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人生哪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灵隐寺一副对联 饱含人生哲理!

在杭州灵隐寺内,悬挂了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细观这则对联,内容虽然朴实无华,却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万事只求半称心」,并不是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表现,也不是消极无奈、暮气沉沉,更不是玩世不恭、庸碌无为,而是一种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心灵状态。

为人处世,如果能经常做到摒弃浮躁心态、排除外物干扰、清除私心杂念,潜下心来钻研,那更有可能在平淡的生活和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起的业绩。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在世,必然会遭遇到这样或是那样不如意的事。

有人事业无成,碌碌一生;

有人仕途不顺,怀才不遇;

有人家庭失和,妻顽子劣……

可以说,人生正是由这诸多不如意构成的。

正如智者所言:

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

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

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

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这段话恐怕也是对「半称心」状态的另一种概括与总结。

在古人看来,假如硬要追求「万事如意」「十全十美」的状态,不仅是难以达到的,而且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白居易借用润屋、虚舟等意象来劝诫人们,当官发财、功名利禄虽然可以令人在短期内获得满足感,然而,等待他的则很可能是火光烧屋的结局,倒不如保持「虚怀」,做一条虚舟,悠然自得而不受物欲的牵绊。

然而,在当下却有很多人过度追求「万事如意」状态。这样的人总是不知足,常常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得陇望蜀,结果最后得到的却是一无所有的结局。

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不是玩世,这是求是。追求「半称心」的生活,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大智慧。让我们保持一种「半称心」的心态,做个知足之人。

责任编辑: 宁成月  来源:大时代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901/133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