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0~18岁如何学自律?从无律、他律到自律 三阶段父母这样教

什么是自律?一个人为自己与他人的最大益处,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以期达到好的结果,就是所谓的自律。有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能压抑自己的欲望、懒惰或牺牲当下的享乐。

这个时代的诱惑太多,加上孩子生得少,自律变得更困难。现在的孩子显得更加自我中心,有时有些不当的社会行为(例如在餐厅吵闹、跑来跑去),父母也不去管教;或父母习惯过度代劳,也会造成小孩自律能力发展比较慢。

自律的三个发展阶段

自律不是一蹴可几,必须从小教起。一个人的自律发展,大致从婴幼儿期的无律阶段、学前和小学中低年级的他律阶段,到小学高年级及青春期迈向自律阶段。小孩若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律能力,人生比较不会有太多trouble,父母除了观察小孩的特质,给予合理的期待和要求外,重视并教导小孩自律,也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如何从小教出孩子的自律力?

1.婴幼儿期(约0~3岁):无律阶段。小宝宝肚子饿就喝奶、吃东西,不舒服就放声大哭,完全为所欲为,没有任何纪律或规范。2岁开始会停尿布、训练大小便,就是一种自律,但最好顺其自然,避免过度要求形成强迫性格。此一阶段,由于小孩的理解力不足,转移注意力会比言语管教更有效果。

2.学前和小学中低年级(约3~10岁):他律阶段。当小孩慢慢具有理解大人语言的能力,开始进入他律阶段,家长就能够教导小孩哪些是可以或不可以做的事。包含情绪控制、人际互动、生活自理及习惯建立、学业目标等不同的面向。孩子能不能遵守要求和规范,通常是为了获得奖赏或避免受罚。

3~6岁的孩子仍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也是推行代币制度的最佳时机,适合通过奖赏来建立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回家洗手、睡前刷牙、收拾玩具等,只要是孩子能力做得到的,就可以经由大人的示范、要求及奖励,变成内化的行为习惯,就像是自动驾驶的反射动作。

年纪较小的孩子,主要是建立生活习惯。小学一、二年级则开始学业目标,包括整理书包、早上起床、写回家作业等,仍需要大人的陪伴、协助、示范及引导;小学三、四年级,改由小孩自己来,父母从旁监督;小学五、六年级,父母开始放手,让小孩练习独立,自己面对后果。

3.小学高年级及青春期(约10岁以后):自律阶段。随着社会性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了解一切息息相关,也更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处境或状态设想,加上后设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开始理解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不是被规定这样做。

因此,家长在孩子小学四年级以前可以扮演班主任的角色;升上五年级以后,就要变成辅导老师,如何与小孩对话变得更重要。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跟孩子讨论他的个性、有什么优缺点、怎样做弥补……,孩子比较能够理解,也有助于自律的发展。

最后,一个人的自律(Self-discipline)与自发(Spontaneity)之间应保持平衡。自律是经过思考后再反应,自发是未经思考的直觉反应,它也是一种很好的特质,健康的人理想上应该两者兼具,不要偏向哪个极端。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鸽子医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824/1333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