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短评 > 正文

这样的涉台研究水平代表什么?

作者:

台北中华民国总统府()

人民日报海外版最近刊载一篇名为“和平中立公投,是危险的政治闹剧”评论作者是“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严峻,从文本的语境逻辑来看,除了体现中国当下台湾研究的基本困境,也反应现阶段两岸关系的本质问题。

文章宣称的公投荒谬闹剧,其实来自于中共长期对于两岸关系的政治定性与偏见,亦即“台湾根本是不是国家,只是中国领土的一部份”。就历史的向来看,台湾自古是中国一部份”命题的本身就具有许多争议,况且其中也存在许多断裂与不连续的现象。在郑成功来台前在天朝心中只是化外之地,马关条约割台清廷内部多有“宁赠外人,不予家奴”的呼声,若非战争失利国民政府也未曾考量收回失土,彼时在台设有中华民国领事馆就是客观事实。

关键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建政以来,未曾实质统治管辖过台澎金马,冷战时期两蒋政权固然在一中立场上采取争锋相对、寸步不让的政策。然而当台湾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后,已经彻底扬弃竞夺一中代表权的传统思维,其后《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的内容,更将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台湾)赋予“国民主权”精神,这意味中华民国在(是)台湾已是客观的民意事实。就历史与法理来看,台湾是不是国家岂是北京片面认定?这种认知始终是威权政体“由上而下”或“党说了算”的惯性思考;党国体制对于宪政主义、人保障与国民主权向来是抱持否定态度,因此面对台湾民主化、公民社会的内涵与趋势自然视而不见,对于公投法更视为“洪水猛兽”或套上“法理台独”的政治红帽。

有趣的是,社会科学所言之“自我预言的实现”也正在两岸关系同步发生。当中共十九大以来台政策改采“非友即敌”或“非统即独”的坚壁清野策略后,无形之间也把台湾理性温和的中间派推往政治光谱的另一边,这可从习五点讲话之后蔡英文民调回升得到解释。

再从外交与国际政治角度思考,根据《蒙特维多国家权利义务公约》所界定的国家概念,台湾自然符合“常住人口、界定的领土、政府、与其他国家建立关系的能力”的国家定义。讽刺的是,台湾在国际社会所欠缺的人格与参与权利,北京恰是主要的剥夺与打压来源。加害者指责被害者没有权力主张,就是典型官方的宣示,在中国当下肃杀的政经氛围下,智库学者有如此政治正确的表态其实不难想像,只是这种涉台研究水平又有什么客观意义可言?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上报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530/1295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