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 国际娱乐 > 正文

绝美照片 你不了解的玛丽莲·梦露

世人都知玛丽莲·梦露,但人们记得的,除了地下铁的风吹起白色裙角的时刻,和那些被媒体大肆渲染的刻板放浪形象,还有什么呢?

梦露是一个诗一样美、艺术一样存在的人,有着丰富的面貌与敏感的心灵、非凡的气质与过人的胆识。

她,可不止于性感

“实际上,她是一名站在街角的诗人,试图向争着想拉下她衣服的人群朗诵诗句。”

——亚瑟·米勒

玛丽莲·梦露

Marilyn Monroe

摄影师:Andre de Dienes

合起手掌,闭眼祈祷的玛丽莲·梦露,不同于人们印象中的那位。她乖巧而质朴,甚至有一点忧愁。其实,童年时期的梦露,寄人篱下,常被抛弃,渴望爱与安全感,生命的底色是无人可说的孤独。她认真祈祷着,没有人知道她在祷告什么,但那张宁静、忧愁而又怀抱期待的美丽脸庞,惹人疼惜。

可当她一笑,眼角细纹也无法令迷人的风采失掉半分。风将头发吹得飞扬,这时她的头发还不是后期标志性的梦露卷,而是自然的小波浪卷,散发出单纯而朴素的魅力。

摄影师:Andre de Dienes

梦露曾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摄影师最早发现梦露,与她合作,是为将她的照片刊登出来,鼓舞美军。我们看见这张照片便知道,她可以担当此任。身着白色泳衣的少女手拿红波点雨伞,她站在白沙滩上,身后是蓝色的天空与海,笑容甜美治愈,活泼俏丽,完全可以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鼓舞与活力。

这时的梦露还不称作玛丽莲·梦露,而称作她的原名:诺玛·简。年轻的她,手在沙滩画下爱心,笑容纯真而快乐。

其实,梦露从未丢失她的纯真。即使日后路途更艰,备受挫折。一直到最后,她都保有独特的清澈感,又透着孩童般的天真。

摄影师:Andre de Dienes

摄影师安德烈与梦露是很好的朋友。1946年夏天,他在加利福尼亚的书店买了一本诗歌集。荒凉的海滩上,他与梦露分享此书,一起读了几段。其中一些段落令梦露非常感动,眼含泪水。读罢,他开始了对梦露的拍摄,捕捉到她种种不同的情绪:快乐、忧郁、宁静、悲伤。

梦露身披毯子,望向镜头,虽有淡淡的微笑,笑中却有苦涩,眼神也忧郁而苍凉。当时,由于书中有关于“死亡”的内容,安德烈请梦露诠释“死亡”这个概念时,她就把毯子盖在了头上。后来,安德烈向她承诺,这些照片将伴随他们读过的诗歌一同制作成集,梦露却说:“现在不要发布这些照片,等到我死的那天。”安德烈比她大12岁,她怎么知道自己会死在他前面?梦露告诉他——她感觉到了。

梦露在New York City Museum看画展的生活照,1956年

玛丽莲·梦露并不像大众媒体所塑造的形象那样,是个肤浅无脑的花瓶。她喜欢阅读,饱读许多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喜与文学家、诗人来往,自身也有写日记和诗歌的习惯。作为一名演员,她渴望磨练自己的演技,却苦于公司限制。最后,Fox公司想让她再次出演一个肤浅刻板的艳女角色,被她拒绝,这也成为她与Fox解约的导火索。

随后,她决绝而勇敢地做到了当代独立女性都不一定能够做到的事情。1955年,梦露只身奔赴纽约,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以一己之力对抗电影巨头。为进一步提高表演水平,她还在演员培训班刻苦学习。其实,真正看过梦露的电影作品的人,都不会轻视她,像《热情如火》这样的电影,质量可谓上乘,是电影专业课上都会讲到的教科书级影片。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漂亮女人,有眼界、有艺术追求、有谋略、有胆识,独立而又聪慧过人,才是梦露本色。上面这两张照片,即是她在纽约博物馆观看画展时的生活照,她立于画前,神情自若,何其优雅。

此时的梦露正处于晚间宴会,她身着白色礼服,身材凹凸有致。最动人的是她的面容,上翘的黑色眼线,小巧的鼻翼,落落大方的红唇与笑脸,已是经典的“梦露形象”。这或许是一个抓拍,梦露正要开口说话,无意间的俏丽姿态在望向镜头的那一瞬间被摄影机完美地记录下来。

摄影师:Milton Greene

米尔顿·格林在洛杉矶为梦露拍下了这张照片,黑衣绿裙的梦露坐在路边,手托下巴望向镜头,此时的她内敛、文静而优雅,眼里有淡淡的哀愁。作为梦露最好的朋友,米尔顿夫妇也是梦露成立新公司时的伙伴。有涵养、重情义的米尔顿,从未公开评论这位名人朋友,梦露死后,也没有以她的照片牟利。直到他死去,许多照片才得以问世。

