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对比 > 正文

南巡后的习近平后面临重大抉择

今年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大陆经济低迷,民众对中国大陆未来走势游移不定,不少人期待中共最高领导人的一次南方之行能够发出改革开放的强劲声音,提振民众信心。10月22日至25日,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完成了广东考察之行。此次习近平南下之行与2012年12月南下视察广东之行相比,给人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与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北上考察东北重提“自力更生”的铿锵有力相比,却给人一种言不由衷的感觉。

1992年邓小平“南巡”开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新局面以来,广东作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就被赋予了特殊的空间政治符号。

2012年,习近平就任中共总书记之后首次离京外出考察极具象征意义。他选择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作为考察的一站,并向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作为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忠实继承者的形象。

习近平执政以来,政治上反腐集权,军改固权,直至树立“习核心”,“习思想”写入党章,修宪取消国家主席任期制;经济上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新的“公私合营”,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参与决策,国进民退;外交上“一带一路”挑战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环顾世界,傲视群雄,豪情万丈,“厉害了,我的国”跃然而出。

今年7月中美贸易冲突爆发以来,中美之间的冲突正在由贸易这一个“点”进到各个“面”进而到整“体”。美国政府对华政策正在由接触(engagement)走向竞争(rival)进而对抗(antagonism),甚至有在今后15年内在西太平洋与中共爆发一场战争的可能。中共在贸易冲突中对美国也从“以牙还牙”转变为“已不屑于实施‘以牙还牙’的直接报复,而是着力通过释放自身潜力渡过难关”。尽管中美之间进行了四轮贸易谈判,保持着正常的沟通渠道,期待11月20日G20峰会中美领导人会面能有所突破,但是中美之间在原则立场上始终是“各自表达”,没有退让,预示着中美贸易冲突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美贸易冲突持续半年,500多万家企业破产,453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辞职或被炒,股市低迷,社会上弥漫着悲观情绪,对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信心消沉。

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此次南下广东考察一改往日的大张旗鼓,而是行程神秘,媒体报道简单,显得尤其“低调”。没有向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宣布港珠澳大桥开通仅仅简短的12个字,并没有借此机会向世界宣示中国大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和信心;考察各地所言所语聊无新意,虽然对推进改革开放说了许多,但尽是一些空话套话,没有实际的政策出台。对于中共这样一个擅长宣传鼓动的政党来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习近平南下宣布港珠澳大桥开通之时,正是做一篇好文章宣示大陆进一步向世界开放的决心和信心的好时机,此次的“低调”似乎并不寻常。

反观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北上考察东北之行,与此次南下考察广东之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注的问题集中在与政权安全息息相关的粮食、装备制造业、军队备战;习近平说了很多,强调“必须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自力更生”是毛泽东在1935年发表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最早提出的;1959年,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再次强调“自力更生”。毛泽东两次强调“自力更生”,第一次是在陕甘宁边区被蒋介石国民政府封锁的状态下,再次是在中苏论战中苏关系即将破裂,中共即将同时面对美苏封锁的条件下,在这之后中共走向了闭关锁国的道路。习近平重提“自力更生”,其寓意不言自明。

“北上”和“南下”曾是中共历史上红军会师后毛泽东与张国焘路线斗争不同的路径选择,决定了红军不同的命运。80多年前,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军会师,由于争夺党内最高领导权的斗争,张国焘率军“南下”兵败失势,毛泽东率军“北上”夺取全国政权。而今,习近平两个月“北上”考察东北,“南下”考察广东;“北上”巩固政权,“南下”开放搞活。历史的隐喻似乎在昭示,是闭关锁国、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还是开放搞活、融入美国主导的世界规则体系?“北上”抑或“南下”,习近平面临抉择!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BBC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1027/119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