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大陆房地产变天?这些巨头竟然一起干了这事…

作者:

最近,发生了一个奇怪事,9月12日,保利地产公布,董事会全票通过,公司更名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说来更巧的是,前两天万科刚刚改名,也把万科地产,改成了万科发展,然后有媒体梳理了一下,今年改名字的地产开发商还真是不少,比如3月份,著名的万达,把大连万达商业地产,改成了大连万达商业管理,7月份知名的龙湖地产,改名为龙湖集团控股,有一种说法是大家都在着急去地产化,而第一步就是先把名字给改了。

但是改名字,就真的能跟房地产说再见了吗?哪有那么简单,比如我们熟悉的恒大中国,融创中国,这是之前几年就改过名字的,也去掉了地产两个字,但是仍然在从事房地产开发。所以真实的情况是,这些地产商在谋求转型是真的,但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改名字是为了先扩张,先多元化经营。在扩张的道路上,再去发现新的机遇,从而达到转型基础业务的目的。比如万科就解释说,自己并没有放弃房地产,而是更新了定位,万科不再把自己局限于一个开发商,而是要做城市建设和生活的服务提供商,以后未来万科的版图将围绕城乡发展,和居民消费两条主线展开。

其实,这些巨头之所以称之为巨头,确实有自己的过人之处,那就是洞悉风向的能力,他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的时代正在发生改变,开发这块,已经基本凉了,其实他们心里最明白,这波棚改货币化安置,让三四线楼市都暴涨了一轮,而3年之前,那里几乎已经成了死局,大部分地方房价都不过5000,依然卖不掉,因为家家户户都多套房,大量开发商推出的楼盘都变成了烂尾楼,差一点就血本无归,很多中小开发商甚至都已经债务缠身,折在了三四线城市。相当于再给了他们重来一次的机会,让他们借着货币化安置的机会脱手,解套。这次惊吓应该让很多开发商长记性了,估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去碰三四线的楼市。

而一二线,也已经大概饱和,现在还有潜力可挖的,也就是那几个调控不坚决,还想招揽人口的二线城市,所以可盖房子的地方其实已经不多了。再像前十年那样大刀阔斧的盖房已经不太可能了,再举个例子,大家去美国,欧洲,日本旅游,看这些发达国家,哪有那么多的建设工地?甚至一个城市你转遍了,也看不见一个正在建设的工地。所以证明,城市是有建设期的,一旦建设的差不多了,市场也就基本饱和,就必须要想办法开拓新思路。否则自身的业绩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

业务受限,政策上地产商更是备受打击,中国经济去杠杆,最主要去的就是地产开发商的杠杆,他们的资产负债率是最高的,资产负债率普遍都在90%以上。房地产的预售款算在了负债里,因为你收了钱还没有给别人房子,所以代表你欠了别人一套房,这样就有一个问题,越是房子卖得好的地产商,资产负债率就越高。

从这个原因上似乎能够解释的通,但我们横向比较,特别是跟香港的房地产企业比较,我们的资产负债率还是高了一倍,李嘉诚的长江实业资产负债率经常在20%以下。所以无论经历多大的危机,李超人始终先知先觉,不但毫发无损,还能凭借超强的资金储备捞上一笔。那么如果要是把 大陆的这些地产开发商的资产负债率降到长江实业的水平,估计他们就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拿不到融资了。日子会特别的难受。这也就逼着他们,得找点地产开发之外的项目干,说白了也是为了融资考虑。毕竟现在顶着地产的旗号,融资已经捉襟见肘,成为政策打击的主要对象。

综合来看,多元化发展,是地产开发商的必经之路,先多元化再去地产化,这只是业务转型的第一步,索性现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趁着市场余温尚存,趁着自己还有现金流,尽量多的尝试没什么坏处。改变总是痛苦的,但不改变将没有出路。这也给我们普通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思路,世界在发展,经济在发展,没有一个市场是一成不变的,最早的时候大家连自行车票,粮票都炒,因为稀缺吗!现在谁还炒这个?所以炒房这个事,基本已经到头了。

责任编辑: 秦瑞  来源:齐俊杰看财经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0918/1175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