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会观察 > 正文

房价太高买不起 22个陌生男女合租一栋楼同居

今年30岁的柯柯和朋友,

去年在台北市,

租下一整栋老旧旅社,

花费400万改造,

保留原本22间套房,

重新划分公共空间,

造出咖啡厅、展厅、客厅、厨房等,

并邀清陌生人一起入住当室友。

他希望室友们可以来自不同职业、身份,

最终面试了超过100人,

才把室友找齐。“共居虽然不能解决高房价的问题,但我希望通过大家一起住,让在外漂泊的年轻人找到归属感。”

共生公寓创办人柯伯麟我叫柯柯,今年30岁,从高中租房到现在。说起来人生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租房,现在我和朋友一起组了团队,专门做租屋改造。

我是从自身找房的过程里出发,我看过很多奇怪的房子:有些家具很老旧,有些房间格局很怪,有些合租房的客厅根本没在用,东西堆得乱七八糟。找房子、搬家,真的很麻烦,同时也让我去思考,难道年轻人就只能住在这种地方吗?提升租屋体验真的这么难吗?

我一直以来都是住合租房,因为成本比较低,大概从2014年开始尝试改造我住的地方,把公共空间整理出来。那有人搬走了,我就重新找室友,见过很多形形色色、不同职业的年轻人,大家依照自己不同的专长,来为这个“家”付出点什么,互相照应、共同生活。

柯伯麟租下一栋老旧旅社重新翻修

2019年2月,我们改造了台北市一栋50年历史的老旧旅社,这里原本的老板70岁了,已经没有心力去管理,加上他们的孩子也不想接手,于是我们把它接下来,从内部到外观装修,花了400多万改造。

旅社的格局我们没有动,保留22间房,只是重新改造了它的公共空间部分。

1楼原本是柜台,现在就改成咖啡厅,也对附近居民开放,他们即使不住这里,也可以来坐坐、一起聊聊天。

2楼到5楼就是一般的房间,过道就像个小艺廊,如果有摄影师室友或是插画师室友,就可以挂他们的作品,有时候也会帮他们办小型的展览。

6楼是顶层,我们把这里做成了大客厅,有沙发、餐厅、厨房,所有人一起公用。

现在公寓里面住了22个人,刚装修的时候,我就开始对外找室友,当时公告一出去,很多人报名,我们就去一一面试,聊一聊他们的职业、对共居的看法、个性合不合适等等。大概超过100个人了吧,从中去找到理念相同的人一起住。

我会特别问他们,是不是有想做的事?比方一个作家,他希望可以办新书发表会;一个设计师,他想要找一个行销企划的伙伴,我会去按照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尽可能在这栋公寓里,找到发挥所长的舞台。

室友现在有上班族、医师、设计师、艺术家......住户的组成很多元,几乎来自不同职业和成长背景,乍看很难合得来,但这意外地让每个人都有跨行业认识彼此的机会。

赖小姐,她因为工作不顺来到我们这里,后续面试好几次工作都没上,她就决定自己创业,帮人做仪态规划、个人整体造型师,那时候她的“练习对象”就是从我们这些室友开始,慢慢地越做越好还发展出品牌,现在她给自己一个职称叫“衣橱医生”。

张小姐,她是个网红,本身是新媒体工作者,她经常自己在公寓的公共空间里拍视频、做一些锅子、生活用品开箱、写试用心得等。我们每次看她在拍都觉得很有趣,也会帮她、提供意见,后来放上网反馈也很好,很多厂商主动找她合作,现在是社交网络教母的地位了哈哈。

我很鼓励社交,希望大家都能互相理解,所以会刻意缩小每个人房里的书桌大小,然后网络都是装在客厅、咖啡厅,让人“不得不”出来跟人接触,你要工作的时候,就不能关在房间。

公共空间对我们来说重要,除了工作环境,再来就是厨房餐厅。

不要看租屋族好像没时间煮饭,只会吃外食,我发现其实很多人会靠煮饭疗愈自己。不煮,只是因为年轻人租房,没预算租到可以开伙的房子,所以舍弃掉这块。

像有好几位室友,他们喜欢做菜,那我是不太会做饭,就帮忙洗菜、切菜、洗碗,大家一起准备。对于在外忙一整天的人来说,真的会有种回家的感觉。

22人一起住,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活习惯不同吧,还是会有摩擦。以前有一对情侣吵架,闹得整栋楼都知道,或是有人吃完东西不丢掉,碗盘堆着不洗。

