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北交大到底发生了什么?曾被举报有30桶镁粉

12月26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学校东校区2号楼环境工程实验室里,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现场发生爆炸,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

事发后,消防部门调派8个消防中队、30部消防车事处置这场爆炸。

小毛是此次爆炸中遇难的三名学生之一,她是一名博士。其家属质疑,“实验室中堆放的大量易燃易爆危险品才是这次爆炸的根本原因”。

在事发前几天,小毛的导师在实验室里堆放了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品,这引起了包括小毛在内的几名学生的不安。

事发前一天,他们拨打过环保部门举报实验室里的危险,试着阻止这场危险的发生,但最终未能。

12月26日北交大环境工程系实验室发生爆炸现场,3名学生遇难

出事前三天,遇难者学生举报实验室有大量爆炸物

事后,北京消防给出的消息称,此次爆炸系在学生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发生的。

遇难者小毛的家属对此说法表示质疑。与小毛一同长大的家属称,“知道小毛做实验接触到化学品,但没想到有这么(爆炸)厉害。”

而事后,家属拿到小毛同学给的事发前几日的聊天记录,“越看越冒冷汗”,也更加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其实,出事三天前,小毛和同在实验室的同学就已觉察到危险。只不过,这场危险还没有来得及消除,就在26日上午9点发生。

此前,导师“老李”堆放了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品在实验室里。这让其门下的学生们感到害怕。这几天他们出入实验室,都是一身的镁粉。

实验室堆放的多桶镁粉,遇难者家属供图

尚未有证据表明,学生是否与导师做过沟通。不过,聊天记录显示,老李对学生们说,吃点镁粉是好的。

一位熟悉该导师的家属称,做老李的学生很辛苦的。北京交通大学官网资料显示,导师李某近五年主持并参与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近完项的北京市某课题,小毛还作为导师团队成员的报告人在一次业内论坛上发言。

除此,李某曾发表过多篇中英文论文,仅2017年就有6篇英文论文。李某还有15项专利。

据小毛生前与同师门的其他同学的聊天记录和相关图片显示,实验室有30桶镁粉,40袋水泥(每袋25kg),28袋磷酸钠,8桶催化剂,以及6桶磷酸钠。

事发前几天的实验室堆放大量易爆易燃物遇难者家属供图

小毛和同学还在群里吐槽“借奶消愁”。最后有人觉得,要是这项目停下,就是要举报导师李某。

她们真的做了。12月25日,在出事前一天,实验室一名同学以周边的居民的身份,拨打北京市环保举报热线12369和北京海淀区环保局,但无下文。

12月26日上午,小毛和两名学生在环境工程系实验室一楼做实验发生爆炸,他们没能逃出来。

遇难女博士,爱时尚,“不愿做一个书呆子”

但这些实验室里的危险,小毛没有跟家人透露过。就在出事前的一个周末,平时回家次数不多的小毛,还回了一趟在河北的家。

在年龄相仿的亲属的眼里,小毛是一个活泼、善良、自我化解能力强的女孩,而且还很爱美,这与平时见到的女博士有很大的不同。

小毛曾跟家属说,她很怕自己读书会读得越来越不时尚了,“自己不愿做一个书呆子”。

目前,小毛的家属在26日旁晚时分陆续赶到北京,之后被校方安置在离事发地不到2公里的酒店。

当晚,校方前后来了近20位老师,但小毛的导师老李没有来。据小毛家属转述,当时导师没来是因为听到出事时人已崩溃了。

但事故原因,校方“只字不提”。小毛家属告诉每日人物,校方表示一切都不知道,已经移交公安部门,不在学校的掌控范围内。

爆炸后的现场

在没有得到校方的答复后,小毛家属在26日凌晨借助某平台发出自己的五个质疑,聚焦在实验室里为何存放大量的危险品,学校是否知晓,导师在做操作何种项目?

“我不想小毛一人就这么死了,未来这些孩子也要做实验呀”,上述这名家属希望有人重视起来。

26日当晚,北交大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沉痛通报》,其中写道,“学校已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将全力做好善后事宜,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离事发时已过去30多小时,有关此次实验室爆炸的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相关报道:北交大实验室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据北京消防微博消息:12月26日9时34分,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学校东校区2号楼环境工程实验室里,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试验期间,现场发生爆炸,过火面积约60平米,并造成了3名参与试验的学生死亡。

“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实验竟如此危险?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悲剧再发生?

疑似厌氧处理环节产生的甲烷发生爆炸

“虽然我也转发了这条不幸的消息,但目前公布的信息并不多。我怀疑是厌氧处理环节所产生的甲烷发生了爆炸。”一位多年从事污水处理研究的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

垃圾渗滤液污水是高浓度废水,包含各种难降解有机物、无机盐和金属离子等。一般处理工艺是通过药剂进行酸、碱度调节,再通过厌氧、好氧反应,然后进入反渗透膜处理等。

该专家表示,从整个处理流程来看,渗滤液污水是不会爆炸的。一般来说,在厌氧环节会产生甲烷(CH4),也就是通常说的沼气,泄露到空气中,一旦浓度超过5%时,遇见明火就会发生爆炸。而报道中提到的,在现场中闻到刺鼻的气味应该是氨气(NH3),空气中氨气含量在15%-27%之间也会发生爆炸。不过,“氨气爆炸的浓度远高于甲烷,爆炸的概率也低于甲烷。”

有新闻中提到,这次爆炸导致了镁粉桶起火。专家说,垃圾渗滤液的氨含量太高,镁是用来与氨、磷酸根反应生成鸟粪石,从而达到脱氨的效果。但是镁粉容易挥发,一般都是装在桶里或瓶里,密封保存,“理论上是不会有危险的”。

高校多公用实验室增加了风险

“当前,在常规厌氧、好氧的生物处理环节与膜处理环节,也会有一些新的高级氧化技术,比如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等工艺,这样来进行深度处理。”一污水处理企业技术负责人说,臭氧发生器环节有部分危险源,有出现爆炸的可能。

“实验的安全还与实验者的操作水平和规范程度息息相关。”该负责人说,高校实验室一般都是公用实验室,可能几个老师带领几个团队共用一个实验室。有些学生操作水平高,严格按照实验规范来做,安全性高,反之就容易出问题。有时,上一个实验做完时,该小组的人并没很好收尾,下一个小组来做实验时如果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风险就相对较高。”

没有100%的安全,只有100%的安全防范

其实,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并非罕见。2010年美国德州理工大学(TTU)实验室曾发生一起爆炸事故,操作的研究生为此失去了左手的三根手指。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二层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博士后当场死亡。事故调查认为,是使用氢气做化学实验时发生爆炸。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吴超曾总结了高校实验室事故特点:各种实验室类型繁多、易燃易爆物品种类多、实验仪器设备设施多、各种实验样本标本多、试验内容和项目变化、接触和操作人员不固定、危险物品量少易忽视、安全管理制度难落实等。实验室事故类型包括火灾爆炸、触电、机伤、腐蚀、辐射、中毒、感染和被盗等。

专家告诉记者,从化学属性来说,是没有100%的安全,只有100%的安全防范。此外,除了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还有实验室的设备也不如工业生产设备那样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没有那么牢固和严密,“甲烷冲破设备而泄露是有可能的”。加上现在正值冬天,北京白天温度都在零度以下,实验室很可能门窗紧闭,泄漏爆炸的概率比夏天大。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科技日报/每日人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1229/122467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