束起卷发,头戴雏菊的玛丽莲·梦露,手上托着一只小鸟,眼中满是纯真的希望。在纯黑的背景中,她整个人明亮得宛如在发光。如果人间有天使,应该就是这样。

布列松偶然抓拍到了正静静思索的梦露,火辣的金色卷发被盘起,万种风情在此刻变成了文静娴雅的温柔气质。没有笑容的她,也能给人带来低吟般的、诗一样的感受。

不了解梦露的人并不知晓她的这一面目。剧作家阿瑟·米勒(也是梦露的第三任丈夫)曾如此浪漫地形容梦露:“实际上,她是一名站在街角的诗人,试图向争着想拉下她衣服的人群朗诵诗句。”

与第三任丈夫亚瑟·米勒合影

梦露与亚瑟·米勒在一起,拍摄于1956年7月13日

第一张照片中,玛丽莲·梦露与亚瑟·米勒站在大桥下的马路边,温柔对视。从梦露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她的爱意。而在第二张照片里,丈夫背后的梦露笑得轻松自然,很是甜蜜。和爱人在一起的她,总如少女般甜美与天真。

梦露一生经历过多次婚姻。当她还名为诺玛·简时,由于不想再游走于寄养家庭,选择与一名工人詹姆斯·爱泽尔·多尔蒂结婚,后来,为了追求演艺事业,她放弃了这段婚姻。

她的第二任丈夫乔·迪马吉奥是著名的运动员,因无法忍受梦露在电影片场的放浪形象,对其家暴,造成二人感情的破碎。但多年之后,他响应梦露的请求,将她从精神病院接出来,二人得以再续前缘。可惜的是,即将复合之际,梦露即意外死亡。梦露死后,他每周都会在她的坟前放上鲜花,持续几十年,终生未再娶,直到临近去世,口中还念着她的名字。

玛丽莲·梦露拍摄于1960年4月16日

这是一张抓拍。我们能看见一种阳光般的灿烂,梦露笑得毫无拘束,极富感染力,而即使是如此大笑,仍无损于她的秀丽与优雅。人们总刻板地评价奥黛丽·赫本是优雅的,而梦露是毫无遮掩的赤裸欲望。何曾想,梦露身上其实也有一种更为璀璨的优雅。

即使是身处一群军人之中的玛丽莲·梦露,也丝毫不显得柔弱与小气。她身上有一种落落大方的英气,眉宇谈吐间神采飞扬。大美人与普通美人之间的差距大概即在于此。她的气质,甚至比这些男子汉军人更为英俊。

这是一张丝毫没有瑕疵的脸。上翘的眉尖与眼角、热情的红唇令她妩媚至极,连左脸那一颗痣也增添了她的风韵。纯白色的袍子将她的美艳衬托得极好,只需最简单的衣着元素,玛丽莲·梦露就能美到令你移不开视线。这时的她是耀眼的、大家熟知的那个梦露,风华绝代。

1956年玛丽莲·梦露在英国

在英国的梦露,身着黑裙,戴着白色长手套,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出一种沉着的优雅。她气定神闲,十分自在,一个美国人,却丝毫不输那种似乎只有英国人才讲究的气质与分寸。

1962年,梦露在肯尼迪总统生日献唱

众所周知,玛丽莲·梦露与肯尼迪家族也常有往来,1962年,她受邀在肯尼迪总统生日献唱,此为一张现场照片。照片中,梦露正与人谈笑,头发卷成美丽的弧度,礼服裙也十分惹眼,脸上焕发着成熟女人的光彩。

摄影师:Bert Stern

身着露背黑色礼服的梦露,将头发挽起,望向镜头。此时的她,脸上有些憔悴与哀伤。我们可以隐约看见手上与脖颈的细纹,岁月与坎坷的经历都映在了这张伤感的面庞。但无论如何,她仍是美的,甚至因憔悴而令人愈为之所动。同时拍摄的这一系列照片,是梦露人生中最后的倩影。

摄影师们都无法不爱她。Douglas Kirkland曾如此形容她的美:“我感觉仿佛被雷霆击中,她没有行走,是用慢动作飘过来的.....这不是一般的电影明星。这不是一般人.....她几乎不属于人类。”而拍摄这组照片的Bert Stern曾说:“我像等待情人一样等着她,像婚礼前的新郎,在地板上来回踱步,不断地检查正在冰镇着的1953年份Dom Perignon的温度,给房间也喷洒了Chanel No.5。”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那年轻而美丽的梦露吧,她的美甚至可以成为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感谢上帝创造了玛丽莲·梦露,我们才得以在人间看见这样一种美——最真实的欲望与天使般的纯真同时在这儿生长,热烈灿烂,却容易受伤,像玻璃一般通透,在世间勇敢地跌撞,破碎。

留不住的美,可以记得。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ARTPLUS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715/131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