整洁方面的问题,我会把规则定出来,用同住规则去解决。我们所有室友有个群,如果有人垃圾乱丢的话,就会拍照发群里看看是谁,请他下次不要这样,久了大家都会有自觉,要一起爱护这个家。

如果有人因为工作、恋爱、情绪低落或是吵架,大家会一起关心、调解,我们希望室友都可以开开心心啊。真的需要静一静,那好,就回房间好好待一下,如果他想通了、需要找人说话,他会知道我们都在。

台北市的房价一直以来都很高,年轻人越来越买不起房,大部分的房产,都掌握在一些长辈手里。因为以前经济好的时候,这些长辈生几个孩子就买几间房,但孩子大了不一定在台湾,也可能婚后另组家庭,很多房子空在那,就会用成套房租出去。

免费帮屋主改造老房

我到现在还是租房,太了解找房子很困难的感觉,当你预算只有一两千块(人民币),其实对房子不能太有要求。我是到了上大学后,有一次去朋友家玩,发现他家的客厅是可以用来聚会、开Party的,我们边玩就边想,客厅、厨房,是家里交流很重要的公共空间,如果每次回到家,都只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那多无趣?

所以我马上决定找朋友一起凑钱,把租来的房子好好改造一番。那时有人会做木工、有人会做设计、有人很会整理,大家把屋里能用的旧沙发、书柜、桌椅,都整理好,墙壁如果有斑驳露出红砖,我们也会保留下来。另外在旁边插花做些设计,让老房子融入一点现代感,同时保留一些时间的痕迹。

房东偶尔会回来看看,虽然他不是实际下来帮我们改造,可是这个空间是他提供的,他也会觉得他参与其中,会很乐于跟我们分享。

退休医生夫妇的家

这对夫妇他们是医生退休,小孩都在国外,我们帮他找了2位比利时室友、1位当地的工程师。他们的故事很有趣,这2位比利时人是一对兄弟,因为弟弟曾经在菲律宾邂逅一位台湾女生,就对台湾很有憧憬,后来虽然他们分手,但他还是决定要来台湾学中文,哥哥因为好奇也一起来了。

他们有很多东西不懂,还会跟屋主伯伯诉说情伤,请教怎么追女生等等,有时候跟女生用中文聊天,他们看不懂,伯伯也会教他们,还会帮他们分析要用什么战术追,教他们分辨哪些女生有公主病。

另外一位工程师,他是上班族,跟阿姨的感情很好,在职场遇到问题回家会跟阿姨说,就像跟家里长辈分享事情一样,后来他跟未婚妻认识,也都会带来阿姨家,跟阿姨一起吃饭,就像一家人。

把闲置的房间开放后,不但年轻人可以用低租金入住,对长辈来说,也是让家里重新热闹起来的方式。屋主夫妇他们是第一次尝试共居,他们觉得很开心,虽然小孩离家,可是有新的年轻人跟他们作伴,他们一样每天都做一桌菜,等着这些年轻人回家吃饭。

我们如果办了活动,也会邀请长辈加入,像端午节要包粽子,现在哪有多少年轻人会啊?可是你跟屋主阿姨、伯伯住在一起,他们就会懂这些,就会教你。

有些人在职场遇到困难,长辈也可以给些建议,不好意思跟自己父母说的小秘密,也可以跟这些长辈说,像是组成一种跨世代的新家庭。

这种共居共生的概念,其实以前北京的胡同里就有啦,邻居们住得很近,会一起照看小孩、教育小孩,煮了饭会问问隔壁的要不要一起吃,东西坏了看谁会修就帮忙一下,只是随着时代进步,现在的人太忙了,顾自己都来不及,可能连隔壁住谁都不知道。

我一直觉得,租房子住到的不只是一间房间,而是在外和不同的人共组一个新的家庭,这让我在离乡背井的工作环境下,找到温暖。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一条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914/1342857.html