自家的企业呢?

真相是,这次撤离是一场预谋已久的退出,并非一朝一夕的决定。

这是一场筹谋已久的退出

三星撤离中国的筹谋,从2012年就开始了。也就是在深圳工厂转型的前一年,三星就已经在投资百亿美元在越南建厂,到2018年,三星在越南已经开始了三家工厂,承担了三星一半手机的制造。

这些年来,三星还在不断考察,预备将生产线逐步迁往东南亚其他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市场。这样的撤离计划,都是三星总部谋划已久的。

随着中国劳动红利时代的结束,还有更多像三星这样的外企,近年来都在计划退出。有外媒曾经报道:“诺基亚关闭中国工厂,是中国对国际公司失去部分吸引力的最新证明,此前许多年中国一直是国际资本天空最亮的明星”。中国欧盟商会的一份报告称:“在中国做生意的‘黄金时代’行将结束。”

中国以全世界最巨大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曾经吸引了无数外企前来投资。随着劳动力成本和税负的增加,这样的“黄金时代”不可重现。

外资的撤离,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7年,外资企业以占全国不足3%的数量,创造了近一半的对外贸易、四分之一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五分之一的税收收入。”中国经济的发展,还离不开他们。

外资撤离,请别再“中或赢”

这些年,最要不得的就是“中或赢”的声音。不管是三星、东芝、诺基亚撤离中国市场,我们总能听到这种的声音。

想当年,这些外资都是我们敲锣打鼓欢迎进来的,多少城市为了吸引外资曾经开出过竞价般的优惠条件。到现在,变成了外资撤离我们敲锣打鼓,为他们“铩羽而归”弹冠相庆。报喜不报忧,把一件坏事当成好事来宣传,这是政府的一贯作风。

但在我们的产业尚未完成转型之前,这些外企,还是能给我们解决至少4500万人的就业问题(根据官方估算,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吸纳的直接就业人数超过4500万)。

有人会说,那些撤离的外资都是低端制造业,走了就走了,正好腾出空间来我们搞房地产和高科技企业。

第一,不要看不起“低端制造业”,现在的中国,还有很多人离不开“低端制造业”。美国人的金融业玩得多牛,可川普(特朗普)上台最想引进的,就是我们中国很多人现在看不起的“低端制造业”。人家为了让工厂主们觉得有钱赚,开出了几十年来最大力度的减税政策。

但我们在“高速发展”的时候能否也顾及那些“低端制造业”就业人口?少一点狂飙突进,少一点急功近利,“你们走了一段弯路,对普通人来说,就是毁了一生”。

第二,我们的制造业转型并非一帆风顺。从最近中兴被一个芯片搞得焦头烂额可以看出,我们的制造业科技水平,离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距离。

在这样的技术差距下,外资撤离腾出来的空间,中国企业要多久能够补上?

我们还有多少理由,在“中或赢”的欢呼中自我麻醉?

责任编辑: 秦瑞  来源: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0513/1113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